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焚書坑儒 ②批判儒學,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爭鳴 ④罷黜百家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自編了一部歷史短劇,其中臺詞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創了有利于維護統一的世襲制,功高蓋世。“B.漢武帝:“我興辦太學,實現了文化上的大一統。”C.明成祖:“我廢除丞相,感受到大權在握的踏實?!?br/>D.雍正帝:“我設置軍機處,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3.下列統一王朝中,定都長安的有( ?。?br/>①秦朝 ②西漢 ③西晉 ④東漢 ⑤隋朝 ⑥唐朝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4.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 ?。?br/>A.漢高祖 B.漢宣帝 C.光武帝 D.漢獻帝5.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其實際重量與幣面重量一致,并在中國歷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這種貨幣叫( )A.五銖錢 B.圓形方孔錢 C.開元通寶 D.銀錠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義,國小則亡邪心?!毕铝信c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br/>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推恩令7.漢武帝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強中央集權 B.排除異己C.平定叛亂 D.發展經濟8.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漢武帝功不可沒。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開創中央集權制度 B.“罷黜百家”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張騫出使西域9.一年一度的高考圓了許多莘莘學子進入國家高等學府深造的夢。漢武帝時,學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學教育,必須到( ?。?br/>A.長安 B.洛陽 C.咸陽 D.開封10.從秦朝“焚書坑儒”到西漢實行“罷黜百家”,反映出的歷史趨勢是( ?。?br/>A.思想內容變化 B.社會環境變化C.統治觀念變化 D.人民群眾態度變化11.董仲舒是漢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漢武帝有一次經過他的墓地,特意下馬憑吊。后來,董仲舒的墓被稱為“下馬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這么高的禮遇,主要是因為( )A.董仲舒是漢武帝的得力大巨,有思想、有能力B.董仲舒和漢武帝的交情特別好C.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D.董仲舒宣揚仁政思想,為漢武帝在思想上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12.為鞏固大一統,漢武帝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方面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 ( )A.設立司隸校尉 B.北擊匈奴C.“罷黜百家” D.實行“推恩令”1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頒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針對西漢前期現的( ?。?br/>A.諸侯王國問題 B.貨幣不統一的問題C.社會貧困的問題 D.思想混亂的問題14.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中央集權空前加強,下列屬于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有( ?。?br/>①開創三省六部制 ②實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罷黜百家” ⑤設軍機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③④15.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興文字獄B.“罷黜百家”C.削弱諸侯國的勢力D.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16.儒家思想源遠流長,下列人物中,對儒家思想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有( ?。?br/>①孟子 ②韓非子 ③秦始皇 ④漢武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7.史記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從其計?!蔽闹械摹吧稀笔且晃痪哂行鄄糯舐缘幕实?。下列事件與他有關的是( ?。?br/>A.“罷黜百家” B.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C.建立行省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18.七國之亂發生時,在位的皇帝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C.漢景帝 D.漢武帝19.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時的皇帝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20.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局面,在加強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實行“推恩令” B.張騫出使西域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北擊匈奴二、填空題21.寫出相對應的向漢武帝提出建議的大臣的名字。為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材料分析題22.閱讀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為其國,必稍自弱矣。”材料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1)材料一是誰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議?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誰的建議?請你用一句話來概括材料二的觀點?(3)材料二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是指哪家學說?為了推行此學說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兩則材料反映了西漢在哪兩個方面完成了大一統?四、綜合題23.根據下列相關提示寫出相對應的西漢皇帝。(1)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2)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3)提倡節儉,以身作則: (4)“文景之治”: (5)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在位的皇帝: (6)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關知識。①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②批判儒學,打倒孔家店發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 ③百家爭鳴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 ④罷黜百家發生在漢朝。按照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可得出答案選D。【點評】知道儒家思想的發展史和中國朝代更替順序。2.【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帝王的史實。秦始皇首創郡縣制,漢武帝興辦太學,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雍正設立了軍機處,B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知道古代帝王的成就。3.【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隋的興亡;貞觀之治【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概況的了解。秦朝定都咸陽,不符合。西漢定都長安,符合。西晉、東漢定都洛陽,不符合。隋唐定都長安,符合,故而答案為D。【點評】知道我國古代主要朝代的都城。4.【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東漢建立的概況。A為西漢開國皇帝,B為西漢時期皇帝,D是東漢的最后一位皇帝,劉秀就是漢光武帝,所以答案為C。【點評】了解東漢建立概況。5.【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大一統的漢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于我國古代貨幣知識的認知。B是秦國貨幣,后為秦朝統一貨幣;C為唐朝時貨幣;銀錠始自漢代,其后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銀錠貨幣。直至清朝,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故答案為A。【點評】了解漢武帝治國措施,知道我國古代貨幣相關知識。6.【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措施的理解。“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義,國小則亡邪心?!边@個觀點是賈誼提出來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過于多封一些諸侯,并減弱每個諸侯國的力量。力量單薄就容易使他們遵守朝廷法紀,國土狹小則不會有邪念?!边@與推恩令相似,推恩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謫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這樣,王國逐漸被分成許多小國,沒有力量與中央對抗了。故而答案為B。【點評】理解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的措施,知道推恩令采取的背景、含義及其作用。7.【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鞏固統治措施的理解。西漢歷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D排除。武帝時在政治上針對漢初分封制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罷黜百家,都是為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故而答案為A。【點評】理解漢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8.【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統治措施的掌握。A是秦始皇所為,排除。B是漢武帝在思想領域采取的措施。C是漢武帝在政治領域采取的措施。D是武帝在對外交流方面實施的。根據題干中“政治”一詞可知答案為C。【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9.【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的識記。漢武帝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地方設立官學。長安是西漢都城,太學就是全國的最高學府,故而答案為A。【點評】掌握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10.【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我國古代統治者統治思想的理解。秦朝統治者因剛剛一統六國,為鞏固統治,重用法家,焚書坑儒這一措就也體現了以法治國的理念。西漢漢武帝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為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這體現了重視儒家的治國思想。故而答案為C。【點評】理解我國古代統治者統治思想的變化。11.【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了解。董仲舒認為,皇帝的權威體現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權力要集中在皇帝手中,必須在思想上實現大一統,才能保證皇帝的權威與朝廷政令的推行。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故而答案為C。【點評】了解漢武帝重視董仲舒的原因 ,理解漢武帝罷黜百家的背景。12.【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的掌握。A是漢武帝用來監督朝廷、都城和周邊地區的官員與皇族的舉止的。B是軍事方面的措施。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D是在政治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推恩令的推行可以使地方上的諸侯國逐漸分成許多小侯國,無力與中央相抗。故而答案為D。【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知道推恩令實施的背景、作用。13.【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治國措施的實話背景的掌握。漢武帝時,經濟繁榮,C不符。他針對B采取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的措施,針對D采取獨尊儒術的措施,針對A即諸侯王勢力過大的問題,他采取推恩令,讓王國逐漸被成許多小侯國,沒有力量與中央抗衡。故答案為A。【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治國措施的相應背景。14.【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措施的識記。1是隋文帝楊堅所為,排除。5是清雍正所為,排除。故而答案為B。【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的具體內容。15.【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鞏固統治措施的識記。A發生于明清時期,排除。C是武帝的政治措施,D為武帝的經濟措施,B是武帝的思想措施,故而答案為B。【點評】掌握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16.【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儒家思想的產生與發展情況的掌握。孟子是儒家思想戰國時期代表人物。韓非子是法家代表。秦始皇重用法家,以法治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故而,以儒家思想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是B。【點評】掌握儒家思想的產生與發展情況。17.【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的治國措施的掌握。根據題干中“推恩”、“史記”等關鍵詞可知此人是漢武帝。而B是唐太宗的措施,C是元世祖的措施,D是隋朝時所發生,故而答案為A。【點評】掌握古代主要皇帝的重要措施特別是漢武帝所采取的治國措施。18.【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西漢初年主要帝王的概況的了解。根據教材可知,景帝在位時,采取晁錯的建議,著手削藩,吳王聯合其他六位諸侯王起兵反叛,這次叛亂,歷史上被稱為七國之亂,故而答案為C。【點評】了解西漢主要帝王的概況,知道七國之亂。19.【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西漢鼎盛時期的概況。經過漢初幾十年的積累 ,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西漢進入鼎盛時期,而ABC三位帝王都是漢初時期的,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經濟恢復并得到發展。故而答案為D。【點評】了解西漢鼎盛時期的皇帝。20.【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西漢漢武帝時期采取措施的掌握。A是政治方面的,B是對外交流方面的,D是軍事方面的。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與題干相符,答案為C。【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的措施。21.【答案】主父偃;董仲舒【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大一統的漢朝【解析】漢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點評】本題主要掌握兩個比較有名的大臣,主父偃和董仲舒,關鍵要分清二者的一個在政治方面一個在思想方面。22.【答案】(1)主父偃。削弱諸侯國的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2)董仲舒?!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3)儒家。在長安興太學。(4)兩則材料反映了西漢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兩個方面完成了大一統【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漢武帝主要采取兩個人的建議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為了推行儒家教育并且在長安設太學,從而實現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統。【點評】本題只要掌握了漢武帝的思想和政治措施。23.【答案】(1)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2)漢文帝和漢景帝(3)漢文帝和漢景帝(4)漢文帝和漢景帝(5)漢武帝(6)漢武帝【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大一統的漢朝【解析】本題主要考察西漢的幾位皇帝,政治比較清明,關心人民,注意調整政策,使西漢的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點評】此題主要區分幾位皇帝,難度適中。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焚書坑儒 ②批判儒學,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爭鳴 ④罷黜百家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答案】D【知識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關知識。①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②批判儒學,打倒孔家店發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 ③百家爭鳴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 ④罷黜百家發生在漢朝。按照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可得出答案選D。【點評】知道儒家思想的發展史和中國朝代更替順序。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自編了一部歷史短劇,其中臺詞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創了有利于維護統一的世襲制,功高蓋世。“B.漢武帝:“我興辦太學,實現了文化上的大一統。”C.明成祖:“我廢除丞相,感受到大權在握的踏實?!?br/>D.雍正帝:“我設置軍機處,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帝王的史實。秦始皇首創郡縣制,漢武帝興辦太學,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雍正設立了軍機處,B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知道古代帝王的成就。3.下列統一王朝中,定都長安的有( ?。?br/>①秦朝 ②西漢 ③西晉 ④東漢 ⑤隋朝 ⑥唐朝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隋的興亡;貞觀之治【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概況的了解。秦朝定都咸陽,不符合。西漢定都長安,符合。西晉、東漢定都洛陽,不符合。隋唐定都長安,符合,故而答案為D。【點評】知道我國古代主要朝代的都城。4.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 ?。?br/>A.漢高祖 B.漢宣帝 C.光武帝 D.漢獻帝【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東漢建立的概況。A為西漢開國皇帝,B為西漢時期皇帝,D是東漢的最后一位皇帝,劉秀就是漢光武帝,所以答案為C。【點評】了解東漢建立概況。5.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其實際重量與幣面重量一致,并在中國歷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這種貨幣叫( ?。?br/>A.五銖錢 B.圓形方孔錢 C.開元通寶 D.銀錠【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大一統的漢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于我國古代貨幣知識的認知。B是秦國貨幣,后為秦朝統一貨幣;C為唐朝時貨幣;銀錠始自漢代,其后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銀錠貨幣。直至清朝,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故答案為A。【點評】了解漢武帝治國措施,知道我國古代貨幣相關知識。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義,國小則亡邪心?!毕铝信c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br/>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推恩令【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措施的理解?!坝煜轮伟?,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義,國小則亡邪心?!边@個觀點是賈誼提出來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過于多封一些諸侯,并減弱每個諸侯國的力量。力量單薄就容易使他們遵守朝廷法紀,國土狹小則不會有邪念?!边@與推恩令相似,推恩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謫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這樣,王國逐漸被分成許多小國,沒有力量與中央對抗了。故而答案為B。【點評】理解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的措施,知道推恩令采取的背景、含義及其作用。7.漢武帝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強中央集權 B.排除異己C.平定叛亂 D.發展經濟【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鞏固統治措施的理解。西漢歷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D排除。武帝時在政治上針對漢初分封制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罷黜百家,都是為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故而答案為A。【點評】理解漢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8.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漢武帝功不可沒。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開創中央集權制度 B.“罷黜百家”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張騫出使西域【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統治措施的掌握。A是秦始皇所為,排除。B是漢武帝在思想領域采取的措施。C是漢武帝在政治領域采取的措施。D是武帝在對外交流方面實施的。根據題干中“政治”一詞可知答案為C。【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9.一年一度的高考圓了許多莘莘學子進入國家高等學府深造的夢。漢武帝時,學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學教育,必須到( ?。?br/>A.長安 B.洛陽 C.咸陽 D.開封【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的識記。漢武帝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地方設立官學。長安是西漢都城,太學就是全國的最高學府,故而答案為A。【點評】掌握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10.從秦朝“焚書坑儒”到西漢實行“罷黜百家”,反映出的歷史趨勢是( ?。?br/>A.思想內容變化 B.社會環境變化C.統治觀念變化 D.人民群眾態度變化【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我國古代統治者統治思想的理解。秦朝統治者因剛剛一統六國,為鞏固統治,重用法家,焚書坑儒這一措就也體現了以法治國的理念。西漢漢武帝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為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這體現了重視儒家的治國思想。故而答案為C。【點評】理解我國古代統治者統治思想的變化。11.董仲舒是漢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漢武帝有一次經過他的墓地,特意下馬憑吊。后來,董仲舒的墓被稱為“下馬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這么高的禮遇,主要是因為( )A.董仲舒是漢武帝的得力大巨,有思想、有能力B.董仲舒和漢武帝的交情特別好C.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D.董仲舒宣揚仁政思想,為漢武帝在思想上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了解。董仲舒認為,皇帝的權威體現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權力要集中在皇帝手中,必須在思想上實現大一統,才能保證皇帝的權威與朝廷政令的推行。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故而答案為C。【點評】了解漢武帝重視董仲舒的原因 ,理解漢武帝罷黜百家的背景。12.為鞏固大一統,漢武帝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方面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 ( )A.設立司隸校尉 B.北擊匈奴C.“罷黜百家” D.實行“推恩令”【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的掌握。A是漢武帝用來監督朝廷、都城和周邊地區的官員與皇族的舉止的。B是軍事方面的措施。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D是在政治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推恩令的推行可以使地方上的諸侯國逐漸分成許多小侯國,無力與中央相抗。故而答案為D。【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知道推恩令實施的背景、作用。1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頒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針對西漢前期現的( ?。?br/>A.諸侯王國問題 B.貨幣不統一的問題C.社會貧困的問題 D.思想混亂的問題【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治國措施的實話背景的掌握。漢武帝時,經濟繁榮,C不符。他針對B采取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的措施,針對D采取獨尊儒術的措施,針對A即諸侯王勢力過大的問題,他采取推恩令,讓王國逐漸被成許多小侯國,沒有力量與中央抗衡。故答案為A。【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治國措施的相應背景。14.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中央集權空前加強,下列屬于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有( )①開創三省六部制 ②實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罷黜百家” ⑤設軍機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措施的識記。1是隋文帝楊堅所為,排除。5是清雍正所為,排除。故而答案為B。【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的具體內容。15.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br/>A.大興文字獄B.“罷黜百家”C.削弱諸侯國的勢力D.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漢武帝鞏固統治措施的識記。A發生于明清時期,排除。C是武帝的政治措施,D為武帝的經濟措施,B是武帝的思想措施,故而答案為B。【點評】掌握漢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16.儒家思想源遠流長,下列人物中,對儒家思想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有( ?。?br/>①孟子 ②韓非子 ③秦始皇 ④漢武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儒家思想的產生與發展情況的掌握。孟子是儒家思想戰國時期代表人物。韓非子是法家代表。秦始皇重用法家,以法治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故而,以儒家思想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是B。【點評】掌握儒家思想的產生與發展情況。17.史記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從其計。”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事件與他有關的是( ?。?br/>A.“罷黜百家” B.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C.建立行省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漢武帝采取的治國措施的掌握。根據題干中“推恩”、“史記”等關鍵詞可知此人是漢武帝。而B是唐太宗的措施,C是元世祖的措施,D是隋朝時所發生,故而答案為A。【點評】掌握古代主要皇帝的重要措施特別是漢武帝所采取的治國措施。18.七國之亂發生時,在位的皇帝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C.漢景帝 D.漢武帝【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西漢初年主要帝王的概況的了解。根據教材可知,景帝在位時,采取晁錯的建議,著手削藩,吳王聯合其他六位諸侯王起兵反叛,這次叛亂,歷史上被稱為七國之亂,故而答案為C。【點評】了解西漢主要帝王的概況,知道七國之亂。19.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時的皇帝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答案】D【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西漢鼎盛時期的概況。經過漢初幾十年的積累 ,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西漢進入鼎盛時期,而ABC三位帝王都是漢初時期的,采取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經濟恢復并得到發展。故而答案為D。【點評】了解西漢鼎盛時期的皇帝。20.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局面,在加強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實行“推恩令” B.張騫出使西域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北擊匈奴【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西漢漢武帝時期采取措施的掌握。A是政治方面的,B是對外交流方面的,D是軍事方面的。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與題干相符,答案為C。【點評】掌握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治的措施。二、填空題21.寫出相對應的向漢武帝提出建議的大臣的名字。為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答案】主父偃;董仲舒【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大一統的漢朝【解析】漢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點評】本題主要掌握兩個比較有名的大臣,主父偃和董仲舒,關鍵要分清二者的一個在政治方面一個在思想方面。三、材料分析題22.閱讀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為其國,必稍自弱矣?!?br/>材料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1)材料一是誰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議?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誰的建議?請你用一句話來概括材料二的觀點?(3)材料二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是指哪家學說?為了推行此學說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兩則材料反映了西漢在哪兩個方面完成了大一統?【答案】(1)主父偃。削弱諸侯國的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2)董仲舒?!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3)儒家。在長安興太學。(4)兩則材料反映了西漢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兩個方面完成了大一統【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漢武帝主要采取兩個人的建議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為了推行儒家教育并且在長安設太學,從而實現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統。【點評】本題只要掌握了漢武帝的思想和政治措施。四、綜合題23.根據下列相關提示寫出相對應的西漢皇帝。(1)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2)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3)提倡節儉,以身作則: (4)“文景之治”: (5)西漢進入鼎盛時期在位的皇帝: (6)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答案】(1)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2)漢文帝和漢景帝(3)漢文帝和漢景帝(4)漢文帝和漢景帝(5)漢武帝(6)漢武帝【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大一統的漢朝【解析】本題主要考察西漢的幾位皇帝,政治比較清明,關心人民,注意調整政策,使西漢的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點評】此題主要區分幾位皇帝,難度適中。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