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教學目標1.知道萬隆會議及萬隆精神;知道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簡述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斗爭。(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2.了解非洲與拉丁美洲受奴役的史實,了解非洲獨立運動的意義;知道亞非國家取得國家獨立后的共同問題。(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3.認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運動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亞非拉各國在獨立后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是擺脫殖民統治,真正實現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家國情懷)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萬隆會議和“非洲年”。教學難點: 萬隆精神和拉美國家維權斗爭。教學過程【導入設計】 教師出示時間軸,讓學生回顧亞非拉國家被殖民的歷史和反殖民的斗爭, 教師: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亞非拉國家的命運有何相似之處? 學生:亞非拉國家歷史上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壓迫和剝削, 經濟上大多比較落后。 教師:亞非拉人民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民族解放斗爭后,二戰后終于獲得獨立,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瓦解。二戰后亞非拉人民獨立浪潮中,有哪些典型史事?獨立后的這些落后國家該如何發展呢一起進入今天的歷史課堂...... 【過程設計】 一、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萬隆會議 1.教師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萬隆會議,今天,我們在二戰后的國際大背景下再次審視萬隆會議。請結合ppt上的材料和教材內容找出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 學生回答:①二戰給帝國主義國家以沉重打擊,無力統治他們的殖民地。 ②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這些新獨立的國家都面臨鞏固獨立、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 2.教師提問:萬隆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與會國、成果。 學生回答: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與會國是亞、非29個國家,是第一次亞非會議。成果是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 3.出示材料 本次會議參與國家29個,和中國建交的只有6個。其余22個,多數還跟臺灣國民黨當局有著“外交”關系,而且一些國家在美國慫恿和蠱惑之下把矛頭指向了社會主義的中國。 教師講述:萬隆會議的召開是一帆風順的嗎? 出示視頻:根據視頻,學生思考中國是如何應對這些詆毀和攻擊的。 提示: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 4.出示材料 材料一:萬隆會議喚醒了亞非人民的“亞非意識”。亞非國家對當時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狀況十分擔憂。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 ——曲星《萬隆會議的精神遺產》 材料二:這次會議第一次突破了西方對人權原則的壟斷,提出了一系列展開經濟合作的設想,成為戰后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會議還展示了新中國獨具東方文化魅力的外交風采和高超的戰略運籌能力。 ——熊光楷《劃時代盛會 跨世紀強音》 教師提問:依據材料,結合課本理解這次會議召開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影響:萬隆會議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逐漸推行開來。 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非洲年” 1.出示圖片1:能夠獲取哪些有效信息? 學生回答:非洲幾乎被歐洲列強瓜分完畢 出示圖片2:二戰前獨立國家有哪幾個? 學生回答: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 2.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教材《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時間情況20世紀50年代20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80年代1990年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提煉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貫徹“讓學生學會學習”的課標主導思想。 提示: 時間情況20世紀50年代首先在北非展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高潮階段,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20世紀80年代深入發展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殖民體系最終崩潰師補充說明蘇伊士運河戰略地位。 出示材料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這是民族獨立運動以暴風驟雨之勢席卷整個非洲大陸的時期。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大陸誕生了32個獨立國家,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在聯合國占了近1/3的席位,它們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國際舞臺上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段炳麟《世界當代史》 教師提問:依據材料分析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有哪些特點和意義? 提示:特點:發展迅猛,范圍廣泛,各國相互支持,世界同情與支持 意義:改變非洲面貌,瓦解了殖民體系;新興非洲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世界格局多極化。 拉美人民不懈努力——古巴革命和巴拿馬的斗爭 (1)古巴革命 1.閱讀教材,整理古巴革命的目的,時間,領導人,結果。 教師補充講述: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后來,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過渡:教師提問:繼古巴獨立后,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 (2)巴拿馬的斗爭 2.教師提問:閱讀教材,說出拉丁美洲爭取國家主權的史實。 學生結合教材整理巴拿馬人民收回運河區主權的斗爭情況。 提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3.教師提問: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提示:①獨立是發展的前提;②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③依據國情,制定政策并選擇適合本國發展的道路。 【課堂小結】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獨立后的各國在振興民族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維護主權和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獨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結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還要正確認識到,亞非拉各國在取得民族獨立后,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推進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適合本國發展的道路。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