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 全民守法 導學案一、學習目標【課標要求】 通過學習,明確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闡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認同全民守法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2.科學精神:正確理解全民守法的內涵、原因、要求和推進全民守法的措施。3.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4.公共參與:積極投身實踐,做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全民守法的內涵及具體要求。2.教學難點:推進全民守法的措施。【學法指導】通讀教材P107-109,精讀重難點,勾畫疑難點,高效完成導學案。二、知識梳理 (自主預習,填寫并在課本相應位置做筆記,課代表督促檢查。)一、全民守法的內涵1、含義: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 、依法 的狀態。2、原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 、 、 。3、具體要求:(1)依法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 。依法 。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 。(3)依法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二、推進全民守法 (如何推進全民守法 / 推進全民守法的措施)(1)要著力增強全民 ,堅持把 作為依法治國的 工作。深入開展 ,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 。(3)要不斷加強公民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 ,弘揚 ,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三、合作探究總議題:析職業打假,明全民守法情境1:中國打假第一人王海:他們對消費者太傲慢2020年11月某短視頻平臺一網友質疑高人氣帶貨主播辛巴團隊所售燕窩,“像糖水一樣,沒什么固體”。為自證清白,辛巴出示了產品的檢測報告,表示如果自己賣的是假貨愿意假一賠三,并宣稱要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名譽。隨后,職業打假人王海曬出專業機構檢測報告,稱辛巴所售燕窩實際就是糖水,蔗糖含量4.8%,碳水化合物5%,而作為真燕窩重要指標之一的唾液酸只含0.014%。最終,辛巴發布道歉信,承認存在夸大宣傳,產品實為一款燕窩風味飲品,愿意退一賠三賠付消費者,預計共需賠付6200余萬元。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對其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90萬元的行政處罰。受此次事件影響,相關部門隨后開展了針對“網絡直播帶貨”的新一輪審查。情境2:專挑軟柿子?職業打假惹爭議43歲的胡志紅女士在武漢開了一家手工灌香腸店。2021年12月,趙某來到胡志紅的門店,花240元買了一份6斤禮盒裝灌香腸,專門叮囑要真空包裝。第二天,又買了30盒灌香腸,共180斤,總價7100元,包裝袋和禮盒上標明產品名為“胡志紅手工香腸”,還標明了儲藏方式、保質期、制作公司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兩天后,趙某找到胡志紅,稱真空包裝的香腸沒有貼生產許可證號,屬于‘三無’產品,要求賠償被拒。2022年6月,趙某到武漢市硚口區法院起訴胡志紅,以消費者權益受損為由,要求退還貨款7340元并支付懲罰性賠償金73400元。經過激烈的法庭辯論,法院認為,香腸屬于武漢市冬季節令性食品,原告所購手工香腸為現制現售食品,不屬于預制包裝食品,不適用預包裝食品的標簽規定,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趙某不服,提起上訴。2022年11月,經過兩審終審,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駁回了趙某訴訟請求。拿到勝訴判決書后,壓在胡志紅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她說:“武漢有這么多灌香腸的門店,這個判決對其他同行一樣重要。情境3:為騙獎金,職業打假人“以假打假”2022年12月,安徽馬鞍山市場監管局接舉報,稱某建筑工地使用的工程漆為假冒偽劣商品。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 82 桶油漆確實存在商標侵權問題。執法人員想與自稱工地現場負責人的張某進一步核實情況,卻始終聯系不上。民警對其登記信息進行核查,發現均為虛假信息。警方以舉報人王某為突破口展開調查,發現其為某涂料品牌委托的第三方打假公司下面的專職打假人員,通過為該品牌打擊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獲取打假維權經費。經查,王某覺得用常規手段打假費時費力,便購買假冒油漆,讓同伙在各地尋找工地倉庫堆放,自己再以打假人員的身份向當地執法部門舉報,最后將偽造的打假事實報送給品牌方,騙取打假獎勵資金。2018年以來,幾人合計作案 59 起,涉案資金達 130 余萬元。目前,警方已追回涉案資金 86. 8 萬元返還給受損企業。王某等人分別以涉嫌詐騙罪、假冒商標注冊罪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議題一:該不該支持職業打假人?(小組討論,3分鐘,小組代表發言。)議題二:如何讓職業打假人“失業”?(小組討論,3分鐘。結合教材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說明。)四、拓展思維思考:推進全民守法,作為高中生,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五、資料卡片1、職業打假人:是指一種民事行為人,由于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橫行,普通民眾無法識別保護自身權益,許多民眾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主動打擊市場流通的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消費環境起到凈化作用。2、相關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序良俗:我國《民法典》第8條明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規章制度等所確定。主要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良俗,指善良風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我國現行法上所稱的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