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電”奇旅——原電池一.教學目標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通過理論分析與實驗驗證深入理解原電池基本原理、構成條件及各部分作用,能夠從裝置、原理兩個緯度構建原電池認知模型,并能應用原電池認識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后的問題解決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實驗設計、團隊協作、質疑與創新思維的能力。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通過原電池的分析、制作、使用,樹立合理使用能源,化學源于生活、科技改變生活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和工作原理教學難點: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三.教學過程引入通過對于電池發展歷史的了解,引入本節課主題——原電池。回顧舊知以知識填空方式考察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提出歸納總結性問題。⑴原電池構成條件?⑵原電池工作原理?⑶如何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分析探究⑴觀察鋅銅原電池實驗現象差異,提出問題。①鋅極上有氣泡產生說明什么問題?②H+在鋅片上得電子會導致什么后果?③如何避免H+在鋅片上得電子,提高原電池能量轉化效率 ⑵基于數字化手持技術獲得的實驗數據曲線圖,定量分析單液電池性能。⑶以問題為導向,引發學生對于單液原電池的裝置改進。問題:根據電阻計算公式R=ρL/S,結合裝置變化分析雙液原電池電流弱的原因?并基于宏觀現象和實驗數據曲線圖,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分析單雙液電池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裝置改進,引出膜電池鞏固理解原電池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后,通過對于新舊鋅錳干電池構造對比,鞏固升華內化重難點,強化電極方程式的書寫,并了解常見類型的二次電池以及燃料電池。前景展望基于原電池模型的深刻認識,并了解一系列科技前沿的電池類型,如鋁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等等,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6.練習⑴.書寫堿性鋅錳干電池的正負極電極反應式?⑵.(2022全國甲卷)一種水性電解液Zn-MnO2離子選擇雙隔膜電池如圖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42-存在)。總反應式為Zn+4H++4OH-+MnO2= Zn(OH)42-+Mn2++2H2O,原電池裝置中的Ⅱ池離子移動方向?書寫正、負極電極反應式?⑶.有科技工作者制造了一種甲烷燃料電池,一個電極通入空氣,另一個電極通入甲烷,電解質是摻雜了Y2O3的ZrO2晶體,它在高溫下能傳導O2-。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電池正極發生的反應:O2+4e-= 2O2-B.電池負極發生的反應:CH4+4O2--8e-= CO2+2H2OC.固體電解質里的O2-的移動方向:由正極流向負極D.向外電路釋放電子的電極:正極(即電子由正極流向負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