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 二 歷 史(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致使中國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付之一炬。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條約及其內容。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民族的強與弱,國家的先進與落后,這與它們本民族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讀書。技能目標:通過思考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教學重點 列強侵華的罪行教學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及影響教學過程 關鍵點撥一、導入新課 展示圓明園殘跡和復原的圖片,通過比較,教師設問:昔日富麗堂皇的圓明園為什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這場戰爭是如何發生的?我國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災難,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們來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二、學習新課 (一)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后,歐洲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全都發了瘋似的”。他們滿以為打開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就能大量銷售產品,獲得高額利潤。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英國商人把英國的棉紡織品在中國滯銷的原因歸結為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英國在中國享受的特權太少。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學生討論:如果沒有“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 “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發動戰爭的借口,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滿足已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天津條約》的簽訂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通過該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在隨后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又被迫承認了鴉片貿易的合法化。(二)火燒圓明園和《北京條約》的簽訂1、火燒圓明園圓明園由圓明、長春、萬春三園組成,是清代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它綜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華,舉世聞名,園中收藏了不計其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圓明園被西方稱為“萬園之園”,這個美譽是當之無愧。但是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宮苑,卻因英法聯軍的貪欲而遭受破壞。英法聯軍進北京后,闖入圓明園先進行一番搶劫,把圓明園里的珍寶洗劫一空,他們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麗堂皇的宮殿化為灰燼。主觀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一再妥協退讓,造成中國局勢急轉直下。落后就要挨打!自強發展!它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勿忘國恥,振興中華。2、《北京條約》的簽訂學生閱讀課本,掌握《北京條約》的內容(三)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看《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敘述沙俄侵占我國領土的情況。(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學生閱讀課本,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三、課堂小結 英法起禍端,火燒圓明園。沙俄割領土,一百五十萬。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卻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因為歷史證明,我們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國門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須打開國門發展自己。四、課堂練習 新課程實踐與探索叢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練習。板書設計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1.根本原因: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侵略者: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3.簽訂《天津條約》和《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1.列強侵華罪行 2.簽訂《北京條約》三、俄國侵略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四、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