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簡單機械》知識指導一、思維導圖二、知識點過關知識點一:杠桿1.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如蹺蹺板)【注意】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它一定是硬棒。2.杠桿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O表示。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2表示。(力的作用線: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注意】支點一定在杠桿上,而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都在杠桿上;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到作用點的距離。(認真區別作用線與作用點)1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杠桿一定是直的 B.使用杠桿時可以省力同時又省距離 C.動力臂一定等于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D.動力臂不僅與動力作用點的位置有關,而且還跟動力的方向有關3.力臂的畫法一定點(支點),二畫線(力的作用線),三從點(支點)向線(力的作用線)引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即為力臂,并表上相應的符號(l1或l2)。如下圖:一定點二畫線三引垂線2如圖甲所示,用鋼絲鉗剪鐵絲時,鋼絲鉗可以看成是兩個杠桿的組合,其中一個杠桿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乙中:(1)畫出動力F1的力臂;(2)從A、B兩點中選擇更省力的位置,在該點處畫出阻力F2的示意圖。4.杠桿的平衡條件含義: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或緩慢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杠桿平衡條件:動力 X 動力臂 = 阻力 X 阻力臂(F1l1 = F2l2)3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小華利用杠桿、細線、鉤碼等器材進行探究:(1)調節杠桿平衡時,根據生活經驗,需要保持杠桿在 位置平衡。從實驗的角度來講,杠桿在這個位置平衡是為了方便讀取 。(2)如圖所示在杠桿左側的A點掛上兩個鉤碼,為了使杠桿保持平衡,在杠桿的右側掛鉤碼時,是先確定細線位置再掛鉤碼還是先掛鉤碼再確定細線位置? 。理由是 。(3)操作完成后,杠桿在如圖所示的位置重新平衡。小華多次在左右兩側各加掛等量鉤碼,并保持細線位置不變,發現杠桿每次都能平衡。通過記錄上述實驗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只有支點左右兩側的力臂和力的大小相等,杠桿才能平衡”。請你分析這一過程得出的結論是否可信? ?。ㄟx填:“是”或“否”),理由是 。 5.杠桿的分類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是等臂杠桿。即:l1=l2 F1=F2。(如:托盤天平)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即:l1>l2 F1<F2。(如:核桃夾)特點:省力但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是費力杠桿。即:l1<l2 F1>F2。(如:鑷子)特點:費力但省距離4如圖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瓶蓋起子B.剪鐵皮的剪刀C.撬棒D.船槳 知識點二:滑輪1.定滑輪與動滑輪定滑輪:工作時,軸不隨物體運動。(實質等臂杠桿)特點:①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若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時,利用定滑輪提起重為G的物體時,拉力F=G。②不省距離,若物體移動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h。動滑輪:工作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實質省力杠桿)特點:①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若不考慮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時,利用動滑輪提起重為G的物體時,拉力F=G/2。②費距離,若物體移動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5借助簡單機械將同一重物提升(忽略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如圖裝置中最省力的是( ?。?br/>ABCD 5.滑輪組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特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省力F、移動距離s及速度v情況:豎直滑輪:情況一:不考慮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F=G物/n ,s=nh,v繩=nv物。情況二:不考慮繩重及摩擦:F=(G物+G動)/n ,s=nh,v繩=nv物。水平滑輪:不考慮滑輪及繩子的摩擦:F=f/n(f為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s=ns物,v繩=nv物。【注意】n為動滑輪上繩子的股數,n的判斷方法:只看動滑輪,即數直接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股數即為n的值。滑輪組的繞線方式:從鉤子出發,上下交替,從里向外(繩子在受力的時候處于拉直的狀態,所以在畫繞線方式的時候一定要用刻度尺畫)6如有一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個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輪組利用300N的力將重物勻速提到樓上,請在圖上畫出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 知識點三:機械效率1.有用功(W有):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就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必須做的功;做功中,有用功越大越好)2.額外功(W額):人們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3.總功(W總):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W總= W有+ W額)4.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機械效率必然小于1)【注意】①機械效率的高低只能說明有用功在總功所占比例的大小,與是否省力、做功多少無關;②功率大,機械效率不一定高;機械效率高,功率不一定大,請大家不要混為一團!7(多選題)火神山建設工地上,工人師傅用相同的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如圖所示,用它們來提升同一重物,甲滑輪組將重物舉高1m,乙滑輪組將重物舉高2m,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條件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滑輪組拉力大,做的額外功少 B.乙滑輪組省力,所以它的機械效率高 C.乙滑輪組將重物舉得高,所以它的機械效率高 D.乙滑輪組做的有用功多,但甲、乙機械效率相等 8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康維佳用滑輪組作了3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1)根據實驗數據請在圖中完成滑輪組的繞線。(2)實驗過程中,應豎直向上 拉動繩子自由端的彈簧測力計。(3)在進行第3組數據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同一滑輪組,物重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5)在進行第2組數據測量時,物體上升的速度為0.1m/s,則拉力F的功率為 W,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為 J。 9如圖所示,沿斜面將一個質量為6kg的物體勻速由A點拉到B點的拉力為40N,升高的高度為0.5m,AB的長度為1m,求:(g=10N/kg)(1)拉力做的有用功:(2)斜面的機械效率;(3)物體受到的摩擦力。(4)請提出提高該斜面效率的方法: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