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筆墨千秋》教學案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講述法能夠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含義,中國畫的流變(線描-工筆-寫意)以及中國畫的特點(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用筆狀物傳情;神似,不似之似;以大觀小,小中見大)。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賞析討論法了解中國畫的流變和特點,能夠運用中國畫的基本知識分析具體作品。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目標 本課注重培養 通過對中國畫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畫的成就及特點,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能夠描述自己對具體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畫的含義,中國畫的流變以及中國畫的特點。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作品,如何通過語言或短文描述自己對具體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中國畫作品,筆墨紙硯,掛圖等教學方法 講授、問題法、體驗法、啟示法教 學 過 程 學習過程 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一、欣賞導入: 1、分別出示圖片《虢國夫人游春圖》和《倒牛奶的女傭》。 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分析中國畫和油畫的不同之處。 教師總結:中國畫重視線條和筆墨,油畫通過透視或光影表現體積。中國畫重視寫意(意指心意,寫意是指不求形似,著重描繪物象的神韻和抒發作者的感情),西方油畫重視寫實。 中國畫呈現出的藝術效果與西方油畫是截然不同的,它以幾千年形成的文化傳統,完備的繪畫體系,獨特的表現形式,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 通過欣賞,同學們肯定有很多疑問: 中國畫畫得不像,它的魅力在哪,怎樣來欣賞和分析中國畫? 中國畫是怎樣形成與發展的? 中國畫有哪些分類? 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學習和探究中國畫,感受中國畫里的《筆墨千秋》! 二、講授新課: (一)回顧中國畫的概念 介紹中國畫的工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中國畫就是用它們畫出來的。這些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國畫獨特表現效果的重要部分。 (二)中國畫的形成與發展 (線描)戰國: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后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 分析《人物龍鳳圖》(帛畫)用線特點:線條行如流水曲折、剛柔、緩急、濃淡、粗細相結合,造型多端,技法相對成熟。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繪畫達到頂峰,并出現了世俗化傾向?!队未簣D》 《搗練圖》 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文人畫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 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 19世紀以后,以齊白石、李可染、徐悲鴻等為代表的畫家,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改革和創新,為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 引導學生總結出不同技法的中國畫產生的順序線描—工筆—寫意,這也是中國畫的三大類。 (三)對比線描、工筆和寫意畫作品,引導學生分析出它們的特點,總結不同之處: 線描:不著色彩,骨法用筆,造型生動。 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極其細膩地描繪物象。 寫意畫:筆法豪放簡練,概括,一揮而就,筆觸瀟灑,重在傳神。 活動:比較老師畫的三幅作品,判斷出它們的種類,并能說出判斷依據。 (四)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1、以大觀小的觀察方法 《千里江山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中群山起伏,江河交錯,煙波浩渺,氣勢十分雄偉壯麗。 引導學生回答: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從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開闊的畫面 老師總結:中國人多喜歡登高望遠,從高處把握全面。這就形成了中國畫中"以大觀小",強調以"想象"為本質特征的觀察認識方法。 花鳥是中國畫表現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善于借花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見大",一草一術往往折射出人們的宇宙觀。 "不似之似"。 欣賞朱耷《游魚圖》,回答:這條魚在哪里 它和現實中的魚有什么不同 背景不著一物,憑借魚的生動姿態交代環境。 此畫上著一條游魚,空無所依,白眼向天,不僅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畫中以空靈、含蓄、減省為最高審美的藝術法則,更透過游魚的白眼將八大山人一己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畫家筆下的藝術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觀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刪繁就簡,追求“不似之似”的藝術趣味。 介紹朱耷的人物背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繪畫目的和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3、用筆——狀物傳情: "書畫同源",繪畫筆墨技法與中國書法用筆密不可分。比較繪畫線條和書法線條,你有什么發現 中國畫的線不僅僅是用來刻畫形象的,線條運行的本身也流露著藝術家的情感。不同質感的線條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覺感受,并主宰著畫面的整體風貌。 活動:對比《送子天王圖》和《東坡玩硯圖》,比較人物畫作品中衣褶的線條表現之間的差別。 總結: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現中國書法意趣。 我們來分析《五牛圖》中的線描表現,并思考如下問題。 1、牛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畫中的線條給你什么感受 線條的質感是方正還是圓潤,凝重還是飄逸 4、用墨賦彩: 老師講解墨法 墨分五色: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墨法:破、破、積墨。 運筆時的水分多少、速度疾緩、提按使轉等,造成畫面墨色千變萬化,淋漓盡致。 有一位明朝的畫家,他把墨法運用到了極致,他的大寫意花鳥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代表了明朝花鳥畫的最高峰,他就是徐渭,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代表作,體會他的作品里酣暢淋漓的筆墨。 教師依照《墨葡萄圖》圖示列舉的方法演示墨色變化,或與學生互動,共同嘗試。 墨色的表現不可脫離用筆,對比兩幅山水畫,說一說它們的不同之處?!度菹S圖》疏淡用筆,表現了什么樣的心境 《山水圖軸》與《容膝齋圖》筆法上的不同之處以及墨色效果差異。 活動:引導學生對比和分析作品中不同的用筆用墨,以及不同的筆墨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三:課堂作業 欣賞黃賓虹的《山水圖軸》和徐渭的《墨葡萄圖》,選擇其中一幅作品,試著分析作品中的筆墨特點,撰寫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小組間討論式解答問題。 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短文。 老師和學生點評。 四、課堂總結和評價 1、由學生歸納中國畫的表現特點,教師進行補充。 2、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被這傳承數千年,凝聚了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智慧與精神的中國畫所深深吸引,并為中國擁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而感到無比自豪!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和研究中國畫,感受中國畫的意境美。 欣賞、討論 1、 欣賞繪畫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和《倒牛奶的女傭》,分辨出是中國畫或油畫。嘗試通過分析作品說一說中國畫和油畫的不同之處。 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對中國畫建立初步的認識。 2、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內容學習: 怎樣來欣賞和分析中國畫? 中國畫是怎樣形成與發展的? 中國畫有哪些分類? 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二、學習新課: (一)回顧中國畫的概念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 中國畫是指以水為調和劑,以墨為主要顏料,以毛筆為主要工具,在宣紙或絹上創作的繪畫。 (二)中國畫的形成與發展 通過老師的介紹和作品欣賞,了解中國畫的流變。 (線描)戰國: 分析《人物龍鳳圖》(帛畫)用線特點:線條行如流水曲折、剛柔、緩急、濃淡、粗細相結合,造型多端,技法相對成熟。 隋唐時期:《游春圖》 《搗練圖》 (工筆)五代兩宋:《清明上河圖》 《紅蓼白鵝圖》 (寫意)元、明、清:《天池石壁圖軸》 《清荷》 《蘭竹石圖》 19世紀以后:《萬山紅遍》 《墨蝦》 《奔馬圖》 總結出不同技法的中國畫產生的順序線描—工筆—寫意,以及中國畫根據內容和技法來分的不同種類。 (三)對比線描、工筆和寫意畫作品,分析出不同繪畫的特點,總結不同之處: 線描:不著色彩,骨法用筆,造型生動。 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極其細膩地描繪物象。 寫意畫:筆法豪放簡練,概括,一揮而就,筆觸瀟灑,重在傳神。 活動:比較老師畫的三幅作品,判斷出它們的種類,并能說出判斷依據。 (四)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1、以大觀小的觀察方法 欣賞《千里江山圖》,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從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開闊的畫面 了解“以大觀小”的觀察方法:中國人多喜歡登高望遠,從高處把握全面。這就形成了中國畫中"以大觀小",強調以"想象"為本質特征的觀察認識方法。 了解“小中見大”的觀察方法:花鳥是中國畫表現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善于借花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見大",一草一術往往折射出人們的宇宙觀。 "不似之似"。 欣賞朱耷的《游魚圖》,回答:這條魚在哪里 它和現實中的魚有什么不同 通過欣賞《游魚圖》,嘗試說一說作品的特點和作品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3、用筆——狀物傳情: 欣賞作品《送子天王圖》和《依樣》感受中國繪畫中書法的意趣。 活動:對比《送子天王圖》和《東坡玩硯圖》,比較人物畫作品中衣褶的線條表現之間的差別。 學習筆墨的作用: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現中國書法意趣。 分析《五牛圖》中的線描表現,并思考、回答如下問題。 1、牛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畫中的線條給你什么感受 線條的質感是方正還是圓潤,凝重還是飄逸 4、用墨賦彩: 學習墨法 墨分五色: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墨法:破、破、積墨。 通過老師的介紹,對徐渭和墨葡萄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欣賞《墨葡萄圖》中豐富的墨色變化。 分辨出不同的用墨方法。 墨色的表現不可脫離用筆,對比兩幅山水畫,說一說它們的不同之處?!度菹S圖》疏淡用筆,表現了什么樣的心境 《山水圖軸》與《容膝齋圖》筆法上的不同之處以及墨色效果差異。 活動:學生對比和分析作品中不同的用筆用墨,探討不同的筆墨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三:課堂作業 欣賞黃賓虹的《山水圖軸》和徐渭的《墨葡萄圖》,選擇其中一幅作品,試著分析作品中的筆墨特點,撰寫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小組間討論式解答問題。 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短文。 學生互評。 四、課堂總結和評價 1、由學生歸納中國畫的表現特點,教師進行補充。 2、產生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3、對下節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利用對比中國畫和油畫的不同,使學生對中國畫建立初步的認識。 將課堂變為問題式、項目式教學,提出問題,授課過程中師生逐漸解決每一個問題,并最終落實到如何賞析中國畫上,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揭示課題 回顧中國畫的概念,學生小學時候就已經學過國畫,但是本課是初中階段的第一節美術課,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回顧。 教師需要豐富的語言,穿插對古代名畫故事式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本環節雖然老師是主體講解人,但是學生是需要注重提取知識點的,講解后,學生要總結出中國畫根據內容和技法來分的不同種類。 總結是對中國畫的產生與發展知識點進行一個回顧和深化。 通過欣賞大量的作品,學生感受不同技法的中國畫的不同特點,能分辨出作品類別,并能說出判斷依據。 通過作品分析,學生歸納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以大觀小、小中見大、不似之似等,教師進行補充。 把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生自主欣賞、探討,總結出不同線條特點以及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 通過分析《五牛圖》鞏固用筆知識。 學習墨法 欣賞《墨葡萄圖》,嘗試說一說作品中的墨法,及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對比討論《山水圖軸》與《容膝齋圖》筆法上的不同之處以及墨色效果差異??偨Y探討不同的用筆、用墨產生的不同畫面效果。 通過課堂作業,學生間討論分析,總結觀點,落實到本節課讓學生學會賞析美術作品的最終教學目標。 老師總結點評,學生通過本節課能懂得感受中國畫的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為接下來的美術技法學習打下基礎。板書設計什么是中國畫 中國畫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畫的分類 線描——工筆——寫意 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特點 以大觀小、小中見大 不似之似 用筆狀物傳情 用墨賦彩 如何賞析中國畫 類別、內容、筆墨特點、體會到什么樣的情感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