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探尋新航路 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為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5課,本課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探尋新航路的原因和條件,第二、三部分介紹了探尋新航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三部分互為因果關。本課連接前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下文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2.學情分析本次教學對象為良口中學初三學生,思維較為活躍,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對歷史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歷史的認識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對歷史事件分析缺乏深度。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的史料解讀訓練,在教學中注重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教材是專題式的編寫,學生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較為困難,作為教師需要在每一單元結束之后,進行知識串聯,邏輯總結,幫助學生理解。三、素養目標1.史料實證:通過解讀史料,了解探尋新航路的原因。2.歷史解釋:知道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等基本史實;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3.時空觀念:通過《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4.家國情懷:感受和學習歐洲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四、教學重難點重點:新航路開辟的過程難點:如何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2min):出示兩幅地圖提出問題:兩幅地圖不同之處?這兩幅地圖哪一幅更像世界地圖,為什么?是哪一歷史事件導致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化?根據學生回答引出新課:新航路的開辟。設計意圖:用地圖和問題把學生代入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本課。(二)新課講授(35min):關于本課,我們需要學習三個字目,夢之因--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夢之旅—描述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夢之思——思考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航路(新航路的含義)既然是新航路,那說明還有舊航路,為什么要再開辟新航路?舊航路上發生了什么?怎么開辟?誰來開辟?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一部分。夢之因——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問題一: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教師講解:材料解讀,劃出關鍵信息,總結材料。歐洲商品經濟發展,各階層渴求黃金教師總結:過渡:《銀錢兌換商夫婦》對話,引出問題二。問題二:去哪里尋金?教師講解:材料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什么?去哪里尋金?教師總結:問題三:為什么另開新航路?講師講解:簡單了解舊航路,根據材料和圖片探討直接原因。教師總結:問題四:東方除黃金之外還有什么吸引?講師講解:根據材料關鍵信息總結,從上述兩幅圖,發現什么共同的元素?教師總結:對新航路開辟原因做總結。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史料佐證新航路開辟原因,并且在教學中鍛煉信息提取與分析能力,滲透材料題做題技巧。1.夢之因——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情景問題:假如你是一名航海家,那么需要什么條件才可以開始你的航行?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補充遺漏條件并總結客觀條件:地圓學說的流行、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主觀條件:航海家們的努力、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夢之旅——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問題:確定了去哪里尋金,那么該由誰開拓尋金之路呢?教師講解:根據放出的表格空缺各自尋找相對應的航海家,學生講述對所尋找航海家的了解的知識;利益教材p73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教師根據地圖具體講解四位航海家的路線。最后進行表格總結和教授記憶法。問題:四位航海家都成功開辟了一條新航路,那么他們的尋金之旅是一帆風順的嗎?講師講解:根據三則材料了解航海的危險、航海家們面臨的困難。即使這樣,他們放棄了嗎?面對未知的恐懼退縮了嗎?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哪些優良品質?教師總結:勇于探索、開拓進取、敢于冒險、不畏艱險設計意圖:以地圖為主描述航海過程,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學生講述對航海家的知識了解,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感,并通過對航海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冒險精神。夢之思——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教師講述:同學們覺得哥倫布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討論教師講述:為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歐洲國家把10月第二個星期一定為哥倫布紀念日,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州500周年,許多歐洲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州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問題:哥倫布為何能受到人們的紀念?-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教師講述:材料解讀,找出關鍵信息,總結材料,得出影響一。教師講述:上述兩幅圖有什么變化?分析完圖片我們再來看一下材料怎么說?教師講述:課件放出新航開辟前后的對比地圖,學生根據地圖對比得出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教師總結:我們這一環節從兩方面學習了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對歐洲而言,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以往的經濟格局,世界經濟中心由地中海轉到大西洋,西歐開始崛起;而對于世界來說,之前的隔絕狀態被打破,與其他州的來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設計意圖:第三部分以圖片和史料為主,多方面印證新航路開辟影響,用簡單的圖片變化和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商業聯系、連成整體等詞語。感悟教師講述:中國古代也有過航海,同學們還記得是哪一歷史事件嗎?同樣都是航海,為什么一個是轉瞬即逝的焰火,一個卻是熊熊燃燒的火焰?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對比,課件放出對比表格。設計意圖:鄭和下西洋和西歐新航路開辟對比,一方面幫助學生復習知識,另一方面拓寬學生橫向知識認識。教師講述:我們今天學習了探尋新航路,新航路開辟前,世界是處于什么狀態?(隔絕)那么是誰來打破隔絕?(哥倫布等人)海洋有未知的危險,哥倫布等人為什么要冒險打破?(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之后世界由隔絕到一體,(舉例地球村)這告訴我們什么?(命運共同體)我們看看習主席關于命運共同體的講述。西歐在大航海時代后,經濟上成為資本主義強國,政治上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同學們可以看到什么?(海洋強國)設計意圖:與本課新航開辟影響相呼應,使學生認識到海軍建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整體史觀,加強家國情懷。5.課堂練習新課小結(2min)思維圖小結六、作業布置完成金榜學案第十五課教學反思本課使用材料過多,在新航路開辟原因這一塊占用時間多,致使新航路開辟影響時間過少,并且未完成教學。提問問題應當要精選,簡潔,保證整體教學邏輯順暢。板書可與小結的思維導圖連接,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小結,培養學生思維導圖意識。針對作業,要做到精選題目,尤其對于3班,作業難度不應該過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