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則單元導學地圖1.本單元的地位本單元是《邏輯與思維》教材講述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等具體內容的起始,主要介紹傳統形式邏輯的基本內容。邏輯思維是科學思維的基礎,遵循邏輯思維規則是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本單元闡述了明確概念、準確判斷、有效進行演繹推理的方法,以及合理運用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對傳統形式邏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本單元主題:概念準確、判斷正確和推理有效與可信3.本單元的核心內容:什么樣的思維是合乎邏輯的思維。4.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在第一單元簡要介紹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本單元具體回答了如何才能準確把握概念、正確運用判斷,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演繹推理,可信地進行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根據邏輯基本規律制定的邏輯規則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因此,本單元的標題為"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5.2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一、課標要求2.2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學會正確運用判斷;結合具體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二、學習目標1.把握簡單判斷的含義和種類,學會正確運用簡單判斷。2.把握性質判斷的含義、邏輯結構和種類。3.把握性質判斷的六種基本判斷形式和正確運用性質判斷的要求。4.把握關系判斷的含義、邏輯結構和種類。5.理解事物間關系的多種多樣,把握關系判斷中的"關系的性質"。6.掌握正確運用關系判斷的要求及其社會意義。三.重難點1.重點:①性質判斷的含義和構成。②性質判斷的類型和方法。2.難點:①關系判斷的含義和構成。②關系判斷的類型和方法。四、學習過程(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閱讀教材P32-34完成以下內容,并在教材上相應位置將以下空格處內容用紅色字跡的筆標記出來。1.運用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必要性 P32-42.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含義 P32-4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 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直接的,不加任何條件)3.性質判斷的結構 P33-1性質判斷主要由 、 、 、 構成。① 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對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對象;這個、那個表示一個對象)② 表示斷定對象(處于語句主語位置,但不等于主語);③ 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有、是或無、不是);④ 表示斷定對象性質(處于語句賓語位置,但不是賓語)。現學鞏固:請分別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所有 蘋果 都是 水果。有些 天鵝 不是 白色的。4.性質判斷的種類 P33劃分標準 類型 含義 例舉(2-3個)依據判斷的質(性質) 斷定對象具有某種性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 自私不是美德判斷的量(數量、范圍)即判斷所斷定的對象的范圍 對象范圍: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 量項表示: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個、個個等等 可以省略 所有商品都是有價值的對象范圍: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 量項表示:有的、有些、少數、大部分、并非所有等不可以被省略 有的水果是酸的。有些植物不是綠色的。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一個)。“這個”、“那個”、他(它)一般不需要量項 魯迅是作家。注意:注意:肯定判斷的聯項是“是”,對日常語言表達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這篇文章很好”,“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否定判斷的聯項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無人”。標準三: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判斷類型 判斷形式 寫為 簡寫 舉例(量項+主項S+聯項+謂項P)所有S是P SAP A 所有商品是有價值的所有S不是P SEP E 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有S是P SIP I 有些中學生是共青團員有S不是P SOP O 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某個S是P SaP a 許海峰是運動員某個S不是P SeP e 這個人不是小學生注意:沒有……是……=所有的……不是……;……不都不是……=有的是; 并非所有都是=有的是……【小組討論1】任務1:下列判斷屬于性質判斷的哪種類型?①所有的學生都是勤奮的。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靜止的。③荀子寫的《勸學》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 ④這個人不是中學生。⑤有些大學生是黨員。 ⑥4/5的任務都不是由他完成的。任務2:閱讀教材P33 【探究與分享】 問題:材料中引號內的語句,作為判斷的表述分別有什么問題?(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閱讀教材P34-36的內容,完成以下內容:1.關系判斷的必要性 P34-3(在教材上標記)2.關系判斷的含義:斷定 之間 的判斷3.關系判斷的構成:一般由 、 、 構成。P35-1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的叫做關系者項;按照關系者出現的順序可以稱為第一關系者項、第二關系者項、第三關系者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的叫做關系項;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的叫做量項;注意: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 比如: 被告、原告換位置4.關系判斷的種類:根據“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 和 傳遞性關系。(1)對稱性關系 公式 舉例 常見對稱關系 歸納總結對稱關系 (反過來也對) 甲與乙是同學 1小時=60分 同學”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兩者的距離關系、“相同關系”“相等關系”“交叉關系”等 相同點:都是兩個對象的關系。 不同點:順序顛倒結果不同;適應的關系不同。反對稱關系 (反過來一定不對) 甲比乙大三歲 地球大于月球 “大/小于關系”“重/輕于關系”“多/少于關系”“侵略”“剝削”“在…之上/下/前”非對稱關系 (反過來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甲認識雷鋒 張三佩服李四 “佩服”“認識”“尊重”“喜歡”“贊美”“信任”“志愿”“幫助”等關系,都是偶對稱關系(2)對稱性關系 公式 舉例 常見對稱關系 歸納總結傳遞關系 (跳過b也對) 甲比乙長得高,乙比丙長得高。 (這里甲一定比丙長得高) “比…長/大/小/多/少/重/輕”、“小/大于”、“在…之前/之后”、“早/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關系” 相同點:都涉及三個對象及以上;都存在傳遞順序;前兩者與后兩者有相同關系。 不同點:推出結論不一樣;分別適用不同的關系。反傳遞關系 (跳過b不對) 甲是乙的兒子,乙是丙的兒子。 (甲必不是丙的兒子 “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兒子”、“孫子”“矛盾關系”;大兩歲;非傳遞關系 (跳過b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甲認識乙,乙認識丙 (甲不一定認識丙) 紅隊戰勝了黃隊,黃隊又戰勝了藍隊 “喜歡”、“贊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學”“交叉關系”“反對關系”5.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1)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楚 ,又了解 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2)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 ,明確自己的 ,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五、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1)先學階段:(2)學后階段: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六、作業與檢測小組討論完成《導與練》課時作業P615 1--5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