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實驗基礎-2023年高考化學終極押題預測專練(全國通用)專練2 化學實驗基礎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測定新制氯水的pH 將干燥的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點在pH試紙上B 制取干燥純凈的CO2氣體 將含少量HCl雜質的CO2氣體依次通過飽和NaHCO3溶液和濃硫酸C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用濾紙稱取4.0 g固體NaOH于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溶解,轉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D 鑒定CH3CH2Br中的溴元素 將CH3CH2Br與NaOH水溶液共熱后,滴加AgNO3溶液A.A B.B C.C D.D2.為完成下列各組實驗,選用的玻璃儀器和試劑均準確、完整的是(不考慮存放試劑的儀器)選項 實驗目的 玻璃儀器 試劑A 制取氫氧化鐵膠體 燒杯、膠頭滴管、酒精燈、玻璃棒 蒸餾水、飽和氯化鐵溶液B 用酸性KMnO4溶液測定FeSO4溶液的濃度 燒杯、錐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標準溶液、待測FeSO4溶液C 明礬大晶體的制備 燒杯、玻璃棒 明礬、蒸餾水D 檢驗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燈、試管、膠頭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A.A B.B C.C D.D3.下列實驗裝置和操作均正確的是A.制取并收集氨氣 B.從食鹽水中提取固體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犧牲陽極法保護鐵A.A B.B C.C D.D4.下列實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略去)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Ⅰ利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Br2B.利用裝置Ⅱ蒸干AlCl3溶液制無水AlCl3固體C.利用裝置Ⅲ制備Fe(OH)3膠體D.利用裝置Ⅳ驗證非金屬性S>C>Si5.輕粉(Hg2Cl2)可入藥,《本草綱目》載有其制法:將50g水銀、足量明礬和食鹽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熱充分反應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輕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備輕粉所用原料均屬于電解質 B.制備輕粉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制備輕粉過程中存在輕粉升華現象 D.本實驗中輕粉的產率約為32%6.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中為雜質),所選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均正確的是選項 被提純的物質(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乙酸乙酯(乙醇)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B Mg(OH)2[Al(OH)3] 氨水 過濾C C2H6(C2H4)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洗氣D FeCl3(Na2CO3) 水 重結晶A.A B.B C.C D.D7.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裝置甲制取SO2 B.用裝置乙制取NH3C.用裝置丙制取Na2CO3 D.用裝置丁分離苯和溴苯8.下列實驗中,現象及結論都正確,且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變黃 Cl2的氧化性強于Fe3+B 向NaCl、NaBr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 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Ksp(AgCl) > Ksp(AgBr)C 常溫下,向NaHS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 溶液變藍 Kw>Ka1(H2S)·Ka2(H2S)D 向盛有2 mL一定濃度的Na3 [Ag(S2O3)2]溶液的試管中,滴入5滴2 mol· L-1KI溶液 產生黃色沉淀 [Ag(S2O3)2]3- 能夠完全電離A.A B.B C.C D.D9.利用圖示裝置制備和收集氣體,合理的是選項 固體A 試劑B 試劑C 制備氣體A Cu 濃硫酸 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 SO2B Na2CO3 稀硫酸 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CO2C NaOH 濃氨水 稀硫酸 NH3D Zn 濃硝酸 水 NO2A.A B.B C.C D.D10.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甲稱量5.0gNaOHB.裝置乙振蕩不互溶的液體混合物C.裝置丙比較碳和硅的非金屬性強弱D.裝置丁制取純凈氫氣11.氮化鋇( Ba3N2)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高溫下,向氫化鋇(BaH2)中通入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鋇,在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備(每個裝置只用一次)。已知: Ba3N2遇水反應; BaH2在潮濕空氣中能自燃,遇水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時,先點燃裝置丙中的酒精噴燈,后點燃裝置乙中的酒精燈B.該實驗裝置中缺少尾氣處理裝置C.按氣流方向,裝置的連接順序可為c→b→a→d→e→gD.裝置甲中的濃硫酸和裝置丁中的堿石灰均可防止水蒸氣進入裝置丙中12.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且操作正確的是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I2 B.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氣C.實驗室焙燒硫酸銅晶體 D.比較KMnO4、Cl2、S的氧化性強弱13.實驗是探究物質性質的重要方法,下列操作中,實驗現象與得出的結論相一致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判斷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在試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 溶液,加熱,冷卻后,取少量水解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碘酒 溶液顯藍色,則說明淀粉未水解B 驗證反應是可逆反應 向1mL 0.1 KI溶液中加入2mL 0.1 溶液,充分反應。取反應后試樣,滴加淀粉溶液,溶液變為藍色;另取反應后試樣,加入溶液,產生黃色沉淀 反應是可逆反應C 判斷(AgCl)與(AgI)的大小 向NaCl、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有黃色沉淀生成D 判斷某溶液樣品中是否含有 向某溶液樣品中加入硫酸酸化的溶液,紫色褪去 該樣品中一定含有A.A B.B C.C D.D14.制備下列氣體(不含凈化)所選試劑和裝置均正確的是選項 A B C D氣體試劑 Cu、濃硫酸 電石、飽和食鹽水 稀鹽酸、 、裝置 (1)、(6) (1)、(4) (2)、(5) (3)、(6)A.A B.B C.C D.D15.氧化二氯()是凈化飲用水的一種有效的凈水劑,濃度過高或加熱時易發生分解并爆炸,制備反應為,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略)。相關物質數據物質 熔點 沸點-116℃ 3.8℃— -34.6℃液氨 — -33.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檢查虛框中裝置氣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裝置B中試劑是濃硫酸C.裝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風險16.是實驗室中的一種常用試劑。下列與有關的實驗,描述正確的是A.將鐵釘浸沒在溶液中可驗證鐵的析氫腐蝕B.模擬“侯氏制堿”時,應向飽和溶液中先通入再通入C.進行粗鹽提純時,可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2~3滴溶液以檢驗是否除盡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應將多余液吸出17.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溶液的轉移B.驗證乙炔使溴水褪色C.制備碳酸氫鈉D.測定Na2C2O4溶液的濃度18.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實驗方案正夠且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選項 A B C D實驗 操作實驗目的 石油分餾時接收餾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氣操作,排氣后記錄初始讀數 證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 鹽橋中的陽離子向右池遷移起形成閉合回路的作用A.A B.B C.C D.D19.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兩支試管各盛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分別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的試管中溶液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條件相同,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振蕩,靜置 溶液分層,上層呈橙紅色 氧化性:C 向含相同濃度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蕩,靜置 溶液分層,下層呈紫紅色 氧化性:D 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高錳酸鉀溶液紫色消失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A.A B.B C.C D.D20.某實驗小組學習了乙醇的化學性質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驗證課堂所學的乙醇的化學性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乙燒杯中均為78℃以上的熱水 B.銅網降低了乙醇和氧氣反應的活化能C.試管a中得到的溶液可能使鋅粒溶解 D.銅網上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現象21.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略)或儀器進行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甲儀器稱取46.72 g NaCl B.用乙裝置檢驗氣體X中是否含C.從丙裝置的下口中放出溶有的溶液 D.用丁裝置制備并收集22.下列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及現象 結論A 比較CH3COO-和的水解常數的大小 分別測濃度均為0.lmol·L-1的CH3COONH4 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B 驗證蔗糖水解產物 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試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在冷卻后的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 有銀鏡產生C 探究氫離子濃度對轉化為的影響 向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黃色變為橙紅色 增大氫離子濃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動D 比較AgCl和AgI的溶度積常數 向NaCl、NaI 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 Ksp (AgI)A.A B.B C.C D.D23.下列實驗中溫度計使用不合理的是實驗裝置實驗目的 控制某反應的溫度 分離沸點不同的互溶液體選項 A B實驗裝置實驗目的 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制取并收集一定量乙烯選項 C DA.A B.B C.C D.D24.下列實驗中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A 將打磨后的鎂條放盛入有稀鹽酸的試管中 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感覺變熱 鎂條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B 向某溶液中加銅和稀H2SO4 試管口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原溶液可能含有C 向某鈉鹽中滴加濃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 品紅溶液褪色 該鈉鹽為Na2SO3或NaHSO3D 向濃度均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現藍色沉淀 Ksp[Mg(OH)2]>Ksp[ Cu(OH)2]A.A B.B C.C D.D25.某實驗小組要定量探究鐵銹蝕的因素,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氣密性,將5 g鐵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時刻,加入2 mL飽和氯化鈉溶液后,再將一只裝有5 mL稀鹽酸的注射器插到燒瓶上,采集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鐵發生銹蝕的反應是放熱反應B.溫度降低是因為反應速率減慢了C.BC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和氧氣直接反應生成了氧化鐵D.壓強變大是因為發生了鐵的析氫腐蝕化學實驗基礎-2023年高考化學終極押題預測專練(全國通用)押題2 化學實驗基礎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測定新制氯水的pH 將干燥的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點在pH試紙上B 制取干燥純凈的CO2氣體 將含少量HCl雜質的CO2氣體依次通過飽和NaHCO3溶液和濃硫酸C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用濾紙稱取4.0 g固體NaOH于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溶解,轉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D 鑒定CH3CH2Br中的溴元素 將CH3CH2Br與NaOH水溶液共熱后,滴加AgNO3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 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漂白性,無法用pH試紙測pH,A項錯誤;B. HCl與NaHCO3發生反應NaHCO3+HCl=CO2↑+NaCl+H2O,再用濃硫酸進行干燥,B項正確;C. 具有腐蝕性的物質用燒杯盛裝稱量,C項錯誤;D. OH-與Ag+發生反應干擾實驗,需先用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檢驗Br-,D項錯誤;故選B。2.為完成下列各組實驗,選用的玻璃儀器和試劑均準確、完整的是(不考慮存放試劑的儀器)選項 實驗目的 玻璃儀器 試劑A 制取氫氧化鐵膠體 燒杯、膠頭滴管、酒精燈、玻璃棒 蒸餾水、飽和氯化鐵溶液B 用酸性KMnO4溶液測定FeSO4溶液的濃度 燒杯、錐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標準溶液、待測FeSO4溶液C 明礬大晶體的制備 燒杯、玻璃棒 明礬、蒸餾水D 檢驗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燈、試管、膠頭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是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騰的蒸餾水中,并加熱,需要的玻璃儀器有膠頭滴管、燒杯、酒精燈,制備過程中無需攪拌,不需要玻璃棒,A錯誤;B.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需盛裝在酸式滴定管中,待測硫酸亞鐵溶液盛放在錐形瓶中,用移液管準確量取一定體積,此外還需燒杯,酸性高錳酸鉀和硫酸亞鐵溶液本身都有顏色,無需指示劑,B正確;C.晶體制備過程需要加熱和過濾,因此還需要酒精燈和漏斗,C錯誤;D.檢驗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需要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銀檢驗,實驗試劑缺少硝酸,D錯誤;故選B。3.下列實驗裝置和操作均正確的是A.制取并收集氨氣 B.從食鹽水中提取固體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犧牲陽極法保護鐵A.A B.B C.C D.D【答案】A【詳解】A.實驗室利用濃氨水滴入生石灰快速制備氨氣,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時為了防止與空氣形成對流,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上述裝置與操作科學規范,A正確;B.從食鹽水中提取固體,利用的是蒸發結晶,儀器應選用蒸發皿,而不是坩堝,B錯誤;C.乙醇與水互溶,不能作為萃取劑,C錯誤;D.上述裝置連接電源,鐵做陰極,屬于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D錯誤;故選A。4.下列實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略去)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Ⅰ利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Br2B.利用裝置Ⅱ蒸干AlCl3溶液制無水AlCl3固體C.利用裝置Ⅲ制備Fe(OH)3膠體D.利用裝置Ⅳ驗證非金屬性S>C>Si【答案】D【詳解】A.裝置Ⅰ中,分液漏斗的尖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缺乙醇與水混溶,不能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A不符合題意;B.利用裝置Ⅱ直接蒸干AlCl3溶液時由于氯化鋁會水解而不能制得無水AlCl3固體,應在氯化氫氣流中加熱,B不符合題意;C.利用裝置Ⅲ制備Fe(OH)3膠體時,應該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騰的蒸餾水中,而不能滴入NaOH溶液中,C不符合題意;D.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強。將硫酸滴入Na2CO3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H2SO4+Na2CO3=Na2SO4+CO2↑+H2O;反應產生的CO2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中,發生反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說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從而證明元素的非金屬性:S>C>Si,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D。5.輕粉(Hg2Cl2)可入藥,《本草綱目》載有其制法:將50g水銀、足量明礬和食鹽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熱充分反應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輕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備輕粉所用原料均屬于電解質 B.制備輕粉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制備輕粉過程中存在輕粉升華現象 D.本實驗中輕粉的產率約為32%【答案】C【詳解】A.制備輕粉所用原料中,Hg是金屬單質,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故A錯誤; B.制備輕粉的反應,有單質水銀參加反應,一定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B錯誤;C.用盆倒扣,充分反應后,盆底可收集到輕粉,可知制備輕粉過程中存在輕粉升華現象,故C正確; D.理論上生成Hg2Cl2的質量為,本實驗中輕粉的產率約為,故D錯誤;選C。6.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中為雜質),所選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均正確的是選項 被提純的物質(雜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乙酸乙酯(乙醇)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B Mg(OH)2[Al(OH)3] 氨水 過濾C C2H6(C2H4)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洗氣D FeCl3(Na2CO3) 水 重結晶A.A B.B C.C D.D【答案】A【詳解】A.乙醇與水互溶,飽和碳酸鈉溶液可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利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可吸收乙酸乙酯中的乙醇,然后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A正確;B.氨水中一水合氨屬于弱堿,氫氧化鎂和氫氧化鋁均不能被溶解,B錯誤;C.C2H4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為二氧化碳,使乙烷中引入新的雜質,C錯誤;D.FeCl3和Na2CO3都易溶于水,兩者混合會發生雙水解,不能利用重結晶的方法分離提純混合物,D錯誤;故選A。7.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裝置甲制取SO2 B.用裝置乙制取NH3C.用裝置丙制取Na2CO3 D.用裝置丁分離苯和溴苯【答案】D【詳解】A.硝酸可氧化亞硫酸鈉,不能用圖中簡易裝置,應選濃硫酸與亞硫酸鈉反應制備二氧化硫,故A錯誤;B.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氨氣時有水生成,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故B錯誤;C.加熱固體不能在燒杯中進行,應選試管或坩堝,圖中不能制備碳酸鈉,故C錯誤;D.蒸餾時溫度計測定餾分的溫度,冷凝管中冷水下進上出,圖中蒸餾裝置可分離苯和溴苯,故D正確;故選:D。8.下列實驗中,現象及結論都正確,且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變黃 Cl2的氧化性強于Fe3+B 向NaCl、NaBr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 有淺黃色沉淀生成 Ksp(AgCl) > Ksp(AgBr)C 常溫下,向NaHS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 溶液變藍 Kw>Ka1(H2S)·Ka2(H2S)D 向盛有2 mL一定濃度的Na3 [Ag(S2O3)2]溶液的試管中,滴入5滴2 mol· L-1KI溶液 產生黃色沉淀 [Ag(S2O3)2]3- 能夠完全電離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鐵離子和碘單質的水溶液均為黃色,還原性碘離子大于亞鐵離子,只能得出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單質,A錯誤;B.氯化鈉、溴化鈉溶液濃度未知,不能判斷兩種沉淀的Ksp,B錯誤;C.溶液為藍色,故NaHS溶液呈堿性,即HS-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即,C正確;D.從現象這能判斷出[Ag(S2O3)2]3-能夠電離,并不能夠判斷其完全電離,D錯誤;故選C。9.利用圖示裝置制備和收集氣體,合理的是選項 固體A 試劑B 試劑C 制備氣體A Cu 濃硫酸 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 SO2B Na2CO3 稀硫酸 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CO2C NaOH 濃氨水 稀硫酸 NH3D Zn 濃硝酸 水 NO2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Cu與濃硫酸反應制SO2需加熱,選項A錯誤;B.Na2CO3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O2,排飽和NaHCO3溶液法可以減小CO2的溶解度,選項B正確;C.NaOH固體和濃氨水反應可制備NH3,但NH3極易溶于水和酸,不能用排稀硫酸的方法收集,選項C錯誤;D.Zn和濃硝酸反應生成NO2,NO2與水反應生成NO,選項D錯誤;答案選B。10.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甲稱量5.0gNaOHB.裝置乙振蕩不互溶的液體混合物C.裝置丙比較碳和硅的非金屬性強弱D.裝置丁制取純凈氫氣【答案】B【詳解】A.甲為托盤天平,托盤天平的精度為0.1g,氫氧化鈉固體易變質且有腐蝕性、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中也不能放在紙上稱量,A項錯誤;B.裝置乙為分液漏斗,用于分離密度不同的互不相溶的液體,B項正確;C.裝置丙制備裝置中產生CO2氣體,鹽酸具有揮發性,則產生的氣體有CO2和HCl氣體,與硅酸鈉溶液發生強酸制弱酸,無法驗證碳和硅的非金屬性強弱,C項錯誤;D.裝置丁中存在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能與金屬Zn反應產生NO氣體,無法制備純凈的氫氣,D項錯誤;答案選B。11.氮化鋇( Ba3N2)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高溫下,向氫化鋇(BaH2)中通入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鋇,在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備(每個裝置只用一次)。已知: Ba3N2遇水反應; BaH2在潮濕空氣中能自燃,遇水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時,先點燃裝置丙中的酒精噴燈,后點燃裝置乙中的酒精燈B.該實驗裝置中缺少尾氣處理裝置C.按氣流方向,裝置的連接順序可為c→b→a→d→e→gD.裝置甲中的濃硫酸和裝置丁中的堿石灰均可防止水蒸氣進入裝置丙中【答案】A【分析】結合圖示可知,丙裝置中氫化鋇(BaH2)與氮氣在高溫下反應制得氮化鋇(Ba3N2),制備氮化鋇時,甲裝置盛放的濃硫酸用于干燥氮氣,乙裝置用于制備氮氣;由于Ba3N2遇水反應,BaH2在潮濕空氣中能自燃,遇水反應,則丁裝置中堿石灰用于避免空氣中的水進入丙而導致Ba3N2、BaH2變質,則氣流從左向右的字母連接順序為c→b→a→d→e→g→f,以此解答該題。【詳解】A.BaH2在潮濕空氣中能自燃,則實驗時應該先點燃裝置乙中的酒精燈,反應一段時間,使生成的氮氣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后,再點燃裝置丙中的酒精噴燈進行反應,A錯誤;B.該實驗中氫化鋇(BaH2)與氮氣在高溫下反應制得氮化鋇(Ba3N2),同時有氫氣放出,氫氣屬于易燃氣體,不能直接排放,所以該實驗裝置中缺少尾氣處理裝置,B正確;C.根據分析可知,按氣流方向,裝置的連接順序可為c→b→a→d→e→g,C正確;D.濃硫酸和堿石灰都具有吸水作用,可防止水蒸氣進入裝置丙中導致產物變質,D正確;故答案為:A。12.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且操作正確的是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I2 B.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氣C.實驗室焙燒硫酸銅晶體 D.比較KMnO4、Cl2、S的氧化性強弱【答案】D【詳解】A.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I2,A錯誤;B.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錯誤;C.實驗室焙燒固體應在坩堝中進行,而圖示為蒸發皿,C錯誤;D.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生成Cl2,Cl2和硫化鈉反應生成硫單質,黃色沉淀,只要觀察到試管中出現黃色沉淀,即可說明氧化性:KMnO4>Cl2>S,D正確;故選D。13.實驗是探究物質性質的重要方法,下列操作中,實驗現象與得出的結論相一致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及現象 結論A 判斷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在試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 溶液,加熱,冷卻后,取少量水解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碘酒 溶液顯藍色,則說明淀粉未水解B 驗證反應是可逆反應 向1mL 0.1 KI溶液中加入2mL 0.1 溶液,充分反應。取反應后試樣,滴加淀粉溶液,溶液變為藍色;另取反應后試樣,加入溶液,產生黃色沉淀 反應是可逆反應C 判斷(AgCl)與(AgI)的大小 向NaCl、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有黃色沉淀生成D 判斷某溶液樣品中是否含有 向某溶液樣品中加入硫酸酸化的溶液,紫色褪去 該樣品中一定含有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加入碘酒之后溶液變藍,說明溶液中還有淀粉,可能是淀粉部分水解或為水解,A錯誤;B.與反應的KI不足,取反應后試樣加入溶液,產生黃色沉淀,可知碘離子不完全轉化,則是可逆反應,B正確;C.由于NaCl、NaI的混合溶液的濃度未知,由實驗操作及現象可知,不能比較(AgC1)、(AgI)的大小,C錯誤;D.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與溶液中的氯離子反應生成錳離子,現象也為紫色褪去,因此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有亞鐵離子,D錯誤;故選B。14.制備下列氣體(不含凈化)所選試劑和裝置均正確的是選項 A B C D氣體試劑 Cu、濃硫酸 電石、飽和食鹽水 稀鹽酸、 、裝置 (1)、(6) (1)、(4) (2)、(5) (3)、(6)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銅和濃硫酸反應應該在加熱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氣大,且易溶于水,應該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故應選擇裝置(2)(5),A錯誤;B.電石和飽和食鹽水反應生成乙炔,不需要加熱,乙炔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確;C.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氯氣,稀鹽酸不反應,C錯誤;D.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取氨氣,不能使用氫氧化鈉固體,D錯誤;故選B。15.氧化二氯()是凈化飲用水的一種有效的凈水劑,濃度過高或加熱時易發生分解并爆炸,制備反應為,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略)。相關物質數據物質 熔點 沸點-116℃ 3.8℃— -34.6℃液氨 — -33.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檢查虛框中裝置氣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裝置B中試劑是濃硫酸C.裝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風險【答案】B【分析】本實驗目的是制備Cl2O,實驗原理是,A裝置中制備氯氣,氯氣中混有HCl,為防止HCl干擾實驗,需要除去,即裝置B盛放飽和食鹽水,C裝置為發生裝置,D裝置為收集裝置,據此分析;【詳解】A.虛框中裝置氣密性檢驗,可用液差法,將止水夾夾住裝置A兩端橡膠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加水,一段時間后,水不能順利流下,則氣密性良好,故A說法正確;B.因反應,需要有水參與,不能用濃硫酸除去水,裝置B中試劑應是飽和食鹽水,除去HCl,故B說法錯誤;C.根據Cl2O的沸點,并且在液氨中冷凝,所以裝置D為收集裝置,故C說法正確;D.Cl2O濃度過高易發生分解并爆炸,通入N2可稀釋Cl2O,降低爆炸風險,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B。16.是實驗室中的一種常用試劑。下列與有關的實驗,描述正確的是A.將鐵釘浸沒在溶液中可驗證鐵的析氫腐蝕B.模擬“侯氏制堿”時,應向飽和溶液中先通入再通入C.進行粗鹽提純時,可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2~3滴溶液以檢驗是否除盡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應將多余液吸出【答案】C【詳解】A.NaCl溶液呈中性,故將鐵釘浸沒在NaCl溶液中可驗證鐵的吸氧腐蝕而不能驗證析氫腐蝕,A錯誤;B.由于CO2難溶于水,而易溶于NH3堿化后溶液中,且NH3極易溶于水,故模擬“侯氏制堿”時,應向飽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B錯誤;C.進行粗鹽提純時,可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2~3滴BaCl2溶液以檢驗是否除盡,若無明顯現象則有除盡,C正確;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不能將多余液吸出,應該重新配制,D錯誤;故答案為:C。17.利用下列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溶液的轉移B.驗證乙炔使溴水褪色C.制備碳酸氫鈉D.測定Na2C2O4溶液的濃度【答案】D【詳解】A.溶液的轉移需用玻璃棒引流,A錯誤;B.電石與水反應生成乙炔、硫化氫、磷化氫,硫化氫、磷化氫也能使溴水褪色,B錯誤;C.氨氣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氯化鈉溶液會倒吸,C錯誤;D.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液可與草酸鈉發生反應,可用于測定其濃度,D正確;故選D。18.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實驗方案正夠且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選項 A B C D實驗 操作實驗目的 石油分餾時接收餾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氣操作,排氣后記錄初始讀數 證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 鹽橋中的陽離子向右池遷移起形成閉合回路的作用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石油分餾時,接受餾出物的錐形瓶不能塞橡膠塞,否則會因氣體體積膨脹導致氣體壓強增大而發生意外事故,故A錯誤;B.帶橡膠膠管的滴定管不是酸式滴定管,而是堿式滴定管,故B錯誤;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脫脂棉燃燒能證明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為放熱反應,故C正確;D.鋅與硫酸銅溶液會發生反應,所以左側燒杯中不能選用硫酸銅溶液,應選擇硫酸鋅溶液,故D錯誤;故選C。19.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兩支試管各盛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分別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的試管中溶液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條件相同,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振蕩,靜置 溶液分層,上層呈橙紅色 氧化性:C 向含相同濃度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蕩,靜置 溶液分層,下層呈紫紅色 氧化性:D 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高錳酸鉀溶液紫色消失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草酸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H2C2O4+2MnO+6H+=2Mn2++10CO2↑+ 8H2O,4mL 0.1mol L-1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完全反應需要草酸的物質的量為0.1mol L-1×0.004L×=0.001mol,則加入的2mL0.1mol L-1草酸溶液和2 mL 0.2 mol L-1草酸溶液均不足,高錳酸鉀溶液不能褪色,A錯誤;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發生反應2KBrO3+Cl2=Br2+2KClO3,則氧化性:KBrO3>KClO3,無法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B錯誤;C.向含相同濃度的 KBr、KI 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發生反應Cl2+2KI=I2+2KCl,則氧化性:Cl2>I2,生成的I2不能將KBr中的溴離子置換出來,說明氧化性:Br2>I2,再加入CCl4,振蕩,靜置,溶液分層,下層為碘的CCl4溶液,呈紫紅色,C正確;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個羥基,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錯誤;故選C。20.某實驗小組學習了乙醇的化學性質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驗證課堂所學的乙醇的化學性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乙燒杯中均為78℃以上的熱水 B.銅網降低了乙醇和氧氣反應的活化能C.試管a中得到的溶液可能使鋅粒溶解 D.銅網上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現象【答案】A【分析】該實驗的原理為在銅的催化作用下,乙醇被氧氣氧化成乙醛,乙醛可能繼續被氧化成乙酸。甲燒杯內是高于乙醇沸點的熱水,目的是使乙醇汽化,然后和氧氣按照一定體積比混合,在硬質玻璃管中,銅被氧化成黑色CuO,CuO被乙醇還原成Cu,總體上銅作催化劑,降低了乙醇被氧氣氧化成乙醛的活化能。反應生成的乙醛(可能含有乙酸及未被氧化的乙醇)進入置于乙燒杯冷水中的試管a中被冷凝,得到含有乙醛、可能含有乙酸及未被氧化的乙醇的溶液,乙酸和活潑金屬Zn能反應;【詳解】A.甲燒杯內是高于乙醇沸點的熱水,乙燒杯冷水,選項A錯誤;B.銅網降低了乙醇和氧氣反應的活化能,選項B正確;C.反應生成的乙醛,可能含有乙酸,進入置于乙燒杯冷水中的試管a中可能使鋅粒溶解,選項C正確;D.銅被氧化成黑色CuO,CuO被乙醇還原成Cu,出現紅色和黑色交替現象,選項D正確;答案選A。21.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略)或儀器進行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甲儀器稱取46.72 g NaCl B.用乙裝置檢驗氣體X中是否含C.從丙裝置的下口中放出溶有的溶液 D.用丁裝置制備并收集【答案】C【詳解】A.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故A不符合題意;B.該裝置中通過的氣體X還可能含甲烷等氣體,故只能檢驗氣體X組成中是否含H元素,故B不符合題意;C.的密度比水的大,分液后在下層,應從下口放出,故C符合題意;D.可溶于水且與水反應,用丁裝置收集不到,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22.下列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及現象 結論A 比較CH3COO-和的水解常數的大小 分別測濃度均為0.lmol·L-1的CH3COONH4 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B 驗證蔗糖水解產物 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試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在冷卻后的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 有銀鏡產生C 探究氫離子濃度對轉化為的影響 向K2CrO4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黃色變為橙紅色 增大氫離子濃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動D 比較AgCl和AgI的溶度積常數 向NaCl、NaI 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 Ksp (AgI)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由探究實驗變量唯一化原則可知,比較醋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水解常數大小應測定醋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的pH,不能選用醋酸銨溶液,故A錯誤;B.葡萄糖在堿性條件下才能與銀氨溶液共熱發生銀鏡反應生成銀鏡,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試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所得酸性溶液中進入銀氨溶液,不能發生銀鏡反應,不可能有銀鏡產生,故B錯誤;C.鉻酸鉀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2H+ +H2O,向溶液中緩慢滴加硫酸溶液,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溶液有黃色變為橙紅色說明氫離子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故C正確;D.沒有明確碘化鈉和氯化鈉的濃度是否相等,所以向氯化鈉、碘化鈉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硝酸銀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不能比較氯化銀和碘化銀溶度積的大小,故D錯誤;故選C。23.下列實驗中溫度計使用不合理的是實驗裝置實驗目的 控制某反應的溫度 分離沸點不同的互溶液體選項 A B實驗裝置實驗目的 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制取并收集一定量乙烯選項 C D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水浴加熱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入水浴中,A正確;B.蒸餾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B錯誤;C.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入反應液中,C正確;D.用無水乙醇和濃硫酸制備乙烯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入反應液中,D正確;故選B。24.下列實驗中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A 將打磨后的鎂條放盛入有稀鹽酸的試管中 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感覺變熱 鎂條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B 向某溶液中加銅和稀H2SO4 試管口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原溶液可能含有C 向某鈉鹽中滴加濃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 品紅溶液褪色 該鈉鹽為Na2SO3或NaHSO3D 向濃度均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現藍色沉淀 Ksp[Mg(OH)2]>Ksp[ Cu(OH)2]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將打磨后的鎂條放盛入有稀鹽酸的試管中發生反應,放入熱量,用手感觸試管外壁發熱,A項正確;B.銅在酸性條件下被硝酸根離子氧化為銅離子,硝酸根離子被還原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氣變為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B項正確;C.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可能為二氧化硫,也可能為NaClO與濃鹽酸反應生成的氯氣,C項錯誤;D.難溶電解質的結構相同,其溶度積越小,加入氨水時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Ksp[Mg(OH)2]>Ksp[Cu(OH)2],D項正確;故選C。25.某實驗小組要定量探究鐵銹蝕的因素,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氣密性,將5 g鐵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時刻,加入2 mL飽和氯化鈉溶液后,再將一只裝有5 mL稀鹽酸的注射器插到燒瓶上,采集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鐵發生銹蝕的反應是放熱反應B.溫度降低是因為反應速率減慢了C.BC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和氧氣直接反應生成了氧化鐵D.壓強變大是因為發生了鐵的析氫腐蝕【答案】C【詳解】A.由溫度曲線可知,鐵發生銹蝕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A正確;B.溫度降低是因為裝置中氧氣被消耗,導致鐵被銹蝕反應速率減慢了,B正確;C.BC段壓強減小是因為鐵在氧氣、水共同作用下反應生成了鐵銹,鐵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C錯誤;D.壓強變大是因為注射器中鹽酸被壓入三頸燒瓶中,鹽酸和鐵生成氫氣,發生了鐵的析氫腐蝕,D正確;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實驗基礎-2023年高考化學終極押題預測專練(全國通用)(原卷版).docx 化學實驗基礎-2023年高考化學終極押題預測專練(全國通用)(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