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教學設計設計思路本課是一堂中國古典園林作品鑒賞課,在短短的 45分鐘內讓學生用思維去觸摸、感受中國古典園林之美,體味古典園林背后蘊藏的深層文化內涵,并進一步進行德育的滲透,是我再三考慮的。如何使課堂高效、有效?我通過中國古典園林的兩種類型——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作品欣賞、比較、分析的方式,將中國獨特的園林造園美學思想附著在文化的烙印里沁入每一個知識點中,層層深入,力圖達到知識性與藝術性、趣味性自然融合。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習目標1.學生能初步了解優秀的中國古典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典型作品,掌握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基本特點,提高審美情趣。2.通過被焚毀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的深度賞析,間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通過園林作品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解析,引導學生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教學重點1、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藝術特色。2、中國古典園林的三大特點。3、園林自然觀的深層文化內涵與當代家國情懷的引導。教學難點1、學生對于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理念、對待自然的態度“天人合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解2、園林藝術“意境”的概念與“詩情畫意”園林景觀的設計理念的理解。教具多媒體課件學具教材、A4紙、鉛筆。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習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課題 從建筑大師柯布西埃關于人居住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入手,導入主題概念 ——園林。 【導語】 同學們,西方有一位著名的現代派建筑大師柯布西埃把人類的居住分為三種類型: 1、生存的居住 2、生活的居住 3、理想的居住所謂理想的居住類型指的是既具備完善的生活功能性,又能夠寄托精神和愉悅身心的居住環境,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主題——園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以調查問卷“理想居住環境的調查”作為切入點,調動、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的興趣,同時由“理想的居住環境”導入主題--園林。讓學生的思維層層遞進,進入課題情境。活動過程 1、基礎知識點——園林的定義。 2、中國古典林 的 藝 術 成就,及園林作品賞析 1、園林概念的解讀。 2、園林作品賞析,作品賞析中思考: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特色 1、園林的概念力圖通俗易懂,讓學生打開思路。 2、作品賞析環節使學生進入情境,對園林有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進一步探求知識的興趣。活動過程 師生互動( 給 學 生 分組,以辯論賽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課重點 ——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辯論,談一談游覽園林后對中國古典園林作品的感受 創設出活躍自由的課堂情境,積極鼓勵、導引、肯定學生去自主探尋知識的興趣與激情。活動過程 基礎知識點講解 中國的古典園林分類:自然園林(泰山、黃山等)、皇家園林(其特點為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和私家園林(特點為精致、雅觀) 通過講解,讓學生對園林的分類有廣義上的理解,同時了解呈現不同風格古典園林類型背后的深層背景因素,拓展知識層次。活動過程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特點:——自然觀——表達方式——風格氣質 1、皇家園林 (1)規模上:皇家園林規模宏大,在山水布局上采用真山真水。布局上:皇家園林以山水景觀為主,建筑為輔。(2)風格氣質上:皇家園林莊重、富麗堂皇。 2、私家園林 (1)規模上:私家園林規模較小,在山水布置上用假山、水池模擬真山真水。布局上:以建筑為主,景觀為輔。(2)風格氣質上:私家園林清高風雅,靈活多變,講究園林的細部處理。 3、中國古典園林的三大藝術特點自然觀(對待自然的態度):中國園林崇尚自然,追求與自然完美融合。“雖由人作,宛若天開”。同時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追求建筑美與自然美的有機融合。追求詩情畫意的意境的表達。(表達方式)---園林景觀含蓄內斂,注重意境 層層深入,引領學生由直觀感受、比較對比同時逐步拓展,將本課重點知識園林的藝術特點解析挖掘透徹。活動過程 1、視頻欣賞:圓明園 2、圓明園給我們的啟示:努力讀書,奮發向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圓明園,曾是舉世聞名的東方皇家園林。經過清朝 150余年的修建和經營,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東方“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 ”。“萬園之園” 。1860年 10月 6日至 17日英法聯軍劫掠,為掩蓋罪行,縱火焚毀三天三夜,今僅剩廢墟。 通過圓明園的歷史及藝術成就的講解,以及西方侵略者對圓明園的破壞引申出德育概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拓展及課后作業 1、查閱資料,了解西方古典園 林 相 關 知識,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學習交流。 2、作業:關于圓明園重建的思索(600字報告)。 自主探究,查閱資料為下一課時的學習積累材料、打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