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教學設計【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第五單元《戰爭與文化交鋒》的第二課,本單元主要講述不同時代的戰爭對人類文化的影響。本課主要講述近代戰爭對文化的影響。在美洲,美國獨立戰爭改變了美洲的文化;在歐洲,拿破侖戰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出現了新的因素;在中國、印度和埃及等被殖民國家,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使被殖民國家的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本課共有三個子目:“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和“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第一子目“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講述了獨立戰爭前、后美洲文化的特點變化,重點突出了獨立戰爭對美洲文化的影響。第二子目“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講述了拿破侖戰爭對俄國、波蘭、德意志的重構,及其對歐洲各國政治文化的影響。第三子目“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以近代中國、印度和埃及為例,講述了在回應殖民者文化侵略的過程中,被殖民者會不同程度的接受外來文化,但也會努力保護傳統文化,其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教學目標】1.了解獨立戰爭前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理解其發展原因和影響。2.了解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重構的主要表現,理解拿破侖戰爭與歐洲文化重構的關系。3.理解歐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現、特點和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及殖民戰爭對文化的影響。難點:辯證理解戰爭與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過程】導入:展示《拉丁舞》圖片,通過圖片介紹在跳拉丁舞時,人體的狀態應分成三部分。一、上半身,尤其是肩部應巍然不動,體現了西班牙人的高貴,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體現。二、身體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應收緊且盡情地扭動,彰顯了非洲文化活潑、外向的特點。三、下半身,腿和腳的動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拉丁舞是典型的文化多樣性的結合體,這種多樣性是怎樣形成的呢?由此導入新課。新課: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1.獨立戰爭前的美國文化(1)背景:①北美洲共同生活著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當地的印第安人;②歐洲人排斥和壓迫有色人種;③殖民地不斷開拓。(2)特征:各種文化相互融合與混合,形成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特征。(3)表現:①北美居民在種族、血統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樣性;②英語發展為美式英語;③飲食文化、藝術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④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造精神等成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4)評價:①“美利堅人”已經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稱②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2.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1)背景:①獨立戰爭的推動;②1787年聯邦憲法的頒布;③聯邦制共和國建立。(2)表現:①權力制衡原則成為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②自由女神像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3)存在問題:發展種植園經濟和繼續實行奴隸制,是與美利堅主流文化相違背的,是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面。【思維拓展】獨立戰爭對美國文化的影響(1)把美國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共和主義的思想壓制了專制主義,加快了早期美國社會民主的發展。(2)自由、平等和民主成為美國的立國之本,深入人心,影響深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移民來建設美國。(3)留下種族歧視的烙印。【史料實證】 材料一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是生而平等的,他們都被造物主賦予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等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民建立了政府,政府的政治權力來自于被統治者的同意。當任何形式的政體妨害了這種目的時,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節選自美國《獨立宣言》材料二 一個世紀后,世界上不同文明間的關系發生了重要變化,美國文明崛起使歐洲文明獨家擴張的局面遭遇挑戰,東方覺醒提高了亞裔美國人的地位,非洲的新生喚起非裔美國人“尋根”的激情,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引起拉丁裔美國人對昔日輝煌的追思,也為本族裔群體日益壯大和“拉丁化”而自豪。跨國公司無孔不入地向全球擴張引起多文明、多文化深入接觸已成不可抗拒之勢,第三產業勃興和世界旅游業的興盛為各國保存多種文化提供了良機。——余志森《美國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1)依據材料一歸納《獨立宣言》中體現的美國文化的內涵。(2)依據材料二概括當代美國多元文化的成因。(1)內涵:生存、自由、平等、民主和追求幸福等權利。(2)成因:美國文明的崛起、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新生、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推動;跨國公司的影響;第三產業的興起和世界旅游業的興盛。3.獨立戰爭前的拉丁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概念美國以南的廣大美洲地區,因長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之一地區的主要語言,故稱為“拉丁美洲”。(1)背景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統治。②到19世紀上半葉,控制著美國以南的廣大美洲地區。(2)表現①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語言②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種族融合,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③歐洲移民活動的區域內A、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B、天主教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C、拉丁舞成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④偏遠的內陸地區印第安人保留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多神信仰等)(3)特點:多元性明顯。4.獨立戰爭后的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①19世紀上半葉,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②法屬殖民地海地的獨立是由黑人領導;③西屬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為革命的主要領導者。(2)表現①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②存在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③戰爭促成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的形成(政治文化的特征)。【史料實證】 材料:由于19世紀初,拉丁美洲仍是一個封建主義的殖民地社會。1810—1826年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們,向往社會進步和自由,放棄了已有的家產和奴隸,提出了解放奴隸,取消對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勞役制,廢除教會特權,鼓勵自由貿易等進步主張。——《論1810-1826年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性質》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及局限性。積極:頒布了憲法,取消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廢除教會特權,鼓勵自由貿易。局限: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戰后獨裁權力(考迪羅)形成。【思維拓展】教材67思考點:你認為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樣性有哪些異同?(1)相同點①背景:都曾受殖民擴張和黑奴貿易影響。②構成因素:以歐洲文化為主,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組成。③缺陷: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仍然存在。④結果:美洲文化被破壞。⑤特征: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2)不同點①主要文化來源不同。美國以英國文化為主,拉美以西、葡文化為主。②使用語言不同。美國是美式英語,拉美是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③文化特征有所不同。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原則是美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戰后拉丁美洲的考迪羅獨裁權力成為獨立戰爭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拉丁舞成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1.背景①17—18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②拿破侖通過戰爭,建立了龐大帝國,傳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③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④拿破侖的壓迫,引起歐洲各地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不斷高漲。【合作探究】拿破侖戰爭對歐洲文化重構的推動作用。(1)沖破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歐洲各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2)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推動了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3)推動了歐洲各國民族的覺醒。(4)推動了法國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5)拿破侖戰爭的破壞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2.內容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3.主要事件(1)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時間:1825年原因:俄國貴族青年軍官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希望按照西歐的方式改造國家。經過:“十二月黨人”發動了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影響:起義失敗,但在俄國傳播了革命的主張。【思維拓展】P68“學思之窗”,談談你對列寧這個評價的看法。列寧的觀點是正確的。“十二月黨人”是一些貴族青年軍官,他們沒有團結工農群眾,因此最終失敗。但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國的沙皇專制制度,這些貴族青年軍官的愿望最后得以實現。(2)華沙民族獨立起義時間:1830年背景:沙皇俄國的專制統治。經過:一批波蘭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在華沙發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影響: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3)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地發生革命時間:1848年背景:①德意志處于分裂狀態;②啟蒙思想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③普魯士與拿破侖戰爭中失敗;④農奴制的落后;⑤經濟發展,德意志要求改革與統一的呼聲高漲。經過: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地發生革命,要求建立統一的獨立國家,制定憲法。影響:失敗,但德意志的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思維拓展】閱讀教材P68“思考點”,拿破侖戰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出現了哪些新的因素?(1)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2)出現爭取民主和民族獨立的斗爭,改革與統一的呼聲開始高漲。四、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1、地位:文化侵略是歐洲殖民侵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內容:殖民國家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3、目的: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4、結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5、概況(1)中國向西方學習①新思想:鴉片戰爭后,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等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他們的思想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產生了影響。②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使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傳入中國。(2)印度文化的多樣性背景:英國在印度把英語和英國的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表現:①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號。②印度傳統文化頑強保留下來。A.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還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B.種姓制度雖然被廢除,但仍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3)埃及文化的多樣性背景:埃及長期受到法國與英國的殖民統治。表現:①埃及獨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②伊斯蘭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得以保留。【思維拓展】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產生了哪些影響?(1)直接破壞殖民地文化的發展進程,但客觀上傳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發被壓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2)殖民地不同程度接受外來文化,保護傳統文化,呈現文化多樣性。【課堂小結】本節課重點講解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引發學生思考,把握重點難點,對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進行透徹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