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1 課 元朝的統治一、核心素養目標1、知道元朝遼闊的疆域范圍及民族交融情況;2、了解行省是元朝設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行省制度影響深遠;3、知道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通過宣政院管轄西藏。4、理解元朝通過行省制度和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鞏固和民族交融。二、教學重點:行省制度、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三、教學難點:行省制度、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歷史影響。四、教學方法講述法、直觀教具演示法、問題探究法及情景教學法等。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詩詞中提到的我們上課所學歷史人物是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教師提出:你想知道忽必烈是如何對元朝遼闊的疆域進行治理的嗎?他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樹和發展嗎?2、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齊讀目標,明確本節學習任務。3、自主學習: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1)【自主學習】環節,完成知識梳理填空部分,同時在課本上標劃知識點。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元朝疆域四至“北逾_______,西極______,東盡______,南越______。”——宋濂《元史》參考答案 陰山、流沙、遼左、海表。(2)記錄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小組內解決。4、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分別完成以下三項任務:任務一、參閱地圖,找到元朝的疆域四至,對比唐朝的疆域圖,看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點?在這遼闊的疆域上,各民族是如何交融的?任務二、元朝創新了什么政治制度 內容和影響是什么?任務三、元朝是如何對邊疆地區進行管轄的?有什么作用和歷史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整理中國古代政府對臺灣、新疆、西藏的管轄史實。5、交流展示:(1)元朝的疆域據元朝行省簡圖和唐朝版圖,引導學生從空間位置上,進一步認識元朝疆域的擴大。總結:“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皾h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出示材料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業......至元八年,始改稱元。摧滅弱宋,遂一天下。提出問題:這次“遂一天下” 與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點?學生討論總結: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版圖是歷史上最大的。民族交融:提出問題:我國的回族是怎么出現的?根據歷史背景,民族交融可分三種情況(2)、行省制度教師展示元朝疆域圖,提出問題:為了對全國進行有效統治,元朝實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回顧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 ,教師展示元朝制度框架圖,帶領學生梳理教材 52 頁行省制度知識,幫助學生高效理解記憶行省制度的相關內容,構建知識結構圖。提出問題: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討論總結:(加強了對全國各地的管轄,密切了內地和邊疆的聯系,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后世影響深遠。(3)、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學生展示管理的目的、方式具體措施:目的: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的方式。措施:1)、東南:對臺灣地區的管轄帶領學生回憶歷史上有關臺灣的知識,強調元朝在臺灣采取的措施和意義。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1)三國時期,吳國大將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這是大陸人民到達臺灣的第一次明確記錄。(2)隋朝時期,臺灣稱作流求,大陸商人常到流求貿易。拓展延伸:大陸與臺灣交往的史實古代中央政府對西域管轄史實對西域管轄史實:(1)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各項事務。(2)唐朝時期,先后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意義: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教師展示課件,結合地圖,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確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管轄區域,培養學生時空觀,提升學生歷史時空素養。2)、西北:對西域的管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從而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3)西南:對西藏地區的管轄帶領學生回顧唐朝與西藏的民族關系。梳理元朝管轄西藏的經過:①蒙古統治者早在進攻南宋的同時,就開始對西藏地區用兵和招降;此后,蒙古統治者開始在西藏調查戶口,設置驛站。②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將這一地區劃為一個單獨的行政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意義: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5、課堂小結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疆域(特點)2、民族交融二、行省制度1、中央 2、地方 3、意義三、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目的與方式2、東南、西北、西南拓展: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1.結束了較長時期分裂割據局面,統一全國,符合人民的愿望。2.設立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3.加強了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4.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5.元朝的統一,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評測練習1.它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它”是()A.西漢 B.唐朝 C.北宋 D.元朝2.圖中的歷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為于天下”。他一生征戰,一統天下,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下列關于他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建立了元朝②創立行省制③滅亡南宋④廢除丞相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3.某同學搜集了以下有關元朝的資料,請幫他整理能夠反映元朝時民族融合主題的資料。它們是( )①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②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國的外國人④契丹、女真等族同漢族融合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古代之所以能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不斷的制度創新分不開。下列制度創立于元朝的是 ()A.王位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5.元朝在中央設立了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這些機構的職能分別是()A.行政 軍事 監察 B.行政 外交 軍事C.財政 監察 外交 D.財政 軍事 監察二、材料分析題6、元朝的大統一結束了五代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版圖......也為中國此后六百多年的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馬背上的征服】材料一 在元朝以前,盡管也有邊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權,卻從來沒有能夠統治整個中國。但蒙古人崛起以后,經過了 70多年的軍事征伐,終于把中國的絕大部分統一起來,形成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元帝國。(1)“蒙古人崛起”與誰有關 談談他在歷史上的功績。(2)“疆域空前遼闊的元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是誰 你從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文明下的統治】材料二(3)材料二中的示意圖反映的是元朝實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這一政治制度對我國有什么影響 (4)舉實例說明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元朝印象】(5)綜合以上探究完成填空:元朝是一個 的國家課后反思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領學生參與課堂、自主學習。我還積極創設各種條件,努力讓學生講的更精彩,并讓學生獲得積極地成功體驗。從教學環節上看,給學生搭建起了展示平臺;其次,模塊推進教學,緊緊圍繞主題教學和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及生活經驗,讓學生參與內容的講解與問題的討論分析,還結合具體的歷史史料,溫故知新,新舊串聯;緊扣本節重難點,史料選擇更貼近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實際,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富有針對性、時效性。關于元朝在臺灣和西藏設置行政機構,聯系三國、隋、唐的歷史史實,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設立行政機構,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再次表明西藏、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增強了學生的國家意識。通過對元朝歷史貢獻的探討,有機地融合了本節課的重點,對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有了精確的定位,使本課知識得到了升華,學生的思想認識獲得提高。最后,通過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強化了學生的知識與情感認知。,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