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4.1 鳳 陽 花 鼓1、了解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的產生背景,能唱背這首民間小調,并能根據歌曲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2、通過新舊兩首《鳳陽花鼓》的對比,感受不同的情緒及風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感受作品的情緒,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習目標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口頭詩歌創作,是人類歷史上產生最早的語言藝術之一。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內容: 分為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按類別:分為號子、田歌、山歌、長調、 花兒、小調、信天游民歌簡介作品簡介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流行于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唱的都是民間小調,曲目有近百種。歷史上鳳陽地區災荒不斷,許多人家離開家園,以打花鼓唱曲為生,鳳陽花鼓又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鳳陽歌》 ,歌中唱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據清代的記載,早期花鼓“音節凄婉,令人神醉”。另有一首流傳深廣的是“左手鑼,右手鼓,手拿鑼鼓來唱歌,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單會唱一支鳳陽歌”。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鳳陽是安徽省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卻有樣東西很出名,那就是“鳳陽花鼓”。2006年“鳳陽花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改革開放以后,鳳陽花鼓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起了很大的變化。鳳陽花鼓成了人們自娛自樂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的表演一番。安徽民歌聆聽歌曲《鳳陽花鼓》,說一說歌曲是什么情緒?歡快、活躍歌曲展現了怎樣的場景?人們邊歌邊舞的熱鬧場景作品分析聽老師范唱歌譜,說一說這首歌曲用到了哪些音符。用到了:1、 2、 3、 5、 6缺了:4、7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式:由五個音構成,廣泛存在于中國古代和民 間音樂中。讓我們再一次跟著音樂唱一唱這首歌,想一想歌曲還有什么特點?(有襯詞)襯詞是中國民歌的又一大特點。在這首民歌的襯詞中反復出現了“得兒”這個詞。“得兒”是兒化音,唱時不能分開。你覺得歌詞中的襯詞有什么好處?使歌曲更加形象、生動。◎師生合作演唱歌曲,唱的同時請同學們,用拍手表示敲鑼,擊桌子表示打鼓,為我們的演唱伴奏。1、歌曲的情緒?歡快、愉悅的。2、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3、歌曲的襯詞在哪里?“得兒”想一想手 拿 著 鑼 鼓 來 唱 歌打節拍切分節奏別 的 歌 兒 我也 不會 唱單 會 唱 個 鳳 陽 歌※讓我們齊唱歌曲,并拿起鑼鼓為歌曲伴奏。綠色代表鑼,紅色代表鼓。花鼓民間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為一男一女,一人執鑼,一人背鼓,邊歌邊舞。舊時的《鳳陽花鼓》較為凄涼新時代的《鳳陽花鼓》歡快、活躍邊打邊唱課堂表演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