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6《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核心素養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科舉制廢除、新聞報紙和書館出現的史實;知道魯迅、齊白石、聶耳、洗星海等文學藝術家的主要成就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民國時期的教育文學事業的發展,創制表格,使學生對知識點條理清晰,以便從宏觀上把握知識點,進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分析民國時期文藝作品時代性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重點與難點】重點:科舉制度的廢除和《狂人日記》的思想性。難點: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愛國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學理念】教學研究中心:“讓學生講的更精彩”“四個研究——研究新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研究訓練題“課堂教學六必須——先學、合作、分層、互動、訓練、展示”【教學方法】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施教等。【教學過程】1、課前展示閱讀分享生:課代表負責組織,按座次輪流展示;師:適當鼓勵評價。2、創設情境導入學習你還記得我國古代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的嗎?舊式學堂和科舉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你知道新式學堂在中國是什么時候出現的?中國第一所國立的綜合性大學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是如何創辦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 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3、明確目標激發興趣師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及學習流程與方法,減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恐懼感、壓力感。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依據學案提綱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巡回指導了解學情,鼓勵學生之間討論問題及向老師詢問問題。5、展示交流資源共享學生:在組內展示交流后再再班內展示交流,質疑問難,合作共享;老師:巡回指導,掌控班內交流情況,了解問題集中點,為后教做準備。附學習提綱:目標導學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中國近代新辦的新式學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學生回答:時期 新式學校洋務運動時期 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甲午戰爭之后 北洋西學堂百日維新期間京師大學堂學生回答: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培養了一些近代人才,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科舉制創立的時間?廢除科舉制度的時間和影響?學生回答:公元 605年,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建立。1905年正式停止科舉考試。科舉制的廢除以及新式學堂的創辦,各級學堂章程的頒布,使得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3.教師講述:報刊是社會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政府信息的發布平臺,是歷史發展的晴雨表。中國近代的報刊是在西方文化傳入中國過程中出現的。4.教師強調: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大公報》《新聞報》《解放日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報紙。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5.教師提問:這些形式報刊有何重要作用?學生回答:這些新式報刊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成為人們針砭時政的喉舌,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6.教師提問:中國近代興起了哪些出版企業?有何作用?學生回答:主要有商務印書館;還有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以及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學生回答:起到了傳播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知識文化的普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標導學二:文學藝術的成就1.教師引導:列表說明 20世紀以后,中國的文學藝術成就。學生回答:作者 作品魯迅 《狂人日記》《阿 Q正傳》郭沫若 《女神》茅盾 《子夜》曹禺 《雷雨》巴金 《家》老舍 《駱駝祥子》徐悲鴻 《愚公移山》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洗星海 《黃河大合唱》2.教師提問:請說出魯迅《阿 Q正傳》的特征?學生回答:《阿 Q正傳》,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3.教師講述: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4.教師出示:《聶耳》《洗星海》,并提問:他們的藝術成就有哪些?學生回答:聶耳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洗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5.教師提問:你知道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是 1905拍攝的《定軍山》和 1931年《歌女紅牡丹》。6.教師講述:趙丹、周璇等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6、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師:依據學情總結梳理知識結構體系,反饋問題集中點進行集中講解;師:在梳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拓展延伸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做筆記進行適當記錄。附課堂總結: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舊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19世紀后半期,一批新式學堂先后在中國誕生。1905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推動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誕生的近代報刊、文學藝術,激勵了人民的革命斗爭,也極大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修改完善(三)訓練題研究 修改完善7、反饋矯正當堂達標(附達標練習題基本主干,詳見《綜合訓練練習題》)回顧梳理識記本節課知識點,完成當堂達標。評測練習一)、選擇題1.《范進中舉》通過范進由屢試不第到一朝中舉后的不同境況,深刻揭示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科舉制度從產生到終結,前后延續了約(A)A.1 300年B.1 500年C.1 800年D.2 000年2.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A)A.商務印書館 B.岳麓書社 C.三聯書社 D.中華書局3.“《申報》初創時,每期只銷六百份,四個月后,該報在上海已日銷三千份。......至1877年,每日銷量已達八九千份。”材料反映了《申報》(D)A.市場競爭激烈 B.銷售技術高超C.內容豐富多彩 D.影響逐漸擴大4.一部反映 19世紀末期中國某富商家族興衰歷史的電視劇正在熱播,劇中有這樣幾組鏡頭,其中與史實不符的是(C)A.鏡頭一:商人到日本人在蘇州開設的工廠談生意B.鏡頭二:商人的兒子在《申報》報社當記者C.鏡頭三:商人正在讀《新青年》,了解新聞時事D.鏡頭四:商人家住北京東交民巷5. 2010年 5月 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指出,要加快推進教育改革,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這有利于保障我國公民的(A)A.受教育權 B.消費權 C.言論權 D.平等權6. 鄧小平說:“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國“十億人口”基礎教育的是(A)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B.《勞動和社會保障法》C.“863”計劃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7.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從現代化建設對教育的需要出發制定的國策是(C)A.希望工程 B.“211工程” C.“科教興國” D.“星火計劃”8. 其它備注:C;2001年 7月,我國申奧成功,圓了中國人一個世紀的申奧夢。2008年 8月 8日在我國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是(C)A.第 24屆 B.第 23屆 C.第 29屆 D.第 28屆9.下列作品屬于魯迅的是( D )①《雷雨》②《駱駝祥子》 ③《狂人日記》 ④《阿 Q正傳》A.①②③ B.①③C.①② D.③④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民族戰歌,曾經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勇氣。這首歌的詞作者是( C )A.魯迅 B.冼星海C.田漢 D.聶耳二、非選擇題11.史料診斷王敏的班級為了重現“清末民初學生的學習狀況”,排演了一出歷史劇。請你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劇情中有哪四處設置不符合史實,并說明理由。1896年的一天,17歲的劉子強進入了當時的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讀書。為了更好地學習西方知識和文化,臨行時父親為他買了一些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介紹西方學術的著作。學校的生活雖然很緊張,但他在校期間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讓他永遠難忘。1901年他學成畢業。1906年,為了求取功名,他又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頭名狀元,全家慶賀。(1)錯誤:_________;理由_________。(2)錯誤: _________;理由_________。(3)錯誤: _________;理由_________。(4)錯誤: _________;理由_________。(1)錯誤: _________1896年的......京師大學堂。理由:京師大學堂成立于 1898年。(2)錯誤:買了一些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介紹西方學術的著作。理由:商務印書館成立于1897年。(3)錯誤:在校期間觀看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理由: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于 1905年。(4)錯誤:1906年,為了求取功名,他又參加了科舉考試。理由: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8、布置作業明確任務完善課堂筆記,明確下一節課的任務作相應準備。【板書設計】《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課后反思這堂課下來我感覺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第一,在教學儀態上,顯得有點拘謹,不夠自然、大方。由于這是一節錄像課,自身有些緊張,導致小組合作探究規則沒有講述清楚,這是課堂給人感覺有點“亂”的原因之一。對于這一問題,我想是因為自己缺乏鍛煉的緣故,所以在以后教學中,我要抓住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不斷增長經驗,完善自我。第二,對課堂氛圍的把握上,做的不是很好。在上課過程中,由于本次課是以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興趣極高,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情緒高漲,覺得放松,覺得上課很隨便,課堂氣氛顯得過分活躍,給人的感覺有那么一點“散”。在平時教學中要多多注意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如何掌控課堂,向他們學習如何在課堂上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