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自主復習案【課程標準】1.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2.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回歸課本】認真閱讀課文(31---41頁),包括探究與分享、名詞點擊、相關鏈接。(10分鐘)【建構體系】(5分鐘)【核心考點】一、偉大的改革開放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 1.改革開放以來理論創新成果2.改革開放的意義 2.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內容【核心考點】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改革開放1.開啟(必背)(1)事件: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戰略性轉移。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新時期不等于新時代)2.發展歷程(必背)第一階段:起步探索階段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對內改革: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2)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對外開放: (1)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2)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 (4)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5)1992年,開放沿長江的五個城市。 (6)之后,又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階段: 逐步深化階段(新階段) 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對內改革: (1)標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 (3)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對外開放: (4)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三階段: 全面深化階段 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 對內改革: (1)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做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部署。 (3)2019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 (4)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5)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這使得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 對外開放: (1)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2)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3.意義(必背)(1)“四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不等于實現了)(2)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退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第二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提出(必背)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從此,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的。2.理論創新成果鄧小平理論 (1)形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各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2)內容: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3)主題:闡明了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4)地位: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主題: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3)作用:成功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4)地位: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 (1)形成: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形成了科學發展觀。 (2)主題: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3)內容: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4)地位: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主題: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3)內容: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4)地位: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點睛】對我國改革的理解1.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2.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不是對社會根本制度的變革)3.改革改的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我國改革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4.我國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改弦易張。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1.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必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內容(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 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 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求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從何而來: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②如何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必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實現途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相互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課后作業】1.(2023·吉林·統考二模)深化改革開放,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的歷史性跨越。以上論斷是基于改革開放( )①標志著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②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③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 ④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福建泉州·統考二模)40年砥礪奮進,40年跨越騰飛。改革開放的天時,憑海臨風的地利,愛拼會贏的人和,匯聚起跨越式發展的澎湃力量;銳意改革、大膽創新,開創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從“高產窮縣”到“福建第一”“全國十強”的驚人跨越,凝練出“晉江經驗”的偉大創舉。這充分證明( )①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③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④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安徽合肥·統考一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指出:要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這告訴我們( )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③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④改革開放開啟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廣東廣州·統考一模)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各領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這實證了( )①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面貌③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④改革開放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遼寧·模擬預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回望走過的路我們可以看到( )①黨的成立使得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擁有了主心骨 ②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改革開放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④開放上海浦東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2·安徽蚌埠·統考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這一論斷是基于改革開放( )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革,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③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④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江蘇南通·統考一模)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指出,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上承擔起世界歷史任務;由于這種任務在世界歷史中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因而便展現出它的世界歷史意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式現代化正展現出“世界歷史意義”,表現在( )①打破了西方現代化的獨尊性,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②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為各國實現現代化提供了統一標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為世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全新機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山東濟寧·統考一模)某“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展板中,包含以下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要將中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逐步確立了“四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 →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不僅明確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而且明確設計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開辟了新時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新境界展板設計意在說明( )①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 ②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從天而降,而是有其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④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遼寧沈陽·統考一模)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 )①在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②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③必須成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全新選擇 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河北·模擬預測)1960年回歸祖國時,云南班洪佤族群眾過的是刀耕火種、與世隔絕的生活,當地沒有一條公路、一座醫院、一所學校。如今,當地的茅草房、石棉瓦房已換成了兩層的磚混結構房,家家有太陽能洗澡間,冰箱、彩電、微波爐一應俱全,還走出了一批批大學生。班洪佤族60多年的社會巨變告訴我們( )①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 ②鄉村振興為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創造根本前提③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推進共同富裕 ④要把創建中國特色現代化發展道路作為最終奮斗目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廣東廣州·校聯考一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說明(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成功典范 ②我國取得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定性勝利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④為中國量身定做的中國式現代化僅適合于中國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3·安徽·統考一模)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使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梢?,改革開放( )①是現時代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③是對數千年中國歷史發展常態的變革與創新 ④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廣東·模擬預測)《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部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這是強調( )①要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②要把從本國國情出發與借鑒國外經驗有機結合起來③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只能依靠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3·廣東·模擬預測)西方構建的現代化道路實質是以資本邏輯來引導社會發展,甚至干涉他國發展并從中獲利,且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危機仍時有發生。而與此不同,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行動指南,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說明( )①資本主義社會在階級關系上的對立是導致危機無法解決的總根源 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 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與活力 ④西方資產階級企圖通過干涉他國的發展來轉移其自身面臨的危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3·重慶·統考一模)2022年9月12日,第九屆社會主義國際論壇以視頻會議方式在河內(越南方、老撾方)與北京(中國方)同時舉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5.論壇以“新時代條件下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理論與實踐”為主題,深入探討了“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國際視角”三個議題。這些問題的探索( )A.廓清了國際社會對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認識 B.能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國家如何發展提供參考C.引導國際社會更多的國家支持社會主義發展 D.豐富并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內涵與價值16.與會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新時代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科學社會主義正在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是“中流砥柱”,在于(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可比擬的制度優勢 ②中國發展理念、道路、模式影響力顯著增強③中國正成為當今世界格局演變的主要推動力量 ④中國是世界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最為徹底的國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 6----10 11---161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黨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立于時代潮頭,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br/>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無一不體現了黨的歷史主動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如今的中國共產黨風華正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從“延安整風”到“八項規定”,黨深刻把握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歷史主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領航者。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解讀中國共產黨贏得歷史主動的密碼。參考答案:1---5DDBAA 6---10DBAAB 11---16ACBCBA17①中國共產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1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1分)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1分)②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理想信念,(1分)不忘初心,(1分)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2分)③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1分)保持自身的先進性,(1分)不斷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偉大斗爭、推動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