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四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四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自主預習案
【課程標準】
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是本質; 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回歸課本】認真閱讀課文(47---57頁),包括探究與分享、名詞點擊、相關鏈接。
【思維導圖——認識論】
【課、框、目】
【易混辨析】
1.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  )
2.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因而盲目的實踐不存在。(  )
3.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社會活動是不存在的。(  )
4.只有引起客觀世界變化的活動才是實踐活動。(  )
5.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
6.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
7.認識的根本目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8.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觀的。(  )
9.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認識就是真理。(  )
10.真理是永恒不變的。(  )
11.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說明真理以謬誤為基礎。(  )
1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  )
13.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復性。(  )
14.對事物的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過程。(  )
【預習檢測】
1.(2022全國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 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
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 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22全國乙卷)穿山甲原來被作為重要的藥用野生動物,近年來受人類活動影響我國穿山甲數量急劇下降,在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2020年6月5日,國家林草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這表明
①認識只有不斷變化才能正確指導實踐人 ②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③認識發展的目的在于不斷創新原有觀點 ④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發展變化的動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22山東)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歷法。陰歷反映的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規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導海事活動;二十四節氣則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氣候特征,可指導農業生產。通過設置閏月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陰陽”和諧,融為一體。中國歷法智慧所蘊含的哲理是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②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③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④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22山東)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 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
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 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22.6浙江)歷經半個多世紀探索,“楓橋經驗”鋪就了一座座連接黨心民心的連心橋,鞏固了公安民警與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警民橋,架設了社會和諧、鄉村和美、百姓和順美好愿景的平安橋。如今,“楓橋經驗”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告訴我們
①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認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③認識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 ④人可以認識、把握、創造和利用社會規律造福人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2022廣東)北宋理學家周敦頤酷愛蓮花,長期觀察蓮花的形貌特征與生長環境,領悟到蓮花之美與“夫唯大雅,卓爾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處,創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見
①藝術作品是人僅憑靈感創作出來的 ②藝術體驗不能脫離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經驗
③藝術修養是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④審美標準具有客觀性,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知識梳理】
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1.認識與實踐
(1)認識
①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區別: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
階段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聯系: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2)實踐及其特征
①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它有兩層基本含義: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②實踐的特點: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首先,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其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
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 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④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能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能夠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易錯提示】澄清幾個誤區:
①要區分認識的來源和途徑,獲取認識的途徑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認識的唯一來源是實踐。
②促進認識發展的動力有多個,但根本動力是實踐。
③馬克思主義等理論都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④認識的根本目的是實踐,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⑤盲目的實踐是指在錯誤意識指導下的實踐,而不是缺乏意識指導的實踐。
【理論示例】實踐決定認識,常見的事例如:麥哲倫船隊通過環球航行這一實踐得出了地球是圓的這一認識(來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途徑);射電望遠鏡使人們可以觀測到100億光年之遙的天體(動力);人造資源衛星幫助人們弄清地球的資源分布(動力);人們根據對萬有引力規律和宇宙速度的認識將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的);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的成就證明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檢驗標準)。
3.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 內容 ①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方法論 ①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②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觀的
(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2)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①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認識主體的限制和認識客體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實踐的反復檢驗中不斷超越自身并沒有被推翻,不斷向前發展。
(2)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特別提醒] 
(1)認識是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統一。從每一個具體的認識、單個人的認識來看,認識是有限的;從人類認識能力來看,認識是無限的。
(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
【課后練習】
1.(2022·全國·高二)核聚變能源因為原材料豐富,排放無污染,被視為“終極能源”。近日,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的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刷新紀錄,為未來建造穩態的聚變工程堆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實驗基礎,EAST科研團隊正在向更高科學目標發起沖擊。這表明
①科學實驗的成功為該項目后續研究開辟了新的道路 ②科學實驗的成功是該項目團隊接續努力的最終目標
③科學研究的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 ④科學研究的飛躍性與間斷性更能推動現代科技進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四川成都·高二期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團隊經過數年的技術攻關和地面實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首次成功實施了徑向交會對接,并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這將開啟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也將進一步深化人類對太空的認識。材料表明
①認識工具延伸人的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發展 ②科學實驗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思維活動
③實踐活動水平隨著社會歷史發展而不斷發展 ④科學實驗活動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全國·高二)為了讓干細胞誘導更安全、更有效率,北京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宏魁團隊開展了小分子的尋找工作,最終發現高度分化的人成體細胞在特定的化學小分子組合的作用下,同樣可以發生類似低等動物組織再生中的去細胞分化現象,獲得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中間狀態。據介紹,團隊用化學誘導干細胞已進一步培養出人體胰島細胞,并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上實驗成功,未來可用于臨床治療糖尿病,這一研究成果將干細胞的臨床轉化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表明
①干細胞誘導研究具有社會性和歷史性 ②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全國·高二)近日,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體細胞誘導培養出了類似受精卵發育3天狀態的人類全能干細胞。這是科研人員歷經多年,通過無數次試驗,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將人類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性的胚胎細胞,使得人們可將“成年”版本的細胞,逆向轉化為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嬰兒期”版本的細胞。由于全能干細胞更接近早期胚胎的原始狀態,若將其用于再生醫學,更有利于移植。這表明
①人類全能干細胞的成功培養改變了細胞生長規律 ②人的認識運動的總公式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循環往復 ③科學家對人類全能干細胞的科研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和直接現實性 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將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干細胞的必要條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火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熒惑”,“熒”是形容它象火苗一樣閃爍不定,“惑”則是因為古人觀察它不易。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攜“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共獲取約10GB原始數據,人類將逐步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這體現了
A.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 B.實踐的目的是獲得理性認識
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二者有著嚴格界限 D.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6.(2022·江西贛州·高二期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干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中經驗的決議》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理論創新。這一歷史經驗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謬誤能推動認識的發展 ②實踐是開放的物質性活動,總是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
③人的認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④真理總是在辯證否定中不斷超越自身,實現發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2·江西省萬載中學高二階段練習)黑格爾認為,同一句格言,在一個飽經風霜備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說出來和在一個天真可愛、未諳世事的孩子嘴里說出來,含義和效果是根本不同的。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①對人生與世界的能動反映具有條件性 ②主體不同必然導致認識結果的不同
③認識受限于主體自身的實踐和人生體驗 ④認識只有經過實踐檢驗才具有真理的屬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陜西·銅川市耀州中學高二階段練習)十九屆六中全會思考總結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實踐,精辟概括了十條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彰顯出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與來源,要堅持實踐第一 ②實踐出真知,要用實踐檢驗的認識指導實踐
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往往與謬誤相交融 ④追求真理永無止境,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今年是青蒿素問世50周年。作為發現青蒿素的國家,我國在青蒿素研發領域大力投入,同時向全球積極推廣應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僅有研發創新是不足以實現全球消除瘧疾目標的,我們同樣需要瘧疾防控模式的創新。由此可見
①實踐的發展能為認識深化提供新條件 ②獲得新的認識是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目的
③認識是不斷克服謬誤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過程 ④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2·湖南岳陽·高二期末)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會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入研究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把堅持理論創新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可見
①真理在不斷糾正自身謬誤過程中指導實踐向前發展 ②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不斷發展
③理論源于實踐,并推動實踐的發展 ④黨的歷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2022·四川·巴中市第三中學高二期中)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這是中國航天員時隔8年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的延續,在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內,進行了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等新環節的展示,彰顯了我國在太空探索和航天領域取得的新成就。這表明
①實踐活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具有歷史性 ②時代和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需要
③我國開展航天探測活動旨在全面認識太空 ④作為最基本實踐活動的科學實驗隨認識發展而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2·廣西·賓陽中學高二階段練習)自然界中的淀粉主要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進行合成。2021年9月,天津工業生物所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了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電解產生的氫氣為原料,成功人工合成淀粉。這將是影響世界的重大顛覆性技術突破,從而使淀粉生產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這表明
①人們可以改變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②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科研取得突破的前提
③科學實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的進步 ④認識的無限性總是在實踐發展中不斷呈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2·四川·簡陽市陽安中學高二階段練習)2021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浙江大學,通過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優化實時后處理,實現了速率達188Gbps今最快的實時子隨機數發生器,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于《應用物理快報》這為開發低成本商用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單芯片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這一事例表明
①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要為實踐服務 ③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④實踐具有社會性歷史性,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2·陜西·榆林市橫山中學高二期中)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授課,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神奇現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這說明
①開展科學實驗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認識 ②先進科技手段能夠推動實踐活動創新
③實踐發展能夠拓展人們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④探索宇宙奧秘要經歷一個復雜反復的過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浙江·高考真題)人(或動物)硬組織的化學組成與其食物中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當食物來源不同時,其硬組織中的碳(C)、氮(N)穩定同位素組成就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環境。由此可見
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識只能追溯過去不能推測未來
C.知識水平越高認識越深刻 D.具體科學的進步促進哲學的發展
1----5 6----10 11---15 姓名: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世紀之初,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了“八八戰略”,部署山海協作等工程,推動發展更加富裕、均衡。2021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4:1,是全國最低的省份之一。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要求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到2035年,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裕。隨后,浙江省發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落實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
根據部署,浙江省各地紛紛進行探索:杭州建設“四好農村路”,打通共同富裕“雙向道”;溫州加快編織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網;寧波與山區26縣密切開展人才科技交流合。
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探索的過程。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原理加以說明。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把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肆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頂”馬克思主義的“天”,“立”中國國情的“地”,并結合時代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同時,中國共產黨養成了發現和糾正錯誤的習慣。更在黨內形成了一套糾錯機制,成為“修正錯誤”的制度性保障。在世界大潮里追尋,在中華大地上扎根,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
結合材料,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
【課后練習】 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①③: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的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再次刷新紀錄,為未來建造穩態的聚變工程堆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實驗基礎, EAST科研團隊正在向更高科學目標發起沖擊。這表明科學實驗的成功為該項目后續研究開辟了新的道路,科學研究的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故①③入選。②:科學實驗的成功是該項目團隊接續努力的動力,不是最終目標,故②不選。④:科學研究的飛躍性更能推動現代科技進步,故④不選。故本題選B。
2.【答案】B【解析】①:材料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首次成功實施了徑向交會對接,這將開啟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也將進一步深化人類對太空的認識。”表明認識工具延伸人的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發展,①符合題意。③:中國空間站的建立,有助于進一步深化人類對太空的認識,是建立在社會生產力水平發展的基礎之上的,說明實踐活動水平隨著社會歷史發展而不斷發展,③符合題意。②: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客觀物質性活動,②說法錯誤。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3.【答案】A【解析】①②:鄧宏魁團隊開展了小分子的尋找工作,最終發現高度分化的人成體細胞的特性,團隊用化學誘導干細胞已進一步培養出人體胰島細胞,并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上實驗成功,未來可用于臨床治療糖尿病,這一研究成果將干細胞的臨床轉化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說明科學實驗具有社會性和歷史性,也說明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未涉及曲折性,未涉及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③排除。④: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量變必然引起質變”的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A。
4.【答案】D【解析】①: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改變,①錯誤。②:人的認識運動的總公式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②錯誤。③④:材料中“這是科研人員歷經多年,通過無數次試驗,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將人類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性的胚胎細胞”,說明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和直接現實性,也表明將多能干細胞“轉化”為全能干細胞,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
5.【答案】A【解析】A: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攜“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共獲取約10GB原始數據,人類將逐步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這體現了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A正確。 B: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實踐是最終的目的和歸宿,B排除。C: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是辯證統一的,并且材料也不是強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C排除。D: 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來源,但不是唯一途徑,D錯誤。故本題選A。
6.【答案】B【解析】①:本題強調理論創新在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的作用,①中“消除謬誤”表述錯誤,應為“克服謬誤有利于推動認識的發展”,①錯誤。②④:《中共中央關干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中經驗的決議》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堅持理論創新,因為實踐是開放的物質性活動,總是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真理總是在辯證否定中不斷超越自身,實現發展,②④正確。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唯物論的知識,題目要求回答認識論的知識,③排除。故本題選B。
7.【答案】B【解析】①③:黑格爾認為,同一句格言,在一個飽經風霜、備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說出來和在一個天真可愛、未諳世事的孩子嘴里說出來,含義和效果是根本不同的。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認識受限于主體自身的實踐和人生體驗,主體對人生與世界的能動反映具有條件性,①③正確。②:主體不同不會,認識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該選項觀點絕對化,②排除。④:認識經過實踐檢驗,或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或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可能是正確的認識,也可能是謬誤,④排除。故本題選B。
8.【答案】B【解析】①④:“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彰顯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與來源,要堅持實踐第一,追求真理永無止境,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故①④正確。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故②錯誤。③:真理與謬誤具有嚴格的界限,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
9.【答案】B【解析】①④:我國在青蒿素研發領域大力投入,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僅有研發創新是不足以實現全球消除瘧疾目標的,我們同樣需要瘧疾防控模式的創新。由此可見實踐的發展能為認識深化提供新條件,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①④正確。②:獲得新的認識是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目的,表述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動力,②排除。③:認識是不斷克服謬誤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過程,表述錯誤,人的認識可以到達真理,③排除。故本題選B。
10.【答案】B【解析】①:真理和謬誤有著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①錯誤。②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入研究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把堅持理論創新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說明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不斷發展;《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說明黨的歷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②④正確。③:理論源于實踐,正確的理論可以推動實踐的發展,③錯誤。
11.【答案】A【解析】①②:“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的延續,這表明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活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同時也說明時代和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需要,①②符合題意。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獲得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活動,③錯誤。④: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即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④錯誤。故本題選A。
12.【答案】C【解析】①: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但不能改變事物固有聯系,①錯誤。②:中國科學家既保留了二氧化碳這一原料,又不依賴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電解產生的氫氣為原料,成功人工合成淀粉,這體現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科研取得突破的前提,②符合題意。③: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科學實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的進步”說法錯誤,③排除。④:中國科學家成功人工合成淀粉,實現了影響世界的重大顛覆性技術突破,從而使淀粉生產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這表明認識的無限性總是在實踐發展中不斷呈現,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13.【答案】D【解析】②④:題干相關研究成果為開發低成本商用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單芯片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表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要為實踐服務,同時說明實踐具有社會性歷史性,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②④符合題意。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而不是客觀見之于主觀,①說法錯誤。③: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是一種波浪式前進的過程,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14.【答案】C【解析】①:,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①錯誤。②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授課,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等神奇現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說明先進科技手段能夠推動實踐活動創新,實踐發展能夠拓展人們認識的廣度和深度,②③正確。④:材料旨在說明通過太空實驗,讓人們了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這并未涉及探索宇宙奧秘要經歷一個復雜反復的過程,④排除。故本題選C。
15.【答案】A【解析】A: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以揭示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及生存環境,說明人類可以通過研究獲得正確認識,即思維和存在具有統一性,A符合題意。B:意識具有能動性,既能追溯過去也能推測未來,B表述錯誤。C:實踐決定認識,C表述錯誤。D:哲學來源于具體科學,具體科學進步可以促進哲學的發展,但與題意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16【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浙江省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實踐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相關戰略、意見和方案,指導各地開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實踐,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檢驗、完善實施方案,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
17【答案】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并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規律。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實踐相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科學的指導。所以馬克思主義能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瓦房店市| 山西省| 南川市| 侯马市| 阿拉善右旗| 库伦旗| 杭锦旗| 时尚| 治县。| 大同市| 阜康市| 六安市| 息烽县| 基隆市| 缙云县| 姜堰市| 疏附县| 临漳县| 肇州县| 富锦市| 鄂伦春自治旗| 延寿县| 安达市| 玉龙| 普宁市| 林州市| 育儿| 呈贡县| 开封市| 城市| 上犹县| 大城县| 广宁县| 顺平县| 淮安市| 永嘉县| 句容市| 永康市| 衡水市|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