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富庶的四川盆地》學教設計一、課標解讀1.【課標】:1-2-6 描述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2.【解讀】:該課標中,知識名詞有:不同地區、自然條件特征、人文環境特征、社會生活、風土人情;行為動詞有:描述、比較。本課標建立在第五單元基礎上,是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區域內,選擇既能體現區域總體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獨特自然與人文特色的地區。根據課標,重點把握不同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之間的聯系,樹立人地觀念,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教材以鮮明的時空架構,勾勒出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框架。其中一些地理和歷史的核心概念,如區域、年代,一并呈現出來。本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以“區域”為核心,展現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色和差異。本課“南方地區”則以四個富有特色的區域(城市)為代表,體現了自然條件、區位條件、歷史原因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逐步讓學生樹立因地制宜觀念。而本目“富庶的四川盆地”就是其中一個特色區域,介紹了四川盆地的盆地文化。重點是“盆地”,關鍵是“富庶”。探究這里為什么是“富庶之地”,為什么能成為“富庶之地”,歸根結底還是與其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密切相關。因此,本目既是作為特色區域的典型,也是貫徹落實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意識和人地和諧觀念的典例。三、學情分析:思維方面——雖然七年級學生已有近一個半學期的地理學習,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地圖的閱讀、觀察與分析,對區域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的描述,初步懂得“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只會用圖而不會找圖,地圖觀察不到位等。再加上缺乏實際生活的體驗和感官,建立和運用區域地理思維更是一個難點。能力方面——七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欠缺地理思維的能力,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四、學科素養序號 問題 解決問題思路 素養1 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是什么? 感受四川盆地的富庶并整理富庶的表現。 區域認知2 四川盆地種植業發達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圖片和資料,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和人文條件,知道富庶的原因。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3 從火鍋的資料中,你發現了什么? 聯系已學,分析區域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4 動物的生存現狀,告訴我們什么? 聯系所學,感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地理實踐力 人地協調觀五、素養達成目標1.關鍵知識:能夠從各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知道四川盆地的位置、自然環境特點;理解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關鍵技能:掌握讀圖、用圖的能力;提高分析區域環境與生產、生活之間關系的能力。正確的地理價值觀:初步樹立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六、學教重難點重點: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和原因。難點: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七、教學方法與策略讀圖分析法、思維導圖法、情境教學法八、學生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閱讀歸納法九、學教過程【課前活動】:一分鐘你能做什么?【新課導入:遇見四川】學生觀看視頻《四川一分鐘》。教師提問:在視頻中,你感受到了四川的哪些精彩?四川位于哪里?承接:四川盆地,歷來被稱之為是富庶之地。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川盆地。(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自然過渡,導出話題。)【新課學習】:一、走進盆地【小組合作探究】: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書本、視頻和學生的生活經歷中找出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通過seewo將小組的思維導圖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其他小組對其進行評價。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書本、視頻和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出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通過展示小組思維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在集體交流中梳理歸納出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教師展示四川盆地富庶表現的補充資料,學生介紹。(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思維導圖——seewo展示——小組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知識建構能力和表達、評判能力,讓學生梳理出教材、視頻中四川盆地富庶的表現;通過教師補充資料,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二、品味富庶【活動】:出示圖6-32、圖6-33、圖6-34、圖6-35、衛生拍攝的四川盆地圖。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地圖,提問:據圖,分析四川盆地種植業發達的原因。追問:同是3月初的油菜花地,四川盆地油菜花已經盛開,而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沒有,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地圖,說出自己在不同類型的地圖中觀察到的內容,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分析四川盆地種植業發達的原因,同時根據觀察到的內容聯系所學,得出信息之間的聯系,并得出四川盆地種植業發達是源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地圖,培養學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比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增強課堂的趣味和深度,從而明確四川盆地富庶的自然原因。)【活動】:出示都江堰資料教師要求根據書本內容,說說都江堰的作用及價值。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說出都江堰的作用,通過解讀材料,說出都江堰的歷史價值。(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進一步明確四川盆地富庶的人文原因。)三、愛上天府【活動】:出示四川火鍋資料教師請學生介紹四川火鍋湯汁配制的資料,并讓學生觀察四川火鍋的配料和吃火鍋的場景,說說其中的發現。學生通過對四川火鍋湯汁配制、配料和吃火鍋場景等信息的分析,結合前面建立的知識體系,得出四川盆地的生活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明確四川盆地的自然環境影響當地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出示大熊貓資料教師請學生介紹兩則大熊貓的生活資料,提問:①大熊貓為什么適合在這兒生存?③這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得出自然環境影響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并從中讓學生樹立人地和諧的觀念。)【課堂總結】教師總結:當地的人們享受著豐厚的自然饋贈,感受著歲月靜好。這一切都源自于人與自然相處地剛剛好。這就是富庶的四川盆地。【學教測評】根據本課所學,寫一份有關四川盆地的調查報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進一步評測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