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雙向細目表】考點雙向細目表名稱 知識點 具體知識點 能力等級要求 具體細化能力要求主題 內容 內容 要求 識記 理解 應用 智力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偉大的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Ⅰ √ √ √【學習目標】政治認同:剖析改革開放取得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列舉這一過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公共參與: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切實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課前預習案】【知識點梳理】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序幕開啟 年12月黨的 ,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 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把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是偉大的轉折點。這個偉大轉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2.突破口 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3.深化推進(1) 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 , 改革邁出重要步伐。(2)1980年, 、珠海、汕頭、 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3)1984年,開放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 。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 、多層次、 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0世紀80年代深圳特區流行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4.新階段、新水平(1)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 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2001年成功加入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全方位——針對各種類型的國家;寬領域——由經濟領域到科教、文化等領域;多層次——由東到西,沿海沿江沿邊層層開放。5.新時代、新格局(1)黨的 以來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黨的 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作 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 新格局。鄧小平:“計劃和市場都是配置資源的手段,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改革開放的成就(1)目前,我國是世界 經濟體、第一大 、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2)中國人民的生活從短缺走向 、從貧困走向 。(3)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 的堅強領導,在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到建黨10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國10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改革開放的意義(1)改革開放以來,人民 顯著增強,迎來了中華民族從 向富起來和 的偉大飛躍。(2)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 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 的關鍵一招。【課堂探究案】【合作探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當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黨內外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和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從此,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 如何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地位?(標志、意義)2、請你查閱我國發展的最新資料,說說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以及對世界的意義。3、如何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自主探究】1.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 )2.深圳、珠海、浦東、海南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3.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目標。( )4.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5.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自主構建知識框架】【課后拓展案】一、選擇題:1.我們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主要是因為 ( )①設立四個經濟特區②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③實際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④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 )①同國外進行平等互利的交流 ②更好地利用外國資金③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這一論斷提出的重大意義是 ( )A.奠定了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 B.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基礎 D.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說:農村改革有兩個省帶頭,一個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鄉;一個是安徽省。他所說的農村改革是 ( )A.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這座城市是 ( )A.汕頭 B.深圳 C.珠海 D.廈門6.1980年3月,鄧小平將“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我國創設的首批經濟特區分布于 ( )①廣東 ②海南 ③福建 ④上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并且在批復中明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 )①可以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②提高了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③可以搭建我國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 ④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11月13日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 ( )①要不斷追求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數量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③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④改革開放有利于完善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所體現的“關鍵一招”,主要體現在 ( )①決定中國命運 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③決定社會主義性質 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1參考答案【課堂探究案】探究1. 如何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地位?(標志、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探究2、請你查閱我國發展的最新資料,說說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以及對世界的意義。世界意義:我國的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而且極大促進了世界的發展和進步:改革開放讓我國經濟實力大幅增強,促使我國更有能力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促進全球經濟増長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多重要貢獻;中國道路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拓展現代化路徑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為當代資木主義國家解決現代化的困惑提供了啟迪。探究3、如何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所謂“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是說改革開放永遠不會完結。它既是一個時間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從時間方面強調任何時候必須永遠堅持改革開放;從空間方面強調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精神。改革開放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就是我們找到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成功路徑,回答了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如何發展包括如何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和學習借鑒人類發展的文明成果等重大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自主探究】1.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 × )2.深圳、珠海、浦東、海南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 )3.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目標。(× )4.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 )5.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課后拓展案】1-5、BDCDB 6-9、CDCC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