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25.經濟和與社會生活的變化教材版本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課型 新授課 課時數 1課時教學設計思路分析了解張謇等人興辦實業的事例以及當時社會習俗、社會生活的變遷,知道近代中課程標準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和曲折歷程,分析近代社會生活、習俗變遷的特征和原因。【微觀層面】教材內容分析:《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選自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第 25 課,分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兩個子目,是中國近代史的部分內容。本課按照并列式的邏輯分別敘述了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和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但對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變遷之間的內在關系、早期實業家們創辦實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實業家們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和這種精神的現世價值沒有過多的著墨與介紹,教師在授課時需要對此進行補充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挖掘。此外,教材所給的關于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史料和圖片材料不多,未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社會生活的變遷,因此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教材分析 補充和講解。【中觀層面】1.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作為第八單元的第一課,為學生在之后第二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的學習中建構了大致的時空框架,描繪了時代發展的線索和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2.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作為本冊書中最后一單元的其中一課,區別于前面幾個單元從政治、戰爭、思想方面敘述的中國近代史,轉而從經濟、社會生活的角度切入,為學生呈現了中國在近代歷史中的另外一面,有助于學生形成對中國近代歷史更為完整、更為多元的認知,從而更加深入理解這段歷史。3. 本課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生活變遷等內容多有涉及,在之前的歷史教學中也1有涉及到不同歷史時段、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概況與成就,在講到相關內容時可以進行聯系。【宏觀層面】二十世紀后期以來,對于社會生活史的關注成為了史學界的其中一個趨勢,雖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社會生活相較于制度、政治、改革等“大部頭歷史”而言仍屬于“邊邊角角”的小內容,在教育考試中也較少涉及,但深入學習社會生活史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在政治變革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脈絡中認識社會生活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從更多樣的角度觀察歷史和看待歷史,發掘歷史的新面貌,感受歷史的多元性,同時也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三者之間內在的互動關系,繼而初步認識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形成相對正確的歷史觀。1. 知識基礎與能力:八年級學生接觸歷史學科已有一年時間,已具備有一定的歷史學科素養,可以對一些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分析、討論和解釋,但史料解讀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本課之前,學生通過學習前面幾個單元,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基本脈絡和歷史環境已有一定的了解,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2. 年齡與心理、學習特點:八年級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學情分析 能力強,在課堂上較為活躍,有助于教學計劃的實施。與此同時,八年級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需要教師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課的設置能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輸,培養學生對中西文化交流形成包容、兼收并蓄的態度。3. 現實不足: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內容雖然與生活貼近,但與學生之間還是存在有一定的時代隔膜,需要教師使用圖片資料、影視資料、歷史故事等直觀素材來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教學設計方案1. 通過觀察、分析圖片,了解中國近代社會在交通、服飾、飲食等方面的變化,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2. 通過史料分析,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的背景,以大生紗廠為個案進行學習,通過分析大生紗廠的興衰歷程及原因,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和特征,教學目標 提高分析、概括能力。3. 認識張謇等實業家身上所體現的愛國情懷,增強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力和信心,培養愛國情感和社會進步的觀念,初步認識個人與時代的關系。4. 通過比較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征和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特征,分析經濟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唯物史觀。2【教學重點】了解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當時社會在服飾、交通、禮儀等各方面的教學重難點 變化。【教學難點】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過程以及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曲折經歷為了更好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以學生為主體,以啟發式講授法、問教學方法 題探究法、示范模仿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為教法,并用小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學過程【整體思路】本著新課程理念精神,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以及尊重教材、貼合學情的原則,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出發,本節課將以張謇這一典型人物為切入點,以其人、其開設的工廠、其生活的時代為主線,將教材中的兩個子目整合成“一位實業家”、“一間棉紗廠”、“一個新時代”三部分,以張謇這一人物為線索將三個部分串聯起來,減少分割感,同時將零碎的社會生活史也串聯起來,加強學生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幫助學生橫向看待歷史,拓寬視野。【新課講授】(40 分鐘)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講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眾有士農工商 聽教師講述 以張謇為導入,四等劃分,其中,傳統士大夫居四民之首。然而在 將“一位實業家、清末卻有這樣一個人,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狀元出身 一間棉紗廠、一和官職,選擇從事末流的商業,這讓人不禁疑惑: 個新時代”這一新課導入他為什么要棄官從商呢?他選擇從事的是什么商業 主線線索通過設(2 分鐘)呢?他在創業過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難嗎?他的選擇 問的形式傳遞給又會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接下來, 學生,引起學生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今天這節課的主人公——張謇, 學習興趣。一起從他的經歷中找尋上述幾個問題的答案吧!31.出示張謇的生平經歷,并結合課本第 120 頁“相 1.觀看教師出示 1.將人物行事放關史事”向學生簡要介紹張謇,突出強調其棄官從 的材料,結合課本 在大背景下思商的這一轉變,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思考: 第 120 頁“相關史 考,讓學生初步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張謇因何會做出這樣的 事”部分,了解張 感受個人與時代選擇? 謇的生平經歷,根 之間的關系。據事件發生的年份和所學知識進行初步思考:促使張謇棄官從商的原因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戰敗有關。2.學生通過閱讀 2.在初中課標學2.出示兩則材料,結合課本 120 頁第 1段內容,引兩則材料,并結合 業質量這一部分一、一位實業家: 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并一同進行思考,幫助 課本120頁第1段 的描述中,要求本是翩翩狀元郎, 學生進一步理解張謇棄官從商的原因;同時以張謇內容和前面所學 學生能夠運用一棄官從商誰料想 作為個案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充分感受當時的“實(6 分鐘) 知識,從主觀、客 定的歷史學語言業救國”思潮以及實業家們的愛國情懷。觀等角度出發,回 對相關的材料提答老師提出的三 出自己的解釋,文字材料 1:“(中國)欲圖自存,……舍注重實 個問題,進一步理 運用這兩段文字業教育外,更無急要之計劃。……辦學須經費…… 解張謇實業救國 較少但內容相對其可以皇皇然謀財利者,惟有實業而已?!?之心理,感受當時 較豐富的材料能——《張謇全集》實業家身上的愛 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字材料2:1895年9月中……為抵制外人之計, 嗇 國情感。 歷史解釋素養,公以通州產棉最王而良, 設議紗廠。 生:(1)①清政 引導學生從不同——《大生紡織公司年鑒》 府政治腐敗的現 的角度思考問(注:嗇公為張謇)實,張謇心生失 題,了解何為“實望;②甲午戰后外 業救國”,同時(1) 結合課本第 120 頁第一子目的第 1段話,試 國人紛紛在華興 將張謇創辦大生說明張謇棄官從商的原因。 辦工廠攫取利益, 紗廠這一事件放(2) 在材料 1中,張謇認為要如何挽救當時的中 促進了中國民族 在“甲午戰爭后國?反映了張謇什么樣的思想? 工業的發展,刺激 列強加緊瓜分中(3) 在材料 2中,張謇準備做什么?其目的是什 了張謇的愛國之 國”這一民族危4么? 心。 機加深的歷史背(2)要發展教育 景下,使學生深和實業,而欲發展 刻體會張謇實業教育惟先發展實 救國的愛國情業;反映了張謇實 感,以及個人與業救國的思想。 時代之間的互動(3)張謇準備在 關系。通州建立紗廠,發展實業;其目的是為了抵制外國經濟侵略,實業救國。3.在學生回答出“實業救國”后,教師依據張謇“實3.聽教師講述,了 3.向學生介紹張業者,西人賅農工商之名”這一句話,對“實業”解“實業”概念。 謇對于“實業”這一概念進行簡單解釋,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這一概念的解釋,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實業救國”思潮及其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同時引起學生對歷史概念的重視,幫助學生厘清本課較為重要的一些概念。教師講述:“在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張謇毅然決定放棄官職,轉而投身實業,計劃在自己的家鄉南通建立紗廠,這個紗廠就是在近代民族工二、一間棉紗廠: 業史上鼎鼎有名的大生紗廠,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歷經沉浮幾十載,隨張謇的腳步,共同來經歷大生紗廠幾十年的興衰千般經歷萬般難(17 分鐘) 沉浮,風云變幻。”1. 19 世紀末 1.(1)結合時間 1.通過展示大生1.(1)出示張謇籌辦大生紗廠的歷程,簡要介紹大 軸,聽教師講述, 紗廠從籌辦到建生紗廠的由來。 了解大生紗廠建 成的時間軸,有5立的大致過程。 利于學生厘清大生紗廠的籌辦過程,了解其中所經歷的艱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加深學生對當時中國社會及民族工業發展狀1.(2)在介紹大生紗廠時,向學生說明“大生紗廠 1.(2)聽教師講 況的了解。與此是南通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端”,緊接著出示大生紗 述,理解“近代民 同時,教師有選廠內部工作圖片和傳統紡織作業圖片,從“近代工 族工業”這一概 擇地向學生解釋業”和“民族工業”兩個角度出發,向學生解釋何 念,加深對課本內 課本內的一些重為“近代民族工業”,幫助學生厘清本課的重要概 容和知識的了解。 要概念,如“近念。 代民族工業”等,可加強學生對歷史名詞概念的重視和理解。1.(3)教師講述:“大生紗廠從籌辦到建立,一共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足可見其起步之艱難。那大生紗廠建成之后的發展又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br/>2. 20 世紀初-20 世紀 20 年代 2.通過教師出示 2.在這一部分的2.(1)出示《1899—1926 年大生一廠利潤狀況統 的表格和材料 3, 教學中,教師以計表(節選)》以及材料 3,提出兩個思考題。 了解、分析這一時 大生紗廠為個期大生紗廠的發 例,向學生概述展情況,回答思考 中國近代民族工題 1: 業的發展情況,利潤和紗錠數總 培養學生的歸納體呈上升趨勢,紗 概括能力和以小文字材料 3:本廠購用官機,1899 年開始只二萬錠,61904 年增二萬錠,1915 年又增二萬六百錠?!?廠總體情況向好, 見大的思維模1914 年起,配換出紗緊要部分之機件,變更棉條, 發展較為迅速。 式。具體而言,經過次數改良人工,并促進其作業力,是年每日紗 這一部分的總體數增至百一十箱。1915 年以后,六萬六百錠,紗數 接著根據課本第 教學思路為:教同時遞增,到本屆增至百九十箱。 121 頁的第 1、2 師先讓學生根據———張謇:《大生紡織公司二十年紀念開會詞》 段內容和教師出 所出示的材料分示的材料 3,回答 析各個時期民族思考題: 思考題 2:①辛亥 工業的經營情1.這一時期大生紗廠的發展狀況如何? 革命后,政府獎勵 況,接著讓學生2.為什么大生紗廠能夠得到較快的發展? 實業的政策支持; 根據教科書歸納②一戰期間,列強 各個時期民族工2.(2)教師講述:“正是在這些原因和背景的支撐 忙于戰爭無暇東 業得以發展或者下,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顧;③張謇抓住時 受到阻礙的原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大生紗廠的發展是否還會 機擴大生產,更新 因,再引導學生如此順利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設備,培訓工人。 關注教師出示的材料,從不同的3. 20 世紀 20 年代前中期 3.通過教師出示 角度對課本內容3.(1)出示《1899—1926 年大生一廠利潤狀況統 的表格和材料 4, 進行補充,遵循計表(續表)》和材料 4、材料 5,提出思考題 3、 了解、分析二十世 “從表面現象探4。 紀二十年代前中 究背后原因”的期大生紗廠的發 邏輯思維方式,展情況,回答思考 較為符合學生的題 3: 認知特點;并且,大生紗廠的利潤 教師可以適當采大幅縮水;陷入發 用示范—模仿展困境,被債權人 法,即先帶領學文字材料 4:1922 年起大生集團陷入困境。1924 年接手。 生對第一時段的10 月大生一廠的債權人對該廠進行了 3個月竭澤而兩個問題進行分漁式的經營,1925 年, 債權人聯合成立機構全面接接著根據課本第 析和解答,在接管了大生。121頁的第 2段內 下來幾個時段的——摘自蔣國宏《張謇與南通早期現代化》容和教師出示的 教學中,引導學材料 4、5,回答 生模仿老師的思文字材料 5:自 1916 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成思考題 4: 路進行分析和解直、奉、皖等多個派系……軍閥各自割據一方,常①帝國主義經濟 答,培養學生獨年混戰,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社會購勢力卷土重來;② 立解決問題的思買力大大降低。7——王姍《1895-1927 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問題研 經營方式錯誤;③ 路和方法。這一究》 國內政局動蕩,社 部分的教學中,會購買力下降。 教師要盡可能以思考題: 課本內容為主,3.如何描述這一時期紗廠的經營狀況? 適當地補充一些4.請你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材料,尤其要注意的是,補充的3.(2)教師講述:“總的來看,在當時國內外多重 材料數量不宜過因素的作用下,民族工業發展再度受挫,張謇的商 多,以避免占用業王國轟然倒塌,被迫把苦心經營了 30 年的全部企 太多的課時容業交給了債權人接管。但這并不意味著大生紗廠這 量;此外,材料一傳奇企業的終結,它的故事仍然在繼續?!?不宜過于復雜繁冗,要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4. 20 年代末至建國前:4.跟著教師的引 點。出示材料 6,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并提出思考題 5。導閱讀材料 6,與 總體而言,這一教師進行互動,找 部分的設計,一文字材料 6:1938 年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南通, 控出動詞:“控制” 方面可以培養學制了大生企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 官僚“壓制”“盤剝” 生“以小見大”、資本對大生企業進行了壓制和盤剝。國民黨政府管“管制”“掠奪” “論從史出”、制期間, 各廠每年收入的 70%被其掠奪, 1948 年國等; “從表面現象探民黨撤退時又將 4千紗綻拆走。究背后原因”的——蔣國宏《張謇與南通早期現代化》根據課本第 121 歷史學思維;另頁的第 3段內容 一方面,在加深教師講述:“我們一起來找一下材料 6中的一些動和材料 6,回答思 學生對課本內容詞(引導學生找出“控制”“壓制”“盤剝”“管考題 5: 的理解和記憶的制”“掠奪”等詞)。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①帝國主義、官僚 同時,還可以通一時期大生紗廠的發展受到了不小的阻礙。那接下資本主義、封建主 過教師所出示的來請同學們結合這則材料、課本 121 頁的第 3段內義的壓迫;②受日 材料拓展學生的容以及我們前面所學的知識,一起來回答一下思考本侵略戰爭影響, 歷史視野。題 5?!?br/>社會動蕩。思考題:5.這一時期大生紗廠發展受阻的原因有哪些?85.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小結5.(1)總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 5.(1)小組成員 3.(1)通過設置教師講述:“經過了這一部分的學習,相信同學們 之間進行合作討 小組合作活動,對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論,根據課本第 活躍課堂氛圍,那接下來我們就進行一個小組活動,請同學們結合 120—121 頁和教 引起學生注意,課本第 120 頁—121 頁以及本節課所講內容,繪制 師前面所講的內 促使學生對前半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曲線圖?!?容,總結近代民族 節課所學的內容小組合作(2分鐘),之后教師抽取 1—2個小組進 工業的發展歷程; 進行總結,有利行評價。 聽教師對小組的 于培養學生的概點評。 括能力,同時厘教師示范圖: 清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同時還可以進行課堂反饋,檢查學生對于前面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5.(2)總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5.(2)在教師的 3.(2)教師通過教師出示三則材料,結合課本第 121 頁最后一段內引導下,結合課本 展示表格、扇形容,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共同總結中國近代民族工第 121 頁最后一 圖、地圖等較為業的發展特點。段的內容,對圖表 直觀的材料,采圖表材料 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起步時間材料 1、2、3進行 用啟發式講授分析和總結,概括 法,輔助學生理近代民族工業的 解課本第 121 頁發展特點:①起步 的最后一段內時間晚,發展較為 容,加深學生對圖表材料 2:1919 年我國輕重工業比重圖 落后;②主要集中 課本內容的理解在輕工業部門,重 和吸收,鍛煉學工業較為落后;③ 生讀圖、識圖能地區分布不平衡, 力,而并不是簡主要集中在沿海 單告訴學生結的大城市。 論。9圖表材料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主要分布圖教師講述:“同學們,在前兩部分我們了解了張謇其人以及他所創辦的大生紗廠的發展歷程,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圍繞張謇這一人物,一起來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br/>1.社會生活變遷的表現: 1.緊跟教師節奏, 1.教師通過出示(1)衣:教師出示以下幾幅圖片,通過對比張謇衣 通過觀察和分析 圖片、書信、日著打扮的不同,以及觀察圖 2中時人的衣著打扮, 教師所給的各種 記、報刊等多種引導學生發現當時人們衣著服飾的變化:旗袍、西 類型的材料,與教 類型的史料,再服等新式裝扮頗受人們歡迎。 師積極進行互動, 現歷史情景,使分別從衣、食、住、 學生觀察、感受三、一個新時代:崇洋逐新新氣象, 行、社會習俗等角 近代歷史的真實舊習不易幡然改 度來領略當時社 情況;同時豐富(10 分鐘) 會的變遷。 課堂內容呈現方式,吸引學生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適1.(2)與老師進 當教授學生如何(2)食:出示兩則文字材料和一幅圖片材料,提問行互動,回答老師 辨別、使用不同學生當時人們的飲食出現了何種變化。提出的問題:出現 類型的史料,為了西式飲食;西餐 學生之后的歷史在當時也頗為流 學習提供一定的行。 基礎。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10圖片材料 3: 總結近代社會生活變化所呈現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到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是極其不平衡的,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之間存在很(3)?。和ㄟ^列舉張謇的別業和大生紗廠這兩個建大的差異,中國筑的外觀結構,讓學生意識到這一時期的房屋建筑社會真實的存在中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著“新舊交替”。并聯系當下,讓學生了解到,如今的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仍存有一定的差距。(4)行:通過出示一則圖片材料和一則報刊材料,展現近代中國交通之變化:出現了自行車、汽車、有軌電車、黃包車等代步工具,便利了人們的出行。(5)社會習俗:出示與剪辮、禮節變更等內容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社會習俗的變化,同時以口頭講述的方式對其他變化進行補充。112.(1)結合課本2.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小結:內容、本節課所學(1)變化的原因(教師提問)知識以及這學期教師講述:“同學們,我們剛剛一起回顧了這一時所學知識,總結近期社會生活的變遷,那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前半節代社會生活發生課的內容以及我們在這節課之前所學的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①外一下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br/>因: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②內因: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政治變革所帶來的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2)變化的特點(2)通過觀察教教師出示圖片 9,引導學生認識同一時期中國發展師出示的圖片 9,的另一面,帶領學生一同總結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認識到這一時期化的特點。12圖片材料 9:民國時期中國內陸農村生活場景 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極其不平衡的,在沿海和內陸之間、東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之間、城市和鄉鎮之間、接受過文化教育和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民眾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1.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之間的聯系: 1.在教師引導下, 1.教師通過分析通過帶領學生對比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地區特點, 通過對比近代民 比較法,引導學以及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地區特點,引導學生認識 族工業發展和社 生認識到經濟發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之間的聯系。 會生活變化所呈 展與社會生活變現出來的地域特 遷之間的緊密聯征,認識到經濟的 系,培養學生唯發展與社會生活 物主義的基本觀的變遷之間存在 點。著緊密的聯系。2.民族實業家的愛國情懷: 2.講述對張謇的 2.以張謇為個四、小結 教師隨機提問 1—2名學生,讓學生談談對于張謇的 看法:富有愛國情 例,教師通過引(5 分鐘) 看法,師生共同來總結這節課的關鍵人物——張謇 感、敢闖敢拼、敢 導學生總結其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接著教師再進行拓展和總 為人先、積極進取 上所體現的精結(如:簡要介紹課本中榮氏兄弟的例子),引導 等;從而進一步認 神,讓學生以小學生認識到在那個時代,還有許許多多和張謇一樣 識近代中國的實 見大,進一步了的實業家們在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 業家群體,感受其 解近代中國的實獻。再結合習近平主席對于張謇的評價,感受實業 作用和精神,以及 業家群體,培養家精神的現代價值。 這種精神在當代 學生的抽象思維仍具有的重要價 和概括能力,同值。 時厚植愛國情懷;讓學生認識到實業家精神在現代仍具有寶貴13的價值,加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板書設計1.本課具有較為豐富的圖片素材,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且有助于學生較為直觀地認識、感受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境況。2.本課以張謇為核心人物,以張謇其人、其開設的工廠、其生活的時代為主線,對課本的教學反思兩個子目內容進行整合,有助于學生更連貫地理解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橫向看待歷史,讓學生了解在中國近代這一段時期不同領域的發展概況。3.本課所運用的文字材料中有個別材料字數較多,可能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閱讀。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