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課前預習單【學習目標】1.描述與分類:了解我國民主格局的特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2.解釋與論證: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特點和形成。3.預測與選擇:明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辨析與評價:宗教信仰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學習重難點】1.政治認同:建立和發展新型民族關系,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科學精神:明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明確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3.法治意識:依法維護良好民族關系,促進宗教活動依法進行。【預習指導】閱讀高中政治必修三P59-P65完成下列問題(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 中。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我們偉大祖國的 ,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3.我國的結構形式(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 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 。(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 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新型民族關系(1)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 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措施:我國始終堅持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 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 權的制度。(3)自治①級別: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 、自治州、自治縣三級。②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 。③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 。(4)特點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 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部分。③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 關系。④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 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5)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 政治制度。(6)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7)要求: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 的正確道路。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 ,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 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 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 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 和 具有重要意義。2.內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自由。②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 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義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 。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 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 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 我國的宗教事務。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含義:用 引領宗教,用 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 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 、擁護 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 ;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二、課中探究單(一)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材料:2019年9月11日,上黨區委統戰部舉辦了全區民族宗教工作培訓會。本次培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理論、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系統學習,進一步提高全區民族宗教干部處理矛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民族宗教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全區社會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會議對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方針政策、民族宗教基本知識結合大量實際案例進行了精彩講解,并針對全區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提出建議。1.(解釋與論證、政治認同)我國為什么重視宗教工作?(預測與選擇、科學精神)你認為類似培訓往往會涉及哪些政策?【課后跟蹤訓練】1.2019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 )①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②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③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④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2.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 )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達標檢測單2021年2月3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這是因為( )①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政權組織形式②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④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族宗教審計局局長劉曉梅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她認為,通過規范宗教場所財務管理,確保宗教場所的各項支出用于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堅守非營利屬性,能夠有效抵制商業資本介入炒作。這一建議( )A .有利于維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團結信教群眾B .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表現,體現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優勢C .強調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體現了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D .為我國宗教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019年9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加強民族團結是( )A .民族區域自治的基礎 B .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C .消除民族差別的途徑 D .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標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