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2023七下·富陽期中)讀世界地圖,完成下面小題。1.上圖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 )A.①——耕海牧漁 B.②——用機械種莊稼C.③——垂直的生計 D.④——逐水草而居2.以下對序號⑤發生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①人們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澇②高腳屋是當地主要的民居,人們居住很分散③水稻生產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農業人口比重很小④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祈求好收成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2023七下·富陽期中)讀美國農業帶分布示意圖及地形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2中甲地形區為( )A.阿巴拉契亞山脈 B.落基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大分水嶺4.關于美國中部平原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勢平坦,土地遼闊,適合機械化生產②以發展綠洲農業為主,傳統節日“御耕節”③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主要生產小麥④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產區,種植水稻等作物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023七下·富陽期中)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京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回答下面小題。5.圖為歷屆冬奧會舉辦城市位置圖,從地形對冬奧會選址的影響看,冬奧會舉辦城市最集中分布在( )A.落基山脈 B.阿爾卑斯山 C.安第斯山 D.喜馬拉雅山6.屆時,第24屆冬奧會舉行期間,下列對各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A.豐饒的湄公河平原忙著收割水稻B.寒冷的莫斯科進入穩定的積雪期C.山地之國瑞士進入繁忙的登山季D.多彩的意大利水上都市炎熱多雨7.(2023七下·富陽期中)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圖中甲地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8.(2023七下·富陽期中)“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結論邏輯正確的有( )①史實:隋唐實行科舉制;結論: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會②史實:文成公主入藏;結論:中央實現對西藏的行政管轄③史實: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結論:強化了中央集權④史實: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結論:反映了北宋城市經濟繁榮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2023七下·富陽期中)閱讀下表,據表格內容可得出( )朝代 西漢初期 唐朝中葉 唐朝末年表現 諸侯王發動叛亂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原因 分封諾侯 節度使權力過重 內輕外重影響 叛亂被平定,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 中央與地方權力對比失衡國勢由盛轉衰。 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A.封建王朝社會矛盾尖銳 B.加強中央集權能穩定王朝C.封建割據導致漢朝衰亡 D.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10.(2023七下·富陽期中)隋唐時期,江都(今揚州)發展較快,經濟地位日益重要。據下圖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為隋朝都城之一 B.大運河以其為中心C.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 D.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11.(2023七下·富陽期中)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證唐朝( )文獻史料 少年兒女重秋千,盤巾結帶分兩邊。 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唐)王建《秋千詞》實物史料 彩繪打馬球女俑 彩繪狩獵騎馬俑 《弈棋仕女圖》(局部)A.文學藝術燦爛,科學技術發達 B.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C.制瓷技術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12.(2023七下·富陽期中)“限于當時國力,節度使很少得到中央的津貼,須由自己在防區內自給自足地籌措招兵買馬、屯糧制械的費用。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是明顯的,節度使對中央政府的離心力日漸增大。”這直接導致了( )A.八王之亂 B.安史之亂 C.官吏冗余 D.宦官專權13.(2023七下·富陽期中)宋元時期是繼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后又一個北方民族活躍時期。觀察下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 )A.遼、金、元 B.金、蒙古、遼C.金、遼、元 D.遼、元、蒙古14.(2023七下·富陽期中)蘇軾曾評論王安石變法:“熙寧(宋神宗年號)以前……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來,官吏皆請雇錢,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闕(耽誤)事。”蘇軾所稱的“新法”指( )A.保甲法 B.方田均稅法 C.募役法 D.農田水利法15.(2023七下·富陽期中)下圖是學者辛向陽繪制的《中國歷代興衰圖》(局部)。以下對②③處時代特征描述最準確的是( )A.藩鎮割據、武將專權 B.國家統一、社會穩定C.政權并立、經濟繁榮 D.科技發達、社會轉型二、非選擇題(20分)16.(2023七下·富陽期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圖1中A城名稱為 ,結合圖1和圖2指出波河的枯水期在 (夏季、秋季、冬季)并簡述理由。(2)A城和日本傍水而居卻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產方式,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3)圖3中B秘魯大部分國土面積位于 (山脈);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區獨特的環境特點來發展生產的?17.(2023七下·富陽期中)夢回大唐——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以盛唐文化為背景的文化商業街。根據材料,回答問題。【主題一:貞觀廣場】“貞觀之治”群雕非常雄偉,氣勢恢宏,展示了當時人才濟濟的畫面;處于水面的“載舟覆舟“群雕,展示了當時先進的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主題二:開元廣場】廣場中心設有“開元盛世”主題雕塑和8根多媒體藝術斗拼景觀柱等文化景觀,充分展現出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的盛大場面。【主題三:玄奘廣場】玄奘銅雕像總高約6米,重3噸多,玄奘形象偉岸高大,手執錫杖,表情睿智而堅毅,體現了他為求學而義無反顧的精神風貌。【主題四:歸納總結】唐朝在當時聲名遠播四海,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的仰慕。從那個時候起,許多國家稱中國人為“唐人”。(1)根據一,請分別指出唐太宗“先進的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的具體表現。(2)根據二,“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在文學、藝術方面有哪些表現?請各舉一例說明。(3)根據三,說說玄奘“求學”的意義,唐朝時期為此“學”做出貢獻的史實還有哪個?(4)請歸納大唐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解析】【點評】東南亞地區縱橫的渠道和眾多的河流構成的水網,環繞著大片稻田和村莊,形成了獨特的聚落景觀。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腳屋,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上層住人,底層圈養牲畜和放置農具。1.A、①地位于日本,大力發展近海人工養殖,生活特色是“耕海牧漁”,A正確;B、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脈,地勢起伏大,人們在高海拔處放牧,在低海拔處開辟梯田,機械化程度低,B錯誤;C、③地位于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開闊,C錯誤;D、④地位于歐洲西部,以乳畜業為主,沒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業,D錯誤。故答案為:A。2.⑤地位于東南亞地區。①東南亞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但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多發,人們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澇,①正確;②因當地氣候悶熱潮濕,因此高腳屋是當地主要的民居,但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人們居住比較密集,②錯誤;③當地水稻生產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農業人口比重很大,③錯誤;④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祈求好收成,④正確。綜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確,②③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3.B4.B【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點評】北美洲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這里土地遼闊,地勢低平,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3.AB、由圖可知,甲地形區位于美國西部,是落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位于美國東部,A錯誤,B正確;C、阿爾卑斯山脈位于歐洲南部,C錯誤;D、大分水嶺位于澳大利亞東部,D錯誤。故答案為:B。4.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即中央大平原。①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地遼闊,適合機械化生產,①正確;②美國中央大平原夏季降水較多,且河流較多,灌溉用水充足,沒有綠洲農業,且“御耕節”是柬埔寨的傳統節日,不是美國的傳統節日,②錯誤;③④美國中央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產區,以家庭農場為主,主要生產玉米、大豆、小麥,③正確,④錯誤。綜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確,②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5.B6.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點評】地中海沿岸地區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多雨)。5.由圖可知,冬奧會舉辦城市集中在0~20°E,30°N~60°N之間,由所學世界區域地理知識可知,該區域位于歐洲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所在地,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6.由題干可知,第24屆冬奧會舉行期間是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正值北半球冬季。A、湄公河平原收割水稻應在夏季或秋季,A錯誤;B、冬季,寒冷的莫斯科進入穩定的積雪期,B正確;C、瑞士進入繁忙的登山季應在夏季,C錯誤;D、意大利是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濕潤(多雨),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70°W~80°W之間,且甲地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脈東側,結合所學區域地理知識可知,該地位于亞馬孫平原,是熱帶雨林氣候,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除東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外,赤道附近區域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8.【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建立后,為加強君主集權,宋太祖趙匡胤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了朝中大將的兵權,強化了中央集權,故③史實結論邏輯正確;隨著城市的發展,表現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出現并日益增加,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清明上河圖》描寫了北宋首都東京(開封)汴河沿岸的風光,北宋都城開封,是當時著名的商業中心,《清明上河圖》是汴京(開封)當年繁榮的見證,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躍然紙上,真實形象地再現了北宋城市開封作為商業城市的繁華景象。故④史實結論邏輯正確;隋唐實行科舉制,沒有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會,故①史實結論邏輯錯誤;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元朝時期,中央實現對西藏的行政管轄,故②史實結論邏輯錯誤;綜上所述D③④表述正確。D項③④邏輯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本題要把握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知識,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9.【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元盛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西漢初期由于分封諸侯,導致七國之亂;唐朝中葉由于節度使權力過重,導致安史之亂;唐朝末年由于內輕外重,導致藩鎮割據,由此可知必須削弱地方政權的力量,強化中央集權。A項封建王朝社會矛盾尖銳屬于表象,不符合題意;B項加強中央集權能穩定王朝從題干表格內容可得出,符合題意;C項封建割據導致漢朝衰亡錯誤,漢朝并非亡于封建割據,不符合題意;D項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與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矛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和唐朝出現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和唐朝出現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知,江都位于運河與長江的交匯之地,交通運輸便利;根據所學可知,江都不是隋朝的都城,大運河的中心是洛陽,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是在南宋。ABD三項都不是江都地位上升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是江都地位上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都的重要地位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隋朝大運河的影響,知道江都是隋朝大運河上重要的城市。11.【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當時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他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據題干中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可知,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證唐朝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ACD三項和題干表格中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可用題干表格中的史料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安史之亂中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安祿山在謀反之前就是節度使,節度使權力過大,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排除A/C/D,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也日趨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13.【答案】A【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遼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滅;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滅;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權;南宋建立于1127年,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亡于蒙古政權。故曾與北宋并立的有遼、西夏;曾與南宋并立的有金與西夏。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朝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殘部。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據宋元時期政治形勢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遼、金、元。A項遼、金、元是①②③分別代表的政權,符合題意;BCD三項和①②③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時期的政治形勢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元時期的政治形勢的相關史實。14.【答案】C【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自新法以來,官吏皆請雇錢,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闕(耽誤)事”可知,蘇軾所稱的“新法”是指募役法。募役法是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A項保甲法規定,鄉村住戶,每十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不符合題意;B項方田均稅法指的是王安石執政時,為解決以往各地田賦不均、稅戶相率隱田逃稅的情況而實施的,不符合題意;C項募役法是蘇軾所稱的“新法”,符合題意;D項農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勵農民興修水利、耕種土地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王安石變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5.【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題干材料①處時代特征描述最準確的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隋唐時期,我國歷史出現了大統一的局面,封建經濟繁榮發展,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的時期。隋唐時期也是我國對外交往的活躍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使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ABD三項描述不準確,不符合題意;C項政權并立、經濟繁榮描述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隋唐時期階段特征的相關史實,關鍵是對《中國歷代興衰圖》的解讀。16.【答案】(1)威尼斯;秋季;理由:波河流域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流入波河;冬季溫和多雨。因此,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期時間長,枯水期出現在秋季。(2)威尼斯:以旅游業和商業為主。日本:海洋漁業發達。(3)安第斯山脈。生產: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低海拔坡地,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旱作作物;在高海拔坡地,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霜凍,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A城位于意大利東北部,是威尼斯。河流的水量主要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由圖可知,波河流域位于地中海附近,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結合波河流域氣候資料可知,波河流域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流入波河;冬季溫和多雨,河流流量較大。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時間長,枯水期出現在秋季。(2)A城是威尼斯,位于地中海附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業貿易,以旅游業和商業為主。日本位于太平洋沿岸,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形成了發達的海洋漁業。(3)由所學知識可知,秘魯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海拔高差大,氣候(水熱條件)垂直差異較大,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低海拔坡地,印度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旱作作物;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經常出現霜凍,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點評】(1)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坐落在亞平寧半島上。在意大利的東北部,有一座美麗的水上古城一威尼斯。威尼斯以獨特的水城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浪漫風情,成為人們欣賞水城風貌的絕佳勝地。(2)日本位于亞洲東部,是一個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島國。日本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3)安第斯山脈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全長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中部地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這里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景觀隨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17.【答案】(1)執政理念:虛心納諫、知人善任等。民本思想: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2)文學: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意義: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史實:鑒真東渡。(4)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科技文化發達;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貞觀之治群雕非常雄偉,氣勢恢宏,展示了盛唐無限繁榮畫面;處于水面的載舟覆舟群雕,表示了當時先進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放射出的時代光芒”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能夠體現唐太宗“先進執政理念”的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他任用富有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諫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進諫二百多次;能夠體現唐太宗“民本思想”的是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根據材料“廣場中心高有‘開元盛世’主題雕塑和8根多媒體藝術斗拱景觀柱等文化景觀,充分展現出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的盛大場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元盛世時期文學方面“詩仙”李白的詩歌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方面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是唐朝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不畏艱險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口述由其弟子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唐朝體現對外友好關系的史實還有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唐盛世出現的原因有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科技文化發達。故答案為:(1)執政理念:虛心納諫、知人善任等。民本思想: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2)文學: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意義: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史實:鑒真東渡。(4)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科技文化發達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唐朝文學藝術成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唐朝文學藝術成就的相關史實。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2023七下·富陽期中)讀世界地圖,完成下面小題。1.上圖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對應正確的是( )A.①——耕海牧漁 B.②——用機械種莊稼C.③——垂直的生計 D.④——逐水草而居2.以下對序號⑤發生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①人們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澇②高腳屋是當地主要的民居,人們居住很分散③水稻生產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農業人口比重很小④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祈求好收成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答案】1.A2.D【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解析】【點評】東南亞地區縱橫的渠道和眾多的河流構成的水網,環繞著大片稻田和村莊,形成了獨特的聚落景觀。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腳屋,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上層住人,底層圈養牲畜和放置農具。1.A、①地位于日本,大力發展近海人工養殖,生活特色是“耕海牧漁”,A正確;B、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脈,地勢起伏大,人們在高海拔處放牧,在低海拔處開辟梯田,機械化程度低,B錯誤;C、③地位于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開闊,C錯誤;D、④地位于歐洲西部,以乳畜業為主,沒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業,D錯誤。故答案為:A。2.⑤地位于東南亞地區。①東南亞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但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多發,人們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澇,①正確;②因當地氣候悶熱潮濕,因此高腳屋是當地主要的民居,但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人們居住比較密集,②錯誤;③當地水稻生產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農業人口比重很大,③錯誤;④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人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靈,祈求好收成,④正確。綜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確,②③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3七下·富陽期中)讀美國農業帶分布示意圖及地形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2中甲地形區為( )A.阿巴拉契亞山脈 B.落基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大分水嶺4.關于美國中部平原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勢平坦,土地遼闊,適合機械化生產②以發展綠洲農業為主,傳統節日“御耕節”③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主要生產小麥④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產區,種植水稻等作物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3.B4.B【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解析】【點評】北美洲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這里土地遼闊,地勢低平,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主產區。3.AB、由圖可知,甲地形區位于美國西部,是落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位于美國東部,A錯誤,B正確;C、阿爾卑斯山脈位于歐洲南部,C錯誤;D、大分水嶺位于澳大利亞東部,D錯誤。故答案為:B。4.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即中央大平原。①美國中央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地遼闊,適合機械化生產,①正確;②美國中央大平原夏季降水較多,且河流較多,灌溉用水充足,沒有綠洲農業,且“御耕節”是柬埔寨的傳統節日,不是美國的傳統節日,②錯誤;③④美國中央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產區,以家庭農場為主,主要生產玉米、大豆、小麥,③正確,④錯誤。綜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確,②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3七下·富陽期中)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京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回答下面小題。5.圖為歷屆冬奧會舉辦城市位置圖,從地形對冬奧會選址的影響看,冬奧會舉辦城市最集中分布在( )A.落基山脈 B.阿爾卑斯山 C.安第斯山 D.喜馬拉雅山6.屆時,第24屆冬奧會舉行期間,下列對各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A.豐饒的湄公河平原忙著收割水稻B.寒冷的莫斯科進入穩定的積雪期C.山地之國瑞士進入繁忙的登山季D.多彩的意大利水上都市炎熱多雨【答案】5.B6.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點評】地中海沿岸地區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多雨)。5.由圖可知,冬奧會舉辦城市集中在0~20°E,30°N~60°N之間,由所學世界區域地理知識可知,該區域位于歐洲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所在地,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6.由題干可知,第24屆冬奧會舉行期間是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正值北半球冬季。A、湄公河平原收割水稻應在夏季或秋季,A錯誤;B、冬季,寒冷的莫斯科進入穩定的積雪期,B正確;C、瑞士進入繁忙的登山季應在夏季,C錯誤;D、意大利是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濕潤(多雨),D錯誤。故答案為:B。7.(2023七下·富陽期中)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圖中甲地的氣候類型主要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70°W~80°W之間,且甲地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脈東側,結合所學區域地理知識可知,該地位于亞馬孫平原,是熱帶雨林氣候,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除東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外,赤道附近區域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8.(2023七下·富陽期中)“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結論邏輯正確的有( )①史實:隋唐實行科舉制;結論: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會②史實:文成公主入藏;結論:中央實現對西藏的行政管轄③史實: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結論:強化了中央集權④史實: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結論:反映了北宋城市經濟繁榮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北宋建立后,為加強君主集權,宋太祖趙匡胤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了朝中大將的兵權,強化了中央集權,故③史實結論邏輯正確;隨著城市的發展,表現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出現并日益增加,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清明上河圖》描寫了北宋首都東京(開封)汴河沿岸的風光,北宋都城開封,是當時著名的商業中心,《清明上河圖》是汴京(開封)當年繁榮的見證,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躍然紙上,真實形象地再現了北宋城市開封作為商業城市的繁華景象。故④史實結論邏輯正確;隋唐實行科舉制,沒有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會,故①史實結論邏輯錯誤;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元朝時期,中央實現對西藏的行政管轄,故②史實結論邏輯錯誤;綜上所述D③④表述正確。D項③④邏輯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本題要把握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知識,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9.(2023七下·富陽期中)閱讀下表,據表格內容可得出( )朝代 西漢初期 唐朝中葉 唐朝末年表現 諸侯王發動叛亂 安史之亂 藩鎮割據原因 分封諾侯 節度使權力過重 內輕外重影響 叛亂被平定,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 中央與地方權力對比失衡國勢由盛轉衰。 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A.封建王朝社會矛盾尖銳 B.加強中央集權能穩定王朝C.封建割據導致漢朝衰亡 D.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開元盛世【解析】【分析】依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西漢初期由于分封諸侯,導致七國之亂;唐朝中葉由于節度使權力過重,導致安史之亂;唐朝末年由于內輕外重,導致藩鎮割據,由此可知必須削弱地方政權的力量,強化中央集權。A項封建王朝社會矛盾尖銳屬于表象,不符合題意;B項加強中央集權能穩定王朝從題干表格內容可得出,符合題意;C項封建割據導致漢朝衰亡錯誤,漢朝并非亡于封建割據,不符合題意;D項割據分裂只出現于王朝末期與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矛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和唐朝出現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和唐朝出現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23七下·富陽期中)隋唐時期,江都(今揚州)發展較快,經濟地位日益重要。據下圖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為隋朝都城之一 B.大運河以其為中心C.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 D.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知,江都位于運河與長江的交匯之地,交通運輸便利;根據所學可知,江都不是隋朝的都城,大運河的中心是洛陽,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是在南宋。ABD三項都不是江都地位上升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是江都地位上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都的重要地位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隋朝大運河的影響,知道江都是隋朝大運河上重要的城市。11.(2023七下·富陽期中)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證唐朝( )文獻史料 少年兒女重秋千,盤巾結帶分兩邊。 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唐)王建《秋千詞》實物史料 彩繪打馬球女俑 彩繪狩獵騎馬俑 《弈棋仕女圖》(局部)A.文學藝術燦爛,科學技術發達 B.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C.制瓷技術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當時的社會風氣兼容并包,他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據題干中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可知,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證唐朝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ACD三項和題干表格中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可用題干表格中的史料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體育活動豐富、社會開放進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的相關史實。12.(2023七下·富陽期中)“限于當時國力,節度使很少得到中央的津貼,須由自己在防區內自給自足地籌措招兵買馬、屯糧制械的費用。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是明顯的,節度使對中央政府的離心力日漸增大。”這直接導致了( )A.八王之亂 B.安史之亂 C.官吏冗余 D.宦官專權【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安史之亂中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安祿山在謀反之前就是節度使,節度使權力過大,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排除A/C/D,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也日趨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13.(2023七下·富陽期中)宋元時期是繼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后又一個北方民族活躍時期。觀察下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 )A.遼、金、元 B.金、蒙古、遼C.金、遼、元 D.遼、元、蒙古【答案】A【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遼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滅;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滅;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權;南宋建立于1127年,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亡于蒙古政權。故曾與北宋并立的有遼、西夏;曾與南宋并立的有金與西夏。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朝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殘部。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據宋元時期政治形勢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遼、金、元。A項遼、金、元是①②③分別代表的政權,符合題意;BCD三項和①②③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元時期的政治形勢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元時期的政治形勢的相關史實。14.(2023七下·富陽期中)蘇軾曾評論王安石變法:“熙寧(宋神宗年號)以前……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來,官吏皆請雇錢,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闕(耽誤)事。”蘇軾所稱的“新法”指( )A.保甲法 B.方田均稅法 C.募役法 D.農田水利法【答案】C【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自新法以來,官吏皆請雇錢,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闕(耽誤)事”可知,蘇軾所稱的“新法”是指募役法。募役法是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A項保甲法規定,鄉村住戶,每十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不符合題意;B項方田均稅法指的是王安石執政時,為解決以往各地田賦不均、稅戶相率隱田逃稅的情況而實施的,不符合題意;C項募役法是蘇軾所稱的“新法”,符合題意;D項農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勵農民興修水利、耕種土地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王安石變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5.(2023七下·富陽期中)下圖是學者辛向陽繪制的《中國歷代興衰圖》(局部)。以下對②③處時代特征描述最準確的是( )A.藩鎮割據、武將專權 B.國家統一、社會穩定C.政權并立、經濟繁榮 D.科技發達、社會轉型【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題干材料①處時代特征描述最準確的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隋唐時期,我國歷史出現了大統一的局面,封建經濟繁榮發展,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的時期。隋唐時期也是我國對外交往的活躍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使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ABD三項描述不準確,不符合題意;C項政權并立、經濟繁榮描述最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隋唐時期階段特征的相關史實,關鍵是對《中國歷代興衰圖》的解讀。二、非選擇題(20分)16.(2023七下·富陽期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圖1中A城名稱為 ,結合圖1和圖2指出波河的枯水期在 (夏季、秋季、冬季)并簡述理由。(2)A城和日本傍水而居卻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產方式,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3)圖3中B秘魯大部分國土面積位于 (山脈);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區獨特的環境特點來發展生產的?【答案】(1)威尼斯;秋季;理由:波河流域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流入波河;冬季溫和多雨。因此,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期時間長,枯水期出現在秋季。(2)威尼斯:以旅游業和商業為主。日本:海洋漁業發達。(3)安第斯山脈。生產: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低海拔坡地,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旱作作物;在高海拔坡地,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霜凍,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A城位于意大利東北部,是威尼斯。河流的水量主要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由圖可知,波河流域位于地中海附近,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結合波河流域氣候資料可知,波河流域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流入波河;冬季溫和多雨,河流流量較大。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時間長,枯水期出現在秋季。(2)A城是威尼斯,位于地中海附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業貿易,以旅游業和商業為主。日本位于太平洋沿岸,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形成了發達的海洋漁業。(3)由所學知識可知,秘魯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海拔高差大,氣候(水熱條件)垂直差異較大,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低海拔坡地,印度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旱作作物;高海拔處,氣候極為寒冷,經常出現霜凍,形成了廣闊的干寒草原,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主。【點評】(1)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坐落在亞平寧半島上。在意大利的東北部,有一座美麗的水上古城一威尼斯。威尼斯以獨特的水城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浪漫風情,成為人們欣賞水城風貌的絕佳勝地。(2)日本位于亞洲東部,是一個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島國。日本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3)安第斯山脈從北到南縱貫南美洲大陸,全長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中部地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這里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景觀隨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17.(2023七下·富陽期中)夢回大唐——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以盛唐文化為背景的文化商業街。根據材料,回答問題。【主題一:貞觀廣場】“貞觀之治”群雕非常雄偉,氣勢恢宏,展示了當時人才濟濟的畫面;處于水面的“載舟覆舟“群雕,展示了當時先進的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主題二:開元廣場】廣場中心設有“開元盛世”主題雕塑和8根多媒體藝術斗拼景觀柱等文化景觀,充分展現出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的盛大場面。【主題三:玄奘廣場】玄奘銅雕像總高約6米,重3噸多,玄奘形象偉岸高大,手執錫杖,表情睿智而堅毅,體現了他為求學而義無反顧的精神風貌。【主題四:歸納總結】唐朝在當時聲名遠播四海,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的仰慕。從那個時候起,許多國家稱中國人為“唐人”。(1)根據一,請分別指出唐太宗“先進的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的具體表現。(2)根據二,“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在文學、藝術方面有哪些表現?請各舉一例說明。(3)根據三,說說玄奘“求學”的意義,唐朝時期為此“學”做出貢獻的史實還有哪個?(4)請歸納大唐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答案】(1)執政理念:虛心納諫、知人善任等。民本思想: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2)文學: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意義: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史實:鑒真東渡。(4)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科技文化發達;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貞觀之治群雕非常雄偉,氣勢恢宏,展示了盛唐無限繁榮畫面;處于水面的載舟覆舟群雕,表示了當時先進執政理念和民本思想放射出的時代光芒”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能夠體現唐太宗“先進執政理念”的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他任用富有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諫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進諫二百多次;能夠體現唐太宗“民本思想”的是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根據材料“廣場中心高有‘開元盛世’主題雕塑和8根多媒體藝術斗拱景觀柱等文化景觀,充分展現出盛唐時期繁榮燦爛、歌舞升平的盛大場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元盛世時期文學方面“詩仙”李白的詩歌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方面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是唐朝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不畏艱險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口述由其弟子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唐朝體現對外友好關系的史實還有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唐盛世出現的原因有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科技文化發達。故答案為:(1)執政理念:虛心納諫、知人善任等。民本思想: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2)文學: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藝術:顏真卿的書法對后世影響深遠。(3)意義: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史實:鑒真東渡。(4)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科技文化發達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唐朝文學藝術成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唐朝文學藝術成就的相關史實。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