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產作物的傳入給中國帶來哪些變化?喬家大院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通過圖片及史料讓學生了解清朝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的史實;2、通過對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相關知識點的能力;3、通過探索明清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與人口增長的關系,培養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的能力。學習目標史料實證歷史理解唯物史觀目錄一、國之大計看農業二、喬家大院看工商三、盛世危機多思量一、國之大計看農業LOGO1.原因材料二: 順治十三年以前欽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錢糧稀少”。直到順治十六年才“始有開墾”。—道光《欽州志》卷3《經政志·田賦》清代 《皇帝親耕圖》(2)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大力推行墾荒政策。(1)清初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時期,政局穩定,疆域開拓并鞏固。——《中外歷史綱要》(3)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大力推行墾荒政策。材料一: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①大力推行墾荒政策,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時期 墾田面積順治十八年(1661) 549.3萬頃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萬頃雍正二年(1724) 683萬頃乾隆十八年(1753) 708萬頃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萬頃嘉慶十七年(1812) 790萬頃凡各處逃亡流民,不論原籍、別籍均廣加招徠( lái,招攬),編入保甲(戶籍),使之安心樂業。查本地方無主荒田,州、縣官給以印信執照開墾耕種,永準為業。——《墾荒令》清朝開荒執照2.表現②大力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淮河、大運河。康熙帝親政后,極為重視治河的問題,他把治河、三藩、漕運列為三件頭等大事,“書而懸之宮中柱上”以備日夜觀看思考。1677年,康熙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治理黃河,靳輔在水利專家陳潢的協助下組織大批民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將淮黃故道次第修復,不僅暢通了漕運,而且大大減輕了黃河中游和淮河沿岸地的水患威脅。黃河筑堤圖黃河治水圖地有了,水管夠了,我們種些什么呢?莊稼種植蘇湖熟,天下足(宋)玉米甘薯甘薯“每畝可得數千斤,勝種五谷幾倍”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湖廣熟,天下足(清)引進農作物的意義?1.豐富了我國農作物的品種。2.增加糧食產量。3.改善飲食結構。③糧食種植方面: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高產作物。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什么影響?①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②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③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3)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3)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3)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宋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江南地區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樞紐。經過數百年的人口遷移與持續開發之后,人多地少、耕地緊張,成了明代江南地區農業生產的大問題。江南地區也是一個重賦的地區。所以農民就要通過減少耕地轉種植經濟作物來尋找出路。一朱小田二、喬家大院看工商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閱讀課本P97,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業發展有哪些表現?1.手工業的發展(1)尤其是絲織、棉織、印染、制瓷等品種繁多、產品精良。(特點)(2)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手工工場生產清紫色云龍雜寶紋妝花綢單蟒袍(江寧織造博物館藏)粉彩九桃紋過枝盤(清雍正年間)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國清代漢族傳統彩瓷品種之一,康熙時,粉彩瓷器技術已問世,雍正時期,粉彩瓷器技術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史料研讀1】手工業(5)觀察《清代紡織圖》與《男耕女織圖》以及文字材料,看兩者的紡織業生產有何不同?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機五六百張,佛山鎮經營棉織業的手工工場達2500家,織工超過50000人。清代紡織圖傳統男耕女織圖傳統手工業:家庭手工業,生產和經營都靠自己或家人。工場手工業:人員規模更大,人分工更細,經營一般會雇傭勞動者。規模大分工合作雇傭關系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2、一些農村發展成為工商業市鎮【史料研讀2】商業《前門街市》描繪了北京的繁華《盛世滋生圖》描繪了乾隆時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景象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廣州等大城市工商業繁榮。【史料研讀3】 商業商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區域性市場突破,發展為全國性互有聯系的網絡性市場,及城鄉市場網絡體系的形成。長江、沿海在清代成為全國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線……清代的工商業市鎮在規模、數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擴大。——杜家驥《概說清朝歷史的特點》(6)依據材料說出清代商業發展有何新突破?結合課文回答,商業網由哪幾部分組成?①出現了全國性互有聯系的網絡性市場商業網②工商業市鎮在規模、數量、分布地域上比明代擴大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全國性市場突破:組成:3、商幫: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山西商人組成的晉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組成的徽商等。這些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乾隆三十一年到四十一年,僅由山西商人在蘇州開設的錢莊就至少有130余家。晉商主要販賣糧食、食鹽、綢緞等,到乾隆時專門經營匯兌、放貸和存款業務,開設“票號”。乾隆三年,蘇州有以徽州商人為主體的木商94家,木牙5人,可見其時木商店鋪之多。徽商主要從事食鹽、典當、茶葉、木材、糧食、布綢等行業的經營活動。(明清時期)商業資本十分活躍,積累了百萬乃至千萬資金。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大小商人,他們在各地設會館,公所,組織商幫……清代,山西票號商、兩淮鹽商、廣東行商,富甲天下,山西莊氏號稱數千萬兩。——以上資料摘自《簡明中國經濟史》【史料研讀4】商業三、盛世危機多思量【史料研讀5】(8)觀察圖表數據,說一說清朝前期人口數量有什么變化?分析上面圖表數據,說明清朝前期面臨著怎樣的問題?變化:問題:時間 人口總數 時間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順治八年(1651年) 4253萬 順治十八年(1661年) 6.88畝康熙五十年(1711年) 9845萬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畝雍正十二年(1754年) 10942萬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畝乾隆六十年(1795年) 296900萬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畝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增加,但人均面積減少,人地矛盾突出明朝中葉以來農、工、商各業的發展,為人口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清康熙時期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這意味著新增人丁不再有人頭稅負擔…刺激了人口迅猛增長。——樊樹志《國史十六講》商周粟養活百萬人春秋戰國粟麥養活千萬人宋稻麥養活上億人清朝玉米稻麥養活三億人材料一:材料二:合作探究: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①高產作物(如紅薯、玉米等)的推廣,糧食產量增加②經濟發展,社會安定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刺激【史料研讀6】(9)材料說的是什么問題?這樣做會帶來哪些問題?這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問題:問題:啟示:進一步開墾荒地植被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影響經濟持續發展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隸永定河邊蓄水邊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則占耕地一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河灘地畝,盡皆耕種麥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圍打壩,填塞日多”。注重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闖關東與走西口電視劇《闖關東》再現了當年人們背井離鄉、歷經磨難的移民生活。清朝前期人口大幅増長,華北地區人多而耕地短缺,人地矛盾突出。而鄰近的內蒙古和山海關以東地區地廣人稀,吸引著失去土地的人們前往尋求生計,由此引發了以山東人為主體的“闖關東”移民浪潮。電視劇《闖關東》劇照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覲見乾隆皇帝所呈禮單:天文儀器有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氣壓計等,工業設備有蒸汽機、織布機等,軍事裝備有步槍、裝備有110門火炮的巨型戰艦模型等。——《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乾隆皇帝回贈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禮單:珍寶、玉器、漆器、花緞、畫冊、煙壺、扇、簽、普洱茶48團,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英國: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中國:落后的封建農業文明兩份禮單分別代表著兩種怎樣的文明?1793年,承德避暑山莊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覲見清朝乾隆皇帝“清帝國好比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而他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龐大體積和外表。”——馬戛爾尼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意義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原因:統治者重視,推行墾荒政策人口增長原因: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糧食產量提高表現:耕地面積擴大;興修水利;糧食產量提高影響:人地矛盾突出;社會壓力增大;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繁榮促進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基礎手工工場發展手工業:商業:各級商業市場繁榮、大城市繁榮;商幫發展課堂小結1.宋代城市商業繁榮,在“通曉不絕”的夜市和“終日居此,不覺抵暮”的瓦子(文娛場所)里,隨處可見流連忘返的市民身影。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B.市已遍布城內各處C.文娛場所多由官府經營 D.坊與市已沒有區別2.某歷史興趣小組打算編排一場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課本劇。你認為下列情景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A.糧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買賣晝夜不絕”C.買東西不再使用銅錢 D.景德鎮瓷器在市面上暢銷AC隨堂訓練3.(四川內江中考題)下列現象不能夠反映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是( )A.外來農作物玉米、甘薯等的引進 B.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C.蘇州成為絲織業中心 D.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業中心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講究誠信4.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許多問題,包括( )①人口密度過大 ②人地矛盾逐漸突出 ③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④不利經濟的持續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隨堂訓練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課件.pptx 進口的土豆,它讓清朝人口爆發.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