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www.[知識體系概覽][主題歸納整合]主題一 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歷程1.內河運輸為主的時期。內河運輸是最古老的運輸方式之一。在原始交通運輸階段,陸上運輸主要靠人力、畜力,而內河運輸則主要靠風力與水流。當時的內河運輸無論從運輸的方便性和提供給人們運輸的能力,都優于陸上運輸,加上當時的人類生活離不開大江、大河,所以內河運輸成為最具優勢的運輸方式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動力開始在水上運輸方面得到應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的蒸汽汽船在紐約第一次試航成功,開創了以機械為動力的現代交通運輸的新紀元。蒸汽汽船因其運能大、成本低而在早期的工業化國家迅速發展,并成為19世紀上半葉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2.鐵路運輸為主的發展時期。19世紀初的蒸汽機車的發明,將鐵路運輸方式的廣泛應用帶入一個新的時期。英國在1825年修建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揭開了鐵路運輸發展的新篇章。19世紀中期開始的電氣化和重化工業發展時期,鐵路運輸因運能大、成本低、全天候等特點,彌補了水路運輸速度慢、受地理和條件限制之不足,滿足了工業生產對客、貨運輸的更高要求,解除了工業布局對水路運輸的過分依賴,從而在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國家得到迅速發展并形成網絡。世界鐵路運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歐美各國不斷掀起筑路高潮。時至今日,鐵路運輸仍然在交通運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鐵路運輸仍是陸上運輸的骨干。3.汽車運輸和航空運輸大發展時期。19世紀中期工業生產的大發展,迫切需要進行新的技術革命。在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內燃機應用在工業和交通運輸方面,導致汽車和飛機的試制成功。汽車工業的發展,使公路建設發展迅速。一戰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將軍事工業轉為民用,汽車工業飛速發展,同時公路網規模和等級不斷提高。20世紀30年代,德國研制高速汽車,同時開始修建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高速公路在各國廣泛發展。在運輸需求的推動下以及技術進步的支持下,電氣化鐵路、高等級公路和超音速飛機迅速發展,運輸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鐵路運輸在長途運輸方面保住了部分市場,但更多地已被公路和航空運輸所取代;內河運輸在大宗散貨運輸方面雖繼續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總體上仍走向滑坡。4.綜合運輸發展時期。20世紀中葉,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各種運輸方式已不能獨自滿足運輸需求,于是綜合運輸更加受到重視,大型運輸樞紐和組織協調系統得到快速發展。主題二 中國近代交通發展的特點、成因及影響1.特點(1)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3)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2.成因(1)緩慢的原因①從根本上說是由近代中國社會環境決定的,國家不能獨立,被列強控制。②中國修筑鐵路缺乏資金、技術,重工業不發達。③傳統守舊的觀念和思想的阻礙。④長期的社會動亂,民不聊生,鐵路建設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2)發展的原因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②中國政府的政策轉變及引導。③列強為了擴大在華利益,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3.影響(1)近代交通變化顯著。在近代,西方發明了輪船、火車、汽車、電報、電話,并傳入中國,從而使中國的交通、通信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2)交通工具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彼此距離縮短,極大地促進了區域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3)新式交通方式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4)交通近代化使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大大增強,使異地傳輸更為便捷,加強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接觸到西方在政治、經濟乃至思想領域中的先進事物,也使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