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金華四中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金華四中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金華四中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七下·婺城期中)關于安第斯山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氣溫下降 0.6℃
②安第斯山區的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
③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
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023七下·婺城期中)城市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下列關于城市特色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的硅谷”
②莫斯科是美國的經濟中心
③韓國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城
④巴黎有著名的盧浮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七下·婺城期中)某校七(2)班黑板報新增了一個《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識欄目,欄目有以下內容,其中錯誤的是(  )
A.以色列因農產品大量出口歐洲,被稱為歐洲人的“大菜藍”
B.印第安人修建棉田和灌瓶系統,最早栽培了水稻
C.在馬賽人的社會中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社會聲望就越高
D.澳大利亞因發達的牧羊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5.下列有關“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的讀書摘記,正確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
7.(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四張地理知識卡中,對世界典型區域特色概括準確的是(  )
A.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以瀕海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成為耕海牧漁的典范
B.位于北半球的美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稀少,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
C.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山地之國,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D.湄公河平原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人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
8.(2023七下·婺城期中)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博士說:“隋朝之所以興盛有四個原因,第一是統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國家秩序。”其中隋朝統一的標志是(  )
A.隋煬帝被叛軍殺死 B.隋煬帝營建東都
C.楊堅奪取北周政權 D.隋文帝滅掉陳朝
9.(2023七下·婺城期中)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2023 年 4 月 4 日至 5 月 10 日,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第四十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放。如果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博物館,她依次經過的運河河段是(  )
A.江南河 通濟渠 邗溝 B.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
C.通濟渠 邗溝 江南河 D.通濟渠 江南河 邗溝
10.(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鏡子是指(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11.(2023七下·婺城期中)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是(  )
①輕徭薄賦 ②無為而治 ③善于納諫 ④重用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關于唐朝都城長安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專門的居民區和商業區 B.布局對稱,街道整齊
C.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D.不允許外國人居住
13.(2023七下·婺城期中)唐朝時期,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這反映出唐朝社會風氣(  )
A.開放 B.開明 C.尚武 D.兼容并包
14.(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關于五代十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武將
B.五代是指北方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漢、后周、后晉五個政權
C.十國是指南方出現的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
D.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15.(2023七下·婺城期中)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都可能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因此,未成年人應該(  )
①充分認識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帶來的危害
②增強自己的安全防護意識
③掌握自救自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④嚴格執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6.(2023七下·婺城期中)讀下圖,回答問題。
(1)半島②是   半島,這里的自然景觀主要是   ;該地區屬于   氣候,人種以   為主,信仰   教。
(2)海灣④是   灣,沿岸地區有儲量豐富的石油。該地區的石油主要經①   海峽輸往東亞,經③   運河或繞非洲大陸最南端的   輸往西歐各國和美國。
(3)在②地區,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資源。為此請你對該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提兩點建議:   。
17.(2023七下·婺城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基于對全球紙漿市場需求增長的判斷,特別是預測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消費量的增加,印度尼西亞紙漿協會近日表示,印度尼西亞紙漿產業將持續增產紙漿,以應對市場需求。
材料二:某紙業集團擬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建立紙漿生產基地。左圖為蘇門答臘島及附近地區示意圖,右圖為蘇門答臘島氣候資料圖。
(1)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介于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之間的海峽是 海峽,它是連接印度洋和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蘇門答臘島氣候類型是 ,該氣候特征是 。
(3)蘇門答臘島上河流眾多,請判斷河流流向大致是 ,并推測該流向受 影響。
(4)蘇門答臘島上城市、村鎮的分布特點是 ,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原因是 。
(5)該集團選擇蘇門答臘島發展造紙工業的原因是 (列舉二條即可)。
18.(2023七下·婺城期中) 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道流星,劃亮了大唐盛世的夜空;又如一朵曇花,短暫而璀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功載千秋】
材料一:直到隋唐時期,統治者們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
——美國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
材料二:其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驟亡之局】
材料三:(煬帝)遂恣荒淫,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歷代盛衰戶口》
(1)材料一中的“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指的是什么?運用所學,指出這一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
(2)“材料二的選官制度比九品中正制更好”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3)材料三中列舉了哪些隋煬帝征發人民的史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隋亡的原因。
(4)有人認為隋煬帝是一個暴君,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有氣魄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有人認為不能以“末代昏君”論定隋煬帝,也不能以勝敗定功過。他們對隋煬帝的認識,對我們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有何借鑒意義?
19.(2023七下·婺城期中)盛唐氣象萬千,表現在各個方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經濟繁榮—底氣】
材料一:
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
【民族交流—和氣】
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資治通鑒》唐紀十四
【對外開放—大氣】
材料四:唐朝時,世界上有 70 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那時候,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繁榮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中國歷史》七下教科書
【文藝多彩—才氣】
材料五: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清代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收錄的詩作就有4800 多首。唐詩內容豐富,作者眾多。唐詩與唐朝,盛衰與共,相輔相成,堪稱“絕配”。
——改編自《中國審美文化史》
(1)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叫什么?材料二詩句所描繪的經濟繁榮局面在歷史上被稱為
(2)材料三中的“朕”指的是哪位皇帝?體現了唐朝怎樣的民族政策?
(3)結合圖 3 和所學知識,舉出兩例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的史實。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實對我們今天發展民族關系有何啟示?
(4)當時與我國進行友好往來的亞洲國家有很多,請任舉一個,并說說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實。
(5)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被譽為“詩仙”“詩圣”的分別是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①圖所示為滑雪項目,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勢高,雪山連綿,是滑雪的理想場所。②圖所示為水上漂流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③圖所示為登山項目,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地勢高,雪山連綿,是登山的理想場所。④圖所示是賽馬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 ①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
2.【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①海拔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攝氏度,①錯誤;
②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3600,海拔高,氣候和植被復雜多樣,②正確;
③高海拔處因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遭受霜凍,形成廣闊的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③錯誤;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④正確;排除A/B/D,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高海拔處因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遭受霜凍,形成廣闊的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
3.【答案】C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印度的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南亞硅谷”:①正確;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②錯誤;③④表述正確;排除A/B/D,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印度是世界第二軟件大國,2000年,軟件產業總產值達到83億美元,軟件出口量僅次于美國。印度的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南亞硅谷”。
4.【答案】B
【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最早種植水稻的是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B表述錯誤,排除A/C/D,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煙草、棉花等。
5.【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可知①中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廣人稀,適宜發展高度機械化的農業,但是由于降水較少,所以不適合種植水稻,故①錯誤;②中羊駝和駝馬主要是南美洲的,故②錯誤;③威尼斯水域面積遼闊,故主要交通工具是船,故③正確;以色列所在的巴勒斯坦為沙漠地帶,水源缺乏,故發展了節水農業,故④正確。綜上③④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充分掌握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6.【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特定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類奉獻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7.【答案】D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A意大利是歐洲發達國家,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主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威尼斯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A錯誤;
B美國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國土面積大,氣候多樣,降水也具有多樣性,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遞減,總體而言降水較為豐富,B錯誤;
C瑞士坐落于歐洲,是典型的山國,有大山之子之稱,阿爾卑斯山脈是瑞士的主要山脈,C錯誤;
D表述正確,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坐落于南美洲西岸,屬于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8.【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A項隋煬帝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不符合題意;
B項隋煬帝營建東都是隋朝隋煬帝暴政的表現,符合題意;
C項楊堅奪取北周政權,隋朝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隋文帝滅掉陳朝標志著隋朝統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隋朝的統一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
9.【答案】B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自北往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全長兩千多公里。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洛陽,依次經歷的運河河段是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
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是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洛陽,依次經過的運河河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
10.【答案】A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諫二百多次,經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慎始慎終,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A項魏征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鏡子,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唐太宗虛心納諫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魏征與唐太宗的有關內容。
11.【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理國家上的共同之處是都注重發展經濟,主張寬刑薄賦,注重改善民族關系,重視發展農業,重用人才,選賢用能,善于納諫。
C項①③④是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唐玄宗的統治。
12.【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允許外國人在城內居住 表述與史實不符,唐長安有很多外國人居住。
ABC三項與唐長安的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不允許外國人居住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盛唐氣象這一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需要學生識記相關知識。
13.【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據題干“當時(唐朝)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可知,武則天登基成為皇帝,唐朝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婦女喜好騎馬、打球、射箭等,尚武風氣盛行,所以題干說明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活潑包容。
A項開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要掌握盛唐的社會氣象的表現,依據課本內容分析材料解答即可。
14.【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A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五代是指北方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漢、后周、后晉五個政權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要求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
15.【答案】A
【知識點】規則的演變
【解析】【分析】為預防威脅青少年生命安全事件的發生,青少年要充分認識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帶來的危害;增強自己的安全防護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掌握有效處理突發事件的常用方法,知險不涉險,遇險能理智科學地處理,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嚴格執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不是青少年的做法。
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防范侵害,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學會用一些方法技巧保護自己;三是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16.【答案】(1)阿拉伯;沙漠;熱帶沙漠;白色人種/白種人;伊斯蘭
(2)波斯灣;馬六甲;蘇伊士;好望角
(3)水;科學用水(噴灌、滴灌)、海水淡化、北水南調(跨區域調水)、加強監管、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種植節水作物/附加值高的作物
【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
【解析】【分析】(1)半島②位于亞洲南部,臨近非洲、印度洋和地中海,是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上氣候干旱,降水少,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以沙漠自然景觀為主。阿拉伯人是白種人,信仰伊斯蘭教。
(2)海灣④是波斯灣。波斯灣輸往東亞的石油需經過①馬六甲海峽,輸往西歐各國和美國的石油需經過③蘇伊士運河或繞好望角。
(3)②阿拉伯半島水光熱資源充足,但氣候干旱,降水少,制約了當地農業生產。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對農業的影響,當地可以科學用水,如發展噴灌、滴灌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當地可跨區域調水和海水淡化,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需加強監管,節約用水,保護水源。可種植節水作物或高附加值作物,發揮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點評】(1)亞洲西部的波斯灣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連接地帶,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和里海。波斯灣地區的大部分全年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有大片的沙漠。
(2)過去,在西亞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活著大大小小的阿拉伯部落。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這里的人們生活比較貧困。20世紀初,人們在波斯灣沿岸陸續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田,這里的面貌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主要有對水量進行統一調度和分配,流域上中下游協調用水。此外,應提高節水水平,如農業當中培育優良耐旱品種,發展噴灌,滴灌等節水農業技術;工業中主要有改進工藝流程,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生活當中主要有提高節水意識,實行階梯水價等。此外,在沿海地區還可通過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方式,增加淡水資源的儲量;在喀斯特地貌區,可通過修建地面蓄水工程,收集雨水等,增加淡水資源量。
17.【答案】(1)馬六甲;太平
(2)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自西向東;地形/地勢
(4)沿海、沿河分布;地形平坦
(5)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市場廣闊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圖示,可以了解蘇門答臘島和買來半島之間的重要海峽未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練習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赤道橫穿蘇門答臘島,該島全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根據第一張圖片,蘇門答臘島地勢西高東低,山脈主要集中在西邊,可以判斷河流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從西處流向東邊;
(4)從圖中可以可以看出,城市主要沿海和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沿河地形平坦,便于生產生活;
(5)建造生產基地可以從原料、市場、勞動力、生產成本考慮,該地為熱帶雨林氣候,植物生長茂盛速度快,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造紙漿的原料豐富,海上交通便利,四面臨海,又靠經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峽馬六甲海峽,便于將紙漿運往中國,印度等消費紙漿的大國;
【點評】)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中國南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18.【答案】(1)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
(2)同意。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史實: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
原因:隋煬帝殘暴統治,徭役負擔沉重;農民起義。
(4)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結合史料,論從史出;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歷史時空去評價。
【知識點】隋的興亡;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直到隋唐時期,統治者們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可知,該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的主要依據,相對公平公正,為普通士人參政提供了機會。隋煬帝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形成。
(2)同意“材料二的選官制度比九品中正制更好”的觀點。科舉制的創立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材料三“(煬帝)遂恣荒淫,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列舉了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的史實。隋朝滅亡的原因有隋煬帝統治殘暴,徭役和兵役負擔沉重。
(4)本題為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如對歷史人物進行最基本的評價,首先要有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持“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原則,同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
故答案為:(1)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
(2)同意。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史實: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原因:隋煬帝殘暴統治,徭役負擔沉重;農民起義。
(4)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結合史料,論從史出;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歷史時空去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隋朝滅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科舉制,隋朝滅亡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19.【答案】(1)曲轅犁、筒車;開元盛世。
(2)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的民族政策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啟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加強與少數民族的交流
(4)從日本、天竺、新羅、大食中任選一個國家,舉一個事例,前后要一致。
(5)李白、杜甫。
【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叫曲轅犁和筒車。唐代人民改進了耕犁,制造出曲轅犁,制造出曲轅犁。曲轅犁設計精妙,輕便靈巧,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還可以自如地控制耕作的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唐代人民還發明了筒車,安裝在水流湍急出,利用水力帶動筒車旋轉,當筒車轉至低處,竹筒灌滿水,轉至高處時,水則瀉出,形成灌溉,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描繪的經濟繁榮局面在歷史上被稱為開元盛世。
(2)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是唐太宗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朕),卻對他們一視同仁!這體現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3)641年,唐太宗在位時,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唐玄宗時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4)日本的遣唐使來中國,同時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中國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朝鮮半島的國家,和隋唐來往頻繁,新羅強盛之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唐朝與天竺有頻繁的交往,貞觀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促進中國佛學的發展。等。
(5)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的詩深刻反映了那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代,被后人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煉凝重,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技巧,人們稱他為“詩圣”。
故答案為:(1)曲轅犁、筒車;開元盛世。
(2)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的民族政策。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啟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加強與少數民族的交流。
(4)從日本、天竺、新羅、大食中任選一個國家,舉一個事例,前后要一致。
(5)李白、杜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出現的新農具,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等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出現的新農具,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等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金華四中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①圖所示為滑雪項目,瑞士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勢高,雪山連綿,是滑雪的理想場所。②圖所示為水上漂流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③圖所示為登山項目,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地勢高,雪山連綿,是登山的理想場所。④圖所示是賽馬項目,不適合在瑞士開展。 ①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
2.(2023七下·婺城期中)關于安第斯山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氣溫下降 0.6℃
②安第斯山區的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
③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
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①海拔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攝氏度,①錯誤;
②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3600,海拔高,氣候和植被復雜多樣,②正確;
③高海拔處因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遭受霜凍,形成廣闊的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③錯誤;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④正確;排除A/B/D,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高海拔處因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遭受霜凍,形成廣闊的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
3.(2023七下·婺城期中)城市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下列關于城市特色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的硅谷”
②莫斯科是美國的經濟中心
③韓國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城
④巴黎有著名的盧浮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巴西巴西利亞
【解析】【分析】印度的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南亞硅谷”:①正確;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②錯誤;③④表述正確;排除A/B/D,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印度是世界第二軟件大國,2000年,軟件產業總產值達到83億美元,軟件出口量僅次于美國。印度的班加羅爾以生產計算機軟件而聞名于世,被稱為“南亞硅谷”。
4.(2023七下·婺城期中)某校七(2)班黑板報新增了一個《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識欄目,欄目有以下內容,其中錯誤的是(  )
A.以色列因農產品大量出口歐洲,被稱為歐洲人的“大菜藍”
B.印第安人修建棉田和灌瓶系統,最早栽培了水稻
C.在馬賽人的社會中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社會聲望就越高
D.澳大利亞因發達的牧羊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答案】B
【知識點】以色列節水王國;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最早種植水稻的是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B表述錯誤,排除A/C/D,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煙草、棉花等。
5.下列有關“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的讀書摘記,正確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
【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可知①中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廣人稀,適宜發展高度機械化的農業,但是由于降水較少,所以不適合種植水稻,故①錯誤;②中羊駝和駝馬主要是南美洲的,故②錯誤;③威尼斯水域面積遼闊,故主要交通工具是船,故③正確;以色列所在的巴勒斯坦為沙漠地帶,水源缺乏,故發展了節水農業,故④正確。綜上③④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充分掌握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6.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
【答案】C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秘魯安第斯山區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特定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類奉獻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7.(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四張地理知識卡中,對世界典型區域特色概括準確的是(  )
A.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以瀕海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成為耕海牧漁的典范
B.位于北半球的美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稀少,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
C.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山地之國,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D.湄公河平原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人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
【答案】D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分析】A意大利是歐洲發達國家,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主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威尼斯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A錯誤;
B美國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國土面積大,氣候多樣,降水也具有多樣性,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遞減,總體而言降水較為豐富,B錯誤;
C瑞士坐落于歐洲,是典型的山國,有大山之子之稱,阿爾卑斯山脈是瑞士的主要山脈,C錯誤;
D表述正確,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安第斯山脈坐落于南美洲西岸,屬于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8.(2023七下·婺城期中)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博士說:“隋朝之所以興盛有四個原因,第一是統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國家秩序。”其中隋朝統一的標志是(  )
A.隋煬帝被叛軍殺死 B.隋煬帝營建東都
C.楊堅奪取北周政權 D.隋文帝滅掉陳朝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A項隋煬帝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不符合題意;
B項隋煬帝營建東都是隋朝隋煬帝暴政的表現,符合題意;
C項楊堅奪取北周政權,隋朝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隋文帝滅掉陳朝標志著隋朝統一,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隋朝的統一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
9.(2023七下·婺城期中)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2023 年 4 月 4 日至 5 月 10 日,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第四十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放。如果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博物館,她依次經過的運河河段是(  )
A.江南河 通濟渠 邗溝 B.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
C.通濟渠 邗溝 江南河 D.通濟渠 江南河 邗溝
【答案】B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自北往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全長兩千多公里。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洛陽,依次經歷的運河河段是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
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江南河 邗溝 通濟渠是小敏從浙江杭州出發前往洛陽,依次經過的運河河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
10.(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鏡子是指(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答案】A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諫二百多次,經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慎始慎終,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A項魏征被唐太宗比喻為“知得失”的鏡子,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唐太宗虛心納諫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準確識記魏征與唐太宗的有關內容。
11.(2023七下·婺城期中)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是(  )
①輕徭薄賦 ②無為而治 ③善于納諫 ④重用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理國家上的共同之處是都注重發展經濟,主張寬刑薄賦,注重改善民族關系,重視發展農業,重用人才,選賢用能,善于納諫。
C項①③④是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問題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唐玄宗的統治。
12.(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關于唐朝都城長安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專門的居民區和商業區 B.布局對稱,街道整齊
C.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D.不允許外國人居住
【答案】D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允許外國人在城內居住 表述與史實不符,唐長安有很多外國人居住。
ABC三項與唐長安的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不允許外國人居住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盛唐氣象這一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需要學生識記相關知識。
13.(2023七下·婺城期中)唐朝時期,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這反映出唐朝社會風氣(  )
A.開放 B.開明 C.尚武 D.兼容并包
【答案】A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據題干“當時(唐朝)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可知,武則天登基成為皇帝,唐朝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婦女喜好騎馬、打球、射箭等,尚武風氣盛行,所以題干說明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活潑包容。
A項開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要掌握盛唐的社會氣象的表現,依據課本內容分析材料解答即可。
14.(2023七下·婺城期中)下列關于五代十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武將
B.五代是指北方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漢、后周、后晉五個政權
C.十國是指南方出現的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
D.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AC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B項五代是指北方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漢、后周、后晉五個政權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要求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
15.(2023七下·婺城期中)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都可能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因此,未成年人應該(  )
①充分認識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帶來的危害
②增強自己的安全防護意識
③掌握自救自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④嚴格執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規則的演變
【解析】【分析】為預防威脅青少年生命安全事件的發生,青少年要充分認識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帶來的危害;增強自己的安全防護意識;掌握自救自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掌握有效處理突發事件的常用方法,知險不涉險,遇險能理智科學地處理,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嚴格執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不是青少年的做法。
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防范侵害,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學會用一些方法技巧保護自己;三是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非選擇題
16.(2023七下·婺城期中)讀下圖,回答問題。
(1)半島②是   半島,這里的自然景觀主要是   ;該地區屬于   氣候,人種以   為主,信仰   教。
(2)海灣④是   灣,沿岸地區有儲量豐富的石油。該地區的石油主要經①   海峽輸往東亞,經③   運河或繞非洲大陸最南端的   輸往西歐各國和美國。
(3)在②地區,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資源。為此請你對該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提兩點建議:   。
【答案】(1)阿拉伯;沙漠;熱帶沙漠;白色人種/白種人;伊斯蘭
(2)波斯灣;馬六甲;蘇伊士;好望角
(3)水;科學用水(噴灌、滴灌)、海水淡化、北水南調(跨區域調水)、加強監管、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種植節水作物/附加值高的作物
【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
【解析】【分析】(1)半島②位于亞洲南部,臨近非洲、印度洋和地中海,是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上氣候干旱,降水少,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以沙漠自然景觀為主。阿拉伯人是白種人,信仰伊斯蘭教。
(2)海灣④是波斯灣。波斯灣輸往東亞的石油需經過①馬六甲海峽,輸往西歐各國和美國的石油需經過③蘇伊士運河或繞好望角。
(3)②阿拉伯半島水光熱資源充足,但氣候干旱,降水少,制約了當地農業生產。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對農業的影響,當地可以科學用水,如發展噴灌、滴灌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當地可跨區域調水和海水淡化,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需加強監管,節約用水,保護水源。可種植節水作物或高附加值作物,發揮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點評】(1)亞洲西部的波斯灣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連接地帶,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和里海。波斯灣地區的大部分全年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有大片的沙漠。
(2)過去,在西亞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活著大大小小的阿拉伯部落。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這里的人們生活比較貧困。20世紀初,人們在波斯灣沿岸陸續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田,這里的面貌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主要有對水量進行統一調度和分配,流域上中下游協調用水。此外,應提高節水水平,如農業當中培育優良耐旱品種,發展噴灌,滴灌等節水農業技術;工業中主要有改進工藝流程,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生活當中主要有提高節水意識,實行階梯水價等。此外,在沿海地區還可通過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方式,增加淡水資源的儲量;在喀斯特地貌區,可通過修建地面蓄水工程,收集雨水等,增加淡水資源量。
17.(2023七下·婺城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基于對全球紙漿市場需求增長的判斷,特別是預測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消費量的增加,印度尼西亞紙漿協會近日表示,印度尼西亞紙漿產業將持續增產紙漿,以應對市場需求。
材料二:某紙業集團擬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建立紙漿生產基地。左圖為蘇門答臘島及附近地區示意圖,右圖為蘇門答臘島氣候資料圖。
(1)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介于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之間的海峽是 海峽,它是連接印度洋和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蘇門答臘島氣候類型是 ,該氣候特征是 。
(3)蘇門答臘島上河流眾多,請判斷河流流向大致是 ,并推測該流向受 影響。
(4)蘇門答臘島上城市、村鎮的分布特點是 ,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原因是 。
(5)該集團選擇蘇門答臘島發展造紙工業的原因是 (列舉二條即可)。
【答案】(1)馬六甲;太平
(2)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自西向東;地形/地勢
(4)沿海、沿河分布;地形平坦
(5)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市場廣闊
【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圖示,可以了解蘇門答臘島和買來半島之間的重要海峽未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練習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赤道橫穿蘇門答臘島,該島全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根據第一張圖片,蘇門答臘島地勢西高東低,山脈主要集中在西邊,可以判斷河流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從西處流向東邊;
(4)從圖中可以可以看出,城市主要沿海和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是,沿海沿河地形平坦,便于生產生活;
(5)建造生產基地可以從原料、市場、勞動力、生產成本考慮,該地為熱帶雨林氣候,植物生長茂盛速度快,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造紙漿的原料豐富,海上交通便利,四面臨海,又靠經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峽馬六甲海峽,便于將紙漿運往中國,印度等消費紙漿的大國;
【點評】)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中國南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18.(2023七下·婺城期中) 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道流星,劃亮了大唐盛世的夜空;又如一朵曇花,短暫而璀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功載千秋】
材料一:直到隋唐時期,統治者們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
——美國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
材料二:其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驟亡之局】
材料三:(煬帝)遂恣荒淫,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歷代盛衰戶口》
(1)材料一中的“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指的是什么?運用所學,指出這一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
(2)“材料二的選官制度比九品中正制更好”你同意這一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3)材料三中列舉了哪些隋煬帝征發人民的史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隋亡的原因。
(4)有人認為隋煬帝是一個暴君,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有氣魄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有人認為不能以“末代昏君”論定隋煬帝,也不能以勝敗定功過。他們對隋煬帝的認識,對我們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有何借鑒意義?
【答案】(1)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
(2)同意。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史實: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
原因:隋煬帝殘暴統治,徭役負擔沉重;農民起義。
(4)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結合史料,論從史出;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歷史時空去評價。
【知識點】隋的興亡;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直到隋唐時期,統治者們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貴族壟斷權力的選官制度”可知,該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的主要依據,相對公平公正,為普通士人參政提供了機會。隋煬帝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形成。
(2)同意“材料二的選官制度比九品中正制更好”的觀點。科舉制的創立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材料三“(煬帝)遂恣荒淫,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列舉了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的史實。隋朝滅亡的原因有隋煬帝統治殘暴,徭役和兵役負擔沉重。
(4)本題為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如對歷史人物進行最基本的評價,首先要有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持“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原則,同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
故答案為:(1)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
(2)同意。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史實: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原因:隋煬帝殘暴統治,徭役負擔沉重;農民起義。
(4)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結合史料,論從史出;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歷史時空去評價。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隋朝滅亡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科舉制,隋朝滅亡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19.(2023七下·婺城期中)盛唐氣象萬千,表現在各個方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經濟繁榮—底氣】
材料一:
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
【民族交流—和氣】
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資治通鑒》唐紀十四
【對外開放—大氣】
材料四:唐朝時,世界上有 70 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那時候,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繁榮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中國歷史》七下教科書
【文藝多彩—才氣】
材料五: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清代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收錄的詩作就有4800 多首。唐詩內容豐富,作者眾多。唐詩與唐朝,盛衰與共,相輔相成,堪稱“絕配”。
——改編自《中國審美文化史》
(1)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叫什么?材料二詩句所描繪的經濟繁榮局面在歷史上被稱為
(2)材料三中的“朕”指的是哪位皇帝?體現了唐朝怎樣的民族政策?
(3)結合圖 3 和所學知識,舉出兩例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的史實。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實對我們今天發展民族關系有何啟示?
(4)當時與我國進行友好往來的亞洲國家有很多,請任舉一個,并說說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實。
(5)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被譽為“詩仙”“詩圣”的分別是誰?
【答案】(1)曲轅犁、筒車;開元盛世。
(2)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的民族政策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啟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加強與少數民族的交流
(4)從日本、天竺、新羅、大食中任選一個國家,舉一個事例,前后要一致。
(5)李白、杜甫。
【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叫曲轅犁和筒車。唐代人民改進了耕犁,制造出曲轅犁,制造出曲轅犁。曲轅犁設計精妙,輕便靈巧,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還可以自如地控制耕作的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唐代人民還發明了筒車,安裝在水流湍急出,利用水力帶動筒車旋轉,當筒車轉至低處,竹筒灌滿水,轉至高處時,水則瀉出,形成灌溉,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描繪的經濟繁榮局面在歷史上被稱為開元盛世。
(2)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是唐太宗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朕),卻對他們一視同仁!這體現了開明的民族政策。
(3)641年,唐太宗在位時,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唐玄宗時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4)日本的遣唐使來中國,同時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中國高僧鑒真東渡日本;朝鮮半島的國家,和隋唐來往頻繁,新羅強盛之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唐朝與天竺有頻繁的交往,貞觀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促進中國佛學的發展。等。
(5)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的詩深刻反映了那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代,被后人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煉凝重,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技巧,人們稱他為“詩圣”。
故答案為:(1)曲轅犁、筒車;開元盛世。
(2)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的民族政策。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啟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加強與少數民族的交流。
(4)從日本、天竺、新羅、大食中任選一個國家,舉一個事例,前后要一致。
(5)李白、杜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出現的新農具,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等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出現的新農具,開元盛世,唐朝的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等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永嘉县| 色达县| 新宾| 福鼎市| 永安市| 灯塔市| 精河县| 磐石市| 江津市| 定州市| 金塔县| 江北区| 大洼县| 利川市| 图木舒克市| 闽侯县| 沐川县| 紫云| 锡林浩特市| 两当县| 定州市| 杭州市| 文安县| 津南区| 顺义区| 浦县| 耒阳市| 乌兰浩特市| 宿州市| 马尔康县| 佛山市| 杭锦旗| 台前县| 南和县| 赣榆县| 缙云县| 云霄县| 邳州市| 沁水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