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設計課標要求了解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知道王室衰微和諸侯爭霸的表現,認識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材分析本課主要介紹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化,春秋時期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統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學情分析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剛接觸歷史,歷史知識儲備少、不系統,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弱,因而,在教學中應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強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初步培養學生從歷史圖片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學目標1.通過對鐵器、牛耕出土文物圖片等相關文獻的分析,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證據意識,認識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史料實證)2.通過對周天子在西周時期和春秋初年所控制的土地和兵力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史料實證)3.了解春秋時期的經濟變化,知道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產力變革,對政治制度的決定性影響。(唯物史觀 歷史解釋)4.通過對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分析,客觀認識爭霸戰爭的影響。(家國情懷,歷史解釋)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春秋時期經濟發展--農業,皇室衰微,諸侯爭霸難點: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及作用,諸侯爭霸的主要影響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問題驅動、史料研讀、小組合作探究教學資源,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多媒體設計思路1.利用實物圖片和材料相結合的方式,學習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2.通過老師講解和史料分析學習周天子統治權威的衰落和諸侯勢力的崛起。3.通過材料研讀和地圖的展示,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斗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首先,我們通過一個時間軸來回顧一下之前學過的夏商西周更替的歷史,那有誰知道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的標志是什么?出示平王東遷地圖,西周被犬戎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師講解: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東周前期被稱為春秋時期,一般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編訂的編年史書春秋而得名,東周后期被稱為戰國時期,一般是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整理校訂的《戰國策》一書而得名,這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社會上發生了哪些變化?周王室與諸侯國的關系如何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第六課動蕩的春秋時期設計意圖:利用時間軸溫故知新理清歷史的發展脈絡,初步建構歷史整體意識二、新課講授師:要了解春秋時期動蕩的情況,我們必須了解春秋時期發生了哪些變化(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提示學生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1.農業:鐵制農具的使用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列舉一些鐵制農具的名稱比如說鐵鍬,鐵犁,鐵鋤師總結并提問:那這些鐵制農具最早在什么時候出現呢?出示材料師講解后提問:這農具為什么能夠較快地進行推廣呢?請看PPT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工具的圖片提問:請大家根據所學回憶這些工具都是什么工具?又都是在什么時期使用的?那鐵制農具有什么樣的優點?請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師生總結課件出示答案2.農業:牛耕的出現PPT出示兩幅圖片:這件文物是以什么動物為原型制作的?為什么要在它的鼻子上掛一個環?師講解《呂氏春秋》里的一個小故事提問想一想,為什么小孩能拉動牛,而大力士卻不行呢?學生思考師講解 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習性,所以能控制牛。接著提問:使用牛耕比之前人力翻地相比進步在哪?(生:牛比人力氣大。)師:也就是省力,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呢?(引導學生回憶。)在前面我們了解過耒耜這種生產工具,大家回想一下,它是怎么使用的?師總結而用牛來代替人拉犁,耕地就還是這樣后退、間歇進行的嗎?教師整理學生回答,歸納牛耕的進步。3.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作用4.PPT出示總結 鐵制農具和牛耕使用,提高農作物產量,擴大耕地面積,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5.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了解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狀況請學生回答 師根據出示蓮鶴方壺和《聳肩尖足空首布》《安陽之大刀》圖片介紹并總結設計意圖:展示圖片,將新舊知識之間構建聯系。通過實物圖片分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核心素養。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點引導:我們從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學習了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那么,這一時期的政治狀況有何特點呢?(二)王室衰微ppt展示《史記·周本紀》材料“平王之時,周室衰微”。提出問題:從中你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出現了怎樣的變化?王室衰微的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1.分封制逐步瓦解出示圖片,師講解分封制的逐步瓦解過程提問:王室的衰微還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呢?2.周王室統治力大減,財政陷入困境出示對比周天子在西周時期和春秋初年所控制的土地和兵力,進行對比并提問:通過這組數據,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師總結王室衰微的另一個表現,周天子的統治力大減。周王室衰微還有什么表現?3.財政陷入困境我們通過一則材料來了解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狀況。“武氏子來(魯)求賻(fù 拿錢財幫助別人辦理喪事),王未葬也。”師生共同對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PPT展示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統計魯國國君親自朝貢三次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講解和材料研讀,培養學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初步建立學生的唯物史觀。(三)諸侯爭霸提出問題:王室衰微之時,政治局面還出現了什么變化?1.春秋爭霸的原因出示材料 師講解 周王室衰微,對諸侯國的控制力減弱了,加上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爭斗,于是在政治上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爭霸,爭得是什么?是的,各諸侯國爭奪土地和人口以及政治上對他國的支配權。以前,制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天子,而王室衰微,世道混亂,制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諸侯。出示春秋爭霸的形勢圖2.春秋首霸提出問題:你知道誰是春秋首位霸主么?PPT打出“齊桓公”,要求學生注意關鍵字詞讀音和書寫師介紹齊桓公成為首位霸主的情況。3.齊桓公為何能最先稱霸?請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史事,指名回答,師生總結PPT展示答案4.春秋霸主再次展示春秋爭霸形勢圖請學生說說還有哪些諸侯先后爭霸,并找出他們的位置5.諸侯爭霸的影響我們來看一看,該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1)展示書本p32“相關史事”,提出問題:你能從材料中看出春秋時期是一種怎樣的局面?教師歸納提煉關鍵詞:戰爭不斷,社會動亂,人民生活困苦。(2)展示《春秋戰國史》中關于春秋諸侯國數目變化的材料,提出問題:春秋時期諸侯國數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教師肯定學生回答。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3)展示兩則材料,并分組討論:春秋時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戰爭、聯姻,教師歸納提取關鍵詞(4)并展示第三則材料。提出問題:綜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春秋時在民族關系方面出現了什么樣的局面?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現在我們來簡總結一下,爭霸戰爭帶來的影響,PPT出示完整答案設計意圖:通過春秋爭霸形勢圖和相關材料,形象直觀的了解諸侯爭霸的過程和影響,通過閱讀教材,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的能力。三、課堂總結今天這課其實我們就學習了春秋時期的兩大變化:經濟上的發展,特別是農業上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促進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政治上變革出現了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請學生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講講你現在對春秋時期的印象。老師歸納總結春秋的特征是“動蕩中”的“變化”、“發展”。四、課堂練習1.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了牛耕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作用開始于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2.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A.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C.商鞅變法 D.鐵器與牛耕3.《國語 晉語》載:“宗廟之犧(祭品),為畎畝之勤(勞力)。”這說明春秋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耕作方式A.耜耕 B.牛耕 C.耬車 D.機耕五、板書設計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一、春秋時期經濟發展動蕩、發展、交融二、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六、教學反思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末期,在設計本課教學內容時采用了復習舊知的構建歷史整體聯系的方式進行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實物圖片、史料等進行講解,讓學生學會使用教材,從教材中抓住關鍵信息從而獲取知識,并讓學生通過對圖片、史料的分析了解春秋時期的經濟和政治的有關知識點,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料實證等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