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3-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的本質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學習目標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①科學史;②遺傳物質的特點;③對遺傳規律的早期推測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①體內轉化(格里菲思);②體外轉化(艾弗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的實驗課堂引入——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遺傳學的大佬們(300+)1866年1900年科學家甲大佬說得對!孟粉永相隨!科學家乙大佬說得對!孟粉永相隨!我發現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我還發現了他們的遺傳規律孟德爾我就很牛啊朋友們?。?!孟德爾課堂引入——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遺傳學的大佬們(300+)1900年我覺得基因在染色體上,但我證明不了。。。。。。薩頓薩頓樓上大神們說的對,但我準備把遺傳因子改名叫基因,這樣順多了。約翰遜課堂引入——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遺傳學的大佬們(300+)1908年我覺得你們都在瞎扯,直接把群名改成“孟德爾粉絲群”吧摩爾根遺傳學的未來還得是看我摩爾根的摩爾根1910年嘿嘿嘿 怪不好意思的 ~孟大神我直接路轉粉!?。?br/>摩爾根孟德爾:發表《植物雜交實驗》1866年1891年科學家1903年1910年1928~1944年格里菲思和艾弗里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人們就已經觀察到了染色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格里菲斯和艾弗里:證明遺傳物質是DNA,而非蛋白質赫爾希和蔡斯: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課堂引入——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通過豌豆實驗證明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通過對蝗蟲細胞觀察得出假說通過果蠅實驗證明20世紀中期:科學家發現:染色體主要組成成分:DNA和蛋白質。 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現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在這兩種物質中,究竟哪一種是遺傳物質呢?這個問題曾引起生物學界激烈的爭論。你認為遺傳物質可能具有什么特點?你認為要想說明某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的可行方法有哪些?討論問題探討——遺傳物質的特點①能夠自我復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 ;②能夠指導蛋白質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的過程;③能貯存大量遺傳信息;④結構比較穩定,但又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染色體既含核酸也含蛋白質,那攜帶遺傳信息的分子究竟是什么?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①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20世紀20年代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生物大分子)不同排列順序不同蛋白質可能蘊含著遺傳信息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連接形成推測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②DNA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占少數)20世紀30年代脫氧核苷酸的化學組成DNA聚合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觀點占主導地位對DNA結構了解不清晰“我們表示懷疑!”艾弗里赫爾希格里菲思蔡斯過渡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①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類型 R型細菌 S型細菌菌體 無多糖類莢膜 有多糖類莢膜菌落 粗糙(rough) 光滑(smooth)毒性 不致病 可致病,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發敗血癥死亡1. 實驗材料:小鼠和兩種肺炎鏈球菌拓展:菌落、莢膜菌落:是由單個細菌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種群。莢膜:某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面包圍的一層膠狀物質,主要成分是多糖。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感染人體或動物后,容易被吞噬細胞吞噬消滅,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生活并繁殖。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①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小鼠不死亡從死亡的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小鼠不死亡方法體內轉化實驗現象?注射R型活細菌+加熱致死的S型菌注射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注射S型活細菌注射R型活細菌從死亡的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①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1、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如何進行對照?不同對照的結論是什么?2、對于D組的實驗結果你怎么解釋,你會做出怎樣的假設?思考Thinking假說二:R菌以某種方式使加熱殺死的S型菌“復活”假說三:在死亡的S菌作用下,R菌突變為S菌假說五:死亡S型菌的“某物質”進入R型菌,使其轉化為活S菌 合成出莢膜假說一:少量殘余S菌大量繁殖假說四:S死菌刺激小鼠體內產生免疫物質,后者刺激R菌突變成了S菌××建立假說要注意一定的有效性高溫使蛋白質結構破壞不可逆假說……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①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資料:格里菲思了解到肺炎雙球菌有很多類型,S菌有Ⅰ-S、Ⅱ-S、Ⅲ-S,R菌有Ⅰ-R、Ⅱ-R、Ⅲ-R,且自然狀態下會有S菌突變為同型R菌,如:Ⅱ-S可突變為Ⅱ-R,但不會突變為Ⅲ-R。轉化實驗中用到的材料是Ⅱ-R菌與Ⅲ-S菌,且第四組實驗小鼠體內提取出來的活S菌為Ⅲ-S假說三:在死亡的S菌作用下,R菌突變為S菌假說五:死亡S型菌的“某物質”進入R型菌,使其轉化為活S菌 合成出莢膜假說四:S死菌刺激小鼠體內產生免疫物質,后者刺激R菌突變成了S菌××推斷:(教材43頁)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促成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①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基因重組S型細菌莢膜控制莢膜形成的X基因加熱殺死被破壞的S型細菌X基因吸附在R型細菌表面X基因進入R型細菌重組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只是少數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深入分析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本質是什么?破壞了誰?保留了誰?格里菲思提出的“轉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呢?思考Thinking過渡多糖脂質 蛋白質RNA DNA…… 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科學家,為了弄清楚這種轉化因子到底是哪一種物質,你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思考Thinking科學方法——自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減法原理”必須將蛋白質、其他物質與DNA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它們的作用但是當時的技術有限,并不能徹底提純這些物質,因此,可以通過酶解法,將物質一個個的排除,通過觀察剩余提取物的轉化活性來尋找轉化因子,這就是實驗設計的“減法原理”(課本P46)S型細菌多糖蛋白質RNADNA脂質適應范圍: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含義:與常態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舉例:在“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分別作加溫、滴加FeC13溶液、滴加肝臟研磨液的處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含義:與常態比較,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舉例: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就利用了“減法原理”。減法原理對照組實驗組實驗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實驗組科學方法——自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減法原理”第一組 第二~四組 第五組R型細菌S型細菌混合R型細菌S型細菌混合蛋白酶(或RNA酶、酯酶)混合DNA酶有R型細菌的培養基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有R型細菌的培養基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有R型細菌的培養基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R型細菌體外轉化實驗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②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只有DNA酶能阻止轉化實驗,表明DNA極有可能就是細胞提取物中有活性的轉化因子結論:轉化因子很可能是DNA, 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討論1: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細胞提取物可能有哪些成分?討論2:第一組實驗有什么作用?討論3:第二到第五組實驗中加入的酶有什么作用?蛋白質、RNA、脂質、DNA。作空白對照破壞細胞提取物中相應的蛋白質、RNA、脂質和DNA。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②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②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S型細菌死亡的S型細菌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制備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加熱致死破碎,除去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脂質加入有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與R型細菌的培養基混合混合、接種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②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質疑Question細胞提取物不夠純;當時科學界深信蛋白質是遺傳物質。過渡艾弗里的實驗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實驗中提取出的DNA,純度最高時也還有0.02%的蛋白質,因此,仍有人對實驗結論表示懷疑。有沒有比細菌更為簡單的實驗材料?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新技術,完成了另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實驗.他們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例題: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個實驗中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課堂檢測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赫爾希(右,A.D.Hershey,1908-1997)和蔡斯(左,M.C.Chase,1927-2003)1952年時 間美國遺傳學家赫爾希和他的助手蔡斯科學家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實驗技術定義: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結構:頭部和尾部成分:頭部和尾部的外殼由蛋白質構成,頭部含有DNA。T2噬菌體的模式圖實驗材料——T2噬菌體頭部尾部DNA蛋白質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電鏡照片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⑴個體很小,結構簡單,容易看出因遺傳物質改變導致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外殼。⑵繁殖快。細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時間內可大量繁殖。1.艾弗里與赫爾希等人選用細菌或病毒作為實驗材料,以細菌或病毒作為實驗材料具有哪些優點?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大腸桿菌注入的噬菌體DNA思考Thinking實驗材料——T2噬菌體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2.從控制自變量的角度,艾弗里實驗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釋放吸附注入合成組裝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思考Thinking設法將DNA與其他物質分開,單獨、直接研究它們各自不同的遺傳功能。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徹底分離DNA與蛋白質。DNA35S32P蛋白質3.可以直接標記噬菌體嗎?不可以噬菌體是DNA病毒,無法單獨在培養基上存活。必須寄生在活的宿主細胞內才能繁殖。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思考Thinking標記的親代T2遺傳物質的條件——能自我復制,保持連續性 ;能指導蛋白質合成來控制性狀子代T2是否有放射性實驗結論?①用什么標記?②如何標記?③不能同時標記兩種物質,當時的技術無法區分二者的放射性。①子代在哪兒?②如何保證子代所處位置?③實驗結果?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思考Thinking1.先標記大腸桿菌大腸桿菌 + 含35S的培養基→含35S的大腸桿菌大腸桿菌 + 含32P的培養基→含32P的大腸桿菌2. 再標記T2噬菌體T2噬菌體+含35S的大腸桿菌→含35S的T2噬菌體T2噬菌體+含32P的大腸桿菌→含32P的T2噬菌體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實驗結果:35S標記的一組,上清液放射性較高,沉淀物放射性較低分別用35S標記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經短時間保溫后用攪拌器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細菌裂解后檢測子代噬菌體的放射性35S標記的噬菌體進一步觀察: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中,檢測不到35S標記的蛋白質。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1:35S標記攪拌不充分理論上上清液沉淀物其中一個大腸桿菌實際上①35S標記的一組,為什么沉淀中出現了放射性?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1:35S標記思考Thinking32P標記的噬菌體分別用32P標記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經短時間保溫后用攪拌器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細菌裂解后檢測子代噬菌體的放射性實驗結果:32P標記的一組,上清液放射性較低,沉淀物放射性較高。進一步觀察: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中,可以檢測到32P標記的DNA。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2:32P標記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2:32P標記思考Thinking保溫時間長理論上上清液沉淀物若該大腸桿菌有一個噬菌體侵入實際上部分釋放出來釋放未來及侵染實際上保溫時間短②32P標記的一組,為什么上清液中出現了放射性?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2:32P標記1、用含35S 的噬菌體去感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后,經攪拌、離心后,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為什么仍然有很低的放射性?2、用含 32 P 的噬菌體去感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后,經攪拌、離心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而為什么上清液仍然有很低的放射性?可能是由于還有少量的含35S 的噬菌體仍吸附于大腸桿菌上,未從中分離出來。可能是由于少量含32 P 的噬菌體還未吸附于大腸桿菌上或含有32 P 的子代噬菌體已經從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培養(保溫)時間過短,——培養(保溫)時間過長,——攪拌不充分噬菌體的侵染細菌實驗----實驗過程噬菌體侵染細菌小結:DNA是遺傳物質的研究歷史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赫爾希和蔡斯)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含有某種促使R型活細菌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轉化因子)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積極思考:DNA是唯一的遺傳物質嗎?以下生物的遺傳物質是什么呢?流感病毒SARS病毒煙草花葉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過渡有些病毒不含DNA,只含有蛋白質和RNA,如煙草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的實驗RNA是遺傳物質提取RNA蛋白質外殼RNA蛋白質提取感染感染煙草不感染病毒煙草感染病毒分離煙草煙草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的實驗各種生物的遺傳物質生物類別 核酸種類 舉例 遺傳物質細胞 生物 真核生物 DNA和RNA 變形蟲、玉米、人 DNA原核生物 DNA和RNA 細菌、藍藻 非細胞生物 (以病毒為例) DNA 噬菌體 RNA 煙草花葉病毒、HIV等 RNA綜上所述,除RNA病毒外,其它(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的實驗生物界細胞生物非細胞生物RNA病毒:艾滋病病毒(HIV逆轉錄)、流感病毒(如禽流感,豬流感,現稱甲型H1N1病毒)、SARA病毒、登革熱病毒、甲肝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及類病毒等DNA病毒:噬菌體、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原核生物:細菌、支原體、衣原體、藍藻、放線菌等真核生物:植物、動物、原生生物、真菌遺傳物質是RNA遺傳物質是DNA總結:不同生物遺傳物質的判斷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遺傳物質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證據R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格里菲思)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艾弗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赫爾希、蔡斯)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的實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課程小結1.判斷有關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敘述的正誤(1)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的DNA已經全部斷裂,失去活性()(2)在艾弗里的實驗中,DNA酶將S型細菌的DNA分解為脫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細菌發生轉化()(3)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4)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5)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將DNA和蛋白質分開,分別觀察其作用()(6)在轉化過程中,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的DNA沒有進入R型活細菌的細胞中()課堂檢測2.判斷有關生物遺傳物質敘述的正誤(1)生物遺傳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2)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3)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是RNA()(4)小麥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5)乳酸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課堂檢測1.枯草桿菌具有不同類型,其中一種類型能合成組氨酸。將從這種菌中提取的某種物質,加入培養基中,培養不能合成組氨酸的枯草桿菌,結果獲得了活的能合成組氨酸的枯草桿菌。這種物質可能是( )A. 多肽 B. 多糖 C. 組氨酸 D. DNAD2. 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表明( )A. DNA是遺傳物質C. 病毒中有DNA,但沒有蛋白質AB. 遺傳物質包括蛋白質和DNAD. 細菌中有DNA,但沒有蛋白質課堂檢測3.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只有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菌的細胞中,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胞外。大腸桿菌裂解后,釋放出的大量噬菌體卻同原來的噬菌體一樣具有蛋白質外殼。 試分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的來源。實驗表明,噬菌體在感染大腸桿菌時,進入大腸桿菌內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數蛋白質卻留在大腸桿菌的外面。因此,大腸桿菌裂解后,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是利用親代噬菌體的遺傳信息,以大腸桿菌的氨基酸為原料來合成蛋白質外殼的。課堂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課件.pptx media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