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物理) 年級及冊次:八年級下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九章 壓強 第2節 液體壓強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內) 基于“雙減”政策下,考慮到學生有極大的差異性,在物理學習中,因學習能力、思維水平、學習態度的影響,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各不相同,在每一個課時作業中,都設計有分層性的作業。針對物理概念理解不充分、物理知識應用不充分的學生,設計了第一部分:基礎必做題。這些題目都是對各個重要的知識點的復習鞏固,在各節作業中都一一對應到相關的題目中。對于一些物理思維強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第二部分:發展性題。這類型的題目都需要一定的思考,要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對于一些喜歡動手實踐、熱愛物理小實驗的學生,可以進行第三部分:拓展實踐題。這些題目是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完成這些實踐操作,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內化,切實提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設計不同層次作業,有針對性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水平,使物理作業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延伸與輔助,幫助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1.準備兩個塑料垃圾袋和一桶水,向其中一個塑料袋內倒滿水,用針向袋子周圍扎孔,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2.將另一個塑料袋套在手上,伸入水中,觀察塑料袋是否變化,并記錄現象。 創設真實的活動情景,使學生初步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引發學生思考“液體壓強的特點” 全體學生 5min 0.9發展性作業 準備一個無蓋礦泉水瓶, 往瓶中加入自來水,在 瓶子不同高度扎孔,觀 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素養,知道液體中也有壓強。激發學生對“液體壓強的特點”的探知欲 部分學生 5min 0.7課中 基礎性作業 如圖所示的四種河堤設計,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通過創設生活情景,靈活考察學生對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應用 全體學生 2min 0.9發展性作業 1.向兩個相同容器中注入密度不同的液體甲、乙,液體甲的密度為、液體乙的密度為。如圖,是甲、乙兩種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圖像,則、的關系是( ) A.= B.< C.> D.無法確定 2.由于長江上游植被受到破壞,造成水土流失,使得長江中的泥沙含量增加,這相當于液體的密度變 ,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況下,長江水對堤壩的 增加,從而使堤壩受到破壞的可能性增加。長江三峽大壩實際高181m,正常儲水位175m,現儲水深度已達到160m,則壩底所受水的壓強為 Pa、三峽船閘是利用 原理來解決上下游船只間的通航問題。 1.培養學生利用數學工具—圖像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創設實際情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部分學生 1題3min 2題3min 0.7課后 基礎性作業 如圖所示的游泳池底部有一小孔,裝水后,水不斷從小孔流出,下面能粗略反應水流出時,泳池底部所受水的壓強p與時間t的關系是( ) A B C D 考察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圖像能力 全體學生 2min 0.85發展性作業 如圖,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里面裝有300g的水,桌面的面積是1m2,杯子的底面積是10cm2. (1)求水對杯底的壓強; (2)求水對杯底的壓力; (3)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壓強是3.6×103Pa,求玻璃杯質量。 考察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第(1)問和第(2)問全體學生 第(3)問部分學生 7min 0.7拓展性作業 制作:簡易液壓機 準備兩個粗細不同的注射器,把它們底部用軟管相連并裝上水。 實驗:推粗的注射器活塞費力,推細的注射器活塞省力。 結論:這個實驗現象說明 考察學生動手能力,通過自己制作,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同時,通過實驗,更加深入的理解帕斯卡原理。 部分學生 20min 0.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