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案 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三

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五單元《戰爭與文化交鋒》的第三課,本單元主要講述不同時代的戰爭對人類文化的影響。本課以兩次世界大戰對民族民主意識的影響為主線,展示了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第一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原因、概況和影響。第二子目“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原因和概況。第三子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以近代印度、新加坡和韓國、埃及為例,講述了新型民族國家不同程度接受了外來文化,重視傳統文化,形成了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
【教學目標】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概況,分析其原因,理解其影響。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概況,分析其原因和影響。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文化發展的概況,理解其特點和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影響和概況;不同地區、國家間文化的碰撞與交流。
難點:理解戰爭對文化的雙重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教學過程】
導入: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回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宗主國把大量殖民地人民投入戰場。在為宗主國的生存而戰的過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進一步覺醒,體現了現代戰爭促進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新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已經有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
(2)它們國小力弱,內部紛爭,又為大國所利用,無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運。
2.條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
(2)戰爭后期,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
(3)一戰中英國將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國將其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戰場。
(4)在幫助宗主國作戰并取得勝利的過程中,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
(5)列強忙于戰爭,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壯大。
(6)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
3.表現
(1)亞洲地區
中國:巴黎和會上收回山東主權的外交努力失敗,五四運動爆發,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猛醒,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變化,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標志。
越南:胡志明在法國參加了共產黨,轉向了以民族解放斗爭來爭取國家獨立。
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持續開展,尼赫魯更加明確地提出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目標,并為之奮斗。
(2)其他地區: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的進步運動。
4.影響: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世界殖民體系開始解體。
【思維拓展】閱讀教材P71“學思之窗”,觀察上面兩幅地圖,說一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出現了哪些新的國家。
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等。
【思維拓展】閱讀教材P72“思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1)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識進一步覺醒。
(2)戰爭期間,民族工業得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壯大,成為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力量。
(3)資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黨逐漸成長壯大,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潮。
(4)帝國主義國家從殖民地大量征兵,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軍事技術裝備和革新的機械,便于他們反對殖民者。
【合作探究】總結一戰后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
(1)在地區上具有普遍性;
(2)運動領導具有更高的層次性;
(3)參加者具有廣泛性;
(4)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各國斗爭的普遍所求;
(5)運動具有持續性;
(6)呈現不平衡性;
(7)影響更深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聯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
(2)戰爭結束后,隨著殖民主義的急速衰落、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更為廣泛的傳播。
2.表現
(1)隨著日本的戰敗,朝鮮獲得了獨立,中國收復了臺灣。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盡管英國首相丘吉爾極力維護英帝國,但是英帝國還是很快解體。
(3)戰后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3.影響
(1)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土崩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
【合作探究】分析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影響?
①新興民族國家普遍建立,民族文化得以復興。
②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
③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民主與和平進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形成了當地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新文化。
2.概況
(1)印度文化
①獨立后印度的統治精英接受來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展傳統文化。
②印度的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主要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
③印度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④歷史傳統中的種姓因素等仍然影響著政治與社會生活,印度的現代文化呈現多樣化特征。
(2)新加坡和韓國
①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都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諸如寬容和諧、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
②同時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高效率作風等,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
(3)埃及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國。共和國進一步消除殖民主義影響,復興民族文化。
②現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
③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也有少數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但英語和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④古埃及留下的諸多名勝古跡成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對現代埃及的建筑和藝術等也有很大影響。
【思維拓展】閱讀教材P75“思考點”,怎樣理解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
(1)文化復興是以二戰后民族國家的獨立為前提。
(2)明顯具有多樣性的特征。例如,印度文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
(3)都非常注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如獨立后的印度注重發揚傳統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樣性。
【合作探究】理解戰爭對文化的影響?
1.消極:
戰爭給人類深重的災難,對人類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積極
(1)戰爭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特殊交流;戰爭使人和物達到了高度的集中,可以促進文化交流;
(2)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重構提供了契機,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交融與完善。
【學習拓展】(教材P75)查找資料,結合所學,選擇若干案例,談談現代戰爭是如何影響文化的碰撞、交流與發展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起蘇維埃政權,人類歷史上由此誕生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的理想和觀念,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2)一戰后,民族主義在亞洲發展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國,產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決觀念影響的仁人志士。
(3)一戰促進了歐洲大陸現代主義的發展。一戰使得美國文化進一步發展,戰后很多國家的人移民到了美國,為其帶來了多元化的文化。
【課堂小結】
本節課重點講解兩次世界大戰對民族民主意識的影響,現代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引發學生思考,把握重點難點,對兩次世界大戰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進行透徹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宝丰县| 临洮县| 台江县| 阿尔山市| 堆龙德庆县| 泸州市| 泰兴市| 长丰县| 乐亭县| 县级市| 托克逊县| 罗平县| 婺源县| 定南县| 成都市| 宿州市| 孝感市| 宜君县| 龙里县| 建湖县| 呼玛县| 溧阳市| 舒城县| 正蓝旗| 保德县| 泊头市| 景泰县| 房山区| 兰考县| 朝阳区| 潜江市| 开化县| 长治县| 德昌县| 奉化市| 灵璧县| 鹰潭市| 怀宁县| 山西省|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