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識記哲學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區分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2.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把握做題方法。[教學重點、難點]1. 哲學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2. 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區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展示法。[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同學們!前幾周我們一起復習了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修二《經濟與社會》、必修三《政治與法治》、從本周開始我們就要進入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的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因為哲學比較抽象所以復習的時候進度會放慢,請同學們理解并及時記憶,本節課我們一起復習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相關知識。二、復習舊知考點一:哲學的含義教師活動:教師提問什么是哲學?點名提問學生。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問師生共同理解哲學的內涵:1.從本義上看: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3、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4、從哲學與時代的關系看: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5.從哲學的產生看: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教師活動:教師課件出示針對訓練,鞏固學生對含義的把握1、【對點訓練】(2017·江蘇·高考真題)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組織結構中,人們重視家庭的團聚、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和諧。受其影響,中國傳統哲學有著濃厚的“尚圓”思維,講究圓滿、圓融、圓通,花好月圓、團團圓圓等也成為普通中國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見( )①傳統文化對社會變革有深刻影響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③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改造世界④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對點訓練】(2022·廣東汕頭·一模)“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這種思想影響了古人對世界萬物的認識,“外圓內方”也成為了古代儒家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和處世方法。這表明( )①方圓之道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③世界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④人生的價值在于對完美人格的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對點訓練】(2021·廣東·高考真題)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 )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 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教師活動:教師提問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請學生回答學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師生共同復習基礎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一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凡認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的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是世界的本原的是唯心主義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思維能認識存在是可知論,思維不能認識存在是不可知論。教師活動:根據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劃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接下來我們一起復習唯物主義經歷的三種基本形態師生共同復習唯物主義經歷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師活動:課件出示觀點引導學生判斷鞏固基礎知識牛刀小試:請判斷下列觀點分別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1.水是萬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5.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6.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7.宇宙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燒,在一定的方寸上熄滅 。8.氣者,理之依也。學生活動: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教師活動:教師課間出示對點訓練:4、【對點訓練】(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觀點中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有( )①水是世界萬物的本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④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教師活動:復習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我們一起復習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師生共同復習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教師活動:教師課間出示觀點讓學生判斷:1(戰國)孔子:畏天命,無所禱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2 (法)笛卡爾:我思,故我在3(古希臘)柏拉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現實世界是理念的“影子”。4(戰國)孟子:萬物皆備于我5《圣經》說: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6(英)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7(春秋戰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8(明)的王陽明:“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心外無物”9(德)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10(南宋)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1(南宋)朱 熹: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先有此理12(德)黑格爾:“絕對精神”產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學生活動:學生根據課件內容判斷教師活動:教師課件出示對點訓練5、【對點訓練】(2020·江蘇·高考真題)有人說: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稱之為“樹”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樹,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樹,不管你我看到的樹是多么相似,而“樹”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蘊含的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B.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C.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D.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三、課堂小結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復習了哲學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大家要注意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四、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完成會考指導92、93頁的練習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