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4.10 半個月亮爬上來學習目標1.掌握《半個月亮爬上來》這首歌曲旋律 。2 .欣賞合唱《半個月亮爬上來》 , 了解合唱的藝術魅力 , 充分感受歌曲的風格。3 .掌握這首歌曲節奏 。作者簡介西部歌王王洛賓 (1913——1996), 漢族 , 中國 20 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 1934 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他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他的作品多以情歌為主。其中 , 《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 20 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 并且榮獲國家頒發的“金唱片特別創作獎” ; 《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蓋頭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瑪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銀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 , 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 已成為中華音樂寶庫中的經典之作。為表彰他為 20 世紀中華音樂傳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 1994 年 7 月授予他“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王洛賓一生收集整理創作了1000多首歌曲,改編翻譯了十幾個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先后出版了8本歌曲集,英語版歌曲3冊,3部歌劇音樂創作。王洛賓是現代中國第一個用漢語編寫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歌曲的漢族音樂家。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世界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洛賓的歌”。王洛賓對中國民歌的主要貢獻作品創作背景王洛賓說:《半個月亮爬 上來》原素材為南疆舞曲《依拉拉,沙依格》,原曲節奏較快,每句唱詞之后,都唱句”沙依格”當時因反復唱‘沙依格’,表達過于單調,還易于誤解,我就把它改為‘爬上來’,將生動的快板,改為抒情的緩板。40年代初期,這首歌曲先由青海歌舞團演唱之后,很快流傳到大西南甚至更遠。”他補充說: “因為我有很多作品是在西寧改編和創作的,所以不少人誤認為是青海民歌,《半個月亮爬 上來》是個典型簡介歌曲 :《半個月亮爬上來》是一首古老的青海民歌 , 最初是由作曲家王洛賓在新疆收集、整理、改編而成的 , 回到青海以后 , 就把它改編、定稿。所以說《半個月亮爬上來》其實是一首在青海創作并流傳的新疆民歌 , 旋律具有濃郁的西北風情 , 浪漫且抒情 , 曲調優美 , 意境深遠 , 易于學唱而流傳全國。后來 , 這首歌又被廣東省歌舞團的蔡余文老師 , 改編成了建國后的第一首無伴奏合唱。此曲合唱短小、精煉 , 富有合唱音樂所特有的協調感 , 表現了年輕人的愛情生活 , 雖然帶有情歌的色彩 , 但更多的是表現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 是一首流傳甚廣 , 深受好評的歌曲。音樂小知識變音記號 : 用來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的記號叫做變音記號 , 常見的有五種 : 升記號、降記號、重升記號、重降記號、還原記號。升記號 : 表示將本位音升高半音。旋律優美 熱情奔放 幽默風趣 節奏歡快變化音、裝飾音運用較多 典型節奏 ××× ×× | ××× ×××××× ×× | ×××× ×× ××× ×× 或 ××× ××新疆音樂的風格新疆民歌的特點是什么?七聲音階居多,與五聲調式相比多了 4 、 7 兩個音,接近西洋大小調風格。節奏特征是切分及前短后長節奏為主,舉例演唱前短后長節奏的歌曲《送我一朵玫瑰花》,切分節奏的《阿拉木汗》。聽一聽 唱一唱發聲練習無伴奏合唱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也包括為此寫作的聲樂曲。賞析《半個月亮爬上來》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合唱2.這首歌曲和常見的歌曲相比少了哪一樣要素 全曲采用帶再現的三段體寫成。第一段與第三段曲調平穩,表現了夜晚的寧靜氣氛。大調式的密集和弦,使各聲部產生均勻的音響。中段旋律起伏較大,“ 請你把那紗窗快打開”的句子,表現了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寧 靜的氣氛中。似在溫馨的夜色里,年輕人盡情享受著愛情的喜悅作品分析討論與思考合唱在演唱方面有什么特征,與獨唱有什么不同 合唱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