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一、目標導學1.人類社會發展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2.敘述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五大社會形態)3.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狀況、生產關系的特點,氏族管理方式。4.私有制的產生的過程及其標志。5.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基本矛盾、奴隸社會的進步性。6.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基本矛盾、剝削方式、封建社會的進步性。7.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及其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和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懂得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8.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二、精講點撥1.人類社會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終將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社會必然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從根本上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的。2.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特點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 勞動者 原始人 奴隸 農民 工人生產工具 石器 廣泛使用金屬工具 廣泛使用鐵制農具和牛耕 機器勞動對象 范圍有限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勞動對象法為擴大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擴大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擴大3.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如何 勞動產品如何分配原始社會 共同占有 共同勞動,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奴隸社會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封建社會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懂得勞動成果處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社會主義社會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關系 個人消費品是實行按勞分配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基本特征: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2)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3)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5.科學杜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1)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莫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3)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4)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5)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但是,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四、題型訓練(評析題)月考例題:32題(2)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嚴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開放以前30年的歷史。你是否認同?請闡述你的理由。(6分)不認同。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2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準備和寶貴經驗(2分)。因此,我們應辯證地看待這段歷史,以史為鑒、更好前進。(2分)議題1:評析題的思路是什么?議題2:結合第一課內容,你能否出一道評析題,并設置答案與大家分享。五、選擇題練習:1.在階級社會中,勞動者成為“會說話的工具”,之后又被“人身依附的繩索”所束縛,“看不見的枷鎖”所禁錮。這一過程( )①體現勞動者被剝削的地位得到根本改變 ②說明了生產力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③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④取決于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恩格斯指出,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并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他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正像以往小生產者由于自身的發展而必然造成消滅自身,即剝奪小私有者的條件一樣,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自己造成使自己必然走向滅亡的物質條件。這說明( )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必然導致資本主義走向滅亡②在社會發展史上,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年,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又一次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通貨膨脹率高達8%,英國通貨膨脹率更是高達9%,經濟危機如影隨形。資本主義始終無法擺脫經濟危機,其原因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始終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②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③私人企業生產有組織性與社會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資本主義生產絕對過剩與消費能力不平衡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兔子有多子多孫、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古人常將兔的形象融入生活中,希望為自己帶來福氣,帝王公侯也不例外。在山西省晉國博物館內,陳列著4件青銅兔尊,出土于約3000年前的晉國晉穆侯墓。在晉國晉穆侯時期( )①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私有制確立起來②存在著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③金屬工具得到廣泛使用,推動生產力發展④收取地租是剝削階級剝削被剝削階級的主要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每一個時代的社會結構都由經濟生產產生,并且每個時代的政治、精神等歷史的方面,又都由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派生出來;對于經濟生產活動和社會結構的考察,將是從根源上把握住時代中種種光怪陸離現象的根本方法。”這表明( )①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③生產關系的變化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④任何社會現象的出現都有其物質誘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借以在其中活動的生產關系具有兩重性:在產生財富的生產關系中也產生貧困,在發展生產力的生產關系中也發展一種產生壓迫的力量。只有不斷消滅資產階級單個成員的財富,產生出不斷壯大的無產階級,才能產生資產階級的財富”。由此可見( )①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消滅貧困②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不可調和③無產階級取得勝利是必然的④無產階級需要聯合起來斗爭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7.“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共產黨宣言》里的這段話揭示了( )A.資產階級剝削工人、無償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B.未來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自由人聯合體C.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扭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D.資本主義的自由代替封建社會的自由的進步性8.1824年,歐文帶著自己的四個兒子和一些粉絲前往美國,建立了新和諧公社,開展自己的理想試驗。四年后,這個組織徹底瓦解,歐文為此也耗盡了財產。1832年和1834年,歐文又進行了兩次他的共產主義實驗,但均告失敗。直到1848年,歐洲革命時,他還在巴黎印發自己的小冊子,宣傳和平改造社會的主張。歐文屢遭失敗的原因是( )①他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社會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難以實現②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剝削的斗爭越來越激烈③他主張以和平改造的方式變革社會,反對階級斗爭④他在揭露資本主義弊端的同時,未對未來社會提出合理的設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學習《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見( )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實現了豐富和發展③馬克思主義具有穿越時空的真理力量和理論價值④改變中國人民歷史命運的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邊是《共產黨宣言》的部分論述。這一論述的理論價值在于( )“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共產黨宣言》節選A.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B.論證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的作用C.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運動規律D.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11.《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它的主要貢獻有( )①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③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世紀末期,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有人認為: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這一觀點是( )A.錯誤的,看到了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是不可避免的B.正確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確實是失敗了C.錯誤的,沒看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的曲折是暫時的,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認識不清D.正確的,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科學社會主義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某校同學在探究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課題中,收集到如下資料。其中對應正確的是( )A.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B.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C.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1871年3月巴黎公社宣告成立D.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二、材料分析題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是北宋詩人張俞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蠶婦》。這首詩是通過以養蠶為業的農婦入城里賣絲的所見所感,揭示了怵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剝削者不勞而獲,勞動者無衣無食”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不滿。全詩構思奇巧,言簡意賅,語言明白如話,生動地集中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材料二 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現實生活見長的作家,畢生的活動和創作,始終與時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卑瑣、兇殘,滿懷激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的悲慘處境,并以嚴肅、審慎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他的代表作《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該作品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其開篇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更是廣為廣大讀者所熟知。(1)根據材料一,簡述作者所處時代生產關系特點并指出當時社會剝削的基礎及主要矛盾。(2)結合材料二,聯系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說明為什么“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古羅馬,奴隸主把生產工具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會說話的工具”,即奴隸;第二種是“有聲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類;第三種是“無聲的工具”,如大車等。在奴隸主眼里,奴隸和牲畜、工具一樣,是可以任意轉讓、出租、贈送、買賣甚至殺死的。材料二 我國兩漢時期,租種豪強地主土地的佃農和為豪強地主耕作的雇農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戰亂使更多的農民被豪強地主所控制,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要服勞役,戰亂時則被武裝為私兵。但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隸那樣可以被買賣。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是一次社會進步。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對此加以說明。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①:勞動者被剝削的地位并沒有得到改變,①排除。②: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表述錯誤,排除。③④:在階級社會中,勞動者成為“會說話的工具”,之后又被束縛,這一過程取決于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A【詳解】①②:材料中指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他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自己造成使自己必然走向滅亡的物質條件。這說明在社會發展史上,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必然導致資本主義走向滅亡,①②正確。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③說法錯誤。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的根本原因,④錯誤。故本題選A。3.B【詳解】①: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①錯誤。②③:資本主義始終無法擺脫經濟危機,其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其直接原因之是是私人企業生產有組織性與社會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②③正確。④:資本主義生產是相對過剩,不是絕對過剩,④錯誤。故本題選B。4.C【詳解】②③:晉國晉穆侯時期處于奴隸社會,存在著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即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這一時期金屬工具得到廣泛使用,推動生產力發展,②③正確。①: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私有制確立起來是在原始社會末期,①不符合題意。④:收取地租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D【詳解】①④:“每一個時代的社會結構都由經濟生產產生,并且每個時代的政治、精神等歷史的方面,又都由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派生出來;對于經濟生產活動和社會結構的考察,將是從根源上把握住時代中種種光怪陸離現象的根本方法。”說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任何社會現象的出現都有其物質誘因,①④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未涉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②排除。③: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③錯誤。故本題選D。6.B【詳解】②③:馬克思的觀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悖論,即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由于資產階級占有全部生產資料,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導致資本家越來越富,而無產階級越來越貧困。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不可調和,其結果是資產階級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無產階級取得勝利是必然的。故②③符合題意。①④:這兩項均不是對馬克思觀點的正確解讀,故①④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7.C【詳解】C:“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扭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C符合題意。A: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無償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A不符合題意。B:材料沒有涉及未來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自由聯合體,B不符合題意D:從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看,資本主義的自由代替封建社會的自由有進步性,但材料并沒有體現出此意思,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B【詳解】①:歐文開展的共產主義實驗發生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生產力水平難以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要求,①入選。②:該選項不構成歐文屢遭失敗的原因,且歐文也沒有看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②不選。③:直到1848年歐洲革命時,歐文還在宣傳和平改造社會的主張,實質是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③入選。④:“未對未來社會提出合理的設想”說法過于絕對,且材料沒有信息支撐這一結論,④不選。故本題選B。9.D【詳解】①:材料強調學習《共產黨宣言》的意義,而不涉及《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①排除。②:材料強調學習《共產黨宣言》的意義,不涉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實現了豐富和發展,②排除。③: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把《共產黨宣言》列為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四大鮮明特征: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③符合題意。④: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表明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者人民改造世界的活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0.A【詳解】A:材料中,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可見,《共產黨宣言》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A正確。BD:材料的表述中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沒有涉及到階級斗爭和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BD不符合題意。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C排除。故本題選A。11.A【詳解】①②:《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①②符合題意。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我們黨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的貢獻,③說法錯誤。④: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從理想走向現實,開辟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2.C【詳解】C:從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來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因此,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的曲折只是暫時的,C符合題意。A:材料中的觀點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到了挫折,社會主義就走到了盡頭,沒有看到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A不符合題意。B: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道路遭遇的嚴重曲折,不是失敗,B說法錯誤。D: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失敗了的觀點是錯誤的,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B【詳解】A: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A錯誤。B: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B正確。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C錯誤。D: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理論基石,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D錯誤。故本題選B。14.(1)作者所處的是封建時代,封建制生產關系特點是: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2)最好的時代:資本主義制度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壞的時代: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充滿了暴力和掠奪。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過程,造成人民的貧窮。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痼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其爆發的根本原因,階級矛盾尖銳。【分析】背景素材:北宋詩人張俞創作的《蠶婦》和狄更斯的代表作《雙城記》考點考查:封建制生產關系特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等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可從知識指向提取材料關鍵詞并對接教材知識思考作答。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這首詩是通過以養蠶為業的農婦入城里賣絲的所見所感,揭示了怵目驚心的社會現實,“剝削者不勞而獲,勞動者無衣無食”的形象→可聯系教材知識封建制生產關系特點。關鍵詞②:全詩構思奇巧,言簡意賅,語言明白如話,生動地集中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可聯系教材知識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可從知識指向提取材料關鍵詞并對接教材知識思考作答。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其開篇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可聯系教材知識資本主義制度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關鍵詞②:他主要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卑瑣、兇殘,滿懷激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的悲慘處境,并以嚴肅、審慎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可聯系教材知識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痼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其爆發的根本原因,階級矛盾尖銳。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5.判斷社會形態更替是否是歷史的進步的主要標準是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社會后期,奴隸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社會建立以后,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分析】背景素材: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考點考查: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是一次社會進步。需要調用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奴隸主眼里,奴隸和牲畜、工具一樣,是可以任意轉讓、出租、贈送、買賣甚至殺死的→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關鍵詞②:他們不僅要為地主耕種土地,繳納地租,還要服勞役,戰亂時則被武裝為私兵。但他們又都有自己的財產,并且不像奴隸那樣可以被買賣→封建社會建立以后,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