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解析內容分析本節課內容綜述:本課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秦的統一,二是秦的鞏固。秦統一中國所創建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古代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在本冊教材中,本課是人教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在整本書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前承戰國時期的社會變法,后接秦末農民大起義。在本單元的地位,本課是第三單元最重要的一課,它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是中國大一統的開端,對后面的隋、唐、宋、元、明、清等統一的國家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教學重點及分析重點:為秦朝鞏固統治的措施。學生為初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秦朝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從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看,學生通過一些影視作品和書籍對這一段歷史,并不陌生。但大多停留視覺表面,更深一步了解有一些困難,教師應在課堂上做一些適當補充,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框架。教學難點及分析難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概念的理解。初一學生能夠對抽象的語言進行推理,對具體事物不是太依賴,是認知發展的最高階段,能在頭腦中將形式和內容慢慢區分開。能進行一定假設推理,最大的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逐漸占據優勢。教學目標課標內容要求2011版:知道秦始皇和秦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2022版: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教學目標(素養目標)時空觀念:知道秦朝疆域四至,結合疆域示意圖,建立時空概念。唯物史觀:分析秦統一的意義和影響,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統一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基本史實,認識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家國情懷: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統一的重要性,熱愛祖國。教學策略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歷史充滿好奇,對秦朝的各類制度政策了解不多。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動態圖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手段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針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概念較難理解這一特點,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較差的特點。教師采用直觀圖示法和練習法,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調動,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學過程設計導入(內容介紹)展示唐代詩人李白《古風》中的詩句,請同學們思考詩中的主人公是誰?“掃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設計意圖:詩歌導入,開門見山,直插主題,簡潔明了)PPT設計意圖:展示李白《古風》中的詩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以此來輔助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講授新課第一篇章 統一全國,成就霸業(內容介紹)自主探究:了解秦滅六國的歷史條件。通過材料一與材料二分析戰國時期社會情況。得出結論:統一是人心所愿。通過材料三,使學生溫習舊知,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國強兵,具備統一六國的基礎。結合材料四,教材中相關史實,使學生了解秦王嬴政重用人才,使得秦國能夠積極策劃統一大計。引導學生認識到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設計意圖:春秋戰國時期年代久遠,運用簡單易懂的史料,通過史料研習,使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同時通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PPT設計意圖:通過PPT展示史料,開展史料研習,加強對學生學習歷史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理解閱讀教材,進而指導學生解讀史料,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歷史。(內容介紹)秦滅六國的順序。通過動態圖示展示秦滅六國的順序,結合圖表秦滅六國的時間,了解秦滅六國的情況。(設計意圖:通過動態圖示展現秦滅六國的順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圖表使學生記住秦國完成統一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用口訣記憶法幫助學生記憶秦滅六國的順序。)PPT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動態地圖調動學生的感官,自助總結出秦滅六國的策略:遠交近攻。加強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戰國末年,強大的秦國不斷通過戰爭和遠交近攻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間先后滅掉了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國的歷史結束了,秦朝的歷史開始了。(內容介紹)設計學生活動,自主完成秦朝小卡片,分組展示。(設計意圖: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教材,概括所學。同時培養學生從圖片和教材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PPT設計意圖:設計學生活動,“圖說歷史”,讓學生從圖片上獲取歷史信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秦國經歷了漫長的兼并戰爭,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而此時的嬴政卻憂心忡忡,為什么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第二部分:秦皇新政,中央集權。第二篇章 秦皇新政,中央集權(內容介紹)創設情境,幫助秦始皇解決面對的煩惱,從而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思考:如何管理偌大的國家?煩惱一:地位那么高,稱呼怎么定?煩惱二:國事那么多,職責怎么分?煩惱三:疆域那么大,地方怎么管?請我們的同學化身小小政治家,觀看視頻后,為我們的秦皇出謀劃策吧!解決煩惱一:皇帝制度解決煩惱二:中央設三公解決煩惱三:地方實行郡縣制(強調郡縣制不是秦國開創,戰國時期已有郡縣制)(設計意圖:中國古代史距今時間遙遠,卻是學生最先接觸到的內容。創設情境的同時運用微課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易于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為后續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做好鋪墊。)PPT設計意圖:輔助教學,創設歷史學習的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掌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第三篇章 海內一統,鞏固統一(內容介紹)情境再現,設計學生活動,通過分析課本劇《秦囧》中展現的秦人旅途中所遇到的問題,概括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第一步設計學生活動,通過四組情境展示秦人的旅途遭遇。第二步設計學生活動,分析歸納秦人旅途遇到的問題:文字不統一, 車軌不統一, 貨幣不統一, 度量衡不統一。第三步合作探究,化身小小參謀家,出謀劃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展示小組合作成果:文字不統一—書同文車軌不統一—車同軌貨幣不統一—統一貨幣度量衡不統一—統一度量衡(設計意圖:在課堂上創設歷史學習的情境,使學生感同身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把握中國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分析重要史事間的因果關系,初步學會對史事進行評判。)PPT設計意圖:展示搜集到的與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相關的圖片,將圖片分類展示,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措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以此突破本課重點難點。為抵抗匈奴的進攻,秦始皇修筑了萬里長城。秦始皇修筑的長城確實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直到今天,長城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還以它的雄偉而文明于世。然而我們也要清楚修長城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修筑長城,秦始皇動用民工達三十萬之眾。被征集來的民工,風里來,雨里去,在監工的鞭打下,沒日沒夜,流血流汗地干活。許多人犧牲在了長城腳下了。甚至連婦女都被征調。其殘忍由此可見一斑。秦始皇在位期間為秦的發展可謂是殫精竭慮,的確也成就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大家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嗎 (內容介紹)開展學生活動,繪制秦朝疆域圖。(設計意圖:觀察并識讀秦朝疆域圖,從歷史地圖中辨識、獲取重要的歷史地理信息,秦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并將歷史地圖中的信息與所學的知識建立聯系,為后續的歷史學習做好鋪墊)PPT設計意圖: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秦朝的疆域四至,深刻感受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素養。小結(內容介紹)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統一。建立中央集權制,地方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古代文化受損失。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越族開靈渠。秦的統一,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疆域的統一,也不僅僅是制度和標準的統一,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后“大一統思想”所帶來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凝聚力。回顧昨天,是為了更好的見證今天,以史為鑒,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時說。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設計意圖:以歌謠的形式進行總結,照應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突出家國情懷的培養。學史明德,學史力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秦統一中國》這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本課內容條理清晰,但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的知識較多。因此,本課在基于學情的基礎上,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在教學方法上,創設情境,開展史料研習,使學生逐步學會對史事進行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參與度。為更好地理解秦鞏固統一的措施,設計《秦囧》情景劇表演,從而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