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知識結構二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與意義,認識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過學習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及其作用,認識中國的外交努力與積極貢獻。課程標準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合作核心素養目標010203立足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了解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等史實。立足史料證實家國情懷,學習周恩來出色的外交才能,認識他對我國外交事業的杰出貢獻立足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認識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提出的背景、內容及影響。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課程導入近代中國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獨立無自主權歷史回顧屈辱外交!!!1901年被迫同英、美、俄、 日、法、德、 意、奧簽訂《辛丑條約》1895年被迫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842年8月被迫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建國之初,我國所面對的外交環境2)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1)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史料證實3)獨立的亞非拉國家需要互相幫助支持合作。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2)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1)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史料證實核心和基礎保證目標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3、內容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影響1)標志著中國的外交走向了成熟。2)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為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提供了交往和溝通的基礎,有利于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能夠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視頻:周恩來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2014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中、印、緬三國在北京共同舉辦紀念大會。習近平主席說,新形勢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歷久彌新.歷久彌深.歷久彌堅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思維延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走向亞洲、走向世界,歷經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已經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有力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發揮了積極作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什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呢?因為它體現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這代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心聲。在冷戰時期兩極格局之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保證了國家根本利益,為實現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提供了交往和溝通的基礎,因此,有利于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能夠贏得各國的支持和認同。【想一想】1、背景2)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二戰后,亞洲、非洲出現了近30個獨立國家,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加緊在遠東和東南亞制造緊張的局勢,嚴重威脅了新興獨立國家的獨立和安全,新興國家認識到相互支持,團結一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必要性。史料證實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合作2、萬隆會議2)地點1)時間史料證實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合作3)性質4)中國參加會議的目的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5)會議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一些國家代表受帝國主義國家挑撥,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6)成果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課堂探究什么是求同存異?遭遇相同:歷史上都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問題相同:如何發展國家經濟維護民族獨立,促進世界和平。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會性質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國總理的發言應受到最大的重視。——尼赫魯這個演說是對抨擊中國的人一個很好的答復。——吳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美國記者“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實質:追求和平共同發展史料證實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合作2、萬隆會議7)萬隆會議的意義①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②萬隆會議所表達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亞非各國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譽為“萬隆精神”。周恩來為各國朋友簽名留念當時“甚至連美國國務院的情報機構也承認,共產主義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應該歸功于周恩來嫻熟的外交技巧。在萬隆會議上,美國的外交又輸掉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仗,敗在了一個共產主義者的手下。”——加拿大學者羅納德 基斯周恩來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1)時間:(2)地點:(3)地位:(4)內容:(5)意義:二、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合作3、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至7月瑞士·日內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國際會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亞非國家雖然有共同的歷史遭遇,但各國間也有錯綜復雜的矛盾分歧,再加上帝國主義不愿看到亞非會議的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的陰謀破壞活動,使會議初期出現了分歧和矛盾。周恩來用“求同存異”的方針來呼吁各國撇開分歧,加強團結。他用平等的態度來平息爭論,用謀求團結的誠意來化解矛盾,贏得了各方的尊敬和贊同,不僅有利于改變外界對中國的偏見,也促進了會議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推動會議獲得圓滿成功。1.【史料證實】新中國成立后,外交成就突出。其中,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的是( )A.求同存異 B.不結盟運動C.全方位外交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2.【唯物史觀】中國外交披荊斬棘,開創局面,貢獻出智慧與方案。回答下題:1953 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C.共商、共建、共享 D.和平、發展、合作、共贏A3.【歷史解釋】俄烏沖突伊始,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希望當事方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中國這一立場是基于( )A.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 B.對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C.對國際局勢的完全掌控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4.【唯物史觀】 2022年,中國成功舉辦了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向世界發出了“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推動全球團結與合作。下列選項屬于20世紀50年代推動中國同亞非各國團結與合作的是( )A.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 B.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5.【史料證實】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關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B.抗美援朝的勝利C.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D.與蘇聯建交A6.【唯物史觀】 “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這段話的主旨是( )A.反對美蘇爭霸 B.開展全方位外交C.倡導求同存異 D.重組大國關系C謝謝觀賞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情境導入.mp4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課件).pptx 視頻:周思來在萬隆會議上.mp4 視頻:周恩來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