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經濟全球化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6.1 認識經濟全球化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1.含義: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2.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相關鏈接:國際貿易的形式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多種動因驅動的結果,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2.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3.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1.跨國公司的含義: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2.地位: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3.影響:(1)積極影響:跨國公司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2)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各國必須制定相應政策,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知識拓展: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比較6.2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1.機遇:(1)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2.挑戰:(1)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2)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3.對策: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舉措:1.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2.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3.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為各國發展尤其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相關鏈接: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相關鏈接: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7.1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1.形成: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漸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2.舉措: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1)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2)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1.關系 :立足我國國情,放眼世界,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既要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好比兩條強有力的“腿”,支撐我國經濟邁入現代化。2.原因: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我們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7.2 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具體表現:(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2)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1.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2.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3.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全面認識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關系:第四單元 國際組織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8.1 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一、國際組織的分類與機構1.含義:指的是若干國家的政府或民間團體經協商聯合建立的經常性組織。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石,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2.分類成員性質 政府間 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 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地理范圍 世界性 向全世界開放區域性 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職能范圍 一般性 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 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3.機構:議事和決策機構、執行機構、還設有司法機構。二、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作用1.產生: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要求;是應對日益復雜的共同問題和全人類面臨的課題的需要。2.作用:(1)積極作用: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2)消極作用: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個別大國依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工具。8.2 聯合國一、《聯合國憲章》倡導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1.地位: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2.聯合國的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必須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各會員國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各會員國對于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采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二、聯合國的主要機構聯合國的主要機構:①聯大:聯合國審議機構,每一會員國有一票,重大問題超過2/3的票數才獲得通過。②安理會:聯合國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的機構。由5個(中美英法俄)常任理事國和10個(聯大選出任期兩年)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承擔--③經濟及社會理事會。④托管理事會(已完成使命)。⑤ 國際法院(總部在荷蘭海牙)。⑥秘書處:負責聯合國日常事務,現任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葡萄牙)。三、聯合國的作用1.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聯合國協調國際社會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活動,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人權事業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3.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8.3 區域性國際組織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1.地位: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發展過程:經歷了從歐洲共同體到經濟與貨幣聯盟、再到歐盟的發展過程。3.宗旨: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4.中國與歐盟的合作與交往1975年5月,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四十多年年來,中歐關系發展迅速,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聯系日益密切,人員交流持續頻密。二、亞太經合組織1.地位: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2.宗旨: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3.組織方式:①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各成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推進,不承擔強制性的條約義務;有較充分的時間逐步地、漸進地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奉行開放的地區主義,堅持非歧視原則,不存在共同的對外關稅壁壘,不是封閉的貿易集團。③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4.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是APEC的重要成員。自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中國參加了歷屆部長級會議和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積極參與各層次領域合作,為促進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三、東南亞國家聯盟1.地位:是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2.發展:東盟于1967年成立,有10個成員國。21世紀以來,東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3.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現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四、非洲聯盟1.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2.發展: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統一組織。1999年,非洲統一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錫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統一組織。目前,非盟有55個成員,最重要的決策由首腦會議作出。3.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4.中國與非盟: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以及非洲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推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第九課 中國與國際組織9.1 中國與聯合國1.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員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經根本不能代表中國的舊政府,參加聯合國工作。但是,美國采用各種手段,對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設置重重障礙。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19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2.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當代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擁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作用 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①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②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③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主張 中國倡導和支持聯合國改革,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9.2 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一、二十國集團1.成立原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2.討論議題: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能源、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3.中國與二十國集團: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歷次二十國集團會議上都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二、金磚國家1.誕生: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2.貢獻: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3.地位: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4.中國與金磚國家: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2017年,中國作為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在總結金磚合作成功經驗基礎上,提出了以對話合作、共謀發展為宗旨的“金磚+”合作理念,并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舉辦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三、上海合作組織1.成立: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2.模式: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3.作用: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地位: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2.成立:亞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英語。3.宗旨: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4.運行原則和目標:公開、透明、獨立、問責,目標是精簡、廉潔、綠色。5.運行: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