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家鄉的老房子(教案)人美版(2012)美術六年級上冊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有過多次對人物、植物進行寫生的經驗,他們的觀察能力逐步增強,善于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表現所見所感。尤其在本科教學中地域性與民族性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樂于發覺古老記憶背后的樂趣。然而在以往實踐中學生景物寫生機會較少,因此,在構圖、取景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可參考,《鏡頭里的花》一課所學的構圖知識。教學目標:1.觀察老房子的特點,感悟老房子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美感,用寫生、攝影等多種表現方式記錄老房子的美。2.通過收集和調查老房子的歷史文化背景,感悟老房子的藝術內涵,用攝影、寫生等方式,表現家鄉的老房子。3.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了解與認識。教學重點:欣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風格多樣的老房子,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的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點,用多種藝術媒介表現老房子的美。教學難點:感悟老房子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學習表現老房子的構圖取景方法。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素描紙、勾線筆、中性筆等。課時:2課時教學模式:造型表現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激趣導入、引出課題:1.欣賞遂寧新區和遂寧老城的兩張圖片。2.揭示板書課題:家鄉的老房子。三、新授新知:1.欣賞家鄉老房子的圖片。2.比一比:同一地點房子發生的變化?3.小組討論:為什么現代建筑中會有仿古裝飾的設計?4.學生欣賞了解其它各民族的老房子圖片。5.想一想:這些民族的老房子有什么特點?建筑材料有哪些?6.繪畫步驟的講解。7.作品欣賞。四、藝術實踐、巡視指導:選擇一張有老房子的圖片進行繪畫,注意表現線條的黑白灰效果、以及景物的取舍處理。五、展示評價:學生對展示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六、拓展延伸:多種表現形式的拓展,并思考如何保護漸漸離我們遠去的老房子?板書設計:家鄉的老房子整體:材料、結構各民族的老房子繪畫方法展評會教學反思:本堂課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觀察老房子的結構、建筑材料和風格特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分析交流、體驗造型的過程中,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不同時代生活中的美術現象。但是從多角度進行表現有難度,要激勵學生關注細節,表達對家鄉老房子的認識、理解與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