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章 動物的運動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道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知道人體骨的不同形態。3.識圖說出長骨的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闡明與運動相適應的特點。4.通過骨的結構及功能的學習,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二、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長骨結構與功能。(二)教學難點長骨結構與運動相適應的特點。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法。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 展示一組動物運動的圖片:游泳、行走、爬行、奔跑…… 提出問題:動物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在形成上有什么共性?引出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板書: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 學生思考。運動系統的組成 提問:動物為什么能夠完成各種運動?其結構基礎是什么? 展示圖片:運動員跨欄。 活動:師生一起體驗一些簡單動作,如下蹲、屈肘等,體會人體各種運動的完成需要哪些結構參與。 展示圖片:人體的肌肉、骨骼等。 引出運動系統,明確這個部分以人體為例進行學習。 (板書:一、運動的結構基礎——運動系統) 依據學生的回答,總結運動系統的組成,包括骨、骨連結、骨骼肌。注意骨連結不等同關節。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參與、體會、回答。骨的形態 提問:骨存在于哪里?身體不同部位的骨是否一樣?骨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展示圖片或提供標本,了解人體骨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認識骨的不同形態,簡單歸納、舉例(長骨——主要存在于四肢,短骨——多成群分布于手腕和足,扁骨——髂骨、大多數顱骨,不規則骨——椎骨、上頜骨等)。 [板書: (一)骨 1.骨的形態: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長骨的結構及功能 提問:骨的形態多種多樣,但作為運動的重要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與運動相適應呢?以長骨為例學習。 活動:請學生依據教材第10頁,分組觀察長骨(實物),并嘗試歸納。 補充播放視頻:長骨的結構(或展示長骨的解剖結構圖)。指導學生區分不同骨質、骨髓等。 在學生歸納基礎上補充完整。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如手術中保護骨膜的意義、骨折后的注意事項、骨髓移植等。 [板書:2.長骨的結構 骨膜 結締組織膜(保護) 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營養、接受刺激) 有成骨細胞(長粗、再生) 骨質 骨密質:致密堅硬 骨松質:疏松,排列有規律 骨髓 紅骨髓:造血 黃骨髓:貯存營養] 討論:骨的結構有哪些特點與運動相適應? (板書:既輕便又堅固,適于完成運動) 學生分組觀察、討論、整理歸納。 學生觀看。 聽老師講解。 學生討論、回答。補充拓展 提問:運動中出現骨損傷該如何急救?怎樣補鈣更科學? 拓展:展示一些魚的骨骼及古代骨器的圖片。 學生思考、討論、嘗試回答。小結 長骨的結構使它既堅固又輕便,非常適于運動。那么骨還有沒有其他特點與運動相適應呢?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 學生聆聽。五、板書設計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一、運動的結構基礎——運動系統(一)骨1.骨的形態: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2.長骨的結構骨膜 結締組織膜(保護)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營養、接受刺激)有成骨細胞(長粗、再生)骨質 骨密質:致密堅硬骨松質:疏松,排列有規律骨髓 紅骨髓:造血黃骨髓:貯存營養既輕便又堅固,適于完成運動第2節 動物運動的形成(第2課時)一、教學目標1.說明骨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2.知道骨連結的幾種形式。3.通過設計骨的成分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得出結論,提高科學探究能力。4.通過對骨的成分的學習,自覺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及關注老年人走路乘車安全。二、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二)教學難點體驗關節的活動范圍。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 上節課我們講到了骨,現在我們先看圖回顧一下長骨的結構及其與運動相適應的特點。 提問:骨不僅堅固、輕便,還有一定的彈性,這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展示佝僂病、面條“勁道”的圖片。 提問:骨除了結構上與運動相適應外,還有沒有其他特點適于運動?為什么我們要注意補鈣?老年人為什么容易骨折?而青少年骨易變形?引出新課。 (板書:3.骨的成分與特性) 學生看圖回憶。 學生思考。骨的成分與特性 提問:骨由什么物質組成?如何用實驗的方法鑒定骨的成分? 活動: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憶以前的知識和實驗(種子的成分、食物的營養成分等),對骨的成分作出推測,并設計實驗。 播放視頻:鑒定骨的成分(或展示實驗圖片:用煅燒法和稀鹽酸浸泡的方法鑒定骨的成分),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小結:骨中含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分別使骨有硬度和彈性。 提問:骨中有機物與無機物是怎樣的比例,才能保證骨適于運動呢? 請學生考慮測量骨的成分比例的方法,給出科學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骨成分測量的數據。 討論: 1.骨的成分具有什么特點與運動相適應? 2.不同年齡階段骨成分的特點是什么?兒童和青少年為什么應該注意坐、立、行的正確姿態?為什么要關照老人?(讓座、扶助等) [板書: 無機物(2/3)——使骨脆硬 有機物(1/3)——使骨柔韌] 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觀看。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討論、分析。 學生思考回答。骨連結的類型 展示人體的骨骼(模型)。 提問:人體206塊骨是怎樣組合成一個整體的呢?引出骨連結的內容。 骨與骨之間的連接方式是否一樣? 展示不同骨連結方式的示意圖。 討論不同連結方式的意義,明確可活動的連結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關節。 [板書: (二)骨連結 1.骨連結的類型 不活動的骨連結 半活動的骨連結 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展示不同關結的圖片,同時請學生舉例說出一些關節。 提問:關節的類型多種多樣,它們的活動范圍一樣嗎?關節有什么特點適于運動? 活動:師生一起做各種動作,體驗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方向,討論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是哪個。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回答。 學生參與體驗、思考回答。小結 骨的結構決定著骨既堅固又輕便,骨的成分決定著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這些都是與運動相適應的。 我們全身的骨又借助骨連結形成一個整體,其中關節在運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 學生聆聽。五、板書設計3.骨的成分與特性無機物(2/3)——使骨脆硬有機物(1/3)——使骨柔韌(二)骨連結1.骨連結的類型不活動的骨連結半活動的骨連結活動的骨連結——關節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