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勞動上冊第三單元 勞動雕琢品質12 和諧勞動關系構建教學案一、教學目標 1.通過校園綠化項目勞動,了解和諧勞動關系的內涵及意義。 2.經歷苗木栽植的勢動實踐,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3.體會和諧勞動關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培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真摯情懷。二、教材分析勞動改變世界,勞動創造文明,勞動更雕琢品質。本單元我們將走進生活,進行家庭環境安全檢測,參與電子商務實踐,了解常見綠色食品生產,開展校園綠化勞動體驗。讓我們一起在勞動中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學會團結和守秩序,養成堅毅頑強的勞動品質。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在勞動過程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尤為重要。同學們決定一起參與學校正在開展的“校園綠化”項目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了解和諧勞動關系的內涵,體驗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三、教學過程 勞動基礎 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和諧勞動關系是指勞動過程中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和諧關系,包括人與人、人與物(自然環境、勞動條件等)的關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綠化與美好同在,綠色與文明同步。下面,我們就以“校園綠化”項目為例,談一談高中生如何在勞動過程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了解校園綠化功能,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校園綠化是學校整體布局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的格局、品位和精神的重要體現,是通過勞動進行教育、陶冶情操、熱愛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渠道。校園綠化一般包括喬木和灌木種植、花壇建植、草坪建植及后期養護等。1.保護校園生態,創造宜學環境校園綠化有柔化建筑、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殺滅病菌、吸收有毒氣體減弱風力、阻攔粉塵、消音降噪、調節溫度等功能。2.豐富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特色。 校園綠化要根據所在地的景觀、氣候土壤及其他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綠化類型,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和歷史傳承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彰顯學校特色。 3.發展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 環境影響人、涵育人,更能塑造人。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參加綠化勞動,更可以培養學生“崇尚自然、熱愛生態、尊重勞動、關愛生命的道德情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畝樹林的作用 查一查 1.在我國,以栽植為主要內容的園林綠化歷史悠久,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多種類的花草樹木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有著特別的內涵。這體現了中國人對和諧勞動關系怎樣的理解 2.請查閱資料,結合本校實際,談一談學校的校園綠化是如何實現和諧勞動關系的。 遵循綠化原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校園環境是一個功能復雜的綜合體,校園綠化是校園環境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因此,校園綠化應體現和諧勞動關系,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并服務于功能,遵循一定的原則。遵循學校總體規劃,因地制宜。 校園綠化應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和學校的歷史等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設計和選擇植物種類,通過每年的綠化勞動使學校自身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例如,位于南方的學校,可以選用亞熱帶喜溫植物;北方學校則應選擇適合溫帶環境生長的植物。與設施功能相配套,協調一致。校園綠化要特別注意與校園的功能相配套、與環境相適應、與建筑的風格相協調。譬如:在教學辦公區域,其布局形式要與建筑相協測,綠化布局多采用規整對稱的布置方式;教室周圍的綠化要服從教室的功能要求,特別是考慮室內的通風和采光的需求,在窗戶的前后一定距離內不能種植高大的喬木和灌木。[議一議]和同學討論:針對校園不同的功能區,怎樣規劃不同的綠化方案才能更好地體現和諧勞動關系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關系中最核心的是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就是要在校園綠化項目勞動中堅持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貫穿于勞動的全過程、全方位。勞動場城環境:學校勞動基地或學校待綠化空地材料:喬木樹苗、白石灰、水、基肥等。工具:皮尺、尼龍繩、木樁、鐵鍬、鋤頭、枝剪、水桶(澆水器)手套、工作服、安全帽等。勞動過程成立小組,做足準備1.明確分工。成立綠化勞動小組,以6人左右為一組,明確組內人員分工,各司其職包括工具發放、前期準備、苗木運輸、栽植施工、后期養護、安全防護驗收評比等。[馬上行動]和組內同學討論,設計并填寫人員分工表格。(提示;分工要確保科學合理,組內人員可重復分工、身兼多職。)2.場地準備親自到栽植地現場,進行細致的現場踏勘。具體了解,地形是否子整,是否有障礙物和垃圾等;各種地上物和地下物(如房屋、原有樹木、電線、管等);現場內外交通、水源等情況。將踏勘情況記錄下來,向老師報告,共同商量處理方法馬上行動填寫現場踏勘記錄表。序號 踏勘情況 處理方法 報備情況12343.放線定點準備。小組組員合作進行,使用皮尺、尼龍繩、木樁等工具進行測量。一般以路肩或道路中軸線為依據,要求兩側對稱整齊。可先劃出栽植范圍,具體栽植位置根據樹體規格和場地現狀等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情況下,以樹冠長大后株間互不干擾為原則。在所圈范圍的中間明顯處釘一木樁,標明樹種栽植數量和坑徑,在每株樹的位置上挖一個小坑或撒上白石灰點作為定植點中心位置。知識鏈接嚴格的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放線定點是指按照設計圖紙上的設計方案,在現場測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再通過準確的施工放線來體現設計意圖,達到綠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4.苗木準備保證綠化質量,必須嚴把喬木樹苗質量關,選用優質壯苗,嚴防根系缺水盡可能做到即時挖出、即時運輸、即時栽種。科學栽植,確保成活第1步挖坑。幾位同學合作,用鐵鍬在定植的地點上挖樹坑,根據樹苗根部的大小確定坑的大小,將挖出的表土和底層土分別堆在坑邊;另幾位同學將準備好的基肥施在樹坑的最下層,然后大家一起將表土碾碎,平整、均勻地撒在肥料上勞動提示挖坑時,如果土質較硬,可適當澆水或使用鋤頭等工具;如果土質過濕,則應提前設法排水。第2步放樹苗。幾位同學合作,先解開草繩,然后將苗木直立豎起。由1~3名同學手握樹干,將樹苗放置在坑的中部盡量保證樹干垂直,確保樹干深入土中的深度和它在原來的苗圃中一樣。勞動提示放樹苗的時候注意保護好樹根,第3步第一次填土。用鐵鍬將土均勻地從樹苗四周逐步填上,大約填過坑的一半高度即可。埋土后把樹苗稍向上提一下,使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勞動提示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目的是使樹苗的根須和土壤緊密接觸,盡快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以便扎根生長。第4步澆水。填土至樹坑一半位置時需要給樹苗澆水,并將所填的土澆透。勞動提示1.栽后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一晝夜之內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黨費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與土壤密接,確保樹未成活。2.建議每個勞動小組對所栽植樹木采取“一樹一碼”或“一片一媽”的方法,將樹木信息印成卡片,置于樹旁,以實名制認植認養,方便日后養護。[想一想]新植樹木成活后的栽后管理還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這些內容對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著怎樣的促進作用 勞動成果1.勞動成果展示一起來看一看我們小組的勞動成果吧!此次校園綠化勞動中,我們勞動小組共植樹棵。下面是我們小組和新植樹木的照片。小組照片新植樹木照片2.勞動評價。評價內容 評價等級 評價等級 評價等級 自評 互評A B C勞動規范 能正確選擇和規范使用綠化工具,能按照步驟規范完成 能正確規范使用綠化工具,能按照步驟規范完成 能正確規范使用綠化工具,基本能按照步驟完成勞動成果 熱情高昂、主動參與、細心認真、愛物惜物,堅持不懈地完成,有團隊精神,安全意識強,勞動過程處處注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主動參與、細心認真,能幫助同組同學,能堅持完成,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勞動過程注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動手參與,基本能完成,安全意識一般,有注意到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態度 勞動中遵守紀律,勞動后清理場地、主動打掃衛生,將垃圾集中運走,及時整理工具,干凈、規范 勞動中有紀律意識,勞動后主動打掃衛生,經提醒后能及時整理工具 勞動中基本能遵守紀律,勞動后能打掃衛生,能整理工具勞動習慣 栽植樹木規范、整齊、美觀;和諧勞動關系構建非常好 栽植樹木基本整齊;和諧勞動關系構建較好 栽植樹木部分整齊;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一般 勞動反思 1.回顧本次勞動實踐活動,說說我的收獲和感悟 我遇到的最大困難: 我的解決方法: 我最大的收獲 2.通過“校園綠化”項目勞動,我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認識: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校園綠化項目勞動,了解了和諧勞動關系的內涵及意義。 經歷了苗木栽植的勢動實踐,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體會了和諧勞動關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培養了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真摯情懷。五、布置作業1、完成勞動評價和勞動反思。2、通過因特網和新媒體技術了解更多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的知識。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