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減數分裂考點:1.減數分裂各時期特征及圖像識別2.精細胞與卵細胞產生的區別1.(2014)利用顯微鏡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的固定裝片,依據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等現象,確定細胞的分裂時期及名稱,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大小形態相似的染色體兩兩相配對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B.細胞內無同源染色體時可確定其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C.同源染色體分開時可確定其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D.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可確定其為精細胞2.(2015)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恒定有重要意義。下圖中甲、乙細胞是某個體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兩種細胞,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別是兩對和一對B.乙細胞的子細胞是次級精母細胞C.乙細胞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一半D.甲細胞的子細胞是卵細胞和極體3.(2016)下圖是某哺乳動物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乙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和甲細胞相同、B.丙細胞受精后染色體數目是甲的一半C.丙細胞中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體D.分裂結束后形成的丙均是卵細胞4.(2017)對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十分重要。右圖甲、乙是某動物個體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模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乙兩細胞中都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B.甲、乙兩細胞中都含有 4個 DNA 分子C.甲、乙兩細胞都含 2個染色體組1D.甲、乙兩細胞都可判斷該動物性別5. (2018)右圖為三個正在進行分裂的動物細胞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都來自于同一個動物體B.甲細胞中正在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C.乙細胞產生的子細胞都能參與受精作用D.丙細胞中有 8條染色體 8個 DNA 分子6.(2019)右圖為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細胞中有 8條染色單體B.圖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C.圖丙細胞稱為次級卵母細胞D.此分裂方式中染色體復制兩次,細胞分裂兩次7.(2020)如圖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部分時期的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①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B.圖②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 4條C.同源染色體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D.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體組成具有多樣性8.(2022) 如圖所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正處于( )A. 有絲分裂中期 B. 有絲分裂后期C.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9.(2021)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往往是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如下圖所示的細胞最可能是A.卵細胞 B.精原細胞 C.次級精母細胞 D.初級卵母細胞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1.(2014)孟德爾以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如高莖、矮莖)為研究對象進行雜交實驗,利用假說-演繹法成功的揭示了分離定律,為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雜合高莖豌豆自交后不會出現性狀分離 B.F1雜合體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2C.孟德爾的假說-演繹過程很完美不需要驗證D.雜合高莖與矮莖個體的測交后代中高莖占 1/22.(2018)在探索生物遺傳規律的歷程中,許多植物學家和育種工作者通過研究遺傳問題,有過不少發現。1865 年,孟德爾通過植物的雜交實驗,揭示了遺傳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僅適用于植物和動物,不適用于人類B.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科學地揭示了遺傳規律C.孟德爾將數學方法引入生物學研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D.正確地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3.(2020)孟德爾由于發現了遺傳學的兩大規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被譽為遺傳學的奠基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分離定律是以自由組合定律為基礎的 B.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揭示了遺傳學的兩大規律C.基因自由組合發生在受精卵形成過程中D.純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雜合子4.(2018)基因的分離定律普遍適用于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在植物基因型鑒定和作物育種中有重要意義。I.已知豌豆種子的圓粒和皺粒是一對相對性狀,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雜交實驗:請結合有關遺傳規律分析下列問題:(1)豌豆種子圓粒和皺粒中屬于隱性性狀的是( 皺粒 )。(2)親本為圓粒,自交后代 F1 中同時出現圓粒和皺粒的現象,在遺傳學上叫做(性狀分離)。(3)純合圓粒個體在 F1 中的比例是( 1/4 )。II.某兩性花植物的紅花(A)對白花(a)是顯性。現需要就鑒定一株紅花植株的基因型,讓其與白花植株進行測交,統計測交后代的表現型種類和數量并進行分析:(1)若測交后代全部為( 紅花),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 AA。(2)若測交后代有紅花也有白花且比例大約為 1:1,則該植物的基因型為 Aa。遺傳圖解如下圖所示,請補全圖中橫線的內容;配子:A a 紅花:Aa3(3)經測交鑒定該紅花植株為雜合子,想要培育出能穩定遺傳的紅花品種,可以讓其進行( )(填自交或雜交或測交),選取后代中的紅花植株,單株隔離種植,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的即為穩定的紅花品種。5.(2017 年)已知控制玉米某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 E、e和 F、f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E對 e、F對 f都是完全顯性。現將兩個親本 EEFf 和 EeFf 進行雜交,下列對其遺傳過程及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A.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兩個親本產生的配子類型都是 4種C.兩個親本雜交后代有 6種表現型 D.兩個親本雜交后代有 4種基因型6.(2018 年)已知水稻高稈(T)對矮稈(t)為顯性,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將一株高稈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給另一株表現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高稈:矮稈=3:1,抗病:感病=3:1。根據以上實驗結果,推斷親本基因型是( )A.TtRr×TtRR B.TtRr×TtRr C.TtRr×ttrr D.Ttrr×ttRr7.(2019 年)某種自花傳粉植物的花色有紫色、藍色和白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Y、y 和 R,r)控制。現用該植物的紫花品種和白花品種進行雜交實驗,得到的 F1 均表現為紫花,F1 自交獲得 F2,F2 的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對應關系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基因型 Y-R- Y-rr yyR- yyrr表現型 紫花 藍花 白花 白花比例 9 3 3 1A.F2 紫花植株中純合子的比例為 1/9 B.F2 中藍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種C.可通過自交判斷 F2 中藍花植株的基因型D.藍花植株與白花植株的雜交后代不會有紫花植株8.(2019 年)右圖為豌豆莖高度的遺傳分析圖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親本高莖豌豆產生 D.d 兩種配子,比例約為 1:1B.F1 的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基因型分別為 DD.ddC.圖中所示的雜交方式也可以稱為測交D.F1 的高莖豌豆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49.(2020 年)某種動物的直毛(B)對卷毛(b)為顯性,黑色(D)對白色(d)為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基因型為 BbDd 的個體與“個體 X”交配,子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個體 X”的基因型為A. bbDd B. Bbdd C. BbDD D. bbdd10.(2014)已知小麥高桿和矮桿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 D.d 控制),抗銹病與不抗銹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 R、r控制),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研究人員甲利用純種高桿抗銹病小麥和矮桿不抗銹病小麥進行雜交,以獲得純合的矮桿抗銹病新品種。育種過程如下:(1)在小麥高桿和矮桿這對相對性狀中,( 高桿 )是顯性形狀。(2)在 F2 矮桿抗銹病個體中,雜合體占( 2/3 ),其基因是( ddRr );若要獲得純合體,應對其進行(自交 )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個體,直到幾乎不再發生性狀分離為止。(3)該育種方法依據的原理是(基因重組)。(4)研究人員乙利用 F1 高桿抗銹病植株的花藥進行單倍體育種,可獲得 4種表現型的植株,其中矮桿抗銹病占總數的( 1/4);單倍體育種的優點是( 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11.(2017)某農業生產基地有一種本來開白花的一年生花卉,偶然出現了一株極具觀賞價值的開紫花的植株(記為親代 P),將該紫花植株自花受粉所結的種子種下去,長出的植株(F1)中有開白花的也有開紫花的。已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親代 P紫花植株自花受粉后,F1 代有紫花有白花的現象,遺傳學上叫做 性狀分離 。(2)由題干中信息判斷該花卉花色中顯性性狀是 紫花 。(3)F1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a 。(4)為了獲得純種紫花植株,育種工作者利用 F1 代個體按照遺傳學原理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法:方法一:雜交育種將 F1 紫花植株進行 自交 ,觀察子代花色。如果子代表現 紫花 ,則為純種紫花植株;否則,不符合要求。方法二:單倍體育種將 F1 紫花植株進行 花藥離體培養 ,獲得單倍體幼苗,再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待花期,選出開紫花的,則為純種紫花植株。512.(2015)已知豌豆的高莖和矮莖分別由基因 H和 h控制,子葉的黃色和綠色分別由基因 Y和 y控制,兩對性狀獨立遺傳。某研究小組選用高莖黃色豌豆作父本,矮莖黃色豌豆作母本進行雜交,觀察和統計 F1每對相對性狀,結果見下表。(1)孟德爾在實驗中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其原因是在自然狀態下豌豆是( 閉花 )受粉。(2)從實驗結果看,子葉黃色親本的后代出現了子葉黃色和子葉綠色的個體,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成為( 性狀分離 )。若只研究子葉顏色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 基因分離 )定律。(3)由實驗結果判斷父本的基因型為 HhYy,可以產生( 4 )種類型的生殖細胞,母本的基因型為( hhYy ),F1中高莖黃色植株所占的比例為( 3/8 )。(4)為確定 F1中高莖黃色豌豆的基因型,請你設計實驗方案。(要求:①實驗結果準確;②有實驗過程;③有對實驗結果的解釋)選用表現為矮莖綠色植株與 F1 雜交,觀察并統計后代表現型比例。結果:①若后代表現型為高黃:矮黃=1:1,則為 HhYY;②若后代表現型為高黃:矮黃:高綠:矮綠=1:1:1:1,則為 HhYy。13.(2016)豌豆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種子圓滑(R)對皺縮(r)為顯性。讓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體雜交,F1所結的種子都是黃色圓粒。F1自交,F2種子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315:108:101:32。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用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原因之一是在自然狀態下豌豆是( 閉花 )受粉。(2)豌豆種子的顏色和形狀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 基因的自由組合 )定律。(3)若只考慮種子的圓粒和皺粒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F2中圓粒與皺粒的分離比是( 3:1 )。(4)F2中綠色圓粒種子的基因型是( yyRR/yyRr),其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 2/3 )。(5)若測定 F2中黃色皺粒的基因型,可選擇表現型為( 綠皺 )的植株與其測交,請你解釋選擇該表現型植株的原因(更易確定黃皺豌豆的基因型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14.(2020)已知豌豆種子圓粒(R)與皺粒(r)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圓粒豌豆與皺粒豌豆為親本雜交,F1 全為圓粒。F1 自交產生的 F2 共 4012 粒,其中圓粒 3007 粒,皺粒 1005 粒。請回答下列問題:6(1)正確地選擇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首要原因。豌豆是嚴格的 閉花 受粉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合子。(2)親本的基因型為_RR 和 rr_。F2 中既出現圓粒,又出現皺粒,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分離 。圓粒與皺粒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 分離 定律。(3)若需要鑒定 F2 中圓粒豌豆的基因型,可選擇表現型為 皺粒 的豌豆與其測交。若子代 全是圓粒 ,則 F2 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 RR;若子代圓粒:皺粒=1:1,則 F2 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 Rr 。15.(2021)某植物高莖(B)對矮莖(b)為顯性,抗病(D)對感病(d)為顯性,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用基因型為 BbDd 的植株給基因型為 bbDd 的植株授粉,F1 表現型的比例為A.3:1:3:1 B.1:1:1:1 C.9:3:3:1 D.3:116.(2021)下列系譜圖中,遺傳病一定不屬于 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決定的是 ( C )17.(2022) 豌豆的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種子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下圖表示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圖中 F2 的 4 種表現型比例為( )A. 1:1:1:1 B. 2:1:2:1 C. 9:3:3:1 D. 3:1:3:118.(2022) 如圖為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屬于( )A.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B.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 伴 X 染色體顯性遺傳 D. 伴 X 染色體隱性遺傳19.(2021)(7分)某農場的羊群中有白色和黑色兩種毛色的羊,已知毛色受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以多對基因型相同的白色羊和黑色羊為親本進行雜交,F1 中白色羊:黑色羊=1:1,F1 中白色羊相互交配,F2 中既有白色羊,又有黑色羊。請回答下列問題:(1)白色和黑色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 分離 定律,其中顯性性狀是 白色 。(2)親本中白色羊的基因型為 Aa ,黑色羊的基因型為 aa ,F1 的基因型有兩種。7(3)理論上,F2 中白色羊與黑色羊的比例為 3:1 ,白色羊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 1/3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1.(2014)人類紅綠色盲癥是一種伴 X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病,下圖是某同學對一家族色覺情況繪制的遺傳系譜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3 號個體的色盲基因最終來自于 1號B.2 號個體攜帶色盲基因的概率是 1C.4 號個體與正常男性婚配,子代色盲發病的概率是 1/4D.人群中男性色盲的發病率高于女性2.(2015)1909 年,摩爾根為研究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將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做親本進行雜交,F1全為紅眼果蠅;F1紅眼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紅眼果蠅和白眼果蠅數量比為 3:1,且白眼果蠅均為雄性,雌性果蠅全部為紅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摩爾根采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研究B.果蠅眼色的遺傳與性別關聯符合伴性遺傳C.親本、F1、F2紅眼果蠅依次是純合子、雜合子、雜合子D.果蠅眼色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3.(2016)1909 年,摩爾根在進行果蠅雜交實驗時用紅眼雌果蠅(Xw Xw)和白眼果蠅(XwY)雜交(如下圖),發現和證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體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摩爾根發現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B.F2 的紅眼雌果蠅中不可能有純合體C.F1 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后代中白眼果蠅全為雄性D.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個體有 50%為紅眼4.(2019)假說-演繹法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研究中使用了假說-演繹法的是/A.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 B.孟德爾發現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C.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D.在人群中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5.(2017 年)紅綠色盲屬于伴 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下圖為某家庭紅綠色盲遺傳的系譜圖,結合圖中信息及有關知識分析不正確的是A.隨機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B.3 號個體攜帶的色盲基因來自 2號8C.3 號個體與女性攜帶者婚配,所生女兒患色盲的概率為 1/4D.假設 4號個體生育色盲兒子的概率為 1/4,其配偶不一定患色盲6.(2018 年)人類紅綠色盲是一種最常見的伴性遺傳病,它是由位于 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b)b B控制的,用 X 表示色盲基因,用 X 表示色覺正常基因,Y染色體上沒有這種基因。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b bA.人類紅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生 B.女患者(X X )的父親肯定是紅綠色盲C.色盲基因 b可以隨 Y染色體由父親傳給兒子 D.男性患者細胞中的 Xb只能來自其母親7.(2020 年)紅綠色盲是一種伴 X隱性遺傳病。一對正常夫婦生了一個患色盲的孩子(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該色盲孩子不可能是男孩 B.這對夫婦再生一個色盲男孩的概率是 1/2C.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D.女性色盲患者的父親一定正常8.(2019 年)人類紅綠色盲癥是一種伴 X隱性遺傳病。某男同學患有紅綠色盲癥(基因型為 XbY,不考慮基因突變),其父親為紅綠色盲患者,母親正常。請回答下列問題:(1)此同學母親的基因型為 XBXb ,此同學的致病基因來自于雙親中的 母親 。(2)請你推測,若此同學的父母想再生一個孩子,正常的概率為 1/2 ;若生的是正常女孩,其基因型為 XBXb 。(3)在人群中,紅綠色盲的男患者數量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患者。通過 遺傳咨詢 和產前診斷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監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展。9.(2022) 果蠅的紅眼和白眼分別由 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 B、b控制。果蠅的長翅(D)對殘翅(d)為顯性,后胸正常(E)對后胸變形(e)為顯性,且 D、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現將長翅紅眼后胸正常雌蠅與殘翅白眼后胸變形雄蠅雜交,F1 表現型及數量如下表。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P 長翅紅眼后胸正常雌蠅 殘翅白眼后胸變形雄蠅長翅紅眼后胸正常 長翅紅眼后胸變形F1♀ 515、♂ 508 ♀ 507、♂ 510(1)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相對性狀是指_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F1隨機交配,若只考慮果蠅的翅型,F2 長翅果蠅中雜合子占_2/3__。9(2)只考慮果蠅的眼色,F1 隨機交配,F2 表現型及比例是紅眼雌性:紅眼雄性:白眼雄性=2:1:1。該結果既能證明果蠅眼色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又能證實果蠅眼色遺傳與性別相關聯。(3)若只考慮后胸形狀,親本后胸正常果蠅的基因型為 Ee 。若想選擇后胸形狀不同的果蠅,通過一次雜交實驗確定 E、e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 X染色體上,則應從果蠅種群中(假設全為純合子)選擇表現型為后胸變性雌果蠅×后胸正常雄果蠅進行雜交,觀察后代表現型及比例。①若后代雌雄果蠅均為后胸正常,則 E、e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②若后代雌果蠅后胸正常,雄果蠅后胸變性,則 E、e基因位于 X染色體上。(4)在該果蠅種群中隨機選取多只紅眼雌蠅與一只白眼雄蠅雜交,后代中白眼個體所占的比例理論上取決于紅眼雌果蠅中雜合子的比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質——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考點:格里菲思、艾弗里、赫爾希和蔡司的實驗過程1.(2016)1928 年,格里菲思以小鼠為實驗材料,分別用 R型和 S型肺炎雙球菌感染小鼠,實驗過程如下。下列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組別 1 2 3 4處理 注射 R型細菌 注射 S型細菌 注射加熱后殺死 將 R型活細菌與加熱后殺方法 的 S型細菌 死的 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實驗 小鼠存活,體內 小鼠死亡,體內 小鼠存活,體內無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結果 僅有 R型活細菌 分離出 S型活細菌 R型、S型活細菌 分離出 S型活細菌A.格里菲思推論轉化因子的化學成分是 DNAB.R 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 S型細菌混合后被轉化為 S型活細菌C.得出正確試驗結論的關鍵是第 4組 D.艾弗里實驗是建立在格里菲思實驗的基礎上2.(2014)1944 年,艾弗里及同事在格里菲思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離、提純 S型肺炎雙球菌的各種化合物分別加入到培養 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結果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與格里菲思實驗相比,該試驗在設計思路上的創新是( )A.選擇不同類型的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 B.對實驗想象進行了更加細致、準確的分析C.利用微生物取代小鼠進行轉化實驗 D.將 S 型細菌中的物質分開并分別研究其效應103.(2015)在探索 DNA 是遺傳物質的科學史上,赫爾希和蔡司是耀眼的明星。他們以寄生在大腸桿菌的 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在實驗中,他們首先用32P 和 35S 分別標記 T2噬菌體的 DNA 和蛋白質,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大腸桿菌,經培養、攪拌、離心后,分別檢測放射性物質的分布狀況,進行分析、論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32 35 35A.分別用含 P和 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 B.在子代噬菌體中可檢測到 SC.僅噬菌體的 DNA 進入大腸桿菌為實驗設計原理之一D.噬菌體侵染時間的長短與實驗結果無關4.(2017)科學家在探索遺傳現象和實質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為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孟德爾認為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配子中成單存在B.格里菲思用加熱殺死的 S型菌使 R型菌轉化為 S型菌,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C.艾弗里用 S型菌的 DNA 成功地將 R型菌轉化為 S型菌,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D.赫爾希和蔡斯用含同位素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5.(2018)在探究生物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艾弗里進行了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赫爾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兩組實驗設計思路都是設法將 DNA 和蛋白質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B.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和離心等技術C.艾弗里實驗已經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赫爾希和蔡斯實驗完全沒有必要D.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使 R型菌轉化為 S型菌不需要 S型菌的完整細胞6.(2019)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方面,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實驗,為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提出了“轉化因子”的存在B.艾弗里的實驗思路是設法將 DNA 和蛋白質分開,單獨研究各自的作用C.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D.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 DNA7.(2021)1952 年,赫爾希和蔡斯進行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為人類探索遺傳物質做出了重大貢獻。該實驗證明了A.DNA 是遺傳物質 B.RNA 是遺傳物質 C.DNA 和 RNA 是遺傳物質D.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18. (2022)艾弗里等人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使 R型菌轉化為 S型菌的轉化因子是A. DNA B. 蛋白質 C. 脂質 D. 莢膜多糖9. 下列關于 DNA 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A. 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B. A、G 之和等于 T、C之和C. 以半保留的方式進行復制 D. 與甲基綠結合后呈現磚紅色第三、四章:基因的本質——DNA 分子的結構、復制及表達考點:1.DNA 的結構 2.DNA 的相關計算 3.中心法則 4.基因與性狀的關系1.(2016)現代生物學研究表明 DNA 是主要遺傳物質,其遺傳特性與結構有密切的關系。在DNA 分子中( )A.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決定了 DNA 分子的特異性B.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構成了 DNA 分子的多樣性C.雙鏈之間的堿基通過肽鍵接連形成堿基對D.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連接在內側構成基本骨架2.(2014)某同學制作了 DNA 分子的結構模型,其中一條鏈所用堿基 A.T、C.G 的數量比為1:2:3:4。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脫氧核糖、磷酸、堿基交替連接構成該模型的基本骨架B.DNA 分子雙鏈中堿基隨機配對且因物種而異C.兩條脫氧核苷酸按反向平行方向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該 DNA 分子中 A.C.T、G 的數量比為 1:1:1:13.(2017)大腸桿菌細胞的擬核有一個長度為 4700000 個堿基對的 DNA 分子,該 DNA 分子上分布著 4400 個基因,每個基因的平均長度約為 1000 個堿基對。該事實說明了( )A.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片段B.基因必須有遺傳效應C.DNA 分子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D.DNA 和基因是同一概念4.(2020)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遺傳信息蘊含在 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12A.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B.DNA 分子兩條鏈按照同向平行方式盤旋形成雙螺旋結構C.基因就是 DNA,基因與 DNA 是同一概念D.在雙鏈 DNA 分子中,堿基的比例(A+G)/(T+C)=15.(2019)下列對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的性狀都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的B.生物的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C.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 46 條染色體上的 DNA 序列D.基因與性狀的關系都是一一對應的6.(2016)美國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曾轟動一時,影片中復活的恐龍是科學家利用提取出恐龍 DNA 分子培育繁殖而來,其理論基礎是 DNA 分子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請回答下列問題:(1)DNA 復制時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開雙鏈,然后以每條鏈為模版,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完成 DNA 分子的半保留復制。若一個 DNA 分子含有 1000 個脫氧核苷酸,其中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200 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300 )個。(2)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 翻譯 )兩個階段,轉錄的產物是( RNA ),其中決定一個氨基酸的堿基三聯體(相鄰的 3個堿基)被成為( 密碼子 )。(3)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同時生物的性狀還會受到( 環境)影響。7.(2015)下圖為科學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則,它揭示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圖中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是 DNA 分子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的 方式是(半保留復制)。若一個 DNA 分子中有 100 個堿基,其中胸腺嘧啶(T)占堿基總數的 30%,則胞嘧啶(C)有(20)個。(2)②過程表示( 轉錄 ),主要在(細胞核 )中進行。(3)③過程表示(翻譯 ),在該過程中一條 mRNA 上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138.(2014)下圖甲表示中心法則,①到④表示相關過程,圖乙是圖甲中某國稱的詳細圖解,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乙是甲中的( ② )(填寫編號)的詳細圖解,需要(ATP、酶、核糖核苷酸)的參與。(至少答 2項)(2)①過程表示 DNA 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在③過程中充當運輸工具是(tRNA),遺傳密碼位于圖乙中的( c )鏈。(3)圖甲中的④表示( 逆轉錄 )過程。9.(2018)遺傳信息以千變萬化的堿基對序列形式儲存在 DNA(基因)分子中,親子之間的生命延續以及個體生命活動的有序進行,都有賴于遺傳信息在 DNA(基因)、RNA 和蛋白質分子之間的傳遞。下圖為人體遺傳信息的傳遞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組成 DNA 分子的基本單位是( 脫氧核糖核苷酸),雙鏈 DNA 分子中的堿基遵循(堿基互補配對 )原則。(2)DNA 分子中的遺傳信息能夠傳遞到子代是通過圖中①( DNA 的復制 )完成,該過程需要的基本條件有模板、ATP、原料和( 酶 )。(3)②過程在遺傳學上叫做( 轉錄 )。(4)在翻譯過程中,運載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mRNA 上的(密碼子/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10.(2017)上世紀中后期,遺傳學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構建了 DNA 雙螺旋結構,發現了DNA 半保留復制、轉錄、翻譯過程,后來還發現了 RNA 自我復制、逆轉錄等過程,完善了中心法則。結合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某 DNA 片段中共有 1000 個堿基,其中腺嘌呤 A有 200 個,則胞嘧啶 C應該有 300 個。(2)DNA 分子中的遺傳信息傳遞給 DNA 是通過 DNA 的復制完成的,該過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種游離的 脫氧核糖核苷酸 ,模板是 DNA 分子的 兩 條鏈。(3)遺傳信息由 DNA 傳遞給 RNA 是通過 轉錄 過程完成的,由 RNA 傳遞給蛋白質是通過翻譯 過程完成的。14(4)某 mRNA 中共有堿基 900 個,則含有 300 個密碼子。(5)逆轉錄過程實現了 RNA 到 DNA 的信息傳遞,該過程需要 逆轉錄 酶的參與。11.(2017)中心法則揭示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右圖 I、Ⅱ、Ⅲ表示在人體某細胞中發生的三種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 I 代表 DNA 的復制過程,圖Ⅱ代表 轉錄 過程,圖Ⅱ中的 a鏈代表的物質是 mRNA 。(2)翻譯的場所是 核糖體 (填細胞器),該過程中攜帶氨基酸并識別密碼子的運輸工具是tRNA 。(3)DNA 獨特的 雙螺旋 結構為過程 I提供精確的模板,通過 堿基互補配對 原則,保證了過程 I能夠準確地進行。12.(2020)在遺傳學上,把遺傳信息的傳遞叫做信息流。如圖為遺傳信息傳遞的部分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①新合成的每個 DNA 分子,都保留了原來 DNA 分子中的一條鏈,這種復制方式被稱為 半保留復制 。參與 DNA 復制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 (填“DNA 聚合酶”或“RNA 聚合酶”)。(2)物質 a為 mRNA ,是以 DNA 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 堿基互補配對 原則合成的,過程②稱為 轉錄 。(3)過程③以物質 a為模板,相繼結合多個 核糖體 (填細胞器),利用細胞質中游離的 氨基酸 (填原料),進行物質 b的合成。13.(2015)下列關于基因和性狀的相互關系中敘述中正確的是( )A.基因與形狀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B.基因的遺傳信息儲存在四種堿基中C.環境是決定生物性狀的根本原因 D.基因是決定生物形狀的根本原因14.(2017)下列有關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三者之間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物體的性狀由基因控制,與環境無關 B.生物體的有些性狀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C.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性狀D.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進而控制性狀15.(2018)基因、蛋白質以及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精細地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15A.有些性狀如人的身高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B.基因不能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性狀C.基因僅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D.基因與性狀之間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16.(2020)一般來說,生物體的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稱為隱性性狀 B.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C.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17.(2021)DNA 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下列關于 DNA 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條鏈反向平行 B.復制以半保留方式進行C.雙鏈結構中,堿基比例(A+G)/(T+C)=1 D.1 個 DNA 分子復制一次,產生 4個 DNA 分子18.(2021)下列有關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之間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B.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C.生物的性狀都是由蛋白質結構直接體現的 D.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19.(2022)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以下關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表述錯誤的是A. 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 B. 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C. 性狀相同的個體基因組成一定相同 D. 基因和性狀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20.(2021)(7分)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病,病因是控制合成血紅蛋白的 DNA 分子中有一個堿基對發生了替換,致使血紅蛋白的結構改變,從而功能異常。如圖表示基因控制血紅蛋白合成的部分過程,請據圖回答:(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是 (填“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2)圖中①代表的是 mRNA(或信使 RNA) ,其上 3 個相鄰的堿基決定 1個氨基酸。(3)該圖表示的過程叫做 翻譯 ,發生的場所是 核糖體(或細胞質) (填名稱)。圖中②沿著①移動的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4)科學家克里克將遺傳信息傳遞的規律命名為 中心法則 。1621.(2022) 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包含 DNA 的自我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等過程。請分析完成下列問題:(1)DNA 分子獨特的_雙螺旋__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_堿基互補配對_原則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2)核糖核苷酸在_____________(填“DNA 聚合酶”或“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連接,形成一個___RNA_分子,該分子與 DNA 相比,特有的堿基是_U(尿嘧啶)__。(3)翻譯時,真核、原核細胞都以__氨基酸__為原料,通過_脫水縮合_反應形成多肽鏈。第五章:基因突變和其他變異——人類遺傳病考點:1.人類遺傳病的種類2.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1.(2015)人類遺傳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遺傳病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下列有關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近親結婚會使遺傳病的發病率增加 B.單基因遺傳病是受一個基因控制的C.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在患者家族中進行 D.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與遺傳病的防治無關2.(2014)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對人類遺傳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了人體 24 條染色體上全部堿基的排列順序B.調查某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某一區域人群中隨機取樣調查C.人類遺傳病只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D.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和禁止近親結婚可降低遺傳病的發病率3.(2016)如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醫藥衛生條件也在改善,傳染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是人類遺傳病卻逐漸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單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遠遠低于多基因遺傳病 B.遺傳病患者的父母也一定是遺傳病患者C.可以借助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預防遺傳病的發生D.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和實施對人類遺傳病的診治并無太大的意義4.(2017)人類有許多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遺傳病,嚴重影響著生活質量。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白化病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單基因遺傳病17B.21 三體綜合征患者體細胞中有 47 條染色體C.人類基因組計劃對遺傳病的診斷和預防有重要意義 D.遺傳咨詢能夠診斷所有遺傳病5.(2018)據統計,目前我國患病人群中大約 25%~30%患有遺傳病。下列關于遺傳病及預防的敘述錯誤的是( )A.貓叫綜合征屬于染色體結構異常引發的遺傳病B.禁止近親結婚可以有效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C.某位患乙肝的母親生出了患乙肝病的孩子,由此判斷乙肝是遺傳病D.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對人類遺傳病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意義6.(2020)對人類基因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大多數疾病甚至普通感冒和肥胖都可能和基因有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單基因遺傳病是指由一個基因控制的遺傳病B.白化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均屬于多基因遺傳病C.21 三體綜合征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D.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有利于診治和預防遺傳病7.(2021)遺傳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治療難度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兩類 B.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遺傳病C.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D.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有利于降低遺傳病患兒的出生率8.(2022)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在人群中隨機調查,而研究某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要在患病家族中進行。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只要發生基因突變,一定會患遺傳病 B. 染色體變異不會引起遺傳病C. 多基因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 D. 遺傳咨詢能防止各類遺傳病發生9.(2015)人體鐮刀型貧血癥是由于正常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了替換,影響了血紅蛋白的結構,最終導致紅細胞變為鐮刀型。以下是該病的遺傳系圖譜(具陰影的個體是患者),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病的遺傳方式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B.I1和 I2再生一個患該病男孩的概率為 1/4C.Ⅱ4可能是純合子 D.Ⅱ3與一個家族無該病史的男性婚配后代不患該病1810.(2016)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遺傳病。下圖是某家庭中苯丙酮尿癥的遺傳系圖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苯丙酮尿癥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B.該夫婦再生一個患苯丙酮尿癥男孩的概率 0C.若 3 號同時患紅綠色盲,色盲基因來自 1號D.4 號與 5號婚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 1/12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考點:1.基因突變的種類、特點;基因重組;2.染色體變異的種類及實例1.(2016 年)1904 年,美國的一位醫生首先發現一名嚴重貧血病人的血液中充滿著鐮刀狀的紅細胞。他把這種病成為“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癥”,經后人進一步研究發現,致病的根本原因與基因突變有關。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及其應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一般機油發生頻率低、方向不確定和隨機發生等特點B.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C.DNA 分子中只要發生基因突變就會引起某種疾病的發生D.利用紫外線對青霉菌進行誘變處理可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2.(2014)某生物興趣小組,搜集到兩則有關生物變異的案例: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三年內核輻射導致附近居民甲狀腺的發病率提高了 1.06%;某醫院接收了一名智力低下患兒,經檢測發現患兒體細胞內第 21 號染色體比正常人多了一條。案例中的變異類型依次是( )①基因突變 ②基因重組 ③染色體數目變異 ④染色體結構變異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2020)在自然界中,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環境條件改變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的 B.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C.基因重組能夠產生新的基因型 D.染色體變異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4.(2016)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且這些變異可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體結構的變異B.染色體片段的重復增加了遺傳物質的數量,是有利變異19C.21 三體綜合征的產生與染色體數目變異有關D.相對二倍體來說,多倍體植物的果實和種子較小5.(2015)生物變異的利弊是相對的,如人類 5號染色體的部分缺失導致發育遲緩,且有嚴重智障;四倍體草莓個體大、營養豐富,為人類培養新品種提供有利途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類 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B.利用秋水仙素處理分裂前期的細胞導致染色體加倍C.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就一定是二倍體D.利用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6.(2015)雜交育種是培育新品種的主要手段,在雜交育種過程中( )A.用各種射線、亞硝酸等物理因素處理生物 B.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新基因的優良品種C.通過基因重組多個優良性狀集中在同一品種 D.獲得的優良性狀組合不需要選擇、培育7.(2015)研究表明,皺粒豌豆的發生是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來 DNA 序列,影響了淀粉的合成,細胞中的蔗糖含量較高。蔗糖不如淀粉能有效的保留水分,因而成熟的豌豆皺縮,但味道甜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變異與培育高產青霉素菌株的原理不同 B.基因突變必然導致生物的性狀改變C.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低頻性和普遍性等特點 D.基因突變只發生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8.(2020)自從人們開始種植作物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對品種的改良。下列育種實例與育種原理不相符的是( )A.用輻射方法處理大豆培育成了“黑農五號"大豆新品種——基因重組B.利用高產、不抗病和低產、抗病水稻培育高產、抗病水稻——基因重組C.用普通二倍體番茄培育維生素 C含量幾乎高一倍的四倍體番茄——染色體變異D.利用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培育三倍體無子西瓜——染色體變異9.(2016)小麥品 種甲為高桿抗病(DDTT),品種乙為矮桿不抗病(ddtt),某研究小組嘗試培育矮桿抗病(ddTT)的新品種丙,并用于生產。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雜交得 F1,F1 自交,在 F2 中表現出矮稈抗病的個體一定是品種丙B.通過離體培養甲和乙雜交后代的花藥,可以直接獲得品種丙C.人工誘變乙產生 ddTt,連續自交逐代選育品種丙需要的時間較長D.通過多倍體育種獲得丙是轉基因小麥,其食品安全令人堪憂2010.(2014)轉基因技術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敘述最不合理的是( )A.轉基因技術在醫藥衛生、農牧業、食品工業等方面都有美好的前景B.食用油等食品的包裝說明中必須注明所用原料是否為轉基因產品C.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的危害尚未出現,所以討論其安全性問題為時過早D.轉基因生物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帶來威脅11.(2017)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B.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C.基因重組可產生新基因型 D.基因突變一定改變生物體的性狀12.(2017)人們常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來培育新品種,如三倍體無子西瓜。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染色體變異可以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B.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都是有利的C.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原理D.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13.(2018)育種工作者根據遺傳變異原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為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太空微重力和強輻射導致基因突變可培育出太空椒B.三倍體無子西瓜是利用染色體變異原理培育出來的C.可以隨意向外排放基因工程實驗室廢棄的轉基因細菌D.利用單倍體育種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14.(2018)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中,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都可以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B.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C.基因重組往往多害少利,在生物育種方面無利用價值D.所有基因突變一定會導致生物性狀的完全改變15.(2019)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是真核生物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突變是定向的 B.基因重組會產生新的基因型C.染色體變異可以用顯微鏡觀察到 D.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的結構、數目變異2116.(2019)育種是利用生物變異的原理,對品種進行改良,培育出滿足人類需求的優良品種的技術手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單倍體育種延長了育種年限 B.無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基因突變C.袁隆平培育高產雜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組D.無需擔心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7.(2021)變異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下列關于變異的敘述儲誤的是A.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B.基因重組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C.染色體數日變異會導致性狀的改變 D.生物的各種變異都會傳遞給后代18.(2021)為了培育新品種,人們不斷嘗試各種育種方法。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雜交育種的方法可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種 B.單倍體育種延長了育種年限C.誘變育種可能獲得不良變異類型 D.基因工程實現了基因在不同種生物之間的轉移19. (2022)三倍體西瓜味甜多汁,無子脆嫩,備受人們青睞。利用二倍體西瓜培育三倍體西瓜依據的原理是( )A. 基因突變 B. 基因重組 C. 染色體結構變異 D. 染色體數目變異第六章:生物的進化1.(2014)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觀察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生態環境不同)上生活著 13 種地雀,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來自南美洲大陸。下列敘述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不符合的是( )A.隔離在物種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B.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C.地雀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 D.地雀為適應群島生活產生了定向變異2.(2015)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物進化論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依然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進化論的研究對象是種群 B.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C.地理隔離一旦產生即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 D.基因突變、自然選擇不影響種群基因頻率3.(2016)英國曼徹斯特有一種樺尺蠖(蛾),是當地食蟲鳥的天然食物。在自然條件下樺尺蠖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 S和 s控制,黑色對灰色是顯性。19 世紀工業革命之前,樺尺蠖的體色大多數是灰色,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煙煤使地衣不能生存,導致樹皮裸露并被煙煤熏成褐色。若干年經調查測得,樺尺蠖種群的基因頻率為 SS60%,Ss30%,ss10%。樺尺蠖( )22A.種群的 S基因頻率為 70% B.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生殖隔離B.體色的改變與自然選擇沒有關系 D.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4.(2017)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地理隔離的出現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C.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5.(2018)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生物進化的認識不斷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現代綜合進化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僅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D.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歷地理隔離6.(2019)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突變與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C.自然選擇并不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D.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7.(2020)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D.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地理隔離8.(2021)遺傳變異的研究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促進了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下列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地理隔離一定會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D.共同進化只存在于生物之間9. (2022)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B.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依據之一C. 生物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D. 共同進化只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