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 二 歷 史(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如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天京事變等。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情感目標: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單純的農民運動無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技能目標: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培養閱讀歷史文獻并運用已學知識觀察歷史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天朝田畝制度》教學難點 《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及最終失敗的原因。教學過程 關鍵點撥一、導入新課 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金田起義浮雕。金田起義的爆發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你知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什么嗎?與以往的農民起義相比,太平天國在斗爭對象上有什么不同?二、學習新課 (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1、提問:他因科舉不成功而造反,那么當時老百姓為何跟著他造反?進而過渡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和搜刮,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劇了中國國內的社會矛盾。(3)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為正處在苦難中的百姓,描繪了一幅人間天國的美好畫卷,推動了運動的發生。2、金田起義教師講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分析課本材料,周天爵的一封信,這封信說明了什么?(二)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1、出示太平天國運動示意圖,歸納其發展過程: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攻占永安(分封諸王,政權初步建立)──攻克武昌──占領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軍事全盛)── 天京事變── 后期防御──天京陷落。2、永安建制理解太平天國內部呈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并點出這為以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天京事變埋下了禍根。3、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掌握《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目的、結果。如何評價《天朝田畝制度》? 積極性: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局限性: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4、北伐和西征:北伐失敗。西征勝利,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5、天京事變介紹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定都天京后生活上的腐化情況,揭示出天京事變發生的原因,它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具體表現,其性質是一次內訌。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6、重建領導核心任用洪仁玕總理朝政,寫成了《資政新篇》;提拔了一些新的軍事將領,合作探究: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7、后期的防御斗爭:陳玉成、李秀成8、李秀成領導天京保衛戰,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及意義1、失敗原因(1)主觀方面(農民階級局限性):①農民是小生產者,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革命目標不明確。②領導特權思想膨脹,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貪圖享樂。③戰略失誤:偏師北伐,孤軍深入等。(2)客觀方面: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2、意義:學生閱讀課本,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三、課堂小結一個組織:拜上帝教; 兩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三個事件:金田起義、天京變亂、天京陷落; 四個階段:興起、發展、轉折、失敗四、課堂練習板書設計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金田起義→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全盛時期→ 天京變亂→ 重建核心→ 天京陷落最終失敗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