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10課 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的興起,掌握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 2.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的過程,掌握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4.正確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動。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多媒體展示,史料教學法
學習方法 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重點 掌握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正確認識文天祥抗元行動。
學情分析 經過半年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學史興趣較濃,思維較為活躍,合作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經過6、7、8、9課的學習,學生對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有一定認識,為學習元朝統一奠定基礎。七年級學生側重感性思維,全面辯證的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通過課堂討論、合作交流進一步提高。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師:兩宋時期我國先后出現了哪幾個少數民族政權?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在黑板上畫出簡易圖。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喚醒學生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知識的回顧。描述印象中的蒙古,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正當金與南宋劍拔弩張之時,在大興安嶺區域,一個少數民族悄然興起,這個民族就是——蒙古族。請用一個詞來描述你印象中的蒙古。 生:草原 生:遼闊 生:奶牛 生:豪放 生:奶酪……
展示蒙古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圖片
過渡 教師:蒙古的文化豐富多彩,這個民族古老而神秘,建立了強大而統一的國家,使中國的疆域空前遼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興起 。本節課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統一蒙古 二、東征西戰 三、治國安邦 四、天下歸元
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蒙古的興起,掌握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 2.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的過程,掌握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4.正確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動。)請一位同學誦讀學習目標
統一蒙古 自主學習 自學第一二子目,解決以下問題:蒙古族活動的區域、生活特點。 蒙古統一的背景 蒙古統一的時間、建立者、尊稱。 蒙古滅西夏、金時間,影響。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同桌相互背誦檢查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到了新知識,相互合作,真實的學。
過渡 教師:展示地圖,蒙古起源于大興安嶺,西遷至草原地區,善于騎射,過著游牧生活。由此想起一首詩:《敕勒川》學生一起背誦……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12世紀的蒙古真的像《敕勒川》中描寫的這樣悠然自在嗎?我們來看《蒙古秘史》中是這樣描述的:有星的天空旋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出示材料
引導思考 這首詩反映了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生:部落間分裂、戰爭不斷 教師:當時的人民最渴望什么? 生:統一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與材料對鐵木真的認識更加多元化,發散思維,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教師:是誰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 教師:下面我們來認識下鐵木真,請學生講述鐵木真童年的故事。 生:鐵木真 學生講述鐵木真童年故事。
教師:鐵木真到底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呢,我們看材料……
過渡 教師:正是因為具有這樣的品質,成吉思汗以驚人的膽量、恢弘的氣度將眾多的部落聚集在自己的旗下,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國。邊說邊展示鐵木真的圖片,并解釋:成吉思意思是大海、強大,擁有海洋四方。 通過材料總結鐵木真的優秀品質。 生:忍辱負重、重用人才、身先士卒、雄心壯志……
出示材料 《哈伯斯雜志》中這樣評價成吉思汗:起于災難而終于卓越,除了耶穌,恐怕再難有人與成吉思汗匹敵。(對起于災難終于卓越進行解釋:從喪父男孩到帝國領袖)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是這樣評價成吉思汗:學生一起背這首詩。成吉思汗為什么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評價,他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學生總結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采取一些列措施鞏固蒙古,發展蒙古。(本條內容學生回答有些困難,引導學生閱讀48頁相關事實,進行概括) 設計意圖:循循善誘,在偉人的評價中引導學生概括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
二、東征西戰 教師: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開始了東征西戰,他曾經說過:我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對外征服了俄羅斯、西亞、印度河流域。對內征服了西夏和金。成吉思汗于1115年攻占了中都,1218年滅掉西遼,1227年滅掉西夏,然而,成吉思汗卻止步于六盤山。(邊說邊展示多媒體動態圖) 學生驚嘆于成吉思汗的野心勃勃,東征西戰之遼闊。
過渡 1227年7月當西夏的最后一個皇帝去六盤山投降時,成吉思汗卻未出面,而是在賬外行禮,如此盛大的受降儀式,成吉思汗未出面,理由只有一個:成吉思汗已經病逝。成吉思汗臨終前向諸子講述了聯宋滅金的戰略,同時叮嚀諸子在他死后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避免西夏軍因此而增強反抗的斗志。(插入故事,激發興趣)
教師: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后繼者繼續完成他的統一大業,1234年滅掉金,1246滅吐蕃,1253滅大理,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統一全國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夙愿,他的這一美好愿望是他的孫子忽必烈完成。接下來我們學習忽必烈是如何治國安邦、實現統一的。 設計意圖:在動態圖中感悟成吉思汗的宏圖大志,野心勃勃。插入小故事,豐富內容,點燃學生熱情,激發學生興趣。
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第三子目: 是誰繼承了蒙古汗位? 他的治國方略是什么? 元朝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南宋是怎樣滅亡的?抗元名將有哪幾位? 5、元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關鍵詞記憶法) 自學成果展示(男女生展開知識pk)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鞏固新知識,學生生動地學,嘗試新方法,受到新啟發。
小組討論 師生互動 教師:元朝建立后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采取什么樣的治國措施呢?我們通過材料進行具體的認識。首先,引導學生理解材料。小組討論(5分鐘) 小組展開熱烈的討論
展示材料一:元大都復原圖 材料二: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學,“圣度優宏,開白炳,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 ——《元史》 探究:《元大都平面圖》的建筑有什么特點?忽必烈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和文化,這對他完成統一大業有什么幫助?
生:我們小組認為,元大都平面圖跟唐朝長安平面圖有些相似,這說明元朝學習漢族的文化。 師:元朝為什么要學習漢族的文化呢?(適時、適度的引導,利于學生對知識深層次,多維度理解。) 生:為了得到漢族人的認可,有利于鞏固統治。 生:我們小組認為,推行中原地區的制度、文化,我認為會促進民族交融。 生:我們小組認為,漢族人認可了元朝的通知制度,有利于社會安定。 教師:忽必烈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進漢族先進的制度與文化,取得了漢族地主階級對元政權的認可,有利于社會安定和民族交融,為元朝完成統一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材料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元大都復原圖與唐長安平面圖接近,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出新的質疑,解決新問題。
四、天下歸元 教師:1274年,忽必烈下令20萬元兵自漢江入長江,沿長江東下,一路上南宋將領或者紛紛投降,或者望風而逃,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對抗。 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氣數已盡。 1279年,宋軍與元軍展開 “崖山海戰”,宋軍被元軍擊敗,丞相陸秀夫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bǐng)跳海而死,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教師邊說邊展示動態圖) 元朝建立了空前遼闊的大一統國家,展示元朝疆域版圖,感悟元朝疆域的空前遼闊。 設計意圖:動態生成,感悟南宋滅亡的悲壯,體會元朝結束分裂,開創統一局面,并為我們有如此之遼闊疆土而驕傲。
迄于今日世上從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R可 波羅 教師對材料解釋 學生總結:元朝統一全國是大勢所趨,促進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
過渡 教師:蒙古能夠實現疆域空前遼闊的大一統局面,離不開這樣一支精銳的部隊,被譽為“上帝之鞭”的蒙古鐵騎是十三世紀最可謂的軍事力量,蒙軍僅用了五年便征服了中亞的喀拉汗國和花喇子模國,用了三年征服了波斯以及幼發拉底河北部,建立了伊爾汗國,而歷來給人留下孱弱印象的南宋卻抗擊蒙軍將近半個世紀,不得不說,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而這樣奇跡的造就離不開像陸秀夫、張世杰、文天祥這樣的抗元英雄,文天祥1278年兵敗被俘后,關押大都近四年,威武不屈,寫下了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過零丁洋》。當時忽必烈親自勸降,并且許以高官,但都被他嚴詞拒絕,最終英勇就義,年僅47歲。
出示《過零丁洋》 學生一塊背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升華情感體驗,逐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
引導提問 這句詩體現了文天祥怎樣的精神? 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崇高的民族氣節……
小組討論 教師:有人認為,既然肯定元朝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為什么還要贊揚文天祥抗元,這樣不是矛盾嗎?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小組討論,并展開辯論6分鐘) 生:我們組贊同文天祥抗元,元統一過程中對南宋發動戰爭,使南宋境內漢族人民遭受殘酷的屠殺和壓迫,導致民族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文天祥抗元,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 生:我們組支持元朝統一的進步性是不爭的事實,它結束分裂走向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奠定基礎。
辯證分析 1、元統一的進步性是不爭的事實。 2、但是元統一過程中對南宋發動的戰爭,使南宋境內漢族人民遭受殘酷的屠殺和壓迫,導致民族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3、文天祥的抗元,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 4、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設計意圖:辯證分析,化解難點,逐步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教師總結:元朝結束了中國的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300年大裂變時期,重新統一中國,由此我想起習主席說過的一句話: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面對如此空前遼闊的疆土,元朝是如何進行統治的呢,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洛宁县| 化州市| 惠安县| 隆德县| 达日县| 个旧市| 渑池县| 安达市| 盈江县| 东阳市| 沂南县| 贡山| 泗水县| 嘉兴市| 苍梧县| 西华县| 南江县| 楚雄市| 会东县| 邵阳市| 平邑县| 凌源市| 江源县| 读书| 潞西市| 卫辉市| 漠河县| 黎平县| 通化市| 三穗县| 宽城| 兴宁市| 普定县| 新竹县| 十堰市| 龙南县| 福安市| 巴林左旗| 许昌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