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學習目標】1.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及其實施的必要性。2.掌握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情況及其歷史意義。3.理解我國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措施、作用。漢武力和親唐和親設立機構清冊封設立機構冊封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另一位為“班禪額爾德尼”,設駐藏大臣、伊犁將軍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設立安西都護府等;冊封懷仁可汗等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設西域都護設立機構◎列舉我國古代漢、唐、清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典型事件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多民族國家,自秦漢以來,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長期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同時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也存在差異。知識整合(1)從歷史傳統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淵源。(2)從民族分布看,中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以及自然、經濟、文化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條件。(3)從民族關系看,在中華民族的格局中,各民族之間密切而廣泛的聯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經濟文化基礎。(4)近代政治: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敵、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中休戚與共,在根本利益上一致;(5)現實特點:建國初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張騫出使西域孝文帝改革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課講解1.背景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2、特點: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利。前提條件依據地域權限自治獨立≠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與特點1949年:確定1954年:載入憲法1984年:頒布實施(1)形成過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共同綱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地位: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我國已建立了哪幾個省級民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1959年10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5個省級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注:民族鄉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是與鄉、鎮平級的行政單位。材料2:……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本自治區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內蒙古GDP增速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廣西貧困人口銳減;寧夏糧食自給有余,工業由零到強;西藏成功實現兩大跨越……人民網《人民日報》材料1:我們黨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既繼承了“天下一統”“因俗而治”的政治傳統,又實現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當家作主,有利于各族人民把愛祖國與愛家鄉、愛中華民族與愛本民族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日報)結合材料思考: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1)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具有重要意義(2)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處于封建農奴制處于奴隸制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殘余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約400萬人口100萬人口當時有60萬人口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目標導學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后經過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措施 具體表現 結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政治上)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經濟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文化上)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戰略上)興邊富民行動 (國家戰略上)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2-63頁,將下列表格補充完整。2.措施①政治上: 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運動徹底廢除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成為自己命運和社會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實現了西藏歷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②經濟上: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也根據本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援藏干部——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1979年和1988年兩次進臧,1993年工作期滿,繼續選擇留在西藏。被譽為:“新時代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③文化教育上: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傣族的潑水節56個民族火炬手共同點燃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圣火2016年8月,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式文藝晚會在北京舉行英雄史詩國家按照自愿的原則,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④國家戰略上: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同時還實施了興邊富民行動。西部大開發戰略覆蓋了5個民族自治區、27個民族自治州和83個民族自治縣,還有3個民族自治州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我國興邊富民行動不斷加大專向投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對少數民族地區有什么影響?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了歷史機遇。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措施 具體表現 結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政治上)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經濟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文化上)西部大開發戰略 (國家戰略上)興邊富民行動 (國家戰略上)廢除剝削和壓迫翻身做主人,邁入社會主義社會給予政策、人力、技術、資金、物資等支持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創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建設大批項目,如青藏鐵路等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2.措施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2-63頁,將下列表格補充完整。各民族也根據本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3.結果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3)各民族團結奮斗,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直接原因。作為當代青少年,你應該為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呢?1、做到“三個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2、要堅決反對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團結的言行。合作探究4.原因板書設計第12課民族大團結民族大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含義確立實施意義共同繁榮發展原因措施意義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長期以來我國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少數民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社會主義社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傳承和發展了少數民族文化。1.(2022年廣西梧州)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A.經濟開發 B.文化傳承 C.科技創新 D.民族平等2.(2022年湖南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實行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村民選舉制度BB中考鏈接3.(2021年湖南衡陽中考真題)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實行A.聯邦共和國制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 D.獨立國家聯合體4.(2021年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1952年,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農業總產值為46.5億元,到2014年,增長到1352.3億元。“增長”的原因有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視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中考鏈接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各民族共同繁榮.avi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