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__七_ 年 級 生 物 第_ 五_ 章__1__節 第__1__課時;共__2__課時課題:光合作用設計者: 單位: 電話:一、教學內容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生物界中幾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機營養和能量的基本來源。 光合作用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生物學教科書中最為核心的概念,也是中考、高考常考的知識要點。 《光合作用》一節的教學是在學習了“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葉片的結構”和“蒸騰作用”之后,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設置單一變量、設置空白對照等實驗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實驗與探究的方法去驗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的條件、產物和原料。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①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闡明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②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解釋有關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查閱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資料,培養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②通過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過程,使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植物生理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確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光合作用一組實驗的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探究精神; ②通過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增強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三、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些光合作用的知識,比如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但是不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通過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四、教學方法演示法;實驗法五、教學重點及難點1.重點: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產物的實驗;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2.難點:光合作用一組實驗的組織和實施;光合作用的實質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言:上一節我們了解了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的結構有著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特點。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是怎樣被發現的呢?這還得從柳苗生長之迷說起。 在課前查資料的基礎上,請同學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海爾蒙特的實驗。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同學們,根據海爾蒙特的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小組討論發言,得出結論:柳苗生長所需要的物質,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轉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 培訓學生積極思考提問:海爾蒙特的實驗結論完全正確嗎?從植物生活環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長需要的物質來源,還應該考慮什么因素? 討論發言:可提到陽光、空氣。看來,海爾蒙特的實驗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通過討論,導出下一部分的實驗那么,后來的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氣時,做了一個新奇的實驗。請幾個同學分角色扮演蠟燭、小鼠、綠色植物和太陽,伴隨著解說員的講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配合投影圖)。 鍛煉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力提問:當人們重復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時,有的獲得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甚至發現植物還會更嚴重地污染空氣。為什么學者們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呢? 論回答引出下一個實驗:閱讀材料"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日落后則完全停止。”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光的重要作用。 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1782年瑞士牧師謝尼伯通過實驗證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氣……這樣,柳苗的生長之迷也終于被揭開了。”提問:上述研究結果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各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板書:謝尼伯發現光照時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 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產物是氧;索熱爾 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去氧的釋放量 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還有水;薩克斯 發現光照時葉綠體中的淀粉粒才會增大 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培養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材料,歸納出實驗結論的能力總結: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各是什么?這樣一個生產加工的過程是在哪進行的呢? 學生明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陽光;產物是淀粉和氧;場所是葉綠體。 引導學生歸納本課知識點七、板書設計: 光合作用的發現 二氧化碳 淀粉 水 (葉綠體) → 氧氣 光八、評價與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