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講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教案--2024屆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講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教案--2024屆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中外歷史綱要》(上)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教案
課標要求:
1.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
2.理解士族、民族交融等基本概念。
命題趨勢:
本講是客觀題和主觀題都有涉及。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較多,題目形式靈活多樣,有圖表、圖片等,且以考查主干知識為主。
高考備考:
1.注意政治現象、經濟現象及思想文化現象的特點、影響及出現的原因等。
2.注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有關家國情懷的知識。
階段特征:
總特征:是國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江南經濟大發展時期。具體表現:
1.政治上: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頻繁,分裂中孕育著統一;門閥政治極大的削弱的皇權;民族融合加速了中華民族的發展;
2.經濟上:北方農耕經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南方經濟得到開發;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有重要地位;莊園經濟惡性膨脹,隱匿大量農戶,封建國家與地主、寺院爭奪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非常劇烈;
3.民族關系上: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出現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政策。多民族交融成為魏晉時期的重要歷史特征;
4.思想文化上:佛、道興起,沖擊儒學,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挑戰;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形成,推動了書法、繪畫、文學等藝術的發展。
時空定位:
知識點1:三國兩晉南北朝更迭
三國與西晉
1.三國鼎立(220—280年)
(1)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①魏國:220 年曹丕代漢稱帝,定洛陽,國號魏。
②吳國:孫權定都建業,國號吳。
③蜀漢:劉備仍用漢的國號,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后世簡稱蜀。
(2)三國鼎立局面的結束
①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兵滅蜀。
②266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西晉。
③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
2.西晉的統治(265-316)
(1)五族內遷:
東漢末到魏晉時期。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鮮卑。
(2)八王之亂:
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展開對中央權力的爭奪,演化為內戰。
二、東晉與南朝
1.東晉的統治(317-420年)
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
2.南朝的更替(420—589年):
宋、齊、梁、陳均定都建康,合稱“南朝” (加上三國吳和東晉合稱“六朝”)
三.十六國與北朝
1.十六國
①內涵:東晉時,北方先后出現的15個割據政權,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合稱“十六國”。
②淝水之戰:前秦統一北方后進攻東晉,表面強大的前秦政權戰敗后迅速崩潰,曾經稍顯緩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劇了。
2.北朝
①北魏統一北方:
4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
②北魏分裂:6世紀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稍后東魏和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合稱北朝。
綜合歸納:
基礎概念:
1.士族門閥制度:
(1)涵義:
是以宗族為紐帶所形成的封建貴族特權集團,形成于魏晉,鼎盛于東晉,南朝逐漸衰落。士族享有特權,構成了強大的社會政治勢力。門閥之外的地主階層通稱庶族,他們政治社會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級小官。
(2)原因:
①歷史根源:東漢以來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
②政治原因:魏晉政權依賴于士族的支持;
③經濟基礎: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
④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淪為士族維護其特權的工具。
(3)特點:
①政治上: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職位。
②經濟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
③社會生活上: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談(士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
(4)衰落原因:
①士族自身腐朽,與生俱來的特權使之缺乏執掌政權的能力;
②東晉、南朝統治集團內部斗爭激烈,庶族地主乘機崛起;
③隋唐科舉制的實行動搖了士族的政治基礎;
④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經濟基礎.
(5)評價:
積極:一定的時期內有利于統治的穩定;
消極:門閥士族長期把持朝廷要職,縮小了選官的范圍,降低了統治集團的素質;
造成大量的冗員。
2.九品中正制:(《選擇必修1》 P30)
(1)含義:
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吏選拔制度。220年,曹丕用吏部尚書陳群建議,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有名望,善識別人才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
(2)背景:
①東漢末年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人口流動加劇,鄉里清議失去社會基礎。
②察舉-征辟制選舉權流失的弊病,豪強地主操縱選拔權控。(3)標準:
(4)評價:
進步性:由于中正官為中央派出,將選舉權收歸中央,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
局限性:不利于選拔人才,后期淪為士族門閥統治的工具。
知識點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
1.農業:
①耕作技術: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術;
②灌溉工具:
曹魏時馬鈞改制翻車
③江南的開發:
從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和民族壓迫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充實了勞動力資源。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
2.手工業:
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都有明顯進步;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把陶瓷坯件放在匣缽中燒制;冶金業南北朝出現灌鋼法。
3.商業:
北方長期戰亂和分裂導致商品經濟水平低下;
以長江沿岸最為活躍,江南草市形成。
基礎概念:
1.屯田制(曹魏時期 土地國有制度)
(1)含義:源于西漢,主要實行于曹魏,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征收一定數額的田租。
(2)背景:東漢末年戰亂不斷,生產力遭到破壞,土地荒蕪。
內容:軍屯指士兵屯田,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民屯指在國有土地和無主土地上,由國家直接派官員管理而不受郡縣官員的管理,按照軍事組織的方式,強征佃農開墾耕種,收成按照四六或者對半分給國家。
(3)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后期引起了屯田的軍民的反抗與逃亡。
(4)特點:寓兵于農,兵農合一;
(5)性質:封建土地國有制
2.占田制(兩晉時期 土地私有制度)
(1)含義:農民、士族等向官府登記自有田畝,占田數是國家允許占有的土地限額。
(2)目的:既保證政府收入,又保護士族特權
(3)內容:農民按限額占有土地,征收田租;士族地主有占田、蔭客、蔭親屬等特權。
(4)影響:確認和保護士族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戶口的既成事實,鞏固了士族特權和地位。
3.寺院經濟:
(1)含義:
以寺院為中心的獨特的封建地主經濟形式。
(2)形成原因:
①佛教廣泛傳播;
②統治者的支持。
(3)影響:
①寺院經濟過渡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
②與政府爭奪勞動力,影響政府財政收入;
③加重農民的負擔;
④寺院經濟的發展,為佛教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問題思考: 寺院經濟與傳統小農經濟有哪些不同?
①寺院經濟下土地全部為寺廟封建主占有,農民沒有土地;小農經濟下自耕農擁有少量土地。
②寺院經濟下農民沒有生產自主性,缺乏生產積極性;小農經濟下農民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性,生產積極性較高。
③寺院經濟下農民受寺廟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廟交租服役;小農經濟下農民受國家控制,向國家(或地主)交租服役。
重難點突破: 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影響。
材料 西晉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數民族割據混戰的局面,中原地區人民被迫四處流遷。而東晉的建立,為南遷百姓提供了一個庇護所。在南遷人民的影響下,南方農業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獲得了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條件的優越性得以體現。此外,麥、菽等北方農作物在南方大量種植,使江南地區由水稻一收轉向稻麥雙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長江流域成為心重要的糧食產區,江南地區的經濟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編自劉璐《試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
提示:
1.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增加了南方勞動力;
(2)南遷人口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
(3)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稻麥雙收使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
(4)南方社會相對穩定;
(5)南方統治者的重視。
2.特點:
(1)江南經濟發展較快,中原發展相對緩慢;
(2)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4)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3.影響:
①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南北文化交流;
②縮減南北方經濟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
一、歷程
1.蜀、吳兩國加強了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
2.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斷向內地遷徙。到西晉,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鮮卑五族。
3.十六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國號、年后、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在長期混戰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亂,各族之間頻繁接觸,差異慢慢縮小,但民族隔閡仍然廣泛存在。
4.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動了北方民族交融。
5.西魏北周統治者積極推動民族交融、有效強化內部凝聚力。
二、特點:
1.民族對立到民族差異縮小再到民族交融加強。
2.漢族與內遷邊疆民族從沖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知識拓展: 中國古代的人口遷移(融合選必3)
1.原因:
(1)中原王朝實力衰落,無法保持秦漢時傳統政策;
(2)北方割據勢力大量招引周邊民族補充勞力和兵源;
(3)氣候變冷及西域地區的生存環境破壞日益嚴重.
(4)中原地區的人口南遷,大片肥沃的土地荒無。
2.表現:
(1)東漢以來,少數民族不斷內遷
西晉時,內遷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鮮卑等——學習漢族典章制度、頻繁接觸、通婚雜居。5世紀,北魏統一北方,推行漢法。
(2)漢人南遷
南方,三國吳、蜀及東晉、南朝經濟開發,經濟重心的南移,進一步加強南遷中原人民與東南、西南地區人民的交融(民族交融)。
(3)遷移分類(遷移方向):
①從北方到南方:
主體是黃河流域的漢人。東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遼宋夏金等時期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穩定,黃河流域的農民南遷。
②從邊疆到內地:
主體是少數民族,如西晉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陸續內遷。
③從內地到邊疆:
大多由政府組織內地軍民遷徙,從事戍守、開發、屯田等。如秦始皇遷徙內地“幾萬家于河套”以發展生產,加強邊防。
④從國內到國外:
如唐朝時,我國已有很多人到南洋,即東南亞各地生活。
重難點突破: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響:
①促進北魏社會經濟發展,鞏固統治;
②促進北魏政權的封建化;
③促進民族交融與中華文化的發展;
④為結束南北分裂和隋唐盛世奠基。
問題探究: 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措施的有利條件和主要目的;材料作者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有何不同 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識開始覺醒,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其民族優越感與自卑感的并存上。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權的強制力,相繼實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統”自居。
——趙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漢化政策與拓跋民族精神的喪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識……漢化處于不自覺的狀態……他(孝文帝)的一系列漢化舉措,使得鮮卑上層與漢族上層融為一體,使鮮卑族的主體部分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匯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僅補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見。
——胡阿祥《魏晉南北朝時十五講》
材料三( 孝文帝) 惡本俗之陋,欲以華風變之,故不憚為此舉也。然國勢之衰,實始于此。
——清趙翼《甘二史札記》
提示:
(1)條件: 民族意識覺醒,中央集權力量加強。
目的:鞏固北魏統治。
(2)不同:材料二對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態度,認為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見。材料三對改革持否定態度,認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因素:評價者的立場、研究方法、角度不同;歷史的時代變遷等。
知識點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結合選必3)
基礎概念: 玄學
1.概念: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哲學思潮。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于魏晉。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2.背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激烈
3.內容:
思想上,宣揚“無” 是產生萬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張“無為”;
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
4.特點:儒、道結合
5.主要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知識拓展: 儒學獨尊的地位會受到挑戰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
(1)漢代儒學無法適應動蕩的社會形勢的需要,儒家思想存在局限,無法對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釋;
(2)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人民飽受戰亂和壓迫之苦, 紛紛尋求精神上的慰藉。
(3) 佛教、道教與儒家相融合,關心現世利益的解決,也有利于維持社會秩序。
(4)統治者的提倡支持,來麻痹人民,維護統治。
2.影響:
(1)統治者大修佛寺,耗費大量錢財,侵占田宅,占用大量勞動力,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財政收入;
(2)挑戰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刺激儒學復興運動興起;引發滅佛運動;
(3)促進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的發展。
能力培養:
1.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特點
(1)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
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體明顯的區別。特別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
(2)體現民族交融的特色。
重要的文化成就,來自不同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體現了不同民族的風格。
(3)思想領域異常活躍。
玄學一度盛行,儒、道、佛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如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5)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為隋唐文化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地位
(1)政治:
①九品中正制,承接漢代察舉制,考試制度的雛形又為隋唐科舉制準備條件;②三省體制形成承接漢代內外朝制,又為唐朝三省六部制打下了基礎;③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又為統一自信開放的隋唐奠定基礎。
(2)經濟:
①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逐漸讓東漢末期戰亂以來的北方經濟恢復,同時又為隋唐大規模推廣均田制積累了經驗。②莊園經濟的嬗變和南方經濟開發,為唐末和宋代的經濟重心南移做好準備。
(3)文化:
魏晉玄學和三教并流,既讓漢代確立正統地位的儒家思想遭受危機,又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發展提供機遇。
知識歸納:
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浪卡子县| 颍上县| 呼伦贝尔市| 无为县| 石林| 湖州市| 宁都县| 美姑县| 房产| 望江县| 金平| 叙永县| 峡江县| 连南| 蒙城县| 贡嘎县| 桦川县| 济南市| 札达县| 南开区| 遂平县| 翁牛特旗| 沅陵县| 玉山县| 新和县| 军事| 三河市| 娱乐| 蓬莱市| 南川市| 伊川县| 郓城县| 阜新| 延安市| 尤溪县| 同德县| 华安县| 五莲县| 永善县| 定西市|