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邏輯與思維第二單元知識清單(精品)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邏輯與思維第二單元知識清單(精品)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邏輯與思維》知識清單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
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的含義
1.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
2.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
3.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任何概念都是內涵與外延的統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存在“反變關系”)。
2.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
3.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
4.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
⑴相容關系: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①全同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史記》的作者與司馬遷
②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高中生與學生
③屬種關系: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教師與小學教師
④交叉關系: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中學生與球迷
⑵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是不相容關系的兩種特殊情況。
①矛盾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如:男與女
②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如:贊成票與反對票
第二框 明確概念的方法
一、明確內涵的方法
1.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⑴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⑵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部分構成。
2.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概念。
“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結起來,就構成定義。
3.下一個正確定義的條件
⑴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
⑵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
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說明被定義項不是什么,而沒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違反這一邏輯規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
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二、明確外延的方法
1.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⑴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類是小類的屬。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
⑵劃分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
2.作出正確劃分的條件
⑴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
⑵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則。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
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
【提示】⑴劃分與分解。劃分是把一個屬概念分為若干種概念,分解則是將整體分成部分。區分方法:將“子項”與“母項”用“是”聯結,如果能說得通,就是劃分。如:“高中生是學生”,這就是劃分;“花蕊是花”,說不通,這是分解。
⑵定義是“從種到屬”的思維,劃分則是“由屬到種”的思維。
3.任何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準確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第一框 判斷的概述
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
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2.判斷的基本特征
⑴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⑵有真假之分。如果一個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否則,它就是假的。
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
2.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
二、判斷的表達與類型
1.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
⑴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同一個語句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
⑵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
【提示】通常,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的詢問句不表達判斷。
2.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⑴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簡單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
⑵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
第二框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1.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所以,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
2.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的叫作謂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的叫作量項。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的叫作聯項。
3.種類
⑴依據判斷的質,即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性質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
⑵依據判斷的量,即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范圍,性質判斷分為全稱判斷、特稱判斷和單稱判斷。
⑶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反映事物的性質判斷也應該是“質”與“量”的統一。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
S與P的關系 全同關系 種屬關系 屬種關系 交叉關系 全異關系
性質判斷及其真假 SAP 真 真 假 假 假
SEP 假 假 假 假 真
SIP 真 真 真 真 假
SOP 假 假 真 真 真
4.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的要求
⑴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
⑵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
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與“量”都準確無誤。
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
1.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
2.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
⑴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的叫作關系者項。按照關系者出現的順序可以稱為第一關系者項、第二關系者項、第三關系者項………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
⑵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的叫作關系項。
⑶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的叫作量項。
3.對稱性關系和傳遞性關系
⑴對稱性關系可分為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
⑵傳遞性關系可分為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
4.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第三框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
1.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它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
2.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
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
1.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一個聯言判斷聯言支(至少兩個)和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構成。
2.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3.正確運用聯言判斷,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
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
1.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一個選言判斷由選言支(至少兩個)和聯結項(一般不能省略)構成。
2.選言判斷的種類
⑴相容選言判斷其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
⑵不相容選言判斷其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
3.真與假的標準
⑴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
⑵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
4.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
5.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該注意:
⑴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
⑵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
1.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假言判斷又叫條件判斷。
一個假言判斷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其中,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前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作假言判斷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是常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作假言判斷的聯結項。
2.假言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⑴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
⑵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
⑶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關系的假言判斷。
3.假言判斷的真假就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否成立。有時,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情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
4.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
復合判斷的真值表
p q 聯言判斷 相容選言判斷 不相容選言判斷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第六課 掌握演繹推理方法
第一框 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
一、推理的含義與種類
1.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
2.推理的構成及推理結構
⑴推理所依據的已有的判斷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斷叫作推理的結論;
⑵推理的結論是由前提推出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就存在著一種邏輯聯系方式,這種邏輯聯系方式叫作推理結構。
3.推理的分類
依據1 分類1 分類2 依據2
思維進程方向性 演繹推理 必然推理 前提與結論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
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 或然推理
類比推理
4.形式邏輯把推理結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告訴人們正確的思維應該運用怎樣的推理結構,以及運用推理結構時應該遵循哪些規則,進而幫助人們識別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推理結構是不正確的。
二、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
1.演繹推理是前提蘊涵結論的必然推理,要確保得到真實的結論,演繹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⑴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如果前提虛假,由前提推出的結論就不能保證真實可靠。
⑵推理結構正確。如果推理結構不正確,也就是說,前提和結論的邏輯聯系方式是錯誤的,那么,盡管前提真實,也不能保證推出正確的結論。
2.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對人們保持思維的嚴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框 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
一、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
1.換質推理
⑴在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使表達更為恰當和靈活,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質推理。
⑵性質判斷換質推理,又叫換質法。它是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質”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
⑶換質推理的規則
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
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
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
⑷具體推理方法:①第一步:主項和量項不變。聯項“是”改為“不是”,“不是”改為“是”。②第二步:謂項改為與其相矛盾的概念。
2.換位推理
⑴為了從不同方面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位推理。
⑵性質判斷換位推理,又叫換位法。它是通過改變已知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
⑶性質判斷主、謂項的周延性
①斷定了全部對象就是周延的,沒有斷定全部對象就是不周延的。
②如何判斷是否周延,主項看量項:全(單)周特不周;謂項看聯項:否周肯不周。
⑷換位推理的規則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
⑸具體推理方法①第一步:不改變聯項。主項與謂項的位置互換。②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不能周延。
【備注】全稱肯定判斷不能直接進行換位,換位需要改變量項;特稱否定判斷不能進行換位推理。
⑹在思維活動中,我們可以將換質法和換位法結合起來運用,即進行換質位推理或換位質推理。正確地運用這種推理結構,不僅僅可以起到變換語句形式或語氣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調整或強調認識重點的作用。
二、三段論推理
1.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以兩個已知的性質判斷為前提,借助一個共同的項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的推理。
2.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構成
①結論中的謂項叫作“大項”,把結論中的主項叫作“小項”,把在結論中不出現而在前提中出現兩次的那個項叫作“中項”。
②包含大項的前提叫作大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叫作小前提。
③三段論的大項和小項在前提中并沒有直接發生聯系,只是分別和中項有一定的關系,通過中項這個媒介,大項和小項才有了一定的聯系,構成了三段論的結論。
3.正確進行三段論推理的一般規則
①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兩次。如果出現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違反這一規則,就犯“四概念”的邏輯錯誤。
②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說,兩個前提都沒有斷定中項所反映的全部對象,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項與中項的一部分外延發生聯系,小項與中項的另一部分外延發生聯系。這樣,大項和小項的關系就不能確定,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這是針對大項和小項提出的要求。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我們不能推斷出這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種屬性。也就是說,結論不能擴大使用前提所給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
④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
以上是三段論的基本規則,凡是符合這些規則的三段論,其推理結構是正確的;違反其中任何一個規則,其推理結構都是不正確的。
4.三段論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類型。我們只有熟悉其推理的規則,才能自覺地避免這類推理中的邏輯錯誤,進而揭露詭辯,維護真理。
第三框題 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
一、聯言推理及其方法
1.聯言推理是依據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
2.聯言推理的合成式
⑴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將分別存在的對象情況綜合成比較全面的認識。
⑵如果聯言推理的前提分別斷定了各個聯言支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由這些聯言支所構成的聯言判斷是真的。
3.聯言推理的分解式
⑴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將對象的某種情況從眾多共存的情況中分割出來,實現認識由肯定總體到突出重點的轉化。
⑵聯言推理的前提斷定聯言判斷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這個聯言判斷的聯言支是真的。
二、選言推理及其方法
1.選言推理是依據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
2.相容的選言推理,只能是否定肯定式,不能是肯定否定式
由于相容的選言判斷只斷定其選言支至少有一個是真的,在進行相容的選言推理時,①只能是否定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②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
3.不相容的選言推理,既可以是肯定否定式也可以是否定肯定式
由于不相容的選言判斷的選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進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時,①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②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否定肯定式)
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假言推理是依據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2.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過來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據這種邏輯性質進行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時,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
3.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據這種邏輯性質進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時,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
【提示】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之間關系密切,如果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條件,那么后件就是前件的充分條件;如果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那么后件就是前件的必要條件,這個結論可以作為假言判斷推理是否正確的依據。
4.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
【提示】假言推理有效形式以外的推理結構都是錯誤。
5.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系體現著事物發生、發展的內在規律。依據正確反映事物情況之間條件聯系的假言判斷進行假言推理,人們可以推斷出新的情況,可以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為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創造必要的前提。
6.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是從真前提保證推出真結論的推理。這種“保證”是在遵循演繹推理的規則下得以實現的。違背演繹推理的規則,就不能保證從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結論。
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第一框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
一、歸納推理的含義
1.歸納推理是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的推理形式。
2.歸納推理包括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
⑴完全歸納推理
①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的歸納推理,就是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了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
②由于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必然推理而不屬于或然推理。
⑵不完全歸納推理
①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認識對象太復雜,人們的精力、能力和認識的條件有限,無法對它們中的每個對象都進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認識對象的每種情況都進行考察。憑借思維的能動性,人們不對認識對象中的全部情況逐一進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況,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結論。
②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的歸納推理,叫作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③這種推理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前提與結論之間不具有保真關系,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
【提示】①只根據一兩件事實材料就簡單地得出一般性結論,還認為結論一定可靠,這樣的不完全歸納推理犯有“輕率概括”的錯誤。
②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茖W歸納推理分析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要高。
二、歸納推理的方法
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①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②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
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程度,可以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法。
⑴因果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一種象的產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
⑵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
①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②求異法: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③共變法:如果被考察現象a在發生某種程度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有量的變化,而其他因素都不變,那么,這唯一發生變化的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④求同求異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
⑤剩余法:我們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
第二框 類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類比推理的含義
1.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
3.類比與比較、比喻的關系
⑴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但不是推理。
⑵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
4.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們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
【提示】不能僅僅根據對象間表面上某些性質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們在本質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則,就容易犯“機械類比”的邏輯錯誤。
二、類比推理的方法
1.類比推理的內容與方法
⑴類比推理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結構和功能是其屬性的主要內容。
⑵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
⑶模擬方法是常用的類比推理方法。仿生學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擬方法,它專門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構造和功能,用于制造先進的技術裝置。
2.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⑴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高。
⑵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⑶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
3.類比推理的作用
⑴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科學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⑵在日常論證說理中,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
4.歸納推理(除完全歸納推理外)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的推理。但是,歸納推理在幫助人們發現認識對象的規律方面,類比推理在幫助人們獲取新知識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價值。
單元小結
邏輯思維過程是由概念、判斷和推理來承擔和表現的。只有做到準確把握概念、正確運用判斷、精確進行推理,思維才能合乎邏輯的要求。準確把握概念,就要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學會用定義和劃分的方法來明確概念。正確運用判斷,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同判斷的具體結構及其邏輯特征,學會在不同的思維環境中正確地運用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精確進行推理,就是要認真辨別不同前提的邏輯性質,區分不同推理的基本規則,努力保證演繹推理結論的必然性,提高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論的可靠性。
澄清概念、準確判斷、嚴密推理、清理矛盾、合理論證、辨識謬誤、糾正錯誤,是邏輯思維的題中之義。學習形式邏輯,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們的理性思維的素養和科學思維的水平,也有助于培育我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铜山县| 沧州市| 黄冈市| 嵩明县| 洛宁县| 桑日县| 澳门| 崇义县| 宣化县| 门头沟区| 仪征市| 阿鲁科尔沁旗| 开平市| 阳曲县| 麦盖提县| 嫩江县| 巴青县| 沙坪坝区| 柘荣县| 彭阳县| 旺苍县| 石河子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临漳县| 天门市| 乌拉特后旗| 嘉峪关市| 惠安县| 那坡县| 体育| 阿瓦提县| 宁城县| 克拉玛依市| 凤台县| 中西区| 秦安县| 景东| 武胜县| 习水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