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三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教案教材分析本課的課標內容是“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的和平與發展?!?br/>圍繞課程標準,本課內容主要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盡管發生了冷戰和多次局部戰爭,但是半個世紀以來,沒有發生過新的世界大戰,一些局部沖突也得到政治解決。正是在這樣相對穩定的世界局勢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獲得了驚人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各國和整個世界的面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與此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需要各國攜手解決。中國倡導并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供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教學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學與發展的含義及其關系,認識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偉大意義。【時空觀念】了解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發展,理解世界和平的進程【史料實證】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的和平與發展。【家國情懷】知道當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新現象和中國方案的提出,明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現今中國的大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教學重點】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教學難點】在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將采取怎樣的措施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從而牢固樹立共同擔當,同舟共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學設計導入新課帶問題看視頻,后回答以下問題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什么樣的國際環境?2.中國要推動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新型國際關系?3.中國在世界舞臺上貢獻了什么樣的智慧和方案?4.中國提出這一方案的時代背景是什么?1.國際環境: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2.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3.智慧和方案: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背景:(1)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 (2)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學思之窗:1985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訪華團時說:“ 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br/>——鄧小平《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如何理解鄧小平的這段話?依據材料思考:和平與發展有怎樣的關系?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關系: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主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鄧小平文選》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思考2:當今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和平與安全方面的挑戰?一張令世界沉默的照片敘利亞戰爭中遇難的兒童敘利亞內戰,2011年3月,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戰爭,持續至今……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1)地區熱點問題(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此起彼伏。(2)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跨國刑事犯罪、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3)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4)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二)發展方面的挑戰?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2016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最富有62人坐擁的資產,相當于占世界人口一半的、約35億最貧困人口的財富總聯合國糧農組織2012年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饑餓人口已達到創記錄的10億2000萬人,每6秒就有一個孩子餓死。結論: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等。得出認識:人類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這些危機與挑戰,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結合【歷史縱橫】分析面對全球性難題,世界人民應該怎么做?【歷史縱橫】氣候變化《巴黎協定》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開放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第一個旨在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確立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1997年達成的《京都議定書》,使溫室氣體減排成為發達國家的法律義務。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安排。協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建立了尊重主權和國情、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力度的全球行動模式。2016年9月,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中國加入該協定。2018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建立了一系列指導和幫助各方落實協定的機制和規則。2019年,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得出結論:世界各國要合作應對挑戰,不能自我封閉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世界方案?1.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2.建立新的國際治理組織與機制;(全球層面)(地區層面)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習近平(2017年10月18日)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梳理教材,請指出“中國方案”的實踐行動。中國的行動:①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2014年設立絲路基金;中國的行動: ②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的行動: ③與世界各國合作交流,共同應對本課小結課堂練習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正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影響著全人類的根本利益。應對這些問題的中國方案是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B.共建“一帶一路”C.維護聯合國權威地位D.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22·天津高考)有學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長了1.9倍,世界谷物產量增長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長了3.7倍,全球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見A.經濟全球化的迫切性B.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BC.南北不平衡的危險性D.世界多極化的必然性板書設計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課后反思還是沒有更好的突出重點,存在面面俱到問題;二、在調動學生和引導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形式過于單一,沒有進一步深入挖掘三、文獻史料一方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質量較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