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導學案第三課第二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課標要求】 【課時目標】1.4比較描述世界是普遍聯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 1.理解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理解發展的實質; 3.闡述和論證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因; 4.理解量變和質變的概念,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 5.掌握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和方法論。【學習重難點】重難點:理解發展的實質;理解量變和質變的概念,掌握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掌握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和方法論【課前自主預習】一.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一)發展具有普遍性物質世界是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自然界是發展的;(2)人類社會是發展的;(3)人的認識是發展的(二)發展的實質: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2.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三個是否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是否具有強大生命力;是否具有遠大發展前途3.區分運動、變化和發展運動 變化 發展區別 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是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運動變化。聯系 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唯物辨證法的發展概念揭示了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總趨勢是前進和上升的。(三)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原因)(1)從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2)新舊事物對比:它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3)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一)量變和質變的內涵事物發展的形式或者狀態是量變和質變。內涵 特點 狀態 結果量變 事物數量增減、場所變更 漸進、不顯著 統一、相持、平衡、靜止 性質沒有變:一事物仍是該事物(A還是A)質變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外一種質態的飛躍 根本的、顯著的的變化 統一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 性質改變:一事物變為他事物(A變成B)注意: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否改變。如果沒有變,就是量變;如果變了,就是質變。(二)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要求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強調量變)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1)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向好轉變——促成) (2)當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穩定時,要堅持適度的原則,把量變控制在一定范圍,即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原則。(防止向壞轉變——控制)引起質變的兩種方式 事物數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等方面發生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的變化。注意:1.量變引起質變,但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2.量變與質變均有兩個變化方向,質變不一定都是發展。 質變有正向也有反向。3.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4.并非只要有量變就會引起質變,或認為量變的總和就是質變。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拓展:質變與發展的關系發展是一種質變,質變并不一定是發展。事物的發展最終要通過質變來實現,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質變是一種根本性質的變化,質變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質變,也可能向壞的方向質變,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課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思考:1.為什么說發展的普遍性?2.發展的實質?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嗎?20世紀80年代,比爾·蓋茨曾聲稱:“486型電腦就能滿足現代人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和事務了。”后來,他發現自己錯了,586、686型電腦被不斷地制造出來。于是他提出微軟的宗旨:微軟不變化的只有變化。思考:1.從哲學看,比爾·蓋茨錯在何處?給我們什么啟示?2.有人認為:變化、運動就是發展。談談你的理解。提醒:判斷新舊事物的三種錯誤標準:(1)時間標準:以事物出現的時間的先后來判斷一個事物的新舊。(2)形式標準:從事物的名稱、旗號等表面形式上判斷新舊事物 。(3)力量強弱標準:以事物的一時力量的強弱、發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來判斷一事物。探究二: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及指導意義自主學習:什么是量變、質變的含義。探究活動: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成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水滴石穿 唇亡齒寒 過猶不及防微杜漸 墨守成規 坐失良機上面成語中,哪些體現了量變和質變關系?是如何體現的?給我們哪些啟發?提醒:(1)量變包括兩種情形——數量增減、場所變更(如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2)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上,形而上學有兩種表現形式: “激變論” 、“庸俗進化論”。活動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材料一:20世紀90年代初,在錯誤改革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共同作用下,社會主義超級大國——蘇聯解體。這是十月革命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最嚴重的挫折。美國國務院顧問福山得意地向世人宣告:自由民主(資本主義)可能形成“人類社會形態進步的終點”,也構成“歷史的終結”。材料二:近年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固有矛盾的加深和激化。至今歐州仍然處于經濟增長的低谷。習近平指出: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結合材料,為什么說社會主義社會具有遠大發展前途 為什么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識清單】1.發展具有普遍性、實質?(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2)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2.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量變 質變區別 性質 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特點 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根本的、顯著的變化狀態 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等 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結果 事物還是其自身,沒有變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變成另一事物量變與質變的辯證原理世界觀: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③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如此循環往返,不斷前進。方法論: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常用詞語:循序漸進、日積月累、逐漸、有計劃按步驟、從我(現在)做起、三步走戰略等②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常用詞語:抓住時機、機遇、當機立斷、不優柔寡斷。③要堅持適度原則。常用詞語:過猶不及、矯枉過正3.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方法論: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構建思維導圖【課后鞏固練習】1.2022年7月13日,我國天鏈二號03星發射成功,與之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我國第二代中繼衛星系統。屆時我國兩代全球中繼衛星系統同時在軌服務,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能力將大幅提升。這告訴我們( )①事物之間是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②新事物總是把舊事物作為自己發展的基礎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④物質世界處在永恒的運動和變化過程之中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23年1月6日,我國科學家發現了距今2.44億年的腫肋龍科爬行動物,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指節型鰭龍類化石。此外,研究還發現,在進化過程中,腫肋龍類的側向抓捕能力在逐步增強,但同時吞食的效率在逐漸減弱。由此可見(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就是事物的此消彼長 ③自在事物是無序運動的 ④自然界處于永恒發展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其中,“普遍性”表現在( )①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②任何事物任何時候都是發展的③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④人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歷經40多年精心保護,曾極度瀕危的朱鹮,數量已經從1981年的7只增至9000余只,棲息地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展到1.6萬平方公里。中國的朱鹮保護,成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范例。這得益于( )①實踐手段的改進提高了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②人們理性認識的深化推動了事物的發展③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了自在事物的聯系④人們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無數風浪洗禮,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龍驥虎步,意氣風發,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中國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推動國家走向獨立、富強,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這充分說明( )①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新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②發展具有上升性,其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③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個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④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26年,中共廈大黨支部成立,短短一個月就在廈門發展了18名黨員,僅一年時間就在閩西南地區發展了230名黨員,建立了28個黨支部,形成了“匯聚囊螢之光,漸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勢。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說明( )A.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B.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C.困難越多,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長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7.為滿足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的自助取藥需求,2022年廈門市在傳統取藥方式的基礎上,投用智慧藥房,提供24小時自助取藥服務,居民通過手機端向醫生發出續方申請,線上審核后通過快遞配送上門。智慧“小藥房”能守護百姓“大健康”,是因為( )①將居民取藥個性化需求寓于取藥方式變革的普遍趨勢中②錨定居民取藥難的現實問題,促進藥品種類結構的優化③統籌取藥的全流程,利用互聯網建立新聯系智慧配藥④堅持辯證否定觀,建設智能化藥房實現便民利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面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②確定目標要切合自身實際情況,否則可能難以實現③事物發展道路是曲折的,要讓昂揚成為生命的狀態 ④站得高未必就能望得遠,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年2月2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要加大自主創新工作力度,弘揚探月精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勇攀科技高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②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最優目標③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才能得到不斷發展④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11月29日23時神舟十五號發射成功,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6個月,這意味著我國將實現航天員首次在軌輪換。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更是一場充滿勇氣的探索,一場攜著夢想的遠征。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體現了( )①量變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事物發展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循環往復的過程③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探索永無止境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不斷積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蘊涵的哲理是( )A.要不失時機促成飛躍 B.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C.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12.心理學中有很多倒U型曲線,例如,當你試圖說服一個人,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這體現了( )A.說服效果不好時,需要不斷增加說服次數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在說服中需要把握好頻率C.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適度原則D.防止“過”和“不及”就能夠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功倍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截止時間 發展階段 內容1992年 工程立項 制定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2005年 實現第一步任務目標 突破和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2013年 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全面完成 突破和掌握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和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建成我國首個試驗性空間實驗室2017年 第二步任務目標全部完成 突破和掌握貨物運輸、航天員中長期駐留等一系列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2022年 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任務 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并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與責任結合材料一,運用事物發展趨勢的知識分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實干成就夢想,奮斗鑄就輝煌。回顧2022年,在北京冬奧盛會上,廣大志愿者熱情奉獻,冰雪健兒馳騁賽場;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中國人自己的“太空之家”遨游蒼穹;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億萬農民穩面積、戰旱澇、防病蟲,“過五關斬六將”奪豐收……戰勝一個個挑戰、取得一項項成就,靠的是辛勤付出和汗水,靠的是“點點星火,匯聚成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在2022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的戰略判斷。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宏觀層面的整體向好,將為每個人的奮斗提供依托。在新的一年,爬坡過坎、闖關奪隘,我們有信心更有條件,有底氣更有能力。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正視困難,苦干實干,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入生產生活,就一定能在戰勝困難中贏得先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用一往無前的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結合材料,運用量變和質變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答案1.D【詳解】③④:我國天鏈二號03星發射成功,與之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我國第二代中繼衛星系統。屆時我國兩代全球中繼衛星系統同時在軌服務,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能力將大幅提升。這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處在永恒的運動和變化過程之中,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③④符合題意。①:事物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并非所有事物之間的都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①錯誤。②:舊事物并不是新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新事物總是把吸收、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錯誤。2.B【詳解】①:科學研究發現,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①正確。②:矛盾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即雙方此消彼長的關系;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即對立統一。②錯誤。③:自在事物的運動也是有規律的。③錯誤。④:發展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都處于永恒發展中。④正確。3.D【詳解】①③④: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些國家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人類還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而共產主義社會仍將繼續發展。每個人的認識都經歷著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認識沒有終點,科學沒有頂峰。①③④說法正確。②:發展是指事物前進的、上升的變化,不是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發展,②說法錯誤,排除。4.B【詳解】①④:朱鹮數量已經從1981年的7只增至9000余只,棲息地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展到1.6萬平方公里,這說明實踐手段的改進提高了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①④符合題意。②: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②說法錯誤。③:自在事物的聯系是自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③說法錯誤。5.B【詳解】①③: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無數風浪洗禮,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帶領中國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推動國家走向獨立、富強,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說明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新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個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過程,①③符合題意。②: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無數風浪洗禮,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表明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②沒有準確體現題意。④:材料強調了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強調量變重要性,沒有強調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④排除。6.B【詳解】A: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主觀的,A錯誤。B:中共廈大黨支部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這說明新事物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B正確。C:一般來講,困難越多,新事物遇到的阻礙越大,不利于新事物的成長,C錯誤。 D:材料強調的是新事物發展壯大,不涉及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D排除。7.D【詳解】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應該將取藥方式變革的普遍趨勢寓于居民取藥個性化需求中,①說法錯誤。②:錨定居民取藥難的現實問題,促進藥品配送方式的優化,而不是種類結構的優化,②說法錯誤。③④:在傳統取藥方式的基礎上,投用智慧藥房,說明了統籌取藥的全流程,利用互聯網建立新聯系智慧配藥,也體現了堅持辯證否定觀,建設智能化藥房實現便民利民,才能能守護百姓“大健康”,③④觀點符合題意。8.C【詳解】①:實踐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①排除。 ②④:“站得高望得遠,可一味地好高騖遠就什么也看不見”,這強調不能好高騖遠,不能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這說明確定目標要切合自身實際情況,否則可能難以實現,也說明站得高未必就能望得遠,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問題,②④正確。③:材料強調不能好高騖遠,要切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目標,不涉及事物發展道路是曲折的,要讓昂揚成為生命的狀態,排除③。9.C【詳解】①:材料體現了自主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沒有涉及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①不符合題意。②:發揮舉國體制優勢,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體現了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②正確。③:通過加大自主創新工作力度,推動航天事業創新發展,體現了辯證的否定觀,③正確。④:質變的發生既可以通過數量的增與減實現,又可以通過場所的變更實現,因此并非只有數量的增加才能引起質變,而且只有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④錯誤。10.D【詳解】③④: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不斷積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探索永無止境,③④符合題意。①:量變并不必然會引起質變,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①錯誤。②: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并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②表述錯誤。11.D【詳解】D:“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的啟示是,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積累經驗,要注重積累和沉淀,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堅持不懈,扎實地邁出每一步,最終實現更大的目標和理想,D符合意。A: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但材料體現的是積累過程的重要性,A不符合題意。B:只有前進的、上升的質變才是發展,B說法錯誤。C:質量與量變是辯證統一的,要重視量的積累,也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二者沒有輕重之分,C說法錯誤。12.C【詳解】A:如果不斷增加說服次數,有可能會適得其反,A說法錯誤。B: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B說法錯誤。C: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告訴我們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適度原則,C說法正確。D:該說法過于絕對,防止“過”和“不及”有利于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功倍,D排除。13.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促使新事物成長、壯大: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克服困難,勇敢面對考驗。1992年工程立項時就明確了“三步走”戰略,2022年全面建成空間站后,將繼續探索和攀登;工程發展過程中,歷經30載艱苦奮斗和勇于創新,逐步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術,保證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終完成。14.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要求我們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質變創造條件;也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②我們要堅持做好量的積累,運用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為實現事物質變創造條件,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也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正視困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投入生產生活,克服困難,贏得先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