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
1.被稱作“高原之舟”的是(  )
A.牦牛 B.藏羚羊 C.藏綿羊 D.藏山羊
2.(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關于北京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溫和濕潤,氣候適宜
③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④北京故宮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
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
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
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八下·富陽期中)下圖所示地形區中,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是(  )。
A. B.
C. D.
5.某校學生在一次研學旅行中記錄下“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等內容。據此推斷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  )
A.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 C.寶島臺灣 D.四川盆地
6.內蒙古高原東部水草肥美,多為定居放牧,內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為主.這反映出內蒙古高原自然環境的變化是(  )
A.由東到西地勢逐漸降低 B.由東到西降水逐漸減少
C.由東到西氣溫逐漸降低 D.由東到西河流逐漸增多
7.下列語句中,描繪太湖流域水鄉城鎮特色的是(  )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一日過四季,十里不同天
D.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8.(2023八下·富陽期中)“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人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發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D.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9.(2023八下·富陽期中)《朝鮮停戰協議》簽訂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0.(2023八下·富陽期中)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
A.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B.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了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
C.農民丙說:“加入農村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
D.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1.(2023八下·富陽期中)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新中國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2.(2023八下·富陽期中)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場大討論首先否定了(  )
A.“以階級斗爭為綱’ B.“資產階級自由化”
C.“兩個凡是”的方針 D.“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13.“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材料總結了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誤是(  )
A.新中國成立初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14.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
15.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
16.(2023八下·富陽期中)新中國成立初期,擔負對內鞏固政權,對外反擊外來侵略的重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材料二: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種情況如果不加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而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按照《①》的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這就是我們要實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洪亮的聲音,全世界都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是誰?他們“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寫出這次戰爭中重大戰役1例子。(必須寫教材中的戰役)
(2)材料二①橫線處是哪部法律文獻?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中概括這次改革完成的意義?
(3)為什么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洛斯認為材料三的事件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給它們概括一個主題名稱。
17.(2023八下·富陽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阿克蘇冰糖心蘋果產于新疆阿克蘇溫宿縣位于天山南麓,被稱為新疆的“水果皇后”,更以其獨特的“冰糖心”(果糖在果品肉聚集優異,產生糖分自然凝聚現象,拋開果品其糖分聚集處猶如蜂蜜的結晶體)而飲譽海外。年產量只有5000噸,采摘時間嚴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凍期之后,上市時間晚于普通蘋果1—2個月。
材料二:天山北坡經濟帶東起哈密,西至伊寧。2012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天山北坡經濟區被列為西部地區重點培育的新的增長極之一。
材料三:下圖為阿克蘇位置示意和氣候資料圖”。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   ,行政中心是   。
(2)新疆位于地勢第   階梯,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   ,本區的氣候類型是   。
(3)簡析阿克蘇蘋果“冰糖心”形成的原因。
(4)諸多跡象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將成為國家重要經濟增長極,試分析其有利條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青藏牧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牦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牦牛的了解。
2.【答案】D
【知識點】北京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①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故正確;②北京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氣溫10~12℃,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故錯誤;③北京市場廣闊,技術先進,高新技術產業發達。故錯誤;④北京胡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故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緣,北部是燕山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西山。北京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或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屬海河水系,大多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渤海 。
3.【答案】B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
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
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
故答案為:B。
【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4.【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東北三省;黃土高原;新疆(絲路明珠);青藏牧區
【解析】【分析】A、A圖所示區域是“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多風沙活動,水土流失不嚴重,A不符合題意;
B、B圖所示區域是位于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的東北平原,地形平坦,降水較少,水土流失不嚴重,B不符合題意;
C、C圖所示區域是位于烏鞘嶺、秦嶺、太行山脈、古長城之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較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C符合題意;
D、D圖是位于昆侖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青藏高原,氣候高寒,水土流失不嚴重,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黃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濕潤炎熱。黃土土質疏松,便于開墾,使這里很早就成為我國農業發達的地區。與此同時,由于過度開發,高原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裸露的黃土在雨水和河流的沖刷下大量流失,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
5.【答案】D
【知識點】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 這些都是四川盆地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省自貢市有千年鹽都的美稱;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區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災害,使得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6.【答案】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內蒙古
【解析】【分析】內蒙古高原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的原因是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增多,主要的成因是海陸因素造成的.根據題意.
故選:B.
【點評】內蒙古高原地處內陸,受海陸因素影響,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西向東逐漸增加的態勢.受降水影響,內蒙古高原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
7.【答案】A
【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太湖流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是指太湖流域水鄉城鎮的特色,所以A符合題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指的是北方草原風光,所以B不符合要求;“一日過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高原山地氣候,而太湖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C不符合題意;“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指的是我國北方冬季的自然風光,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太湖流域自然環境的了解。
8.【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當家作主站起來”,聯系所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9.【答案】D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抗美援朝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時間。
10.【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A項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符合當時情景,符合題意;
B項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了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中的“向地主交租”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之前,農民向地主交租子,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題意;
C項農民丙說:“加入農村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中的“農業合作社”指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不符合題意;
D項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土地改革的有關內容。
11.【答案】B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項新中國成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不符合題意;
B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符合題意;
C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更加鞏固了新生的人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公社成立是在1958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三大改造的意義的相關史實。
12.【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革結束后,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主張,為了解放思想,思想理論界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思想主張,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A項“以階級斗爭為綱”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資產階級自由化”題干信息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兩個凡是”的方針正確,符合題意;
D項“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3.【答案】B
【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的重大失誤,給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災難,B選項符合題意。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時間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AC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4.【答案】D
【知識點】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原因即1960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為克服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故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1961—1965年調整國民經濟的掌握。
15.【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形式的是公私合營,D選項符合題意。
對待外國資本和官僚企業是強制沒收,A選項排除。
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互助合作,B選項排除。
C選項說法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無關。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6.【答案】(1)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
(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知識點】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入侵朝鮮,同時美國還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公然干涉中國內政,企圖占領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司令的率領下,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軍。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是一場典型的重大戰役。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的政權,因而主題名稱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故答案為:(1)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
(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7.【答案】(1)新;烏魯木齊
(2)二;干旱;溫帶大陸性氣候
(3)①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有利于糖分合成;②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③全年無霜期長,采摘時間晚,果實成熟度高。
(4)①政策支持;②自然資源豐富;③地理位置重要,通向中亞的重要門戶(或鄰國多,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④交通便利。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新疆(絲路明珠)
【解析】【分析】(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行政中心是烏魯木齊。
(2)新疆主要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獲得水汽少,氣候干旱,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冰糖心”說明蘋果積累的糖分多,主要從氣候角度進行分析,即光照、熱量、生長周期等。阿克蘇地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有利于糖分合成;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云量少,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阿克蘇位于天山南麓,海拔較低,結合材料“采摘時間嚴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凍期之后,上市時間晚于普通蘋果1—2個月”可知,阿克蘇蘋果全年無霜期長,采摘時間晚,果實成熟度高。
(4)區域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可從自然資源或環境基礎、地理位置、交通、勞動力、市場、政策等角度進行分析。由材料“2012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可知,國家政策支持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的發展;由所學知識可知,天山北坡自然資源豐富;由材料“天山北坡經濟帶東起哈密,西至伊寧”結合題圖可知,天山北坡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亞的重要門戶,鄰國多,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由圖可知,天山北坡交通便利。
【點評】(1)中國國土遼闊,為便于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從青藏高原向東、向北,便進入第二級階梯,上面分布著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最東面是第三級階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分布區。
(3)氣候因素中的熱量(氣溫)影響作物的種類、分布、產量、復種制度等。氣候因素中光照的強弱和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的強弱,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氣候因素中的降水特征影響作物種類,農業類型、耕地類型等。氣候因素中的晝夜溫差影響作物養分的積累,晝夜溫差越大,作物積累的養分多,品質好。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部,深處內陸,遠離海洋。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蒸發強烈。這里沙漠連綿,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
1 / 1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
1.被稱作“高原之舟”的是(  )
A.牦牛 B.藏羚羊 C.藏綿羊 D.藏山羊
【答案】A
【知識點】青藏牧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青藏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牦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牦牛的了解。
2.(2020七下·衢州期末)下列關于北京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溫和濕潤,氣候適宜
③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④北京故宮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北京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①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故正確;②北京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年平均氣溫10~12℃,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故錯誤;③北京市場廣闊,技術先進,高新技術產業發達。故錯誤;④北京胡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故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緣,北部是燕山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西山。北京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或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屬海河水系,大多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渤海 。
3.(2020七下·江山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
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
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
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
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珠江三角洲;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小興安嶺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①③正確。
②安塞腰鼓、信天游、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錯誤,變臉是四川盆地的。
④都江堰位于長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錯誤,應該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上。
故答案為:B。
【點評】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4.(2023八下·富陽期中)下圖所示地形區中,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東北三省;黃土高原;新疆(絲路明珠);青藏牧區
【解析】【分析】A、A圖所示區域是“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多風沙活動,水土流失不嚴重,A不符合題意;
B、B圖所示區域是位于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的東北平原,地形平坦,降水較少,水土流失不嚴重,B不符合題意;
C、C圖所示區域是位于烏鞘嶺、秦嶺、太行山脈、古長城之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較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C符合題意;
D、D圖是位于昆侖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青藏高原,氣候高寒,水土流失不嚴重,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黃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濕潤炎熱。黃土土質疏松,便于開墾,使這里很早就成為我國農業發達的地區。與此同時,由于過度開發,高原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裸露的黃土在雨水和河流的沖刷下大量流失,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
5.某校學生在一次研學旅行中記錄下“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等內容。據此推斷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  )
A.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 C.寶島臺灣 D.四川盆地
【答案】D
【知識點】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 這些都是四川盆地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省自貢市有千年鹽都的美稱;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區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災害,使得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6.內蒙古高原東部水草肥美,多為定居放牧,內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為主.這反映出內蒙古高原自然環境的變化是(  )
A.由東到西地勢逐漸降低 B.由東到西降水逐漸減少
C.由東到西氣溫逐漸降低 D.由東到西河流逐漸增多
【答案】B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內蒙古
【解析】【分析】內蒙古高原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的原因是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增多,主要的成因是海陸因素造成的.根據題意.
故選:B.
【點評】內蒙古高原地處內陸,受海陸因素影響,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西向東逐漸增加的態勢.受降水影響,內蒙古高原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
7.下列語句中,描繪太湖流域水鄉城鎮特色的是(  )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一日過四季,十里不同天
D.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答案】A
【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太湖流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是指太湖流域水鄉城鎮的特色,所以A符合題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指的是北方草原風光,所以B不符合要求;“一日過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高原山地氣候,而太湖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C不符合題意;“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指的是我國北方冬季的自然風光,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太湖流域自然環境的了解。
8.(2023八下·富陽期中)“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人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發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歷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D.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當家作主站起來”,聯系所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所指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9.(2023八下·富陽期中)《朝鮮停戰協議》簽訂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答案】D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抗美援朝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時間。
10.(2023八下·富陽期中)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
A.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B.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了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
C.農民丙說:“加入農村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
D.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答案】A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A項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符合當時情景,符合題意;
B項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了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中的“向地主交租”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之前,農民向地主交租子,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題意;
C項農民丙說:“加入農村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中的“農業合作社”指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不符合題意;
D項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土地改革的有關內容。
11.(2023八下·富陽期中)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新中國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答案】B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項新中國成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不符合題意;
B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符合題意;
C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更加鞏固了新生的人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公社成立是在1958年,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三大改造的意義的相關史實。
12.(2023八下·富陽期中)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場大討論首先否定了(  )
A.“以階級斗爭為綱’ B.“資產階級自由化”
C.“兩個凡是”的方針 D.“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答案】C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革結束后,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主張,為了解放思想,思想理論界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思想主張,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A項“以階級斗爭為綱”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資產階級自由化”題干信息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兩個凡是”的方針正確,符合題意;
D項“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3.“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材料總結了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誤是(  )
A.新中國成立初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答案】B
【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的重大失誤,給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災難,B選項符合題意。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時間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ACD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14.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
【答案】D
【知識點】中共八大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原因即1960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為克服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故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1961—1965年調整國民經濟的掌握。
15.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
【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形式的是公私合營,D選項符合題意。
對待外國資本和官僚企業是強制沒收,A選項排除。
農業和手工業改造是互助合作,B選項排除。
C選項說法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無關。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準確把握,較好的考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
16.(2023八下·富陽期中)新中國成立初期,擔負對內鞏固政權,對外反擊外來侵略的重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材料二: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種情況如果不加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而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按照《①》的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這就是我們要實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洪亮的聲音,全世界都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是誰?他們“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寫出這次戰爭中重大戰役1例子。(必須寫教材中的戰役)
(2)材料二①橫線處是哪部法律文獻?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中概括這次改革完成的意義?
(3)為什么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洛斯認為材料三的事件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給它們概括一個主題名稱。
【答案】(1)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
(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知識點】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入侵朝鮮,同時美國還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公然干涉中國內政,企圖占領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司令的率領下,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軍。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是一場典型的重大戰役。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的政權,因而主題名稱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故答案為:(1)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
(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7.(2023八下·富陽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阿克蘇冰糖心蘋果產于新疆阿克蘇溫宿縣位于天山南麓,被稱為新疆的“水果皇后”,更以其獨特的“冰糖心”(果糖在果品肉聚集優異,產生糖分自然凝聚現象,拋開果品其糖分聚集處猶如蜂蜜的結晶體)而飲譽海外。年產量只有5000噸,采摘時間嚴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凍期之后,上市時間晚于普通蘋果1—2個月。
材料二:天山北坡經濟帶東起哈密,西至伊寧。2012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天山北坡經濟區被列為西部地區重點培育的新的增長極之一。
材料三:下圖為阿克蘇位置示意和氣候資料圖”。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   ,行政中心是   。
(2)新疆位于地勢第   階梯,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   ,本區的氣候類型是   。
(3)簡析阿克蘇蘋果“冰糖心”形成的原因。
(4)諸多跡象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將成為國家重要經濟增長極,試分析其有利條件。
【答案】(1)新;烏魯木齊
(2)二;干旱;溫帶大陸性氣候
(3)①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有利于糖分合成;②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③全年無霜期長,采摘時間晚,果實成熟度高。
(4)①政策支持;②自然資源豐富;③地理位置重要,通向中亞的重要門戶(或鄰國多,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④交通便利。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新疆(絲路明珠)
【解析】【分析】(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行政中心是烏魯木齊。
(2)新疆主要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獲得水汽少,氣候干旱,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冰糖心”說明蘋果積累的糖分多,主要從氣候角度進行分析,即光照、熱量、生長周期等。阿克蘇地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有利于糖分合成;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云量少,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阿克蘇位于天山南麓,海拔較低,結合材料“采摘時間嚴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凍期之后,上市時間晚于普通蘋果1—2個月”可知,阿克蘇蘋果全年無霜期長,采摘時間晚,果實成熟度高。
(4)區域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可從自然資源或環境基礎、地理位置、交通、勞動力、市場、政策等角度進行分析。由材料“2012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可知,國家政策支持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區的發展;由所學知識可知,天山北坡自然資源豐富;由材料“天山北坡經濟帶東起哈密,西至伊寧”結合題圖可知,天山北坡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亞的重要門戶,鄰國多,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由圖可知,天山北坡交通便利。
【點評】(1)中國國土遼闊,為便于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基本實行三級行政區劃。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從青藏高原向東、向北,便進入第二級階梯,上面分布著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最東面是第三級階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分布區。
(3)氣候因素中的熱量(氣溫)影響作物的種類、分布、產量、復種制度等。氣候因素中光照的強弱和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作物光合作用的強弱,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氣候因素中的降水特征影響作物種類,農業類型、耕地類型等。氣候因素中的晝夜溫差影響作物養分的積累,晝夜溫差越大,作物積累的養分多,品質好。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部,深處內陸,遠離海洋。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蒸發強烈。這里沙漠連綿,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三穗县| 琼海市| 陇西县| 沾化县| 定西市| 昌江| 琼中| 定襄县| 介休市| 商洛市| 罗江县| 虹口区| 浦北县| 焦作市| 阿瓦提县| 宜城市| 江津市| 望谟县| 陕西省| 泗水县| 通山县| 新安县| 奉新县| 衡阳市| 阳新县| 星子县| 徐州市| 青铜峡市| 犍为县| 房产| 重庆市| 襄城县| 洛川县| 崇文区| 望城县| 保靖县| 禹州市| 石门县| 光泽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