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度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問答知識點總結復習提綱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意義?時間:1978年地點:北京內容:(1)思想上: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2)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還有哪一次同樣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會議?請對比一下名稱 遵義會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糾錯 糾正了博古等人的錯誤指導思想 徹底糾正了“左”的錯誤思想形成的領導集體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轉折點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重大影響 遵義會議為長征的勝利和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的表現?(1)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2)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革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恢復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3)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影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回眸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世紀中國復興之路歷經艱辛與坎坷,三位世紀偉人先后為了實現“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改變了中國前進的方向。據此請回答:三位世紀偉人分別是誰?“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分別是指什么事件?(1)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2)“救 國之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國之夢”——新中國成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強國之夢”——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走在了農村改革前面的是哪個地方 (1)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安徽鳳陽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 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農村改革的意義?①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內容以及意義?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內容:(1)所有制: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2)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擴大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3)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意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確立的?具有什么特征?意義?確立: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特征:(1)經濟制度: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2)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意義: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第9課對外開放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 (1)引進資金、技術、經驗等(2)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經濟特區的“特”表現在哪里?它的設立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特”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作用: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簡述對外開放的過程 開始: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發展與擴大:(1)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煙臺、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后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3)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建立。(4)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5)1992年后,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沿邊、省會城市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影響:①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②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③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我國加入WTO的時間和作用?時間:2001年12月作用: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簡述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確立(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2)實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 1987年,中共十三大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①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②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5)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6)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7)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及意義 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意義:(1)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2)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確立、內容和意義?確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義: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內容和意義?確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內容: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意義: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和意義?確立: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意義:(1)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2)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第11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簡述中國夢的提出、內涵、實現途徑、實質、奮斗目標 提出:2012年習近平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途徑: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奮斗目標:中共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容和意義?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意義: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內容和意義?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意義: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國當前最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單元重難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經歷了哪幾次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給我們的啟示調整:1950年,土地改革1953年,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啟示:一切從實際出發,符合國情;改革時生產關系應符合生產力發展;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