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文獻史料、圖像、視頻、表格等材料,認識歷史上疫病流行情況和中醫藥學的成就,認識疫病在帶來危機的同時也推動了醫療與公共衛生的進步、為有效防治新冠疫情提供借鑒,用發展的、聯系的眼光看待歷史,培養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閱讀史料、提取歸納重要信息、強化學生論從史出、凝練文字的能力。3.家國情懷:感悟珍愛生命,自覺提高公共醫療衛生意識,向為人類戰勝疫病做出貢獻的英雄人物致敬;對比分析中西醫藥的特點,增強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涵養全球視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歷史上疫病的流行與影響、中醫藥的主要成就。2.教學難點:疫病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及防治技術的進步,辯證地看待中西醫學之爭。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以目前“新冠疫情”的現狀來導入新課。(二)新授課例一、歷史上的疫病1、【概念突破】疫病的定義材料:“疫者,民皆病也。”——許慎《說文解字》材料:“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上經》2、重大疫病的表現學生自主歸納表格并觀看視頻。疫病帶來的影響材料1:“京師大疫,死者無算,死亡枕籍,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明通鑒》城市中的無技能勞動者也因死亡而變得短缺,因此他們索要比瘟疫前高得多的工資。有些人來自其他城鎮,但許多來自周邊農村,任由田地莊稼荒蕪。這是遍布歐洲,從都柏林到諾夫哥羅德的城鄉移民潮的一部分。----約瑟夫·伯恩《黑死病》材料2:萬歷年間的華北鼠疫大流行使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陷于停滯,崇禎鼠疫則在風起云涌的起義浪潮中加速了它的傳播和擴散。明王朝是在災荒、民變、鼠疫和清兵的聯合作用下滅亡的。----曹樹基《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1580—1644年》材料3:“14世紀中葉,席卷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 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黑死病給人們帶來恐慌,也促使人們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長久以來在宗教束縛中麻木生活,活著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籠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為人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Ⅲ長沙:岳麓書社,2004.材料4:經歷黑死病的洗禮,醫療體系同樣受到很大的沖擊,開始走向一個全新的方向……醫院的藥物發生了變化,公共衛生和健康開始發展,這些公共機構報告流行病的情況,負責實施隔離,出現了專門對付瘟疫的醫生。——趙立行《1348年黑死病與理性意識的覺醒》根據以上材料,分析疫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4、人類對疫病的應對措施表格歸納總結出:重視公共衛生;探索疫病防治方法;建立救治機構;近代醫學的進步。中醫藥學的成就【自主學習】閱讀教材,進行概括:西醫在中國的傳播時間坐標軸歸納西醫的發展及在中國的傳播四、辯證看待“中西醫之爭”五、課堂小結六、板書設計第14課 歷史上的疫病與醫學成就一、歷史上的疫病1、疫病的定義2、重大疫病表現3、疫病的影響二、中醫藥的成就三、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